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制造方法和夹层玻璃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59232发布日期:2019-07-03 02:56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制造方法和夹层玻璃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即使在真空脱气法中并行地进行预压接时的脱气与主压接时的加热也能够制造可见光透射率高的夹层玻璃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制造方法和使用了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



背景技术:

在两片玻璃板之间夹持含有增塑化聚乙烯醇缩丁醛等热塑性树脂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并使其相互粘接而得到的夹层玻璃被广泛用作汽车用挡风玻璃等。

作为这种汽车用挡风玻璃的制造方法之一,进行了使用橡胶袋的真空脱气法。真空脱气法中,通过将在至少两片玻璃板之间层叠有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层叠体装入橡胶袋中并进行减压抽吸,一边将残留在玻璃板与中间膜之间的空气进行脱气一边进行预压接,接着,在例如高压釜内进行加热加压而进行主压接,由此得到夹层玻璃。

在这种夹层玻璃的制造工序中,重要的是将玻璃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层叠时的脱气性。因此,出于确保夹层玻璃制造时的脱气性的目的而在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至少一个表面形成多个凹部。尤其是,通过将该凹部制成具有底部连续的槽形状(刻线状)且邻接的该刻线状凹部平行且规则地被形成的结构,从而能够发挥出极其优异的脱气性(例如专利文献1)。

然而,即使在使用这种形成有刻线状凹部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情况下,有时也无法充分脱气,所得夹层玻璃中残留气泡而导致可见光透射率降低。尤其是,在真空脱气法中,若想要为了缩短工序时间而并行地进行预压接时的脱气与主压接时的加热,则由脱气不良所导致的可见光透射率的降低变得明显。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4859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真空脱气法中并行地进行预压接时的脱气与主压接时的加热也能够制造可见光透射率高的夹层玻璃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为在至少一个表面具有多个凹部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具有上述凹部的表面按照iso25178所测得的表面纹理比str为0.04以下。

以下详述本发明。

本发明人针对在利用真空脱气法制造夹层玻璃时因脱气不良而发生可见光透射率降低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在真空脱气法中,通过将在至少两片玻璃板之间层叠有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层叠体装入橡胶袋中并进行减压抽吸,一边将玻璃板与中间膜之间残留的空气进行脱气一边进行预压接,接着,在例如高压釜内进行加热加压而进行主压接,由此得到夹层玻璃。其结果发现:若想要为了缩短工序时间而并行地进行预压接时的脱气与主压接时的加热,则引起被称为提前密封的现象,因此脱气变得不充分,所述提前密封为:凹部形状因加热而发生塌陷,层叠体在未充分进行脱气的状态下发生密合。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形成有刻线状凹部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在脱气时容易吸气,因此不易发生提前密封。然而,若想要进一步缩短工序时间,则无法完全防止提前密封。可认为这是因为:即使是刻线状的凹部,由于槽深度和形状不均匀,因此槽局部性地堵塞而发生提前密封。

本发明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将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具有凹部的表面的表面纹理比str设为一定值以下,从而即使在想要为了缩短工序时间而并行地进行预压接时的脱气与主压接时的加热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提前密封,制造出可见光透射率高的夹层玻璃,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在至少一个表面具有多个凹部。由此,能够确保制造夹层玻璃时的脱气性。对于上述凹部,可以仅在一个表面具有,但从显著提高脱气性的方面出发,优选在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两面具有。

就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而言,针对具有上述凹部的表面,按照iso25178所测得的表面纹理比str(以下也简称为“str”)为0.04以下。

str是表示形状规则性的指标。str在0与1之间越接近0则表示形状越规则,越接近1则表示形状越不规则。就通常的在表面具有凹部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而言,具有该凹部的表面的str为0.1以上。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通过将具有凹部的表面的str设为0.04以下、即制成与以往相比极为规则的凹部,从而即使在为了缩短工序时间而并行地进行预压接时的脱气与主压接时的加热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提前密封,制造出可见光透射率高的夹层玻璃。可认为这是因为:通过制成极为规则的凹部,能够防止凹部局部性地塌陷而导致槽发生堵塞。具有凹部的表面的str优选为0.03以下、更优选为0.015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将str测定至小数点第三位时,还包括小数点第三位的数字在内地判断其是否包含在本发明中。即,就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而言,针对具有上述凹部的表面,str为0.040以下。例如,str为0.040时包括在本发明中。str为0.041时不包括在本发明中。将str测定至小数点第四位时也同样。即,str为0.0400时包括在本发明中,str为0.0401时不包括在本发明中。

具体而言,str例如可通过以下那样的方法进行测定。

使用三维白色光干涉型显微镜(例如brukeraxs公司制、contourgt-k等),在将物镜的倍率设为50倍、内部透镜的倍率设为0.5倍、分辨率设定为“halfresolution(半分辨率)”的条件下,在2mm见方的视野中对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表面进行测定而得到图像。此时,光量和threshhold(阈值)以测定中尽量不掺杂噪音的适当条件来进行。针对所得图像,实施平坦化处理和噪音去除处理,进而使用高斯过滤器去除噪音,并利用iso25178中规定的方法算出str值。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在以100℃加热15分钟后,具有凹部的表面的str优选为0.08以下。在利用真空脱气法进行的夹层玻璃的制造中,在主压接时加热至90~100℃。通过在加热至100℃左右时也使凹部的规则性为一定以上,从而能够发挥出更良好的脱气性。以100℃加热15分钟后的具有凹部的表面的str更优选为0.05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就具有热塑性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而言,无法避免具有凹部的表面的str因加热而上升,但从确保脱气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上升的幅度尽可能小。即,即使在加热一定时间后,在str值的上升幅度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出更良好的脱气性。具体而言,在以100℃加热15分钟前后所测得的str之差的绝对值δstr优选为0.1以下。

在至少一个表面具有多个凹部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且上述具有凹部的表面按照iso25178所测得的表面纹理比str与以100℃加热15分钟后所测得的表面纹理比str之差的绝对值δstr为0.1以下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也是本发明之一。

上述凹部的形状至少具有槽形状即可,可以使用例如刻线状、格子状等通常对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表面所赋予的凹部的形状。其中,优选:具有底部连续的槽形状(刻线状)(以下也称为“刻线状凹部”),且邻接的凹部平行且规则地并列。

一般来说,对在两片玻璃板之间层叠有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层叠体进行压接时的空气去除容易度与上述凹部的底部的连通性和平滑性存在密切的关系。通过将中间膜的至少一个面的凹部形状制成刻线状凹部平行且规则地并列的形状,从而上述底部的连通性优异,脱气性显著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规则地并列”是指:邻接的上述刻线状凹部可以平行且等间隔地并列,也可以是邻接的上述刻线状凹部平行地并列,但并非所有邻接的上述刻线状凹部的间隔均为等间隔。图1和图2示出表示槽形状的凹部等间隔地平行地并列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示出表示槽形状的凹部并非等间隔但平行地并列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一例的示意图。图3中,凹部1与凹部2的间隔a不同于凹部1与凹部3的间隔b。此外,上述刻线上的凹部不需要是底部全部连续的槽形状,也可以在底部的一部分具有隔断壁。

与上述凹部对应地被赋予的凸部的形状可以为压花辊所转印的形状。此外,上述凸部也可以如图1所示那样其顶部为平面形状,还可以如图2所示那样为非平面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凸部的顶部为平面形状的情况下,可以对该顶部的平面进一步施加微细的凹凸。进而,各凹凸的凸部的高度可以为相同的高度,也可以为不同的高度,对于与这些凸部对应的凹部的深度,只要该凹部的底边连续,则也是可以为相同的深度,也可以为不同的深度。

上述刻线状凹部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的优选下限为10μm、优选上限为80μm。通过使上述刻线状凹部的粗糙度(rz)在该范围内,能够发挥出优异的脱气性。上述刻线状凹部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的更优选下限为20μm、更优选上限为60μm,进一步优选上限为50μm。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刻线状凹部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jisb0601(1994)中规定的rz,可通过以横穿刻线方向的凹部连续的方向的方式沿着垂直方向进行测定而得到。此处,作为测定机,可以使用例如小坂研究所公司制的“surfcorderse300”等。此时,可如下地进行测定:将测定时的截止值设为2.5mm、基准长度设为2.5mm、测定长度设为12.5mm、预备长度设为2.5mm,并使用将触针的进给速度设为0.5mm/秒、触针形状设为尖端半径2μm、尖端角度60°的设备,由此在上述条件下进行测定。此外,测定时的环境为23℃和30rh%下。

邻接的上述刻线状凹部的间隔sm的优选下限为100μm、优选上限为500μm。通过使上述刻线状凹部的间隔sm在该范围内,从而能够发挥出优异的脱气性。上述刻线状凹部的间隔sm的更优选下限为160μm、更优选上限为350μm,进一步优选上限为250μm。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刻线状凹部的间隔sm可如下地获得:使用光学显微镜(sonic公司制的“bs-d8000iii”),观察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观察范围为20mm×20mm),测定邻接的凹部的间隔,并算出邻接的凹部的最底部之间的最短距离的平均值而得到。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以在至少一个表面具有上述刻线状凹部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为例,对将上述具有凹部的表面的str设为0.04以下的具体方法进行说明。

对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表面赋予上述刻线状凹部的方法通常包括:对树脂膜的表面赋予微细凹凸的第一工序、以及赋予刻线状凹部的第二工序。

具体而言,例如,第一工序中,将形状相同的1对压花辊用作凹凸形状转印装置,对树脂膜的两面转印随机的凹凸形状。作为该压花辊,可以使用通过利用喷砂剂对铁辊表面施加随机的凹凸并进行垂直研削,然后使用更微细的喷砂剂对垂直研削后的平坦部施加微细凹凸的方法而制造的具有粗大的主压花和微细的副压花的压花辊。此外,第一工序中,可以通过利用了熔体破裂的挤出唇压花法来赋予微细凹凸。

此外,第二工序中,将由使用三角形斜线型磨机对表面实施了雕刻加工的金属辊与具有65~75的jis硬度的橡胶辊构成的一对辊用作凹凸形状转印装置,将树脂膜通入该凹凸形状转印装置,对一个表面赋予凹部平行且等间隔地并列的凹凸,该凹部为底部连续的槽形状(刻线状)。

此处,为了使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具有凹部的表面的str为0.04以下,重要的是:将第一工序后的树脂膜按照jisb0601(1994)所测得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设为4μm以下(条件1)。进而,重要的是:将在第二工序中对树脂膜赋予刻线状凹部时(通入凹凸形状转印装置时)的线速度设为10m/分钟以下(条件2)。

上述第一工序中,为了在将夹层玻璃用中间膜重叠时不发生粘连,优选以算术平均粗糙度ra达到1μm以上的方式赋予微细的凹凸。此时,通过将该微细的凹凸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设为4μm以下,可以将所得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具有凹部的表面的str设为0.04以下。上述第一工序后的树脂膜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2μm以下。

此外,第一工序后的树脂膜按照jisb0601(1994)所测得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与凹部的间隔sm之积(ra×sm)优选为2500以下。通过将ra×sm设为2500以下,能够更可靠地将具有凹部的表面的str设为0.04以下。

上述第二工序中,将树脂膜通入凹凸形状转印装置而赋予刻线状凹部。此处,通过将树脂膜通入凹凸形状转印装置时的线速度设为10m/分钟以下,即延缓刻线状凹部的赋形时间,从而能够将所得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具有凹部的表面的str设为0.04以下。上述第二工序中的线速度优选为5m/分钟以下。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优选包含热塑性树脂。

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可列举出例如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三氟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酯、聚醚、聚酰胺、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醇缩醛、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甲醛(或聚缩醛)树脂、乙酰缩醛树脂、聚乙烯基苄基缩醛树脂、聚乙烯基枯茗缩醛树脂等。其中,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优选含有聚乙烯醇缩醛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更优选含有聚乙烯醇缩醛。

上述聚乙烯醇缩醛只要是将聚乙烯醇利用醛进行缩醛化而得到的聚乙烯醇缩醛,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聚乙烯醇缩丁醛。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的聚乙烯醇缩醛。

上述聚乙烯醇缩醛的缩醛基量的优选下限为40摩尔%、优选上限为85摩尔%,更优选下限为60摩尔%、更优选上限为75摩尔%。

上述聚乙烯醇缩醛的羟基量的优选下限为15摩尔%、优选上限为40摩尔%。若羟基量为15摩尔%以上,则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与玻璃的粘接性变高。若羟基量为40摩尔%以下,则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变得容易进行处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缩醛基量和羟基量可按照例如jisk6728“聚乙烯醇缩丁醛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上述聚乙烯醇缩醛可通过将聚乙烯醇利用醛进行缩醛化来制备。

上述聚乙烯醇通常通过将聚乙酸乙烯酯进行皂化来获得,通常使用皂化度为70~99.9摩尔%的聚乙烯醇。上述聚乙烯醇的皂化度优选为80~99.9摩尔%。

上述聚乙烯醇的聚合度的优选下限为500、优选上限为4000。若上述聚乙烯醇的聚合度为500以上,则所得夹层玻璃的耐贯穿性变高。若上述聚乙烯醇的聚合度为4000以下,则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变得容易成形。上述聚乙烯醇的聚合度的更优选下限为1000、更优选上限为3600。

上述醛没有特别限定,通常适合使用碳数为1~10的醛。上述碳数为1~10的醛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正丁醛、异丁醛、正戊醛、2-乙基丁醛、正己醛、正辛醛、正壬醛、正癸醛、甲醛、乙醛、苯甲醛、聚乙烯基苯甲醛、聚乙烯基枯茗醛等。其中,优选为正丁醛、正己醛、正戊醛,更优选为正丁醛。这些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优选含有增塑剂。

上述增塑剂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一元有机酸酯、多元有机酸酯等有机酯增塑剂;有机磷酸增塑剂、有机亚磷酸增塑剂等磷酸增塑剂等。上述增塑剂优选为液状增塑剂。

上述一元有机酸酯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通过二醇与一元有机酸的反应而得到的二醇酯等。作为上述二醇,可列举出例如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三丙二醇等。作为上述一元有机酸,可列举出例如丁酸、异丁酸、己酸、2-乙基丁酸、庚酸、正辛酸、2-乙基己酸、壬酸(正壬酸)、癸酸等。其中,优选为三乙二醇二己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三乙二醇二正辛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等。

上述多元有机酸酯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等多元有机酸与碳数4~8的直链或具有支链结构的醇形成的酯化合物。其中,优选为癸二酸二丁酯、壬二酸二辛酯、卡必醇己二酸二丁酯等。

上述有机酯增塑剂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三乙二醇二辛酸酯、三乙二醇二正辛酸酯、三乙二醇二正庚酸酯、四乙二醇二正庚酸酯、四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癸二酸二丁酯、壬二酸二辛酯、卡必醇己二酸二丁酯、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1,3-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1,4-丁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二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戊酸酯、四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癸酸酯、己二酸二己酯、己二酸二辛酯、己二酸己基环己酯、己二酸二异壬酯、己二酸庚基壬基酯、癸二酸二丁酯、油改性癸二酸醇酸、磷酸酯与己二酸酯的混合物、由己二酸酯、碳数为4~9的烷基醇和碳数为4~9的环状醇制作的混合型己二酸酯、己二酸己酯等碳数为6~8的己二酸酯等。

上述有机磷酸增塑剂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磷酸三丁氧基乙酯、磷酸异癸基苯酯、磷酸三异丙酯等。

进而,作为上述增塑剂,为了不易引起水解,而优选含有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四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4go)、己二酸二己酯(dha)。更优选含有四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4go)、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进一步优选含有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的上述增塑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上述聚乙烯醇缩醛100重量份,优选下限为30重量份、优选上限为90重量份。若上述增塑剂的含量为30重量份以上,则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熔融粘度变低,将其作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来制造夹层玻璃时的脱气性变高。若上述增塑剂的含量为90重量份以下,则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透明性变高。上述增塑剂的含量的更优选下限为35重量份、更优选上限为7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上限为63重量份。

需要说明的是,若将上述增塑剂的含量设为55重量份以上,则能够对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赋予优异的隔音性。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优选含有粘接力调节剂。通过含有粘接力调节剂,能够调整对于玻璃的粘接力,得到耐贯穿性优异的夹层玻璃。

作为上述粘接力调节剂,可适合使用例如选自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和镁盐中的至少1种。作为上述粘接力调节剂,可列举出例如钾、钠、镁等的盐。

作为构成上述盐的酸,可列举出例如辛酸、己酸、2-乙基丁酸、丁酸、乙酸、甲酸等羧酸的有机酸;或者盐酸、硝酸等无机酸。

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要求隔热性时,可以含有热射线吸收剂。

上述热射线吸收剂只要具有屏蔽红外线的性能,就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优选为选自掺杂锡的氧化铟(ito)粒子、掺杂锑的氧化锡(ato)粒子、掺杂铝的氧化锌(azo)粒子、掺杂铟的氧化锌(izo)粒子、掺杂锡的氧化锌粒子、掺杂硅的氧化锌粒子、掺杂铯的氧化钨(cwo)粒子、六硼化镧粒子和六硼化铈粒子中的至少1种。

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要求发光性的情况下,可以含有发光材料。

上述发光材料只要具有通过照射激发光而发光的性能,就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具有含卤素原子的配体的镧系元素络合物、具有对苯二甲酸酯结构的发光材料等。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可根据需要含有紫外线屏蔽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作为粘接力调节剂的改性硅油、阻燃剂、抗静电剂、耐湿剂、热射线反射剂、热射线吸收剂、抗粘连剂、包含颜料或染料的着色剂等现有公知的添加剂。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层叠有多个层的多层结构。

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为多层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要组合的各层的构成成分,也能够对所得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赋予各种功能。

例如,为了对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赋予隔音性能,可以使一层中的相对于热塑性树脂100重量份来说的增塑剂的含量(以下也称为含量x)多于其它层中的相对于热塑性树脂100重量份来说的增塑剂的含量(以下也称为含量y)。此时,上述含量x优选比上述含量y多5重量份以上,更优选多10重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多15重量份以上。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耐贯穿性变得更高的方面出发,上述含量x与上述含量y之差优选为5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40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重量份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含量x与上述含量y之差通过(上述含量x与上述含量y之差)=(上述含量x-上述含量y)来算出。

上述含量x的优选下限为45重量份、优选上限为80重量份,更优选下限为50重量份、更优选上限为7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下限为5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上限为70重量份。通过将上述含量x设为上述优选下限以上,能够发挥出高隔音性。通过将上述含量x设为上述优选上限以下,能够抑制增塑剂发生渗出,防止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透明性、粘接性降低。

上述含量y的优选下限为20重量份、优选上限为45重量份,更优选下限为30重量份、更优选上限为43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下限为3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上限为41重量份。通过将上述含量y设为上述优选下限以上,能够发挥出高耐贯穿性。通过将上述含量y设为上述优选上限以下,能够抑制增塑剂发生渗出,防止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透明性、粘接性降低。

此外,为了对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赋予隔音性,上述一层中的热塑性树脂优选为聚乙烯醇缩醛x。上述聚乙烯醇缩醛x可通过将聚乙烯醇利用醛进行缩醛化来制备。上述聚乙烯醇通常通过将聚乙酸乙烯酯进行皂化来获得。上述聚乙烯醇的平均聚合度的优选下限为200、优选上限5000。通过将上述聚乙烯醇的平均聚合度设为200以上,能够提高所得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耐贯穿性,通过设为5000以下,能够确保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成形性。上述聚乙烯醇的平均聚合度的更优选下限为500、更优选上限为400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聚乙烯醇的平均聚合度可通过按照jisk6726“聚乙烯醇试验方法”的方法来求出。

用于对上述聚乙烯醇进行缩醛化的醛的碳数的优选下限为4、优选上限为6。通过将醛的碳数设为4以上,能够稳定地含有充分量的增塑剂,能够发挥出优异的隔音性能。此外,能够防止增塑剂的渗出。通过将醛的碳数设为6以下,从而容易合成聚乙烯醇缩醛x,能够确保生产率。作为上述碳数为4~6的醛,可以为直链状的醛,也可以为支链状的醛,可列举出例如正丁醛、正戊醛等。

上述聚乙烯醇缩醛x的羟基量的优选上限为30摩尔%。通过将上述聚乙烯醇缩醛x的羟基量设为30摩尔%以下,能够含有对于发挥出隔音性而言必要量的增塑剂,能够防止增塑剂的渗出。上述聚乙烯醇缩醛x的羟基量的更优选上限为28摩尔%、进一步优选上限为26摩尔%、特别优选上限为24摩尔%,优选下限为10摩尔%、更优选下限为15摩尔%、进一步优选下限为20摩尔%。

上述聚乙烯醇缩醛x的羟基量是利用百分率(摩尔%)来表示键合有羟基的乙烯基量除以主链的全部乙烯基量而求出的摩尔分率而得的值。上述键合有羟基的乙烯基量例如可通过按照jisk6728“聚乙烯醇缩丁醛试验方法”的方法,测定上述聚乙烯醇缩醛x的键合有羟基的乙烯基量来求出。

上述聚乙烯醇缩醛x的缩醛基量的优选下限为60摩尔%、优选上限为85摩尔%。通过将上述聚乙烯醇缩醛x的缩醛基量设为60摩尔%以上,从而能够提高上述一层的疏水性,使其含有对于发挥出隔音性而言必要量的增塑剂,能够防止增塑剂的渗出、白化。通过将上述聚乙烯醇缩醛x的缩醛基量设为85摩尔%以下,从而容易合成聚乙烯醇缩醛x,能够确保生产率。上述聚乙烯醇缩醛x的缩醛基量的下限更优选为65摩尔%、进一步优选为68摩尔%以上。

上述缩醛基量可通过利用按照jisk6728“聚乙烯醇缩丁醛试验方法”的方法,测定上述聚乙烯醇缩醛x的键合有缩醛基的乙烯基量来求出。

上述聚乙烯醇缩醛x的乙酰基量的优选下限为0.1摩尔%、优选上限为30摩尔%。通过将上述聚乙烯醇缩醛x的乙酰基量设为0.1摩尔%以上,能够含有对于发挥出隔音性而言必要量的增塑剂,能够防止渗出。此外,通过将上述聚乙烯醇缩醛x的乙酰基量设为30摩尔%以下,能够提高上述一层的疏水性,防止白化。上述聚乙烯醇缩醛x的乙酰基量的更优选下限为1摩尔%、进一步优选下限为5摩尔%、特别优选下限为8摩尔%,更优选上限为25摩尔%、进一步优选上限为20摩尔%。

上述乙酰基量是利用百分率(摩尔%)来表示从主链的全部乙烯基量中减去键合有缩醛基的乙烯基量和键合有羟基的乙烯基量而得到的值再除以主链的全部乙烯基量而求出的摩尔分率而得的值。

尤其是,从能够容易使上述一层含有对于发挥出隔音性而言必要量的增塑剂的方面出发,上述聚乙烯醇缩醛x优选上述乙酰基量为8摩尔%以上的聚乙烯醇缩醛或者上述乙酰基量小于8摩尔%且缩醛基量为65摩尔%以上的聚乙烯醇缩醛。此外,上述聚乙烯醇缩醛x更优选上述乙酰基量为8摩尔%以上的聚乙烯醇缩醛或者上述乙酰基量小于8摩尔%且缩醛基量为68摩尔%以上的聚乙烯醇缩醛。

此外,为了对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赋予隔音性,上述其它层中的热塑性树脂优选为聚乙烯醇缩醛y。聚乙烯醇缩醛y与聚乙烯醇缩醛x相比优选羟基量较大。

上述聚乙烯醇缩醛y可通过将聚乙烯醇利用醛进行缩醛化来制备。上述聚乙烯醇通常可通过将聚乙酸乙烯酯进行皂化来获得。此外,上述聚乙烯醇的平均聚合度的优选下限为200、优选上限为5000。通过将上述聚乙烯醇的平均聚合度设为200以上,能够提高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耐贯穿性,通过设为5000以下,能够确保其它层的成形性。上述聚乙烯醇的平均聚合度的更优选下限为500、更优选上限为4000。

用于将上述聚乙烯醇进行缩醛化的醛的碳数的优选下限为3、优选上限为4。通过将醛的碳数设为3以上,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耐贯穿性变高。通过将醛的碳数设为4以下,聚乙烯醇缩醛y的生产率提高。作为上述碳数为3~4的醛,可以为直链状的醛,也可以为支链状的醛,可列举出例如正丁醛等。

上述聚乙烯醇缩醛y的羟基量的优选上限为33摩尔%、优选下限为28摩尔%。通过将上述聚乙烯醇缩醛y的羟基量设为33摩尔%以下,能够防止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白化。通过将上述聚乙烯醇缩醛y的羟基量设为28摩尔%以上,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耐贯穿性变高。

上述聚乙烯醇缩醛y的缩醛基量的优选下限为60摩尔%、优选上限为80摩尔%。通过将上述缩醛基量设为60摩尔%以上,能够含有对于发挥出充分的耐贯穿性而言必要量的增塑剂。通过将上述缩醛基量设为80摩尔%以下,能够确保上述其它层与玻璃的粘接力。上述聚乙烯醇缩醛y的缩醛基量的更优选下限为65摩尔%、更优选上限为69摩尔%。

上述聚乙烯醇缩醛y的乙酰基量的优选上限为7摩尔%。通过将上述聚乙烯醇缩醛y的乙酰基量设为7摩尔%以下,能够提高其它层的疏水性,防止白化。上述聚乙烯醇缩醛y的乙酰基量的更优选上限为2摩尔%,优选下限为0.1摩尔%。

需要说明的是,聚乙烯醇缩醛y的羟基量、缩醛基量和乙酰基量可利用与聚乙烯醇缩醛x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

此外,例如为了对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赋予隔热性能,可以使构成多层结构的层中的任意1层、任意2层或全部层含有热射线吸收剂。

上述热射线吸收剂只要具有屏蔽红外线的性能,就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优选为选自掺杂锡的氧化铟(ito)粒子、掺杂锑的氧化锡(ato)粒子、掺杂铝的氧化锌(azo)粒子、掺杂铟的氧化锌(izo)粒子、掺杂锡的氧化锌粒子、掺杂硅的氧化锌粒子、六硼化镧粒子和六硼化铈粒子中的至少1种。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下限为50μm、优选上限为1700μm,更优选下限为100μm、更优选上限为1000μm,进一步优选上限为900μm。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厚度的下限是指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最小厚度的部分的厚度,上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厚度的上限是指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最大厚度的部分的厚度。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截面形状可以为楔形。如果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截面形状为楔形,则通过根据夹层玻璃的安装角度来调整楔形的楔角θ,从而在用于能够同时观察到前方视野和仪表显示而无需使操作者降低视线的平视显示器时能够防止双像、重影的发生。从进一步抑制双像的观点出发,上述楔角θ的优选下限为0.1mrad、更优选下限为0.2mrad、进一步优选下限为0.3mrad,优选上限为1mrad、更优选上限为0.9mrad。

需要说明的是,例如,通过使用挤出机将树脂组合物进行挤出成形的方法来制造截面形状为楔形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时,有时成为下述形状:在从薄的一侧的一个端部稍微向内侧的区域(具体而言,将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距离设为x时,从薄的一侧的一端向内侧0x~0.2x的距离的区域)具有最小厚度。此外,有时成为下述形状:在从厚的一侧的一个端部稍微向内侧的区域(具体而言,将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距离设为x时,从厚的一侧的一端向内侧0x~0.2x的距离的区域)具有最大厚度。本说明书中,这种形状也包括在楔形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一端与另一端的距离x优选为3m以下、更优选为2m以下、特别优选为1.5m以下,且优选为0.5m以上、更优选为0.8m以上、特别优选为1m以上。

上述截面形状为楔形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楔角θ是指:将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一个表面中的最大厚度部分与最小厚度部分连接的直线与将另一个表面中的最大厚度部分与最小厚度部分连接的直线的交点处的内角。

需要说明的是,各表面存在多个最大厚度部分、存在多个最小厚度部分、最大厚度部分处于上述0x~0.2x这一距离的区域或者最小厚度部分处于上述0x~0.2x这一距离的区域时,以所求出的楔角θ达到最大的方式选择最大厚度部分和最小厚度部分。

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截面形状为楔形的情况下,优选具有包含一层和其它层(以下有时称为“形状辅助层”)的多层结构。通过将上述一层的厚度设为一定范围,并层叠上述形状辅助层,从而作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整体而言的截面形状可以按照成为一定的楔角的楔形的方式进行调节。上述形状辅助层可以仅层叠于上述一层的一个面,也可以层叠于两个面。进而,还可以层叠多个形状辅助层。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方法。可列举出例如将热塑性树脂与根据需要而配合的其它成分进行混炼,并进行挤出成形的方法等。

上述混炼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该方法,可列举出例如使用挤出机、plastograph(プラストグラフ)、捏合机、班伯里混合机或压延辊等的方法。

在一对玻璃板之间层叠有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也是本发明之一。

上述玻璃板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透明平板玻璃。可列举出例如浮法平板玻璃、抛光平板玻璃、压花玻璃、嵌丝玻璃、夹丝平板玻璃、着色了的平板玻璃、热射线吸收玻璃、热射线反射玻璃、生玻璃等无机玻璃。此外,也可以使用在玻璃的表面形成有紫外线屏蔽涂层的紫外线屏蔽玻璃。进而,也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等有机塑料板。

作为上述玻璃板,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的玻璃板。可列举出例如在透明浮法平板玻璃与生玻璃之类的着色了玻璃板之间层叠有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此外,作为上述玻璃板,可以使用2种以上厚度不同的玻璃板。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可适合通过真空脱气法来制造。

真空脱气法中,将在至少两片玻璃板之间层叠有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层叠体装入橡胶袋中进行减压抽吸,一边将残留在玻璃板与中间膜之间的空气去除一边进行预压接,接着,在例如高压釜内进行加热加压来进行主压接,由此得到夹层玻璃。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通过使上述具有凹部的表面的表面纹理比str为一定以下,从而在真空脱气法中即使为了缩短工序时间而并行地进行预压接时的脱气与主压接时的加热也不易发生提前密封,能够制造可见光透射率高的夹层玻璃。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即使在真空脱气法中并行地进行预压接时的脱气与主压接时的加热也能够制造可见光透射率高的夹层玻璃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底部连续的槽形状即凹部在表面为等间隔、且邻接的凹部平行地并列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底部连续的槽形状即凹部在表面为等间隔、且邻接的凹部平行地并列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底部连续的槽形状即凹部在表面并非等间隔,但邻接的凹部平行地并列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4是对在实施例中测定制造夹层玻璃时的预压接后的层叠体的平行光线透射率tp时的测定位置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出实施例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方式,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1)树脂膜的制备

通过将平均聚合度为1700的聚乙烯醇利用正丁醛进行缩醛化,从而得到乙酰基量为1摩尔%、丁缩醛基量为69摩尔%、羟基量为30摩尔%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相对于所得聚乙烯醇缩丁醛100质量份,添加增塑剂39质量份,并以膜中的镁浓度达到50ppm的方式添加粘接力调节剂。利用混合辊充分混炼,得到树脂组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增塑剂使用了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粘接力调节剂使用了双(2-乙基丁酸)镁与乙酸镁的50质量%:50质量%混合物。

通过使用挤出机将所得树脂组合物进行挤出,从而得到厚度760μm的单层结构的树脂膜。

(2)第一工序

利用喷砂剂对铁辊表面施加随机的凹凸,并进行垂直研削后,使用更微细的喷砂剂对垂直研削后的平坦部施加微细凹凸,通过该方法,制造具有粗大的主压花和微细的副压花的压花辊。作为第一工序,将1对该压花辊用作凹凸形状转印装置,对所得树脂膜的两面转印随机的凹凸形状。

作为此时的转印条件,将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温度调整至80℃,将上述辊的温度调整至145℃,将线速度调整至10m/min,将线宽调整至1.5m,将加压线压力在1~100kn/m之间进行调整。

针对第一工序后的树脂膜,利用按照jisb0601(1994)的方法来测定算术平均粗糙度ra和凹部的间隔sm。测定在温度23℃、湿度30rh%的环境下,在截止值=2.5mm、基准长度=2.5mm、预备长度=2.5mm、评价长度=12.5mm、触针的尖端半径=2μm、尖端角度=60°、测定速度=0.5mm/s的条件下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sm超过450μm的情况下,有时无法以良好的精度测量2.5mm的基准长度。此时,将截止值变更为8mm或8mm以上来进行测定。

(3)第二工序

作为第二工序,将由使用三角形斜线型磨机对表面实施了雕刻加工的金属辊与具有65~75的jis硬度的橡胶辊构成的一对辊用作凹凸形状转印装置,将第一工序后的树脂膜通入该凹凸形状转印装置,对树脂膜的一个表面赋予凹部平行且等间隔地并列的凹凸,该凹部为底部连续的槽形状(刻线状)。作为此时的转印条件,将树脂膜的温度设为70℃、将辊温度设为140℃、将线速度设为10m/min、将加压线压力设为1~100kn/m。

接着,对树脂膜的另一个表面实施同样的操作,从而赋予底部连续的槽形状(刻线状)的凹部。

针对第二工序后的树脂膜,利用按照jisb0601(1994)的方法来测定十点平均粗糙度rz、算术平均粗糙度ra和凹部的间隔sm。需要说明的是,测定在温度23℃、湿度30rh%的环境下,在与底部连续的槽形状垂直的方向上,在截止值=2.5mm、基准长度=2.5mm、预备长度=2.5mm、评价长度=12.5mm、触针的尖端半径=2μm、尖端角度=60°、测定速度=0.5mm/s的条件下来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sm超过450μm的情况下,有时无法以良好的精度测量2.5mm的基准长度。此时,将截止值变更为8mm或8mm以上来进行测定。

(4)str的测定

在温度23℃、湿度30rh%的环境下,利用下述方法来测定str。

使用三维白色光干涉型显微镜(brukeraxs公司制、contourgt-k),在将物镜的倍率设为50倍、将内部透镜的倍率设为0.5倍、将分辨率设定设为“halfresolution(半分辨率)”的条件下,在2mm见方的视野中对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表面进行测定而得到图像。此时,光量和threshhold(阈值)以测定中尽量不掺杂噪音的适当条件来进行。针对所得图像,实施平坦化处理和噪音去除处理,进而,使用高斯过滤器去除粗大的凹凸,并利用iso25178中规定的方法算出str值。

图像处理使用了装置附带的分析软件“vision64”。作为平坦化处理,进行了以下的第1处理~第3处理。即,作为第一处理,在分析条件“tiltonly(planefit)”下进行analysistoolbox上的“termsremoval(f-operator)”处理。作为第二处理,在分析条件“filtertype:median”和“filtersize:3”下进行“statisticfilter”处理。作为第3处理,选择分析条件“legacy”且选择restoreedge条件,将iteration条件设定为充分进行数据补充的值来进行“datarestore”处理。作为噪音去除处理(第4处理),在分析条件“bandpass条件下、order:0、type:regular、longwavelengthcutoff:1mm、shortwavelengthcutoff:0.002mm”下进行“gaussianregressionfilter”处理。此时,advacesetup在初始条件下进行。针对进行了第1处理~第4处理的图像数据,在分析条件“angleresolution:1deg、searchrange:from0to90”下进行作为第5处理的“sparameters-spatial”处理,将结果得到的“str”作为str值。

对成为样品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10cm见方的中央部2点进行测定,将其平均值作为str值。除此之外,以iso25178(2012)为基准。

关于str,针对在制造后未进行加热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加热前)以及利用下述方法以100℃加热15分钟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加热后)进行测定。

即,首先,在吉尔式烘箱(gearoven)中放置厚度5mm不锈钢板和厚度2.5mm的3片透明玻璃,以其表面温度均达到100℃的方式进行加热。需要说明的是,在加热至100℃之前,预先对不锈钢板的表面之中会在后续工序中接触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表面利用硅酮脱模剂(信越硅酮公司制、sepa-coatsp)实施了表面处理。在不锈钢板和透明玻璃的表面温度达到100℃后,将吉尔式烘箱自身的温度也设定为100℃。在该不锈钢板上放置裁切为10cm×10cm大小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在其上放置切割成内部尺寸7cm×7cm的框缘状的厚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片,进而在其上放置预先加热至100℃的10cm×10cm、厚2.5mm的3片透明玻璃。需要说明的是,在放置于不锈钢板和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之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pet片在23℃和湿度30%的气氛下预先放置3小时。

在100℃的吉尔式烘箱内保持15分钟后,取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转移至23℃的不锈钢板上而进行冷却。str的测定在不锈钢侧的面的中央部进行。

(实施例2~13、比较例1~6)

变更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的条件,设为表1、2那样,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在表面具有刻线状凹部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工序与第二工序的线速度设为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6、比较例4中,作为利用挤出机将树脂膜挤出时的模具,使用了具有唇法用的模口形状的模具。此时,作为唇模具而使用唇的间隙为0.7~1.4mm的模具,并将模具入口的树脂组合物的温度调整至150~270℃、唇模具的温度调整至210℃,将线速度抑制为10m/分钟、将各挤出机的30秒以内的吸入压力的变动幅度抑制为0.4%以下,由此,通过上述方法而得到在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的树脂膜。在实施例6、比较例4中,用其代替第一工序。

(实施例14)

(1)树脂膜的制备

通过将平均聚合度为1700的聚乙烯醇利用正丁醛进行缩醛化,从而得到乙酰基量为1摩尔%、丁缩醛基量为69摩尔%、羟基量为30摩尔%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相对于所得聚乙烯醇缩丁醛100质量份,添加增塑剂39质量份,并以膜中的镁浓度达到50ppm的方式添加粘接力调节剂。利用混合辊充分混炼,得到树脂组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增塑剂使用了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粘接力调节剂使用了双(2-乙基丁酸)镁与乙酸镁的50质量%:50质量%混合物。

通过使用挤出机将所得树脂组合物以截面形状呈现楔形的方式进行挤出,从而制作树脂膜。所得树脂膜在一端具有最小厚度,在另一端具有最大厚度,且不具有厚度均等的部位。所得树脂膜的一端与另一端的距离为1m。

使用所得截面形状为楔形的树脂膜,变更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的条件,设为表3那样,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在表面具有刻线状凹部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工序与第二工序的线速度相同。

测量所得中间膜的最小厚度、最大厚度、截面形状和楔角,结果为表3中记载的值。

(实施例15~17、比较例7)

以所得中间膜的最小厚度、最大厚度、截面形状和楔角成为表3中记载的值的方式,调整挤出条件,得到截面形状为楔形的树脂膜。

使用所得截面形状为楔形的树脂膜,变更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的条件,设为表3那样,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4同样操作,制造在表面具有刻线状凹部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工序与第二工序的线速度设为相同。

(实施例18)

(1)第一树脂层用组合物的制备

通过将平均聚合度为1700的聚乙烯醇利用正丁醛进行缩醛化,从而得到乙酰基量为1摩尔%、丁缩醛基量为69摩尔%、羟基量为30摩尔%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相对于所得聚乙烯醇缩丁醛100质量份,添加增塑剂36质量份,并以膜中的镁浓度达到50ppm的方式添加粘接力调节剂。利用混合辊充分混炼,得到第一树脂层用树脂组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增塑剂使用了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粘接力调节剂使用了双(2-乙基丁酸)镁与乙酸镁的50质量%:50质量%混合物。

(2)第二树脂层用组合物的制备

通过将平均聚合度为2300的聚乙烯醇利用正丁醛进行缩醛化,从而得到乙酰基量为12.5摩尔%、丁缩醛基量为64摩尔%、羟基量为23.5摩尔%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相对于所得聚乙烯醇缩丁醛100质量份,添加作为增塑剂的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76.5质量份。利用混合辊充分混炼,得到第二树脂层用树脂组合物。

(3)树脂膜的制备

使用共挤出机将所得第一树脂层用树脂组合物与第二树脂层用树脂组合物进行共挤出,制作具有第一树脂层/第二树脂层/第一树脂层的层叠结构的、截面为矩形的树脂膜。

使用所得截面形状为矩形的树脂膜,变更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的条件,设为表4那样,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在表面具有刻线状凹部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工序与第二工序的线速度设为相同。

测定所得中间膜的第一树脂层、第二树脂层和中间膜的平均厚度,结果为表4中记载的值。

(实施例19~23、比较例8)

将聚乙烯醇缩丁醛、增塑剂的含量变更为表4所示的值,制备第一树脂层用树脂组合物和第二树脂层用树脂组合物,以第一树脂层、第二树脂层和中间膜的平均厚度达到表4中记载的值的方式调整共挤出条件,制作具有第一树脂层/第二树脂层/第一树脂层的层叠结构的、截面为矩形的树脂膜。

使用所得截面形状为矩形的树脂膜,变更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的条件,设为表4那样,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8同样操作,制造在表面具有刻线状凹部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工序与第二工序的线速度设为相同。

(实施例24)

(1)第一树脂层用组合物的制备

通过将平均聚合度为1700的聚乙烯醇利用正丁醛进行缩醛化,从而得到乙酰基量为1摩尔%、丁缩醛基量为69摩尔%、羟基量为30摩尔%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相对于所得聚乙烯醇缩丁醛100质量份,添加增塑剂36.0质量份,并以膜中的镁浓度达到50ppm的方式添加粘接力调节剂。利用混合辊充分混炼,得到第一树脂层用树脂组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增塑剂使用了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粘接力调节剂使用了双(2-乙基丁酸)镁与乙酸镁的50质量%:50质量%混合物。

(2)第二树脂层用组合物的制备

通过将平均聚合度为2300的聚乙烯醇利用正丁醛进行缩醛化,从而得到乙酰基量为12.5摩尔%、丁缩醛基量为64摩尔%、羟基量为23.5摩尔%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相对于所得聚乙烯醇缩丁醛100质量份,添加作为增塑剂的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76.5质量份。利用混合辊充分混炼,得到第二树脂层用树脂组合物。

(3)树脂膜的制备

使用共挤出机将所得第一树脂层用树脂组合物和第二树脂层用树脂组合物进行共挤出,制作具有第一树脂层/第二树脂层/第一树脂层的层叠结构的、截面形状为楔形的树脂膜。所得截面形状为楔形的树脂膜在一端具有最小厚度,在另一端具有最大厚度,且不具有厚度均等的部位。所得截面形状为楔形的中间膜的一端与另一端的距离为1m。

使用所得截面形状为楔状的树脂膜,变更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的条件,设为表5那样,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在表面具有刻线状凹部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工序与第二工序的线速度设为相同。

测量所得中间膜的第一树脂层、第二树脂层、中间膜的最小厚度、最大厚度、截面形状和楔角,结果为表5中记载的值。

(比较例9)

将聚乙烯醇缩丁醛、增塑剂的含量变更为表5所示的值,制备第一树脂层用树脂组合物和第二树脂层用树脂组合物。进而,以第一树脂层、第二树脂层、中间膜的最小厚度、最大厚度、截面形状和楔角达到表5中记载的值的方式调整共挤出条件,制作具有第一树脂层/第二树脂层/第一树脂层的层叠结构的、截面形状为楔形的树脂膜。

使用所得截面形状为楔形的树脂膜,变更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的条件,设为表5那样,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4同样操作,制造在表面具有刻线状凹部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工序与第二工序的线速度设为相同。

(评价)

针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利用下述方法进行评价。

将结果示于表1~5。

(1)脱气性(23℃→90℃)的评价

关于实施例1~13、比较例1~6、实施例18~23、比较例8,将所得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夹持在两片透明玻璃板(纵15cm×横15cm×厚度2.5mm)之间,切掉露出的部分,得到评价用层叠体。

关于实施例14~17、比较例7、实施例24和比较例9,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具有最小厚度的一端包含于层叠体、且透明玻璃板的端部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端部对齐的方式,将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夹在两片透明玻璃板之间,切掉露出的部分,得到最薄部评价用层叠体。此外,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具有最大厚度的一端包含于层叠体、且透明玻璃板的端部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端部对齐的方式,将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夹在两片透明玻璃板之间,切掉露出的部分,得到最厚部评价用层叠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造的截面形状为楔形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在一端具有最小厚度,且在另一端具有最大厚度,因此,利用上述步骤来制作了最薄部评价用层叠体和最厚部评价用层叠体。在具有最小厚度和最大厚度的部位为端部以外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情况下,优选以该具有最小厚度和最大厚度的部位位于透明玻璃板的中心的方式制作最薄部评价用层叠体和最厚部评价用层叠体。其中,在难以使该具有最小厚度和最大厚度的部位位于透明玻璃板的中心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上述步骤,以透明玻璃板的端部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端部对齐的方式制作最薄部评价用层叠体和最厚部评价用层叠体。

将所得评价用层叠体、最薄部评价用层叠体、最厚部评价用层叠体在23℃、30rh%下保管至玻璃的表面温度达到23℃为止后,移至橡胶袋内,将橡胶袋连接于抽吸减压机,在进行加热的同时进行减压,在-600mmhg的减压下,以在14分钟后层叠体的玻璃的表面温度(预压接温度)达到90℃的方式进行加热。其后,冷却至层叠体的玻璃的表面温度达到40℃为止后,恢复至大气压并结束预压接。

将经预压接的层叠体放入高压釜中,在温度140℃、压力1300kpa的条件下保持10分钟后,将温度下降至50℃为止并恢复至大气压,由此结束主压接而得到夹层玻璃。

按照jisk7105,使用雾度计(村上色彩研究所公司制、hm--150),测定在制造夹层玻璃时的预压接后的层叠体的平行光线透射率tp(%)。

将对测定平行光线透射率tp时的测定位置进行说明的示意图示于图4。在纵15cm×横15cm的层叠体中,在两条对角线交叉的中央部、自层叠体的各顶点起沿着对角线方向距离为5.6cm的4个点这共计5个点(图4中被虚线包围的各点)处,测定平行光线透射率,将其平均值作为平行光线透射率tp。

夹层玻璃的透明性的降低起因于预压接时的脱气不良。因此,对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脱气性而言,与评价夹层玻璃的发泡性等相比,通过测定预压接后的层叠体的平行光线透射率而能够更精密地进行评价。

为了用于汽车用挡风玻璃等用途,要求平行光线透射率tp至少为56%以上。

(2)脱气性(50℃→90℃)的评价

通过与评价脱气性(23℃→90℃)时相同的方法,得到评价用层叠体、最薄部评价用层叠体、最厚部评价用层叠体。

将所得评价用层叠体、最薄部评价用层叠体、最厚部评价用层叠体在吉尔式烘箱中保管至玻璃的表面温度达到50℃为止后,移到预热至50℃的橡胶袋内,保管3分钟。其后,将橡胶袋连接于抽吸减压机而进行减压,在-600mmhg的减压下,以14分钟后层叠体的玻璃的表面温度(预压接温度)达到90℃的方式进行加热,然后冷却至层叠体的玻璃的表面温度达到40℃为止后,恢复至大气压并结束预压接。

将经预压接的层叠体放入高压釜中,在温度140℃、压力1300kpa的条件下保持10分钟后,将温度降低至50℃为止并恢复至大气压,由此结束主压接而得到夹层玻璃。

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方法,测定在制造夹层玻璃时的预压接后的层叠体的平行光线透射率tp(%)。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即使在真空脱气法中并行地进行预压接时的脱气与主压接时的加热也能够制造可见光透射率高的夹层玻璃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

符号的说明

1凹部

2凹部

3凹部

4制造夹层玻璃时的预压接后的层叠体

a凹部1与凹部2的间隔

b凹部1与凹部3的间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