一种半反半透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5768发布日期:2018-06-30 08:24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反半透玻璃,属于节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触摸屏显示行业的产品升级换代,其器件上的光学薄膜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一层导电膜,而是需要兼具特殊的光学特性和功能性,对透过率、反射率、膜层颜色、膜层表面硬度、耐腐蚀性等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然而,光学膜单层的厚度普遍在纳米量级,特别是多层光学膜叠加后,如何进行膜系设计,如何保证膜层量产的重复性,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绝非易事。

现有的平板电脑、触屏手机等智能触控电子产品,往往需要在表面贴半反半透光学膜,以实现半反半透的光学性能,在智能触控产品待机时可以起到镜面反射效果,可以作为镜子用于整理妆容、或梳理头发。也有在背盖玻璃上贴半反半透光学膜,从而前盖正常显示、触控,而后盖具备一定的镜面反射消影。

还有部分汽车,采用半反半透光学膜作为车载后视镜,从而即可以清楚观察到后面的交通情况,也可以避免后面车辆远视灯打开时,照射过来的光线经后视镜反射后并非全部强光反射,而是部分反射、部分透过,从而避免强光反射进入司机眼睛内而干扰司机的正常驾驶。

传统的半反半透光学膜是镀在PET柔性基材上再贴到手机、平板电脑的盖板玻璃上。一方面,贴膜时间长会气泡、剥离,影响半透半反的效果,另一方面,传统的半反半透膜的硬度不够高,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划伤,从而影响产品的美观,而且耐酸碱性、耐溶剂型以及耐水性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半反半透玻璃,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耐溶剂型以及耐水性,附着力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反半透玻璃,其特征是,从下至上依次包括透明基体、第一功能膜层、第二功能膜层,所述第一功能膜层为TiO2层、Si3N4层、SiZrOxNy层、ZrOx层、Nb2O5层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第二功能膜层为SiOxNy层、SiO2层的至少其中之一。

优选地,所述第一功能膜层、第二功能膜层设有多组。

优选地,在多组第一功能膜层、第二功能膜层组合之异于透明基体的一侧设置类金刚石膜层。

优选地,所述透明基体为玻璃、PMMA、PC、PET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透明基体为玻璃,所述玻璃为汽车级镀膜板、太阳能超白板、有色玻璃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透明基体的厚度范围为2~19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功能膜层的厚度范围为80~120nm。

优选地,所述第二功能膜层的厚度范围为60~80nm。

优选地,所述类金刚石膜层的厚度范围为1~5nm。

优选地,所述第一功能膜层和第二功能膜层通过真空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形成,所述真空磁控溅射工艺采用双交流旋转阴极、双交流平面阴极、双直流平面阴极、单直流平面阴极、单直流旋转阴极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氩氧或氩氧氮氛围中沉积成膜。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半反半透玻璃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耐溶剂型以及耐水性,附着力强,膜层硬度可达到6H。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半反半透玻璃,从下至上依次包括透明基体1、第一功能膜层2、第二功能膜层3,所述第一功能膜层2、第二功能膜层3设有至少一组,本实施例设有一组,在第一功能膜层2、第二功能膜层3组合之异于透明基体1的一侧设置类金刚石膜层4。

所述第一功能膜层2为TiO2层、Si3N4层、SiZrOxNy层、ZrOx层、Nb2O5层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第二功能膜层3为SiOxNy层、SiO2层的至少其中之一。

所述透明基体1为玻璃、PMMA、PC、PET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优选为玻璃,所述玻璃为汽车级镀膜板、太阳能超白板、有色玻璃中的一种。

所述透明基体1的厚度范围2~19mm,优选为2~8mm;所述第一功能膜层2的厚度范围为80~120nm,优选为110~120nm;所述第二功能膜层3的厚度范围为60~80nm,优选为65~75nm;所述类金刚石膜层4的厚度范围为1~5nm,优选为2~3nm。

所述第一功能膜层2和第二功能膜层3通过真空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形成,所述真空磁控溅射工艺采用双交流旋转阴极、双交流平面阴极、双直流平面阴极、单直流平面阴极、单直流旋转阴极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氩氧或氩氧氮氛围中沉积成膜。

其中,SiOxNy在溅射气体为Ar,反应气体为N2、O2氛围下,通过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形成。Si3N4在溅射气体为Ar,反应气体为N2氛围下,通过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形成。

以上述膜层结构沉积在不同厚度透明基体1所形成的半反半透玻璃,光学特性如下表所示,

以上膜层结构生产的半反半透玻璃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耐溶剂型以及耐水性,附着力强,膜层硬度可达到6H。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