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提高蛋白质结晶成功率及晶体质量的方法

文档序号:3510537阅读:1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同时提高蛋白质结晶成功率及晶体质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蛋白质结晶成功率的方法,具体是一种同时提高蛋白质结晶成功率及晶体质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开展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首先要获得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信息。在蛋白质结构解析方法中,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作为最成熟、分辨率最高的解析方法,承担了超过87%的蛋白质结构解析任务。实施该技术,需要高质量的蛋白质晶体作为衍射样品。但由于获取高质量蛋白质晶体普遍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蛋白质结晶是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解析蛋白质结构的瓶颈环节之一。文献Thakur等在蛋白质结晶条件筛选中添加9种特定的粉末(气相二氧化硅、交联葡萄糖、沙子、二氧化钛、玻璃丝、羟基磷灰石、纤维素、马毛以及干海藻)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作为异相形核剂诱导10种蛋白质结晶(Nucleation and growth of lysozyme crystals under external electric field[J].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2002,209 (2-3) :139-145)。实验选用 Crystal Screen HT筛选试剂盒,以0. 5 μ g形核剂1 μ L蛋白质溶液的比例将形核剂与蛋白质溶液混合,结晶液滴为IOOnL蛋白质溶液与IOOnL结晶剂溶液的混合液滴。选用气相二氧化硅、交联葡萄糖、沙子作为形核剂的蛋白质结晶的成功率降低至-30<%,-20%,-2%。 其余几种形核剂提高蛋白质结晶成功率在2% -67%之间。这些方法均是利用异相形核的方法,存在如下的缺点(1)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蛋白质晶体的成功率,但是由于异相形核仅是提供了一个形核位点,并没有局部提高蛋白质晶体的浓度,因此提高蛋白质结晶成功率效果不显著。(2)由于异相形核剂与蛋白质晶体粘附在一起,导致晶体晶面缺失,不利于提高蛋白质晶体质量。(3)这些异相形核剂,虽然能诱导部分蛋白质晶体形核,但却会成为另外一些蛋白质形核的抑制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蛋白质结晶方法难以同时提高结晶成功率和晶体质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提高蛋白质结晶成功率及晶体质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对蛋白质具有吸附一解吸附功能的吸附材料,在结晶溶液中同时形成两个浓度区域,在吸附材料附近的高浓度区,及远离吸附材料的低浓度区。从而同时达到高浓度条件促使蛋白形核,低浓度条件促使蛋白晶体生长。将吸附材料置于溶液内的上方位置,晶体在上方形核,起到提高结晶成功率的作用。而当晶体长大到数微米尺度时,因重力作用,沉降到溶液内下方位置, 该位置溶液浓度低,又可以起到提高晶体质量的作用。此外,由于晶体生长消耗溶质,其周边浓度降低,此时,吸附的蛋白质又会被解吸附,补充到溶液中,使晶体生长过程中,其周边溶液浓度变化更平缓,也有利于高质量晶体的生长。因此,本发明既可以提高蛋白质结晶成功率,又可以提高蛋白质结晶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同时提高蛋白质结晶成功率及晶体质量的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下述步骤(a)将浓度为10-80mg/mL、体积为2_20 μ L或者1_6颗吸附-解吸附材料添加到蛋白质结晶容器中拟结晶位置;对于密度大于蛋白质溶液的吸附-解吸附材料的添加方法是在结晶孔板中拟结晶位置涂抹真空脂,用小镊子将吸附-解吸附材料粘附在涂有真空酯的结晶孔板中拟结晶位置上;对于密度小于蛋白质溶液的-解吸附吸附材料的添加方法是将吸附-解吸附材料直接添加到结晶孔板中拟结晶位置;或者将吸附-解吸附材料用酒精分散成溶液,用移液器添加至结晶孔板中拟结晶位置;(b)将拟结晶的蛋白质加入到缓冲液中,溶解,制成浓度> Omg/mL,并且蛋白质溶液的初始浓度是6 50mg/mL ;(c)将蛋白质结晶试剂与蛋白质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 0. 1 4混合,配制出蛋白质结晶溶液;(d)将蛋白质结晶溶液添加到蛋白质结晶容器中拟结晶位置,与蛋白质结晶容器中吸附-解吸附材料混合;(e)将蛋白质结晶溶液与蛋白质结晶试剂置于同一密封空间但不互相接触,形成一个稳定的气相扩散体系,在恒温4 22°C温度范围内静置4 30天,实现结晶。所述吸附-解吸附材料是无机纳米材料、聚合物纤维或者聚合物吸附树脂的任一种。所述无机纳米材料包括粘土矿和活性氧化铝。所述聚合物纤维是聚丙烯晴碳纤维。所述聚合物吸附树脂是α -甲基聚苯乙烯微球、磁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聚苯乙烯/丙烯腈共聚微球、聚苯乙烯/ 二氧化钛有机/无机复合微球或者烷基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任一种。优选的聚合物吸附树脂是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酸乙酯、氯乙烯、四氟乙烯或者丙烯腈的任一种单体的聚合物吸附树脂。所述缓冲液是PH= 4. 60,0. 25 的M Tris-HCL或者ρΗ为 7. 00,0. 025 的M HEPES-Na
ο所述蛋白质结晶筛选试剂盒是Crystal Screen HT、Crystal Screen、Crystal Screen 2、Crystal Screen Cryo> Crystal Screen 2Cryo> SaltRx HT、MembFac> Natrix HTStura Footprint、 Clear Strategy Screen I、 Clear Strategy Screen II、 MorpHeus HT.PACT premier HT 或者 MorpHeus HT 的任一种。所述蛋白质结晶容器是蛋白质晶体坐滴板或悬滴板中的任一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利用对蛋白质具有吸附-解吸附功能的吸附材料,在结晶溶液中同时形成两个浓度区域,在吸附材料附近的高浓度区,及远离吸附材料的低浓度区。从而同时达到高浓度条件促使蛋白形核,低浓度条件促使蛋白晶体生长。将吸附材料置于溶液内的上方位置,晶体在上方形核,起到提高结晶成功率的作用。而当晶体长大到数微米尺度时,因重力作用,沉降到溶液内下方位置,该位置溶液浓度低,又可以起到提高晶体质量的作用。此外,由于晶体生长消耗溶质,其周边浓度降低,此时,吸附的蛋白质又会被解吸附,补充到溶液中,使晶体生长过程中,其周边溶液浓度变化更平缓,也有利于高质量晶体的生长。因此,既提高了蛋白质结晶成功率,又提高了蛋白质结晶质量。蛋白质结晶成功率由背景技术的-30% -67%提高40% -8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溶菌酶结晶条件的筛选。1、制备吸附-解吸附材料的结晶孔板。将孔径为20-50nm的α -甲基聚苯乙烯微球用酒精超声分散,配制成浓度为lOmg/mL的悬浊液。分别向96孔坐滴板(美国Hampton公司,货号为HR3-143, 96-wellsitting-drop Intelli-Plates)的每个结晶小孔的拟结晶位置添加4 μ L,浓度 40mg/mL的α -甲基聚苯乙烯微球。2、制备溶菌酶溶液。将六次重结晶的溶菌酶(日本kikagaku公司,货号为837059)溶于pH = 4. 60, 0. 25M Tris-HCL缓冲液中,然后用0. 22 μ m的滤膜过滤,滤去杂质,制得初始浓度为40mg/ mL的溶菌酶溶液。3、制备蛋白质结晶溶液。用自动移液系统将Hampton公司Crystal Screen HT结晶试剂盒中的蛋白质结晶试剂分别向每个结晶深孔中添加池液90 μ L/孔,添加坐滴孔内的结晶试剂的体积为1 μ L/ 孔;接着向坐滴孔添加步骤2中配制的溶菌酶溶液,体积为1 μ L/孔。即每个坐滴孔中溶菌酶结晶溶液的体积是2 μ L。4、混合结晶溶液与吸附-解吸附材料。将溶菌酶结晶溶液添加到拟结晶位置,与α -甲基聚苯乙烯微球混合,且α -甲基聚苯乙烯微球一直处于结晶溶液中的上方位置。5、蛋白质结晶。用透明胶带密封96孔坐滴板,将结晶溶液与平衡池液(即结晶试剂)置于同一密封空间但不互相接触,形成一个稳定的气相扩散体系。将密封的96孔坐滴板放入控温箱, 恒温4°C静置,7天后进行成功率统计,溶菌酶结晶成功率比对比文献中溶菌酶结晶成功率提高80%。30天后回收晶体,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获得的溶菌酶晶体的分辨率,平均分辨
率为1 1 A^,而没有添加吸附材料的溶菌酶晶体的平均分辨率为2。实施例2 过氧化氢酶结晶条件的筛选。1、制备吸附材料的结晶孔板。分别向96 孔坐滴板(美国 Hampton 公司,货号为 HR3-143,96-well sitting-drop Intelli-Plates)的每个结晶小孔器壁的拟结晶位置涂抹少量真空酯,用小镊子将聚丙烯腈碳纤维粉粘附在涂有真空酯的器壁上。2、制备过氧化氢酶溶液。将过氧化氢酶(美国Sigma公司,货号为C40)溶于pH为7. 00,0. 025M HEPES-Na 缓冲液中,然后用0. 22 μ m的滤膜滤去杂质,制得初始浓度8mg/mL胰蛋白酶溶液。3、制备蛋白质结晶溶液。
用自动移液系统将Hampton公司Crystal Screen结晶试剂盒中的蛋白质结晶试剂分别向每个结晶深孔中均添加池液70 μ L/孔,添加坐滴孔内的结晶试剂的体积为1 μ L/ 孔;接着向坐滴孔添加步骤2中配制的过氧化氢酶溶液,体积为2 μ L/孔。即每个坐滴孔中过氧化氢酶结晶溶液的体积是3 μ L04、混合结晶溶液与吸附-解吸附材料。将过氧化氢酶结晶溶液添加到拟结晶位置,与聚丙烯腈碳纤维粉混合,且使其一直处于结晶溶液中的上方位置。5、蛋白质结晶。用透明胶带密封96孔坐滴板,将结晶溶液与平衡池液(即结晶试剂)置于同一密封空间但不互相接触,形成一个稳定的气相扩散体系。将密封的96孔坐滴板放入控温箱, 恒温20°C静置,4天后进行成功率统计,过氧化氢酶结晶成功率比对比文献的过氧化氢酶结晶成功率提高50%。4天后回收晶体,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获得的过氧化氢酶晶体的分
辨率,平均分辨率为2.()3 A,而没有添加聚丙烯腈碳纤维粉的过氧化氢酶晶体平均
分辨率为3.01 Ao实施例3 胰蛋白酶结晶条件的筛选。1、制备吸附材料的结晶孔板。将多孔聚苯乙烯/丙烯腈共聚微球用酒精超声分散,配制成浓度为40mg/mL的悬浊液,分别向96孔坐滴板(美国Hampton公司,货号为HR3-143,96-well sitting-drop Intelli-Plates)的每个结晶小孔的拟结晶位置添加2 μ L,浓度60mg/mL的聚苯乙烯/丙烯腈共聚微球。2、制备胰蛋白酶溶液。将胰蛋白酶(美国Sigma公司,货号为T8003)溶于pH为7. 00,0. 025M HEPES-Na 缓冲液中,然后用0. 22 μ m的滤膜滤去杂质,制得初始浓度lOmg/mL胰蛋白酶溶液。3、制备蛋白质结晶溶液。用自动移液系统将Hampton公司Crystal Screen 2结晶试剂盒中的蛋白质结晶试剂分别向每个结晶深孔中均添加池液80 μ L/孔,添加坐滴孔内的结晶试剂的体积为 1 μ L/孔;接着向坐滴孔添加步骤2中配制的胰蛋白酶溶液,体积为0. 5 μ L/孔。即每个坐滴孔中胰蛋白酶结晶溶液的体积是1. 5μ L。4、混合结晶溶液与吸附-解吸附材料。将胰蛋白酶结晶溶液添加到拟结晶位置,与聚苯乙烯/丙烯腈共聚微球混合,且其一直处于结晶溶液中的上方位置。5、蛋白质结晶。用透明胶带密封96孔坐滴板,将结晶溶液与平衡池液(即结晶试剂)置于同一密封空间但不互相接触,形成一个稳定的气相扩散体系。将密封的96孔坐滴板放入控温箱,恒温22°C静置,5天后进行成功率统计,胰蛋白酶结晶成功率比对比文献中胰蛋白酶结晶成功率提高60%。7天后回收晶体,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获得的胰蛋白酶晶体的分
辨率,平均分辨率为1而没有添加聚苯乙烯I丙烯腈共聚微球的平均分辨率为2·40Αο实施例4 甜味蛋白结晶条件的筛选。1、制备吸附材料的结晶孔板。将聚苯乙烯/ 二氧化钛有机/无机复合微球用酒精超声分散,配制成浓度为 10mg/mL的悬浊液,分别向96孔坐滴板(美国Hampton公司,货号为HR3-143,96_well sitting-drop Intelli-Plates)的每个结晶小孔的拟结晶位置添加2 μ L,浓度10mg/mL的聚苯乙烯/ 二氧化钛微球。2、制备甜味蛋白溶液。将甜味蛋白(美国Sigma公司,货号为T7638)溶于pH为7. 00,0. 025M HEPES-Na 缓冲液中,然后用0. 22 μ m的滤膜滤去杂质,制得初始浓度为6mg/mL的甜味蛋白溶液。3、制备蛋白质结晶溶液。用自动移液系统将Hampton公司Crystal Screen HT结晶试剂盒中的蛋白质结晶试剂分别向每个结晶深孔中均添加池液130 μ L/孔,添加坐滴孔内的结晶试剂的体积为 1 μ L/孔;接着向坐滴孔添加步骤2中配制的甜味蛋白溶液,体积为0. 7 μ L/孔。即每个坐滴孔中甜味蛋白结晶溶液的体积是1. 7 μ L,用透明密封96孔坐滴板。将密封的96孔坐滴板放入控温箱,恒温18°C静置,7天后进行成功率统计,甜味蛋白结晶成功率比对比文献中甜味蛋白结晶成功率提高50%。7天后回收晶体,用X射线衍射
法测定获得的甜味蛋白晶体的分辨率,平均分辨率为1Α,而没有添加聚苯乙烯/
二氧化钛有机/无机复合微球的平均分辨率为1O实施例5 刀豆球蛋白A VI结晶条件的筛选。1、制备吸附材料的结晶孔板。将孔径为2-20nm的烷基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用酒精超声分散,配制成浓度为80mg/mL的悬浊液,分别向96孔坐滴板(美国Hampton公司,货号为HR3-143,96-well sitting-drop Intelli-Plates)的每个结晶小孔的拟结晶位置添加2 μ L,浓度30mg/mL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2、制备刀豆球蛋白A VI溶液。将刀豆球蛋白A VI (美国Sigma公司,货号为L7647)溶于pH为7. 00, 0. 025MHEPES-Na缓冲液中,然后用0. 22 μ m的滤膜滤去杂质,制得初始浓度为8mg/mL的刀豆球蛋白A VI溶液。3、制备蛋白质结晶溶液。用自动移液系统将Hampton公司Crystal Screen HT结晶试剂盒中的蛋白质结晶试剂分别向每个结晶深孔中均添加池液110μ L/孔,然后添加坐滴孔内的结晶试剂的体积为1 μ L/孔;接着向坐滴孔添加步骤2中配制的刀豆球蛋白A VI溶液,体积为1. 5 μ L/孔。 即每个坐滴孔中甜味蛋白结晶溶液的体积是2. 5μ L。4、混合结晶溶液与吸附-解吸附材料。将刀豆球蛋白A VI结晶溶液添加到拟结晶位置,与吸附-解吸附材料混合,并使吸附-解吸附材料一直处于结晶溶液中的上方位置。
5、蛋白质结晶。用透明胶带密封96孔坐滴板,将结晶溶液与平衡池液(即结晶试剂)置于同一密封空间但不互相接触,形成一个稳定的气相扩散体系。将密封的96孔坐滴板放入控温箱,恒温20°C静置,8天后进行成功率统计,实验组(即添加吸附材料)刀豆球蛋白A VI 结晶成功率比对照组(即没有添加吸附材料)的刀豆球蛋白A VI结晶成功率提高60%。 10天后回收晶体,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获得的刀豆球蛋白A VI晶体的分辨率,平均分辨率
为A,而对照组的平均分辨率为2.4G 对照组晶体质量明显低于实验组。实施例6 糜蛋白酶原A II结晶条件的筛选。1、制备吸附材料的结晶孔板。将孔径为50-200nm的聚苯乙烯丙烯酰胺微球用酒精超声分散,配制成浓度为 80mg/mL的悬浊液,分别向96孔坐滴板(美国Hampton公司,货号为HR3-143,96_well sitting-drop Intelli-Plates)的每个结晶小孔的拟结晶位置添加2 μ L,浓度80mg/mL的聚苯乙烯丙烯酰胺微球。2、制备糜蛋白酶原A II溶液。将糜蛋白酶原A II (美国Sigma公司,货号为C4879)溶于pH为7. 00, 0. 025MHEPES-Na缓冲液中,然后用0. 22 μ m的滤膜滤去杂质,制得初始浓度为10mg/mL的糜蛋白酶原A II溶液。3、制备蛋白质结晶溶液。用自动移液系统将Hampton公司Crystal Screen HT结晶试剂盒中的蛋白质结晶试剂分别向每个结晶深孔中均添加池液100μ L/孔,然后添加坐滴孔内的结晶试剂的体积为1. 5 μ L/孔;接着向坐滴孔添加步骤2中配制的糜蛋白酶原A II溶液,体积为1. 5 μ L/ 孔。即每个坐滴孔中甜味蛋白结晶溶液的体积是3 μ L。4、混合结晶溶液与吸附-解吸附材料。将糜蛋白酶原A II结晶溶液添加到拟结晶位置,与吸附-解吸附材料混合,并使吸附-解吸附材料一直处于结晶溶液中的上方位置。5、蛋白质结晶。用透明胶带密封96孔坐滴板,将结晶溶液与平衡池液(即结晶试剂)置于同一密封空间但不互相接触,形成一个稳定的气相扩散体系。将密封的96孔坐滴板放入控温箱, 恒温22°C静置,20天后进行成功率统计,实验组(即添加吸附材料的)糜蛋白酶原A II结晶成功率比对照组(即没有添加吸附材料)的糜蛋白酶原AII结晶成功率提高45%。20天后回收晶体,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获得的糜蛋白酶原α π晶体的分辨率,平均分辨率为;2.7 而对照组的分辨率为3,;对照
组晶体质量明显低于实验组。实施例7 溶菌酶结晶条件的可重复性实验。1、制备吸附材料的结晶孔板。在18mmX 18mm结晶所用的硅化处理的盖玻片的拟结晶位置涂抹少量的真空酯, 用小镊子将磁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粘附在涂有真空酯的拟结晶位置上。
2、制备溶菌酶结晶溶液。将溶菌酶(美国Sigma公司,货号为837059)溶于pH = 4. 60,0. 25M Tris-HCL缓冲液中,缓冲液中,然后用0. 22 μ m的滤膜滤去杂质,制得初始浓度为20mg/mL的溶菌酶溶液。配制50mg/mL氯化钠结晶剂溶液。3、制备蛋白质结晶溶液。将步骤2中配制的结晶剂溶液添加到40孔板的深孔中,体积为添加100 μ L/孔, 在步骤1中已准备好的盖玻片上分别添加步骤2中配制的结晶剂溶液1 μ L/孔和溶菌酶溶液1 μ L/孔,将二者充分混合后倒扣在40孔板上4、混合结晶溶液与吸附-解吸附材料。将溶菌酶结晶溶液添加到拟结晶位置,与磁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混合,且其一直处于结晶溶液中的上方位置。5、蛋白质结晶。用真空脂密封40孔板。将结晶溶液与平衡池液(即结晶试剂)置于同一密封空间但不互相接触,形成一个稳定的气相扩散体系。将密封40孔板放入控温箱,恒温16°C静置, 与对比文献相比,4天后进行蛋白质结晶可重复统计,溶菌酶结晶可重复性提高到100%。 30天后回收晶体,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获得的实验组溶菌酶晶体的分辨率,平均分辨率为
1.02 A,而没有添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溶菌酶晶体的分辨率为1.5()入。发明人除了采用溶菌酶、过氧化氢酶、胰蛋白酶、甜味蛋白、刀豆蛋白、糜蛋白酶原 A II实验之外,其他蛋白质也在其技术方案的数值范围内进行了大量的结晶试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发明人除了采用Crystal Screen HT蛋白质结晶筛选试剂盒、Crystal Screen 蛋白质结晶筛选试剂盒、Crystal Screen 2蛋白质结晶筛选试剂盒外,还采用了 Crystal Screen Cryo> Crystal Screen 2Cryo> SaltRx HT、MembFac、Natrix HTStura Footprint、 Clear Strategy Screen I>Clear Strategy Screen II>MorpHeus HT>PACT premier HT> MorpHeus HT等蛋白质结晶筛选试剂盒,并在其技术方案的数值范围内进行了大量的结晶试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同时提高蛋白质结晶成功率及晶体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a)将浓度为10-80mg/mL、体积为2_20μ L或者1_6颗吸附-解吸附材料添加到蛋白质结晶容器中拟结晶位置;对于密度大于蛋白质溶液的吸附-解吸附材料的添加方法是在结晶孔板中拟结晶位置涂抹真空脂,用小镊子将吸附-解吸附材料粘附在涂有真空酯的结晶孔板中拟结晶位置上;对于密度小于蛋白质溶液的-解吸附吸附材料的添加方法是将吸附-解吸附材料直接添加到结晶孔板中拟结晶位置;或者将吸附-解吸附材料用酒精分散成溶液,用移液器添加至结晶孔板中拟结晶位置;(b)将拟结晶的蛋白质加入到缓冲液中,溶解,制成浓度>Omg/mL,并且蛋白质溶液的初始浓度是6-50mg/mL ;(c)将蛋白质结晶试剂与蛋白质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 0.1-4混合,配制出蛋白质结晶溶液;(d)将蛋白质结晶溶液添加到蛋白质结晶容器中拟结晶位置,与蛋白质结晶容器中吸附-解吸附材料混合;(e)将蛋白质结晶溶液与蛋白质结晶试剂置于同一密封空间但不互相接触,形成一个稳定的气相扩散体系,在恒温4-22°C温度范围内静置4-30天,实现结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提高蛋白质结晶成功率及晶体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解吸附材料是具备吸附和释放蛋白质的材料,包括机纳米材料、聚合物纤维或者聚合物吸附树脂中的任一种;所述吸附-解吸附材料在周边蛋白质溶液浓度较高时, 能够吸附溶液中的蛋白质;在周边溶液浓度降低时,向周边溶液释放已吸附的蛋白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时提高蛋白质结晶成功率及晶体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纳米材料是粘土矿或者活性氧化铝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时提高蛋白质结晶成功率及晶体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纤维是聚丙烯晴碳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时提高蛋白质结晶成功率及晶体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吸附树脂包括α -甲基聚苯乙烯微球、磁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聚苯乙烯/丙烯腈共聚微球、聚苯乙烯/ 二氧化钛有机/无机复合微球或者烷基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任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时提高蛋白质结晶成功率及晶体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优选的聚合物吸附树脂是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酸乙酯、氯乙烯、四氟乙烯或者丙烯腈的任一种单体的聚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提高蛋白质结晶成功率及晶体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液是 PH = 4. 60,0. 25 的 M Tris-HCL 或者 ρΗ 为 7. 00,0. 025 的 M HEPES-Na 任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提高蛋白质结晶成功率及晶体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质结晶筛选试剂盒是Crystal Screen HT、Crystal Screen、Crystal Screen2、Crystal Screen Cryo> Crystal Screen 2 Cryo> SaltRx HT、MembFac> Natrix HTStura Footprint、Clear Strategy Screen I、Clear Strategy Screen II、MorpHeus HT、PACT premier HT 或者 MorpHeus HT 任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提高蛋白质结晶成功率及晶体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质结晶容器是蛋白质晶体坐滴板或悬滴板的任一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提高蛋白质结晶成功率及晶体质量的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蛋白质结晶方法难以同时提高结晶成功率和晶体质量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利用对蛋白质具有吸附-解吸附功能的吸附材料,在结晶溶液中同时形成两个浓度区域,在吸附材料附近的高浓度区,及远离吸附材料的低浓度区。从而同时达到高浓度条件促使蛋白形核,低浓度条件促使蛋白晶体生长。将吸附材料置于溶液内的上方位置,晶体在上方形核,起到提高结晶成功率的作用。而当晶体长大到数微米尺度时,因重力作用,沉降到溶液内下方位置,该位置溶液浓度低,在提高蛋白质结晶质量的同时,蛋白质结晶的成功率也由背景技术的-30%-67%提高40%-80%。
文档编号C07K1/14GK102286067SQ20111023749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8日
发明者尹大川, 崔超, 张辰艳, 曹慧玲, 郭云珠, 马晓亮 申请人:西北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