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稻壳与微生物混合土壤改良施肥的拌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18081发布日期:2022-07-20 01:13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基于稻壳与微生物混合土壤改良施肥的拌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作物施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稻壳与微生物混合土壤改良施肥的拌和装置。


背景技术:

2.土壤改良施肥时会覆盖稻壳,以改变土壤性能,使得农作物生长效果更好,为了提高施肥效果,还会将稻壳与微生物菌种混合,以达到改良土壤的效果;
3.目前的混合方式主要为机械搅拌,人工间隔倒入定量的水至搅拌机中,如此操作,人工劳动量大、无法实现持续性缓慢混合,对于菌种的激活效果不够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基于稻壳与微生物混合土壤改良施肥的拌和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基于稻壳与微生物混合土壤改良施肥的拌和装置,包括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侧壁设有立柱,所述搅拌罐的底端设有出料阀、顶端外壁设有支撑环板,所述搅拌罐的内部中线处安装有搅拌组件;
6.所述支撑环板的顶端转动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用以向内转动密封搅拌罐、向外转动打开搅拌罐;所述盖板的内部偏心开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的正上方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于盖板的表面边缘处,所述支撑架的内部放置有储液桶,所述储液桶的底面安装有多个排液头,所述排液头用以滴加液体至搅拌状态的稻壳物料中。
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外杆体、挡环、托环,多个外杆体呈环形垂直设于盖板上,每个所述外杆体的内壁顶部均设有多个挡环、内部底部设有连杆,多个连杆的内端均固定连接托环,储液桶的底端置于托环上,挡环置于储液桶的外壁中部,所述托环的内壁为适配储液桶底端的弧形结构。
8.进一步的,所述储液桶的顶端旋装有密封罩,所述密封罩的内部开设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的内部插入有输液软管。
9.进一步的,所述储液桶的内部底端开设有多个出液孔,每个所述出液孔的内部均安装有排液头。
10.进一步的,所述排液头包括排液管和密封圈,所述排液管的顶端设有上挡环、底部外壁螺纹连接有锁紧环,所述排液管贯穿出液孔,上挡环抵触在储液桶的内部底面且连接处嵌入有密封圈,所述锁紧环抵触在储液桶的底面。
11.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电机、固定板、传动轴以及搅拌杆,所述固定板水平置于搅拌罐的内部顶部,所述固定板纵向分布,所述下料口与固定板错开分布,所述固定板的底面设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底端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侧壁设有搅拌杆。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滴加的方式,逐步添加液体,使得固体物料充分混合,同时逐步对各个菌种进行激活;
14.2、通过搅拌装置能够对稻壳与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红糖充分混合;不仅促进稻壳分解;同时发挥固氮、解磷并且释放可溶性的钙、硫、镁、铁、钼、锰等作用;有效改良土壤,促进作物营养元素的吸收。显著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
15.3、支撑架能够对储液桶进行支撑,使得储液桶能够跟随盖板转动,储液桶与盖板集成为一体,操作更为简便,无需再反复提升水桶,盖板采用水平转动开合的方式更为省力;储液桶设于在盖板边缘处边缘加液操作、观察。
附图说明
16.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稻壳与微生物混合土壤改良施肥的拌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搅拌组件结构示意图;
18.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和储液桶结构示意图;
19.图4示出了图3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所示:1、立柱;2、搅拌罐;21、出料阀;22、支撑环板;3、搅拌组件;31、搅拌电机;32、固定板;33、传动轴;34、搅拌杆;4、盖板; 41、下料口;5、支撑架;51、外杆体;511、连杆;52、挡环;53、托环; 6、储液桶;61、密封罩;611、进液孔;64、出液孔;7、输液软管;8、排液头;81、排液管;811、上挡环;812、下挡环;82、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1
23.如图1所示,基于稻壳与微生物混合土壤改良施肥的拌和装置,包括搅拌罐2,所述搅拌罐2的侧壁设有立柱1,所述搅拌罐2的底端设有出料阀21、顶端外壁设有支撑环板22,所述搅拌罐2的内部中线处安装有搅拌组件3;
24.所述支撑环板22的顶端转动安装有盖板4,所述盖板4用以向内转动密封搅拌罐2、向外转动打开搅拌罐2;所述盖板4的内部偏心开设有下料口41,所述下料口41的正上方安装有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设于盖板4 的表面边缘处,所述支撑架5的内部放置有储液桶6,所述储液桶6的底面安装有多个排液头8,所述排液头8用以滴加菌液至搅拌状态的稻壳物料中;
25.通过滴加的方式,逐步添加液体,使得固体物料充分混合,同时逐步对各个菌种进行激活;
26.通过搅拌装置能够对稻壳与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红糖充分混合;
27.支撑架能够对储液桶进行支撑,使得储液桶能够跟随盖板转动,储液桶与盖板集成为一体,操作更为简便,无需再反复提升水桶,盖板采用水平转动开合的方式更为省力;储液桶设于在盖板边缘处边缘加液操作、观察。
28.上述储液桶基于市场中的化工桶改造而成;
29.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支撑架5包括外杆体51、挡环52、托环53,多个外杆体51呈环形垂直设于盖板4上,每个所述外杆体51的内壁顶部均设有多个挡环52、内部底部设有连杆511,多个连杆511的内端均固定连接托环53,储液桶6的底端置于托环53上,挡环52置于储液桶6的外壁中部,所述托环53的内壁为适配储液桶6底端的弧形结构;多个挡环的设计,能够围挡储液桶的外壁中部,避免储液桶偏移,弧形托环的设计,能够支撑托起储液桶。
30.如图2所示,所述搅拌组件3包括搅拌电机31、固定板32、传动轴33 以及搅拌杆34,所述固定板32水平置于搅拌罐2的内部顶部,所述固定板 32纵向分布,所述下料口41与固定板32错开分布,所述固定板32的底面设有搅拌电机31,所述搅拌电机31的底端设有传动轴33,所述传动轴33 的侧壁设有搅拌杆34。
31.实施例2
32.如图3所示,所述储液桶6的顶端旋装有密封罩61,所述密封罩61的内部开设有进液孔611,所述进液孔611的内部插入有输液软管7;通过在密封罩上开出进液孔的方式,能够插入输液软管,如此,可使得加液方式更为简便,无需抬起水桶加液。
33.如图3所示,所述储液桶6的内部底端开设有多个出液孔64,每个所述出液孔64的内部均安装有排液头8;通过在储液桶底部开设出液孔并安装排液头的方式,能够实现排液改装。
34.如图4所示,所述排液头8包括排液管81和密封圈82,所述排液管 81的顶端设有上挡环811、底部外壁螺纹连接有锁紧环812,所述排液管 81贯穿出液孔62,上挡环811抵触在储液桶6的内部底面且连接处嵌入有密封圈82,所述锁紧环812抵触在储液桶6的底面。
35.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
36.1、选择阴天,向外转动盖板4,使得搅拌罐2顶端敞口,将亩用稻壳50公斤稻壳与2公斤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复合菌剂倒入至搅拌罐2中,向内转动盖板4进行密封,搅拌组件3带动物料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稻壳预混料;
37.2、在撒施前一天,将50公斤稻壳预混料、250克红糖倒入至搅拌罐2中,然后关闭盖板4,搅拌组件3搅拌混合,与此同时,将输液软管7的一端连通水龙头、另一端插入至进液孔611,打开水龙头,流量计控制输入35公斤清水至储液桶6内,清水通过各个排液头8滴加至搅拌状态的稻壳预混料、红糖中,如此,在水、红糖的作用下可激活各个菌种的活性;
38.3、第二天将上步制备好稻壳与微生物混合料撒施于果园土壤表层,再撒施750公斤稻壳撒施土壤表层旋耕,与土壤混合均匀。
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
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