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0657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毒剂的制作装置,特别是一种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
二氧化氯被国际公认为新一代广谱强力杀菌剂、高效氧化剂和优良漂白剂,其杀菌能力是现有氯系列消毒剂的3-5倍,并且安全、无毒,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对环境无危害,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IA级高效安全消毒剂,为世界各国所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外现有的含氯消毒剂发生装置主要有采用电解装置和化学发生装置。电解装置采用稀有金属作阴、阳电极,使装置附属设备多,投资大,耗电高,产生的次氯酸钠中含有卤代烷烃等致癌物质;化学发生装置原料自上而下依靠重力而下流,在产生气体饱和的情况下将持续加药,使机器内部压力持续增大,易发生危险,水射器位置固定,设备机动性能差。以上各装置均存在反应不完全、产率低等缺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生产运行安全且反应产率高的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主机体和置于该主机体上方的氯酸钠溶液贮料箱与盐酸溶液贮料箱以及置于主机体内的反应釜与电加热水箱,其特征是在主机体内两侧分设有二氧化氯混合气体贮气腔和空气贮气腔,两贮气腔分别经吸气导管与反应釜相连通,在反应釜内设有多级反应管,该反应管分别经带有滴定阀的两个导管与氯酸钠溶液贮料箱和盐酸溶液贮料箱相连通,两导管上的滴定阀高于上述贮料箱的液位面,在二氧化氯贮气腔的出口处通过软管与水射器相连。在水射器正常工作情况下,氯酸钠溶液和盐酸溶液经多级反应管进入反应釜中,反应所产生的二氧化氯消毒液通过吸气导管进入二氧化氯贮气腔中,在达到一定量后,通过出气口被水射器所产生的负压送至被处理水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反应充分,特别是滴定阀处于贮料箱液位面之上,必须在水射器工作时才能持续给料,产生二氧化氯混合液体被水射器产生的负压带走,使主机内部压力平衡,不至发生危险,经软管相连的水射器安装的机动性较好,给使用带来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
图1的右侧视图。
由附图可知,氯酸钠溶液贮料箱2和盐酸溶液贮料箱4置于主机体14上,反应釜16和二氧化氯混合气体贮气腔15、空气贮气腔20、加热水箱10置于主机体14内,二氧化氯混合气体贮气腔15和空气贮气腔20分别经两吸气导管18、19与反应釜16相连通。反应釜16中的多级反应管17分别经导管25、26与氯酸钠溶液贮料箱2和盐酸溶液贮料箱4相连通。滴定阀27、28分别设在导管25、26上,并高于两贮料箱中的液位面。二氧化氯混合气体贮气腔15的出气口13经软管22与水射器23相连。给加热水箱10提供加热源的电加热管11置于水箱中,图中序号24是为水箱加水用的加水管。图中的序号1、5、7分别为显示氯酸钠溶液贮料箱、盐酸溶液贮料箱和反应釜中液位的液位指示管,序号8、9分别为排污阀和排水阀,序号3、21、6分别为氯酸钠溶液给料口、盐酸溶液给料管及清水给料管。测温用的热电耦12置于水箱10中,用其检测水箱中水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送至温控器(图中未画),对水温实施控制。在水射器正常工作情况下,由清水给料管6向空气贮气腔20内注入定量清水,该清水经过吸气导管19进入反应釜16中,当反应釜被加热水箱10加热至45℃后主机开始工作。氯酸钠溶液和盐酸溶液分别经滴定阀27、28、导管25、26及多级反应管17流至反应釜16中,反应所产生的混合消毒液通过吸气导管18进入二氧化氯混合气体贮气腔15中,在达到一定量后,通过出气口13被水射器产生的负压送至待消毒水中。
权利要求一种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它包括主机体和置于该主机体上方的氯酸钠溶液贮料箱与盐酸溶液贮料箱以及置于主机体内的反应釜与电加热水箱,其特征是在主机体内两侧分设有二氧化氯混合气体贮气腔和空气贮气腔,两贮气腔分别经吸气导管与反应釜相连通,在反应釜内设有多级反应管,该反应管分别经带有滴定阀的两个导管与氯酸钠溶液贮料箱和盐酸溶液贮料箱相连通,两导管上的滴定阀高于上述贮料箱的液位面,在二氧化氯贮气腔的出口处通过软管与水射器相连。
专利摘要一种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它主要包括氯酸钠溶液贮料箱、盐酸溶液贮料箱和内设反应釜、二氧化氯混合气体贮气腔、空气贮气腔、加热水箱的主机体及水射器,反应釜内设有多级反应管,在水射器正常工作情况下,氯酸钠溶液和盐酸溶液经多级反应管流至反应釜中,经充分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氯混合气体通过二氧化氯混合气体贮气腔的出口被水射器产生的负压送至待处理水中。该发生器的特点是使用方便、安全且反应充分。
文档编号C01B11/02GK2343152SQ9823859
公开日1999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18日
发明者朱明永 申请人:朱明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