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甜香型葡萄酒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7809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甜香型葡萄酒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甜香型葡萄酒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葡萄酒多为勾兑产品,味道很难保证醇厚,酒精度不高,无法满足喜欢饮用高酒精度葡萄酒的人群。且现有的生产工艺复杂,浪费人力物力,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节省人工,可自行产生原料的对流发酵,且一次型生产无水、无勾兑、无工业化学及色味食品添加剂的纯正的葡萄酒,且无需过滤,由此酿制的葡萄酒酒精度可有效提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甜香型葡萄酒,所述葡萄酒成分包含食用葡萄、食用水果汁及蜂产品。

进一步,所述葡萄酒的酒精度为14度以上。

进一步,所述的甜香型葡萄酒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食用葡萄、食用水果进行破碎,破碎后加入蜂产品形成混合原料;

步骤二:将步骤一制成的混合原料进行密封的活性快速发酵3~7天,控制温度在25℃~30℃范围内,形成初步发酵原料;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发酵原料进行密封无氧无菌的自动上下对流恒温发酵,直至无发酵气泡产生,形成第二次发酵原料;

步骤四:将上述步骤三中形成的第二次发酵原料进行密封恒温的上浮下沉自动澄清发酵,形成不需过滤的葡萄酒原液;

步骤五:将步骤四形成的葡萄酒原液进行恒温加压密封储存。

进一步,所述步骤五中的葡萄酒原液进行恒温加压密封储存4个月至5年。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混合原料在密封的快速发酵罐中进行活性快速发酵;所述的快速发酵罐包括内网,所述内网距离所述快速发酵罐的罐底5mm;所述快速发酵罐具有可开启的上盖,所述上盖中央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圆筒进料口;所述快速发酵罐的侧壁上设有物料出口及控制所述物料出口Ⅰ开启的控制阀Ⅰ。

进一步,所述快速发酵罐的直径与所述快速发酵罐的高度比例为5:6。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三中,所述初步发酵原料在自动对流发酵罐内进行上下自动对流发酵;所述自动对流发酵罐包括依次上下连接的进料口、锥形部及圆筒状储料部;所述进料口的直径小于所述锥形部及储料部的直径,所述锥形部自与所述进料口连接处至与所述圆筒状储料部的连接处的直径逐渐增大;所述储料部侧壁设置有物料出口Ⅱ及控制所述物料出口Ⅱ开启的控制阀Ⅱ。

进一步,所述自动对流发酵罐的进料口高度为250mm~300mm,进料口的直径为80mm~100mm,所述锥形部的倾斜角度为a,其中30°≤a≤45°。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四中,第二次发酵原料在沉浮澄清罐中进行密封恒温的上浮下沉自动澄清发酵;所述沉浮澄清罐包括依次上下连接的原料入口、锥形肩部、圆筒状腰部及倒锥形存渣部,所述倒锥形存渣部底部设有排渣口即控制所述排渣口开启的阀门;所述锥形肩部自与所述原料入口连接处至与所述圆筒状腰部的连接处的直径逐渐增大;所述圆筒状腰部的侧壁下部设有物料出口Ⅲ开启的控制阀Ⅲ。

所述步骤五中,葡萄酒原液在压力罐中进行恒温加压密封储存,其中所述压力罐内的的惰性气体的压强为5~10个的标准气压的压强。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改变了原有传统的酵母发酵工艺,充分利用葡萄糖的生物发酵工艺,直接发酵成葡萄酒成品,且葡萄酒成品酒自动澄清无需过滤,无二氧化硫储存。葡萄酒味道醇厚,属于天然绿色产品,极大提高葡萄酒的营养价值;并且葡萄发酵过程中均处于密封无氧无菌环境下,发酵彻底;且不使用人工或机械操作,保护了整个生产工艺中无氧及无菌的环境,从而提高了葡萄发酵后的酒味醇厚,且比一般发酵罐发酵后的葡萄酒明显酒精度高,更适合喜欢饮用高酒精度的人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加工工艺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加葡萄酒加工工艺中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一种甜香型葡萄酒,成分包含食用葡萄、食用水果汁及蜂产品,其中食用葡萄、食用水果汁及蜂产品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食用水果汁可以调节葡萄酒的颜色,且蜂产品可以优选为蜂蜜,其中葡萄酒的酒精度为14度以上。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二中,甜香型葡萄酒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食用葡萄及食用水果破碎,破碎后,按照一定比例与蜂产品进行混合,形成混合原料;

步骤二:将步骤一制成的混合原料进行密封的活性快速发酵7天,控制温度在30℃,形成初步发酵原料;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发酵原料进行密封无氧无菌的自动上下对流恒温发酵,直至无发酵气泡产生,形成第二次发酵原料;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形成的第二次发酵原料进行密封恒温的上浮下沉自动澄清发酵,形成葡萄酒原液;

步骤五:将步骤四形成的葡萄酒原液进行恒温加压密封储存。

对步骤五中的葡萄酒原液进行恒温密封储存4个月。得到酒精度数高且醇厚甜香的葡萄酒。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三中,甜香型葡萄酒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食用葡萄破碎,破碎后的葡萄按比例加蜂产品及水果原汁进行混合,形成混合原料;

步骤二:将步骤一制成的混合原料进行密封的活性快速发酵5天,控制温度在28℃,形成初步发酵原料;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发酵原料进行密封无氧无菌的自动上下对流恒温发酵,直至无发酵气泡产生,形成第二次发酵原料;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形成的第二次发酵原料进行密封恒温的上浮下沉自动澄清发酵,形成葡萄酒原液;

步骤五:将步骤四形成的葡萄酒原液进行恒温加压密封储存。

对步骤五中的葡萄酒原液进行恒温密封储存2年。得到酒精度数高且醇厚甜香的葡萄酒。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四中,甜香型葡萄酒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食用葡萄果粒破碎,破碎后的葡萄按比例加蜂产品及水果原汁进行混合,形成混合原料;

步骤二:将步骤一制成的混合原料进行密封的活性快速发酵3天,控制温度在25℃,形成初步发酵原料;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发酵原料进行密封无氧无菌的自动上下对流恒温发酵,直至无发酵气泡产生,形成第二次发酵原料;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形成的第二次发酵原料进行密封恒温的上浮下沉自动澄清发酵,形成葡萄酒原液;

步骤五:将步骤四形成的葡萄酒原液进行恒温加压密封储存。

对步骤五中的葡萄酒原液进行恒温密封储存5年。得到酒精度数高且醇厚甜香的葡萄酒。

见图2,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二~四中葡萄酒加工工艺中的设备结构示意图。在其中的步骤二中,混合原料优选在密封的快速发酵罐1中进行活性快速发酵;其中,快速发酵罐1包括设置在快速发酵罐1内的内网11,内网11距离快速发酵罐的罐底5mm;快速发酵罐1还具有可开启的上盖12,上盖12的中央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圆筒进料口121,从而有利于原料的取放。在快速发酵罐1的侧壁上设有物料出口Ⅰ13及控制物料出口Ⅰ13开启的控制阀Ⅰ14。由此,可以使得快速发酵罐加快内部物料的活性发酵速度。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二至四中,快速发酵罐1的直径与高度的比例为5;6,优选地,快速发酵罐1的直径为1000mm,快速发酵罐1的高度h1为1200mm。

在步骤三中,初步发酵原料优选在自动对流发酵罐2内进行上下自动对流发酵;其中,自动对流发酵罐2包括依次上下连接的进料口21、锥形部22及圆筒状储料部23;进料口21的直径小于锥形部22及储料部23的直径,锥形部22自与进料口21连接处至与圆筒状储料部23的连接处的直径逐渐增大;储料部23侧壁设置有物料出口Ⅱ24及控制物料出口Ⅱ24开启的控制阀Ⅱ25。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自动对流发酵罐2的结构可以实现内部发酵原料的自行对流发酵,使得发酵更彻底。

优选地,自动对流发酵罐2的进料口h2高度优选为250mm~300mm,进料口21的直径优选为80mm~100mm,锥形部22垂直高度h3优选为500mm,圆筒状储料部23的垂直高度h4优选为1800mm时,自动对流发酵罐2的发酵效果及对流效果最佳。其中,锥形部22的倾斜角度为a,其中,其中30°≤a≤45°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二~四加工工艺的步骤四中,第二次发酵原料优选在沉浮澄清罐3中进行密封恒温的上浮下沉自动澄清发酵;沉浮澄清罐3包括依次上下连接的原料入口31、锥形肩部32、圆筒状腰部33及倒锥形存渣部34,倒锥形存渣部34底部设有排渣口35即控制排渣口35开启的阀门36;锥形肩部32自与原料入口31连接处至与圆筒状腰部33的连接处的直径逐渐增大;圆筒状腰部33的侧壁下部设有物料出口Ⅲ37开启的控制阀Ⅲ38。

优选地,沉浮澄清罐3中的原料入口31高度h5优选为150mm、锥形肩部32的垂直高度h6优选为250mm、圆筒状腰部33的高度h7优选为1000mm,倒锥形存渣部34的垂直高度h8优选为600mm。沉浮澄清罐3的结构,可以使得沉浮澄清罐利于排渣,且利于渣与葡萄酒成品的完全分离。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二~四加工工艺的步骤五中,葡萄酒原液在压力罐中进行恒温加压密封储存,其中压力罐内具有5~10个的标准气压的压强。从而使得储存时间长,储存后的葡萄酒更加醇厚甜香。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改变了原有酵母发酵,实现了葡萄糖生物发酵,葡萄酒味道醇厚,属于天然绿色产品,极大提高葡萄酒的营养价值;并且葡萄发酵过程中均处于密封无氧无菌环境下,发酵彻底;且不使用人工或机械操作,保护了整个生产工艺中无氧及无菌的环境,在葡萄质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增加储存时间。从而提高了葡萄发酵后的酒味醇厚,且比一般发酵罐发酵后的葡萄酒明显酒精度高,更适合喜欢饮用高酒精度的人群。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