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秸秆加工用腐熟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00510发布日期:2018-12-08 06:34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大豆秸秆再利用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豆秸秆加工用腐熟剂。



背景技术: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庞大的资源,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据统计,我国秸秆年产量约在7亿吨左右,但秸秆利用效率极低,大部分秸秆被肆意焚烧、废置,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

目前秸秆在农业上的利用方式多为直接还田,但由于寒地土壤秸秆还田分解速度慢和导致土壤温度降低,影响作物生长,所以导致秸秆还田的比例一直比较低。通过堆肥实现秸秆还田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堆制可杀灭废物中的病菌和草种、减小堆存的体积和重量、有利于贮存和施用。不仅可解决规模化养殖厂和燃烧秸秆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对发展有机肥、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秸秆堆肥作为一种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的有效途径,其腐熟过程是在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的动态过程中进行的。

但自然堆肥所需时间比较长,且秸秆利用率较低,因此急需研制一种高效的微生物复合菌剂来提高秸秆的腐熟速度及腐熟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大豆秸秆加工用腐熟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豆秸秆加工用腐熟剂,按照重量份有以下原料组成:血余炭占0.3-0.7份、波尔多液占0.3-0.8份、嗜热侧孢霉占0.8-1.5份、烷基萘磺酸占0.5-2份、地衣芽孢杆菌占0.3-0.7份、耐酸性纤维素酶占0.3-0.8份、醋酸占比0.8-1.5份、圆褐固氮菌占0.5-1.5份、孢子悬液占占0.5-1份、丙烯酸乳液占0.7-1.5份粘性丝孢酵母占0.2-0.7份、煅炉甘石粉占5-12份、深红酵母占0.3-0.8份、氢氧化纳占0.4-0.9份和纤维素分解酶占0.2-0.7份。

上述的一种大豆秸秆加工用腐熟剂,按照重量份有以下原料组成:血余炭占0.3-0.6份、波尔多液占0.3-0.7份、嗜热侧孢霉占0.8-1.4份、烷基萘磺酸占0.5-1.9份、地衣芽孢杆菌占0.3-0.6份、耐酸性纤维素酶占0.3-0.7份、醋酸占比0.8-1.4份、圆褐固氮菌占0.5-1.4份、孢子悬液占占0.5-0.9份、丙烯酸乳液占0.7-1.4份粘性丝孢酵母占0.2-0.6份、煅炉甘石粉占5-11份、深红酵母占0.3-0.7份、氢氧化纳占0.4-0.8份和纤维素分解酶占0.2-0.6份。

上述的一种大豆秸秆加工用腐熟剂,按照重量份有以下原料组成:血余炭占0.4-0.6份、波尔多液占0.4-0.7份、嗜热侧孢霉占0.9-1.4份、烷基萘磺酸占0.6-1.9份、地衣芽孢杆菌占0.4-0.6份、耐酸性纤维素酶占0.4-0.7份、醋酸占比0.9-1.4份、圆褐固氮菌占0.6-1.4份、孢子悬液占占0.6-0.9份、丙烯酸乳液占0.8-1.4份粘性丝孢酵母占0.3-0.6份、煅炉甘石粉占6-11份、深红酵母占0.4-0.7份、氢氧化纳占0.5-0.8份和纤维素分解酶占0.3-0.6份。

上述的一种大豆秸秆加工用腐熟剂,按照重量份有以下原料组成:血余炭占0.5份、波尔多液占0.55份、嗜热侧孢霉占1.15份、烷基萘磺酸占1.25份、地衣芽孢杆菌占0.5份、耐酸性纤维素酶占0.55份、醋酸占比1.15份、圆褐固氮菌占1份、孢子悬液占占0.75份、丙烯酸乳液占1.1份粘性丝孢酵母占0.45份、煅炉甘石粉占8.5份、深红酵母占0.55份、氢氧化纳占0.65份和纤维素分解酶占0.45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一种大豆秸秆加工用腐熟剂发酵工艺,氮损失少,发酵车间氨味不刺鼻;发酵结束ph不超过8.5;发酵过程中堆肥底层发酵温度高,可达45℃从上,堆肥最高温度可达80℃,有利于水分蒸发,加快肥料干燥速度,本发明的发酵过程中腐殖质积累程度高,腐植酸含量一般超过15%;利用本有机物料腐熟剂所制作出来的有机肥,种子发芽试验,发芽率高,可达到95%等有益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大豆秸秆加工用腐熟剂,按照重量份有以下原料组成:血余炭占0.3份、波尔多液占0.3份、嗜热侧孢霉占0.8份、烷基萘磺酸占0.5份、地衣芽孢杆菌占0.3份、耐酸性纤维素酶占0.3份、醋酸占比0.8份、圆褐固氮菌占0.5份、孢子悬液占占0.5份、丙烯酸乳液占0.7份粘性丝孢酵母占0.2份、煅炉甘石粉占5份、深红酵母占0.3份、氢氧化纳占0.4份和纤维素分解酶占0.2份。

实施例2

上述的一种大豆秸秆加工用腐熟剂,按照重量份有以下原料组成:血余炭占0.7份、波尔多液占0.8份、嗜热侧孢霉占1.5份、烷基萘磺酸占2份、地衣芽孢杆菌占0.7份、耐酸性纤维素酶占0.8份、醋酸占比1.5份、圆褐固氮菌占1.5份、孢子悬液占占1份、丙烯酸乳液占1.5份粘性丝孢酵母占0.7份、煅炉甘石粉占12份、深红酵母占0.8份、氢氧化纳占0.9份和纤维素分解酶占0.7份。

实施例3

上述的一种大豆秸秆加工用腐熟剂,按照重量份有以下原料组成:血余炭占0.5份、波尔多液占0.55份、嗜热侧孢霉占1.15份、烷基萘磺酸占1.25份、地衣芽孢杆菌占0.5份、耐酸性纤维素酶占0.55份、醋酸占比1.15份、圆褐固氮菌占1份、孢子悬液占占0.75份、丙烯酸乳液占1.1份粘性丝孢酵母占0.45份、煅炉甘石粉占8.5份、深红酵母占0.55份、氢氧化纳占0.65份和纤维素分解酶占0.45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秸秆加工用腐熟剂,按照重量份有以下原料组成:血余炭占0.3‑0.7份、波尔多液占0.3‑0.8份、嗜热侧孢霉占0.8‑1.5份、烷基萘磺酸占0.5‑2份、地衣芽孢杆菌占0.3‑0.7份、耐酸性纤维素酶占0.3‑0.8份、醋酸占比0.8‑1.5份、圆褐固氮菌占0.5‑1.5份、孢子悬液占占0.5‑1份、丙烯酸乳液占0.7‑1.5份和粘性丝孢酵母占0.2‑0.7份。本发明所述腐熟剂及其发酵工艺,氮损失少,发酵车间氨味不刺鼻;发酵结束pH不超过8.5;发酵过程中堆肥底层发酵温度高,可达45℃从上,堆肥最高温度可达80℃,有利于水分蒸发,加快肥料干燥速度,本发明的发酵过程中腐殖质积累程度高;利用本有机物料腐熟剂所制作出来的有机肥,发芽率高等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贾伟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上元新型家居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06
技术公布日:2018.12.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