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透明尼龙复合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4853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透明尼龙复合薄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功能性薄膜包装材料已成为世界各国塑料包装材料的发展趋势。功能性薄膜通常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备受人们关注。目前已产业化并在包装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能性包装薄膜有阻隔性包装薄膜、收缩性包装薄膜、表面保护膜、易开封薄膜、抗静电薄膜、防锈薄膜、抗菌薄膜、降解薄膜等,功能性包装薄膜是包装材料的重要品种,往往是些特定包装的不可或缺的材料,在塑料包装材料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尼龙/聚乙烯(聚丙烯)多层共挤出复合薄膜(片)已成为世界各国塑料包装材料中发展最快的一种新型包装材料,这种复合薄膜(片)由于其具有的阻氧,阻水蒸气的功能,在肉类食品,粮食食品,电子产品等包装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由于这种生产工艺的环保性,近年来这类复合薄膜(片)的生产在我国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商品的包装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要求包装的功能外,也要求商品包装后的可视性好,人们可以准确,清楚的看清楚商品的实际状况,尤其是高档商品。这就要求共挤出复合薄膜(片)在具有阻氧,阻水蒸气的功能外,还要具有很好的透明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透明尼龙复合薄膜。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透明尼龙复合薄膜,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尼龙60-70份、聚氯乙烯15-20份、刚玉细粉14-20份、氰尿酸三聚氰胺盐9-13份、玻璃纤维23-29份、明胶2-3份、热塑性树脂25-35份、醇溶性树脂18-28份、次磷酸镁14-20份、二仲丁基对苯3-6份、海泡石3-7份、水杨酸钠9-17份、高岭土3-8份、安息香乙醚10-20份、钛酸四丁酯1.2-1.4份、苎麻麻骨12-14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3-15份、二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2-3份、甘油3-4份。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高透明尼龙复合薄膜,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尼龙60份、聚氯乙烯15份、刚玉细粉14份、氰尿酸三聚氰胺盐9份、玻璃纤维23份、明胶2份、热塑性树脂25份、醇溶性树脂18份、次磷酸镁14份、二仲丁基对苯3份、海泡石3份、水杨酸钠9份、高岭土3份、安息香乙醚10份、钛酸四丁酯1.2份、苎麻麻骨12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3份、二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2份、甘油3份。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高透明尼龙复合薄膜,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尼龙70份、聚氯乙烯20份、刚玉细粉20份、氰尿酸三聚氰胺盐13份、玻璃纤维29份、明胶3份、热塑性树脂35份、醇溶性树脂28份、次磷酸镁20份、二仲丁基对苯6份、海泡石7份、水杨酸钠17份、高岭土8份、安息香乙醚20份、钛酸四丁酯1.4份、苎麻麻骨14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5份、二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3份、甘油4份。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高透明尼龙复合薄膜,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尼龙65份、聚氯乙烯18份、刚玉细粉18份、氰尿酸三聚氰胺盐10份、玻璃纤维25份、明胶2份、热塑性树脂30份、醇溶性树脂25份、次磷酸镁18份、二仲丁基对苯5份、海泡石5份、水杨酸钠12份、高岭土5份、安息香乙醚15份、钛酸四丁酯1.3份、苎麻麻骨13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4份、二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2份、甘油3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尼龙复合薄膜在不影响阻隔性的情况下提高了薄膜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包装商品的可视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高透明尼龙复合薄膜,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尼龙60份、聚氯乙烯15份、刚玉细粉14份、氰尿酸三聚氰胺盐9份、玻璃纤维23份、明胶2份、热塑性树脂25份、醇溶性树脂18份、次磷酸镁14份、二仲丁基对苯3份、海泡石3份、水杨酸钠9份、高岭土3份、安息香乙醚10份、钛酸四丁酯1.2份、苎麻麻骨12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3份、二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2份、甘油3份。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

实施例2

一种高透明尼龙复合薄膜,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尼龙70份、聚氯乙烯20份、刚玉细粉20份、氰尿酸三聚氰胺盐13份、玻璃纤维29份、明胶3份、热塑性树脂35份、醇溶性树脂28份、次磷酸镁20份、二仲丁基对苯6份、海泡石7份、水杨酸钠17份、高岭土8份、安息香乙醚20份、钛酸四丁酯1.4份、苎麻麻骨14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5份、二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3份、甘油4份。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

实施例3

一种高透明尼龙复合薄膜,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尼龙65份、聚氯乙烯18份、刚玉细粉18份、氰尿酸三聚氰胺盐10份、玻璃纤维25份、明胶2份、热塑性树脂30份、醇溶性树脂25份、次磷酸镁18份、二仲丁基对苯5份、海泡石5份、水杨酸钠12份、高岭土5份、安息香乙醚15份、钛酸四丁酯1.3份、苎麻麻骨13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4份、二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2份、甘油3份。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