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改良盐碱地的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84411发布日期:2021-03-30 21:07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盐碱地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改良盐碱地的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盐碱土是各类盐化土、碱化土的统称。盐碱土的土壤本体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盐类,土壤ph可达到9.0,严重危害了农业发展和林业生产,破坏了生态系统。盐碱土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其面积相当于我国耕地的五分之一。因此开发利用盐碱地对于增加我国的耕地面积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盐碱地的改良方法包括化学改良、物理改良、生物改良和水利工程改良等。其中的生物改良具有脱盐率、持久性和稳定性高的特点,而且生物改良不破坏生态平衡。通过对种植于盐碱地的作物施用含有用微生物的肥料,从而促进作物生长,进而改良盐碱地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改良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改良盐碱地的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及其应用,促进种植于盐碱地的作物生长,从而降低盐碱地的含盐量和ph值。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改良盐碱地的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其包含复合菌剂、红糖、尿素、磷酸二氢钾和可溶性淀粉。

优选地,所述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包含按重量计的所述复合菌剂5-15份、所述红糖5-10份、所述尿素10-20份、所述磷酸二氢钾2.0-3.0份和所述可溶性淀粉55-80份。

优选地,所述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包含按重量计的所述复合菌剂5份、所述红糖7份、所述尿素10份、所述磷酸二氢钾2.2份和所述可溶性淀粉55份。

优选地,所述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包含按重量计的所述复合菌剂9份、所述红糖5份、所述尿素14份、所述磷酸二氢钾2.0份和所述可溶性淀粉66份。

优选地,所述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包含按重量计的所述复合菌剂13份、所述红糖10份、所述尿素17份、所述磷酸二氢钾2.5份和所述可溶性淀粉76份。

优选地,所述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包含按重量计的所述复合菌剂15份、所述红糖9份、所述尿素20份、所述磷酸二氢钾2.3份和所述可溶性淀粉80份。

优选地,所述复合菌剂包括灰绿曲霉菌、粉红聚端孢菌、厚垣轮枝菌、德氏乳杆菌、酿酒酵母和草酸青霉。

优选地,所述灰绿曲霉菌的含菌量≥3.5×109cfu/g,所述粉红聚端孢菌的含菌量≥2.0×109cfu/g,所述厚垣轮枝菌的含菌量≥1.0×109cfu/g,所述德氏乳杆菌的含菌量≥2.0×1011cfu/g,所述酿酒酵母的含菌量≥4.5×109cfu/g,所述草酸青霉的含菌量≥1.5×109cfu/g。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的应用,每次施用所述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时,将所述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用清水稀释50倍以上,然后喷洒在生长在盐碱地的作物的叶片上,或者在露水旺盛期将所述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用清水稀释5倍,然后喷洒在所述作物的叶片上。

优选地,所述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的施用量是一次15-30l/hm2

本发明的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能促进种植于盐碱地的作物生长,从而降低盐碱地的含盐量和ph值,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是应当理解,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下文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则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所涉及的原料如无特别说明,则均是能从公开商业途径获得的原料。

本发明将红糖、尿素、磷酸二氢钾、可溶性淀粉和复合菌剂按一定比例配比,然后混合得到一种用于改良盐碱地的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该叶面肥喷施在种植于盐碱地的作物上,能促进作物生长,从而降低盐碱地的含盐量和ph值,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用于改良盐碱地的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由复合菌剂、红糖、尿素、磷酸二氢钾和可溶性淀粉组成的原料混合而成。其具体制备过程包括:步骤1,制备复合菌剂;步骤2,将各原料组分混合。

在制备复合菌剂的步骤1,选取灰绿曲霉(aspergillusglaucus)菌粉、粉红聚端孢菌(trichotheciumroseum)菌粉、厚垣轮枝菌(verticilliumchlamydosporium)菌粉、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delbrueckii)菌粉、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菌粉和草酸青霉(penicilliumoxalicum)菌粉,然后将六种菌粉按照重量计的配比关系复配获得该复合菌剂,优选灰绿曲霉菌粉10-25份、粉红聚端孢菌菌粉10-20份、厚垣轮枝菌菌粉5-15份、德氏乳杆菌菌粉15-25份、酿酒酵母菌粉10-20份和草酸青霉菌粉5-15份。

六种菌粉可以自行制备,一方面,分别将德氏乳杆菌和酿酒酵母在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中发酵培养获得菌液,然后从发酵培养物中分离菌体并干燥浓缩制成单菌株固态菌粉。两种单菌株菌粉中的含菌量分别为:德氏乳杆菌菌粉的含菌量≥2.0×1011cfu/g和酿酒酵母菌粉的含菌量≥4.5×109cfu/g。另一方面,分别将灰绿曲霉、粉红聚端孢菌、厚垣轮枝菌和草酸青霉在相应的固体培养基中发酵获得固态培养物,然后将固态培养物干燥、粉碎制成单菌株固态菌粉。各单菌株菌粉中的含菌量分别为:灰绿曲霉菌粉的含菌量≥3.5×109cfu/g、粉红聚端孢菌菌粉的含菌量≥2.0×109cfu/g、厚垣轮枝菌菌粉的含菌量≥1.0×109cfu/g和草酸青霉的含菌量≥1.5×109cfu/g。

在将各原料组分混合的步骤2,按照预定的重量配比称取各种原料组分,然后将各原料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得到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原料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分别优选:复合菌剂5-15份、红糖5-10份、尿素10-20份、磷酸二氢钾2.0-3.0份和可溶性淀粉55-80份。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的应用,在改良盐碱地时,将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每次用清水稀释50倍以上,然后喷洒在生长在盐碱地的作物的叶片上,或者在露水旺盛期将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每次用清水稀释5倍,然后喷洒在作物的叶片上,优选采用飞机喷洒。该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的每次施用量为15-30l/hm2。当本发明的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优选连续施用3年以上时,对于中轻度盐碱地改良效果更好。

为了帮助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提供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的制备过程及其应用方法。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的原料包括按重量计的复合菌剂5份、红糖7份、尿素10份、磷酸二氢钾2.2份和可溶性淀粉55份。其中的复合菌剂由灰绿曲霉菌粉、粉红聚端孢菌菌粉、厚垣轮枝菌菌粉、德氏乳杆菌菌粉、酿酒酵母菌粉和草酸青霉菌粉混合而成,按重量计的六种菌粉的份数分别是灰绿曲霉菌粉10份、粉红聚端孢菌菌粉20份、厚垣轮枝菌菌粉5份、德氏乳杆菌菌粉19份、酿酒酵母菌粉20份和草酸青霉菌粉13份。六种菌粉的含菌量分别为:灰绿曲霉菌粉的含菌量≥3.5×109cfu/g、粉红聚端孢菌菌粉的含菌量≥2.0×109cfu/g、厚垣轮枝菌菌粉的含菌量≥1.0×109cfu/g、德氏乳杆菌菌粉的含菌量≥2.0×1011cfu/g、酿酒酵母菌粉的含菌量≥4.5×109cfu/g和草酸青霉的含菌量≥1.5×109cfu/g。

该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步骤1,制备复合菌剂,将灰绿曲霉菌粉、粉红聚端孢菌菌粉、厚垣轮枝菌菌粉、德氏乳杆菌菌粉、酿酒酵母菌粉和草酸青霉菌粉混合均匀得到复合菌剂。

步骤2,混合各原料组分,将复合菌剂、红糖、尿素、磷酸二氢钾、和可溶性淀粉添加在一起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1。

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1的应用方法为:将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1每次用清水稀释60倍,然后喷洒在生长在盐碱地的作物的叶片上,或者在露水旺盛期将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1每次用清水稀释5倍,然后喷洒在作物的叶片上。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1的每次施用量为15kg/hm2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的原料包括按重量计的复合菌剂9份、红糖5份、尿素14份、磷酸二氢钾2.0份和可溶性淀粉66份。其中的复合菌剂由灰绿曲霉菌粉、粉红聚端孢菌菌粉、厚垣轮枝菌菌粉、德氏乳杆菌菌粉、酿酒酵母菌粉和草酸青霉菌粉混合而成,按重量计的六种菌粉的份数分别是灰绿曲霉菌粉15份、粉红聚端孢菌菌粉17份、厚垣轮枝菌菌粉7份、德氏乳杆菌菌粉15份、酿酒酵母菌粉17份和草酸青霉菌粉9份。六种菌粉的含菌量分别为:灰绿曲霉菌粉的含菌量≥3.5×109cfu/g、粉红聚端孢菌菌粉的含菌量≥2.0×109cfu/g、厚垣轮枝菌菌粉的含菌量≥1.0×109cfu/g、德氏乳杆菌菌粉的含菌量≥2.0×1011cfu/g、酿酒酵母菌粉的含菌量≥4.5×109cfu/g和草酸青霉的含菌量≥1.5×109cfu/g。

该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步骤1,制备复合菌剂,将灰绿曲霉菌粉、粉红聚端孢菌菌粉、厚垣轮枝菌菌粉、德氏乳杆菌菌粉、酿酒酵母菌粉和草酸青霉菌粉混合均匀得到复合菌剂。

步骤2,混合各原料组分,将复合菌剂、红糖、尿素、磷酸二氢钾、和可溶性淀粉添加在一起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2。

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2的应用方法为:将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2每次用清水稀释50倍,然后喷洒在生长在盐碱地的作物的叶片上,或者在露水旺盛期将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2每次用清水稀释5倍,然后喷洒在作物的叶片上。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2的每次施用量为20kg/hm2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的原料包括按重量计的复合菌剂13份、红糖10份、尿素17份、磷酸二氢钾2.5份和可溶性淀粉76份。其中的复合菌剂由灰绿曲霉菌粉、粉红聚端孢菌菌粉、厚垣轮枝菌菌粉、德氏乳杆菌菌粉、酿酒酵母菌粉和草酸青霉菌粉混合而成,按重量计的六种菌粉的份数分别是灰绿曲霉菌粉20份、粉红聚端孢菌菌粉14份、厚垣轮枝菌菌粉11份、德氏乳杆菌菌粉22份、酿酒酵母菌粉14份和草酸青霉菌粉15份。六种菌粉的含菌量分别为:灰绿曲霉菌粉的含菌量≥3.5×109cfu/g、粉红聚端孢菌菌粉的含菌量≥2.0×109cfu/g、厚垣轮枝菌菌粉的含菌量≥1.0×109cfu/g、德氏乳杆菌菌粉的含菌量≥2.0×1011cfu/g、酿酒酵母菌粉的含菌量≥4.5×109cfu/g和草酸青霉的含菌量≥1.5×109cfu/g。

该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步骤1,制备复合菌剂,将灰绿曲霉菌粉、粉红聚端孢菌菌粉、厚垣轮枝菌菌粉、德氏乳杆菌菌粉、酿酒酵母菌粉和草酸青霉菌粉混合均匀得到复合菌剂。

步骤2,混合各原料组分,将复合菌剂、红糖、尿素、磷酸二氢钾、和可溶性淀粉添加在一起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3。

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3的应用方法为:将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3每次用清水稀释70倍,然后喷洒在生长在盐碱地的作物的叶片上,或者在露水旺盛期将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3每次用清水稀释5倍,然后喷洒在作物的叶片上。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3的每次施用量为25kg/hm2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的原料包括按重量计的复合菌剂15份、红糖9份、尿素20份、磷酸二氢钾2.3份和可溶性淀粉80份。其中的复合菌剂由灰绿曲霉菌粉、粉红聚端孢菌菌粉、厚垣轮枝菌菌粉、德氏乳杆菌菌粉、酿酒酵母菌粉和草酸青霉菌粉混合而成,按重量计的六种菌粉的份数分别是灰绿曲霉菌粉25份、粉红聚端孢菌菌粉10份、厚垣轮枝菌菌粉15份、德氏乳杆菌菌粉25份、酿酒酵母菌粉10份和草酸青霉菌粉5份。六种菌粉的含菌量分别为:灰绿曲霉菌粉的含菌量≥3.5×109cfu/g、粉红聚端孢菌菌粉的含菌量≥2.0×109cfu/g、厚垣轮枝菌菌粉的含菌量≥1.0×109cfu/g、德氏乳杆菌菌粉的含菌量≥2.0×1011cfu/g、酿酒酵母菌粉的含菌量≥4.5×109cfu/g和草酸青霉的含菌量≥1.5×109cfu/g。

该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步骤1,制备复合菌剂,将灰绿曲霉菌粉、粉红聚端孢菌菌粉、厚垣轮枝菌菌粉、德氏乳杆菌菌粉、酿酒酵母菌粉和草酸青霉菌粉混合均匀得到复合菌剂。

步骤2,混合各原料组分,将复合菌剂、红糖、尿素、磷酸二氢钾、和可溶性淀粉添加在一起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4。

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4的应用方法为:将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4每次用清水稀释80倍,然后喷洒在生长在盐碱地的作物的叶片上,或者在露水旺盛期将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4每次用清水稀释5倍,然后喷洒在作物的叶片上。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4的每次施用量为30kg/hm2

为了帮助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提供作物种植的试验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应用效果。

试验例一: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对盐碱地改良的效果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选取同一盐碱田块,田间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为ph值8.45,耕作层土壤全盐量4.86g/kg、碱化度22.2%、有机质含量13.12g/kg,全氮量1.07g/kg、速效磷量21.74mg/kg,速效钾量187mg/kg,碱解氮量32.58mg/kg。试验设计5组,包括4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试验设计3个试验小区,每个试验小区面积为30m2,所有试验小区均随机分布。

试验组施用化肥和本发明制备的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具体的施肥方式是将尿素、过磷酸钙和硫酸钾作为基肥施入土壤,三种肥料的施肥量分别是尿素162kg/hm2、过磷酸钙87kg/hm2和硫酸钾87kg/hm2。在水稻的苗期、返青期、分蘖期分别追施一次尿素,尿素的追施量分别是苗期25kg/hm2、返青期24kg/hm2和分蘖期24kg/hm2。在水稻苗期和水稻返青期分别喷施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1次,每次将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用清水稀释,然后喷洒于作物叶片上。在4个试验组中,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1的稀释倍数为60倍,每次施用量是15l/hm2;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2的的稀释倍数为50倍,每次施用量是20l/hm2;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3的的稀释倍数为70倍,每次施用量是25l/hm2;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4的的稀释倍数为80倍,每次施用量是30l/hm2。对照组用等量的清水代替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化肥施用方式与试验组相同。

选用松辽6号为试验品种,在4月中旬按照60kg/hm2播种量进行播种,各小区采用同样的常规管理,9月下旬收获。水稻收获后,统计每个小区的产量,计算每组的平均小区产量。同时取土壤样品测定每个小区土壤的ph、全盐量、碱化度,计算每组土壤的平均ph、平均全盐量、平均碱化度。结果见表1。

表1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施用固体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的4组水稻种植土壤的ph、全盐量和碱化度均明显低于对照,而小区的稻谷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由此说明,上述制备的固体复合微生物叶面肥1-固体复合微生物叶面肥4均能明显改良盐碱地,降低土壤ph和盐分含量,同时能促进水稻的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

试验例二: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对盐碱地改良的效果及对甜高粱生长的影响

选取同一盐碱田块,田间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为ph值8.25,耕作层土壤全盐量3.34g/kg、碱化度19.6%、有机质含量18.16g/kg,全氮量1.02g/kg、速效磷量8.60mg/kg,速效钾量148mg/kg,碱解氮量58.43mg/kg。试验设计5组,包括4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试验设计3个试验小区,每个试验小区面积为20m2,所有试验小区均随机分布。

试验组施用尿素、磷酸二胺和硫酸钾作为基肥,三种肥料的施肥量分别是尿素525kg/hm2、磷酸二铵520kg/hm2和硫酸钾496kg/hm2。分别在甜高粱的苗期、拔节孕穗期、灌浆期施用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一次,在露水旺盛的早晨,将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用清水稀释5倍后喷洒于甜高粱的叶片上。在4个试验组中,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1的每次施用量是15l/hm2,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2的每次施用量是20l/hm2,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3的每次施用量是25l/hm2,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4的每次施用量是30l/hm2。对照组用等量的清水代替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化肥施用方式与试验组相同。

选用大力士为试验品种,在4月下旬播种,株距20cm,行距50cm。各小区采用同样的常规管理,9月下旬收获。甜高粱收获后,统计每个小区的产量,计算每组的平均小区产量。同时取土壤样品测定每个小区土壤的ph、全盐量、碱化度,计算每组土壤的平均ph、平均全盐量、平均碱化度。结果见表3。

表3

由表3数据可以看出,施用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的4组甜高粱种植土壤的ph、全盐量和碱化度均明显低于对照,而小区的甜高粱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由此说明,上述制备的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1-固态复合微生物叶面肥4均能明显改良盐碱地,降低土壤ph和盐分含量,同时能促进甜高粱的生长,提高甜高粱的产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