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热弯机冻水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0000发布日期:2019-08-13 21:37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3D热弯机冻水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热弯机冻水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3D热弯机冻水循环装置,由立柱进水主管道、立柱出水主管道和上进水主管道、上出水主水管道、下进水主水管道、下出水主水管道组成,上进水主水管道、上出水主管道、下进水主水管道、下出水主水管道上分别安装多个小接头,小接头与高温区的门板、基板、侧板连接,通过冻水循环来对高温区域进行扇热,立柱进水主管道上安装数字型流量开关对水温及流量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机台正常运行。而现有的冻水机水管由热弯机机台底板与立柱进、出水主管道进行连接,水管的连接方式与安装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热弯机冻水循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3D热弯机冻水循环装置,包括上出水主管道、上进水主管道、小接头、三通、A管道、法兰、盲法兰、下出水主管道、下进水主管道,所述上出水主管道和下出水主管道左侧分别通过法兰安装有三通,所述安装有上出水主管道和下出水主管道的三通分别安装在右侧A管道的上下两端,所述上进水主管道和下进水主管道左侧分别通过法兰安装有三通,所述安装有上进水主管道和下进水主管道的三通分别安装在左侧A管道的上下两端,所述上出水主管道、上进水主管道、下出水主管道和下进水主管道上均连接有若干小接头,所述左右A管道底部均通过法兰安装有盲法兰且A管道顶部连接冻水机机台底部。

优选的:所述3D热弯机冻水循环装置还包括B管道、数字型流量开关、C管道和球阀,所述左侧A管道顶部在连接冻水机机台底部之间还分别依次通过法兰连接有B管道、数字型流量开关、C管道和球阀,所述数字型流量开关采用BL-FRW型号。

优选的:所述3D热弯机冻水循环装置还包括D管道,所述右侧A管道顶部在连接冻水机机台底部之间还分别依次通过法兰连接有D管道和球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冻水的进、出水主管道连接方式可多项性选择,安装方式简单方便,更加的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3D热弯机冻水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3D热弯机冻水循环装置进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3D热弯机冻水循环装置出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出水主管道,2、上进水管道,3、小接头,4、三通,5、A管道,6、法兰,7、盲法兰,8、下出水主管道,9、下进水主管道,10、B管道,11、数字型流量开关,12、C管道,13、球阀,14、D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3所示,一种3D热弯机冻水循环装置,包括上出水主管道1、上进水主管道2、小接头3、三通4、A管道5、法兰6、盲法兰7、下出水主管道8、下进水主管道9,所述上出水主管道1和下出水主管道8左侧分别通过法兰6安装有三通4,所述安装有上出水主管道1和下出水主管道8的三通4分别安装在右侧A管道5的上下两端,所述上进水主管道2和下进水主管道9左侧分别通过法兰6安装有三通4,所述安装有上进水主管道2和下进水主管道9的三通4分别安装在左侧A管道5的上下两端,所述上出水主管道1、上进水主管道2、下出水主管道8和下进水主管道9上均连接有若干小接头3,所述左右A管道5底部均通过法兰6安装有盲法兰7且A管道5顶部连接冻水机机台底部。所述3D热弯机冻水循环装置还包括B管道10、数字型流量开关11、C管道12和球阀13,所述左侧A管道5顶部在连接冻水机机台底部之间还分别依次通过法兰6连接有B管道10、数字型流量开关11、C管道12和球阀13,所述数字型流量开关11采用BL-FRW型号。所述3D热弯机冻水循环装置还包括D管道14,所述右侧A管道5顶部在连接冻水机机台底部之间还分别依次通过法兰6连接有D管道14和球阀13。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冻水机水管要是由机台底部与立柱进、出水主管道连接就把顶端的立柱进、出水主管道顶部连接口用法兰盲板封住,反之盲法兰就封住立柱进、出水主管道底板接口,水管的连接与安装方式变得简单方便,更加实用,上进水主水管道、上出水主管道、下进水主水管道、下出水主水管道与立柱进水主管道、立柱出水主管道通过法兰来进行连接,上进水主水管道、上出水主管道、下进水主水管道、下出水主水管道分别安装了多个小接头,小接头通过管道与高温区的门板、基板、侧板连接,通过冻水循环把多余的热量带走,使机台正常运行。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因此等同范围内的同等变化都囊括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