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杜鹃花香红茶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6294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特别是一种杜鹃花香红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是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中国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三皇五帝时代的神农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黄帝则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植株高达1-6米。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广泛栽培。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使用,有强心、利尿的功效。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子。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用这种嫩芽制作的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茶中的珍品。茶与可可、咖啡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红茶是全发酵茶,它是以茶树幼嫩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共同特点“红汤红叶”。我国较有代表性的红茶有:被称为“茶中英豪”的祁门红茶,被称为“茶中明星”的云南红茶,被称为“后起之秀”的英德红茶。红茶因发酵作用,营养保健成分与红茶有一定区别,其具有温和性和养身、养胃、养颜的特性,适应大多数人饮用,受到不少中老年人的欢迎和高端人士的青睐,是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饮用形式最特别的一大茶类。但是采用现有技术进加工,制成的红茶品质还不够好,滋味不好。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杜鹃花香红茶的加工工艺。本发明制成的茶叶杜鹃花香浓度适合,香气持久,品质好,滋味好,外形匀整,汤色红艳,滋味鲜醇回甘,叶底红明完整,达到特级上等茶的标准。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杜鹃花香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茶树套种、鲜叶采摘、萎凋、摇青、揉捻、发酵和烘干。前述的杜鹃花香红茶的加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茶树套种:在新种茶园中将杜鹃树与茶树套种;定植时间是3-4月,选取健康无病害的茶幼苗和杜鹃幼苗,按相邻杜鹃之间的行距为10-12m,相邻的杜鹃行之间栽种茶树,两邻近茶行的行间距为0.2-0.4m,两邻近茶树与杜鹃的行距为0.2-0.4m;茶树株距30-40cm,茶苗每穴两株;杜鹃株距为2-4m;(2)鲜叶采摘:第三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采摘独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的鲜叶;(3)萎凋:晴天,将采摘的鲜叶置于萎凋槽中,厚度为8-12cm,保持温度在25-30℃,放6-8小时,待茶青以失去原有光泽,鲜叶转暗,手摸芽叶柔软、并发出淡淡毫香,即可,此时,失水率为5-10%;(4)摇青:每个处理300-400kg鲜叶,摇青5次;(5)揉捻:时间控制在40-60min,揉捻适度以用手捏揉捻叶时,揉捻叶稍有茶汁挤出,松开手后茶叶不散还有些粘手,揉捻成条率达75-85%为标准;(6)发酵:室温控制在26-28℃,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将揉捻好的发酵叶放在发酵筐中,按茶叶与发酵液的重量比为100:0.5-1向茶叶喷施发酵液,搅拌均匀,按摊叶厚度为30-40cm,发酵叶温度为20-30℃,发酵时间为180-200min进行发酵,重复2-3次,中途翻叶3-5次;(7)烘干:包括毛火、摊晾和足火;毛火: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10-120℃,摊叶厚度1.5-2cm,时间10-20min,每5-8min翻拌一次,待茶叶七八成干,即可;摊凉:将毛火茶均匀摊在竹蔑上,厚度为1-10cm,时间0.5-1.5h;足火:温度为80-90℃,摊叶厚度2-3cm,时间15-25min,每5-15min翻拌一次,足火茶含水率5-6%外形条索紧结,色泽乌润,手捏干茶成粉末。前述的杜鹃花香红茶的加工工艺,所述步骤(4)摇青中,摇青时,具体参数为:第一次摇青:叶温50-60℃,摇青时间20-30s,摇青转速1000-1100r/min;第二次摇青:第一次摇青后,停机20-30min,进行第二次摇青,第二次摇青控制叶温50-60℃,摇青时间50-60s,摇青转速1000-1100r/min;第三次摇青:第二次摇青后,停机50-60min,进行第三次摇青,摇青机正转25圈,反转25圈,每转的时间控制在3-5秒;第四次摇青:第三次摇青后,停机60-75分钟,进行第四次摇青,摇青机正转30圈,反转30圈,每转的时间控制在3-5秒;第五次摇青:第四次摇青后,停机80-90分钟,进行第五次摇青,摇青时间20-30s,摇青转速1000-1100r/min。前述的杜鹃花香红茶的加工工艺,摇青时,具体参数为:第一次摇青:叶温50-60℃,摇青时间25s,摇青转速1050r/min;第二次摇青:第一次摇青后,停机25min,进行第二次摇青,第二次摇青控制叶温50-60℃,摇青时间55s,摇青转速1050r/min;第三次摇青:第二次摇青后,停机55min,进行第三次摇青,摇青机正转25圈,反转25圈,每转的时间控制在4秒;第四次摇青:第三次摇青后,停机70分钟,进行第四次摇青,摇青机正转30圈,反转30圈,每转的时间控制在4秒;第五次摇青:第四次摇青后,停机85分钟,进行第五次摇青,摇青时间25s,摇青转速1050r/min。前述的杜鹃花香红茶的加工工艺,所述步骤(6)发酵中,所述发酵这样制备:采用90-100℃的水浸泡乌龙茶5-8min,重复浸泡3次,茶、水比例为1:55-65,浸泡之后滤除茶叶,得到茶汁;往茶汁中添加蔗糖,蔗糖与茶汁的比例为1.5:20-30,并添加柠檬酸溶液调节茶汁的ph值为4-5,即得。前述的杜鹃花香红茶的加工工艺,所述发酵这样制备:采用90-100℃的水浸泡乌龙茶6min,重复浸泡3次,茶、水比例为1:60,浸泡之后滤除茶叶,得到茶汁;往茶汁中添加蔗糖,蔗糖与茶汁的比例为1.5:25,并添加柠檬酸溶液调节茶汁的ph值为4-5,即得。申请人对红茶的制作工艺进行了长时间的大量研究:首先,申请人对套种时杜鹃与茶树的密度进行了研究,即申请人先按邻杜鹃之间的行距为5-8m,两邻近茶行的行间距为0.5-0.8m,两邻近茶树与杜鹃的行距为0.5-0.8m;茶树株距30-40cm,茶苗每穴两株;杜鹃株距为2-4m进行交替套种,然后将按该方式套种后的鲜叶采摘,制成红茶,申请人发现,这样制成的成品红茶杜鹃花香过浓,消费者会误认为添加了香精,不被消费者接受。然后申请人有按按相邻杜鹃之间的行距为13-18m,相邻的杜鹃行之间栽种茶树,两邻近红茶行的行间距为0.08-0.1m,两邻近茶树与杜鹃的行距为0.08-0.1m;茶树株距30-40cm,茶苗每穴两株;杜鹃株距为2-4m;然后将按该方式套种后的鲜叶采摘,制成红茶,发现这样制成的红茶基本上无杜鹃香味。后来申请人按相邻杜鹃之间的行距为10-12m,相邻的杜鹃行之间栽种茶树,两邻近红茶行的行间距为0.2-0.4m,两邻近茶树与杜鹃的行距为0.2-0.4m;茶树株距30-40cm,茶苗每穴两株;杜鹃株距为2-4m进行交替套种,然后将按该方式套种后的鲜叶采摘,制成红茶,发现制成的成品绿杜鹃花香适中。其次,申请人还对红茶的摇青工艺进行了研究,申请人对摇青时,摇青机的转速,摇青的次数,进行了研究,最终发现按照本发明工艺进行摇青时,得到的茶叶香气花香适中且香气较持久、汤色红艳、滋味浓醇,甘甜,品质较为优异。申请人还对红茶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红茶的发酵程度极大地影响红茶的品质,发酵是形成红茶品质特征的主要工序。申请人经过长期和大量的试验研究发现,发酵时,喷施发酵液,且发酵液是按照本发明方法制备时,使得成品红茶外形紧细、秀丽披毫、色泽褐黄;叶底匀嫩。茶叶品质好。申请人对本发明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部分实验如下:实验例1.感官评价检测项目:本发明红茶,按实施例1进行制作。依据国家标准gb/t13738.2-2008中各项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卫生要求、净含量的要求对实施例1制作的红茶进行检测。一、检测标准1分级与实物样1.1分级:分为特级上等、特级、一级。1.2产品的每一等级均设实物标准样,其品质为各级茶品质的最低限,每四年更换一次,必要时可以提前或推后,标准样制备按gb/t18975规定执行。2茶青要求2.1基本要求芽叶完整、嫩、匀、鲜、净、无劣变叶,无非茶类夹杂物。2.2茶青等级要求2.3茶青运输要求使用透气良好的清洁竹篓装运茶青,运输茶青的车辆必须清洁,不得日晒雨淋,不得与有异味、有毒物品混装,不得紧压,保持茶青鲜活无劣变。3产品要求3.1产品基本要求3.1.1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气、味。3.1.2无非茶类夹杂物3.1.3不着色,不添加任何香味物质。3.2产品感官品质要求。表1红茶感官品质要求3.3理化指标表2理化指标项目单位指标水分(质量分数)%≤7.0总灰分(质量分数)%≤6.5水浸出物(质量分数)%≤38.03.4卫生指标要求按gb2762和gb2763规定执行。表3卫生指标要求二、检测结果:1.原料品质,见表4。表42产品感官品质,见表5。表53理化检测结果,见表6。表6项目单位结果水分(质量分数)%3.03总灰分(质量分数)%3.92水浸出物(质量分数)%29.314卫生检测结果,见表7。表7序号项目结果1铅/(mg/kg)3.332稀土(以稀土氧化物总量计)/(mg/kg)1.343六六六/(mg/kg)0.064滴滴滴(ddt)/(mg/kg)0.135氯菊酯/(mg/kg)15.056溴氰菊酯/(mg/kg)7.027氯氰菊酯/(mg/kg)12.108顺式氰戊菊酯/(mg/kg)1.329氟氰戊菊酯/(mg/kg)12.3010杀螟硫磷/(mg/kg)0.3211乙酰甲胺磷/(mg/kg)0.03结论:本发明红茶理化及卫生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产品感官品质更是达到特级要求。且本发明红茶达到一级红茶的要求。实验例2。香气持久性考察1原料:1.1本发明制作的红茶: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作。1.2对照茶1:市售杜鹃花香味红茶1(寿宁县龙虎山茶场生产)。1.3对照茶2:市售杜鹃花香味红茶2(普洱市孟连行健普洱茶开发有限公司)1.4对照茶3:市售杜鹃花香味红茶3(宜宾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1.5对照茶4:市售杜鹃花香味红茶4(常熟市尚湖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2试验方法与结果:2.1试验方法:取上述已经放置1年的茶饮料(10g加600ml的热水冲泡),任意请50人试喝对比口感,并给出评价。2.2实验结果:结果见表8。表8考察结果时间本发明茶对照茶1对照茶2对照茶3对照茶41分钟++++++++++++++++++++++++5分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注:“+”越多表示口感越受受试者的喜欢。结论:本发明制作的红茶,不仅甜味淡,有淡淡的回甜味,口感最好;而且有淡淡的杜鹃花香,香气持久,说明本发明工艺制作的杜鹃花香红茶的香气持久时间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成的本发明制成的茶叶杜鹃花香浓度适合,香气持久,品质好,滋味好,外形匀整,汤色红艳,滋味鲜醇回甘,叶底红明完整,达到特级上等茶的标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杜鹃花香红茶的加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茶树套种:在新种茶园中将杜鹃树与茶树套种;定植时间是3-4月,选取健康无病害的茶幼苗和杜鹃幼苗,按相邻杜鹃之间的行距为10-12m,相邻的杜鹃行之间栽种茶树,两邻近茶行的行间距为0.2-0.4m,两邻近茶树与杜鹃的行距为0.2-0.4m;茶树株距30-40cm,茶苗每穴两株;杜鹃株距为2-4m;(2)鲜叶采摘:第三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采摘独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的鲜叶;(3)萎凋:晴天,将采摘的鲜叶置于萎凋槽中,厚度为8-12cm,保持温度在25-30℃,放7小时,待茶青以失去原有光泽,鲜叶转暗,手摸芽叶柔软、并发出淡淡毫香,即可,此时,失水率为5-10%;(4)摇青:每个处理350kg鲜叶,摇青5次;具体参数为:第一次摇青:叶温50-60℃,摇青时间25s,摇青转速1050r/min;第二次摇青:第一次摇青后,停机25min,进行第二次摇青,第二次摇青控制叶温50-60℃,摇青时间55s,摇青转速1050r/min;第三次摇青:第二次摇青后,停机55min,进行第三次摇青,摇青机正转25圈,反转25圈,每转的时间控制在4秒;第四次摇青:第三次摇青后,停机70分钟,进行第四次摇青,摇青机正转30圈,反转30圈,每转的时间控制在4秒;第五次摇青:第四次摇青后,停机85分钟,进行第五次摇青,摇青时间25s,摇青转速1050r/min;(5)揉捻:时间控制在50min,揉捻适度以用手捏揉捻叶时,揉捻叶稍有茶汁挤出,松开手后茶叶不散还有些粘手,揉捻成条率达75-85%为标准;(6)发酵:室温控制在26-28℃,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将揉捻好的发酵叶放在发酵筐中,按茶叶与发酵液的重量比为100:0.8向茶叶喷施发酵液,搅拌均匀,按摊叶厚度为30-40cm,发酵叶温度为20-30℃,发酵时间为190min进行发酵,重复3次,中途翻叶4次;所述发酵这样制备:采用90-100℃的水浸泡乌龙茶6min,重复浸泡3次,茶、水比例为1:60,浸泡之后滤除茶叶,得到茶汁;往茶汁中添加蔗糖,蔗糖与茶汁的比例为1.5:25,并添加柠檬酸溶液调节茶汁的ph值为4-5,即得;(7)烘干:包括毛火、摊晾和足火;毛火: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10-120℃,摊叶厚度1.5-2cm,时间15min,每7min翻拌一次,待茶叶七八成干,即可;摊凉:将毛火茶均匀摊在竹蔑上,厚度为1-10cm,时间1h;足火:温度为80-90℃,摊叶厚度2-3cm,时间20min,每10min翻拌一次,足火茶含水率5-6%外形条索紧结,色泽乌润,手捏干茶成粉末。实施例2.一种杜鹃花香红茶的加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茶树套种:在新种茶园中将杜鹃树与茶树套种;定植时间是3-4月,选取健康无病害的茶幼苗和杜鹃幼苗,按相邻杜鹃之间的行距为10-12m,相邻的杜鹃行之间栽种茶树,两邻近茶行的行间距为0.2-0.4m,两邻近茶树与杜鹃的行距为0.2-0.4m;茶树株距30-40cm,茶苗每穴两株;杜鹃株距为2-4m;(2)鲜叶采摘:第三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采摘独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的鲜叶;(3)萎凋:晴天,将采摘的鲜叶置于萎凋槽中,厚度为8-12cm,保持温度在25-30℃,放8小时,待茶青以失去原有光泽,鲜叶转暗,手摸芽叶柔软、并发出淡淡毫香,即可,此时,失水率为5-10%;(4)摇青:每个处理400kg鲜叶,摇青5次;具体参数为:第一次摇青:叶温50-60℃,摇青时间30s,摇青转速1100r/min;第二次摇青:第一次摇青后,停机30min,进行第二次摇青,第二次摇青控制叶温50-60℃,摇青时间60s,摇青转速1100r/min;第三次摇青:第二次摇青后,停机60min,进行第三次摇青,摇青机正转25圈,反转25圈,每转的时间控制在5秒;第四次摇青:第三次摇青后,停机75分钟,进行第四次摇青,摇青机正转30圈,反转30圈,每转的时间控制在5秒;第五次摇青:第四次摇青后,停机90分钟,进行第五次摇青,摇青时间30s,摇青转速1100r/min;(5)揉捻:时间控制在60min,揉捻适度以用手捏揉捻叶时,揉捻叶稍有茶汁挤出,松开手后茶叶不散还有些粘手,揉捻成条率达75-85%为标准;(6)发酵:室温控制在26-28℃,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将揉捻好的发酵叶放在发酵筐中,按茶叶与发酵液的重量比为100:1向茶叶喷施发酵液,搅拌均匀,按摊叶厚度为30-40cm,发酵叶温度为20-30℃,发酵时间为200min进行发酵,重复3次,中途翻叶5次;所述发酵这样制备:采用90-100℃的水浸泡乌龙茶8min,重复浸泡3次,茶、水比例为1:65,浸泡之后滤除茶叶,得到茶汁;往茶汁中添加蔗糖,蔗糖与茶汁的比例为1.5:30,并添加柠檬酸溶液调节茶汁的ph值为4-5,即得;(7)烘干:包括毛火、摊晾和足火;毛火: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10-120℃,摊叶厚度1.5-2cm,时间20min,每8min翻拌一次,待茶叶七八成干,即可;摊凉:将毛火茶均匀摊在竹蔑上,厚度为1-10cm,时间1.5h;足火:温度为80-90℃,摊叶厚度2-3cm,时间25min,每15min翻拌一次,足火茶含水率5-6%外形条索紧结,色泽乌润,手捏干茶成粉末。实施例3.一种杜鹃花香红茶的加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茶树套种:在新种茶园中将杜鹃树与茶树套种;定植时间是3-4月,选取健康无病害的茶幼苗和杜鹃幼苗,按相邻杜鹃之间的行距为10-12m,相邻的杜鹃行之间栽种茶树,两邻近茶行的行间距为0.2-0.4m,两邻近茶树与杜鹃的行距为0.2-0.4m;茶树株距30-40cm,茶苗每穴两株;杜鹃株距为2-4m;(2)鲜叶采摘:第三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采摘独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的鲜叶;(3)萎凋:晴天,将采摘的鲜叶置于萎凋槽中,厚度为8-12cm,保持温度在25-30℃,放6小时,待茶青以失去原有光泽,鲜叶转暗,手摸芽叶柔软、并发出淡淡毫香,即可,此时,失水率为5-10%;(4)摇青:每个处理300kg鲜叶,摇青5次;具体参数为:第一次摇青:叶温50-60℃,摇青时间20s,摇青转速1000r/min;第二次摇青:第一次摇青后,停机20min,进行第二次摇青,第二次摇青控制叶温50-60℃,摇青时间50s,摇青转速1000r/min;第三次摇青:第二次摇青后,停机50min,进行第三次摇青,摇青机正转25圈,反转25圈,每转的时间控制在3秒;第四次摇青:第三次摇青后,停机60分钟,进行第四次摇青,摇青机正转30圈,反转30圈,每转的时间控制在3秒;第五次摇青:第四次摇青后,停机80分钟,进行第五次摇青,摇青时间20s,摇青转速1000r/min;(5)揉捻:时间控制在40min,揉捻适度以用手捏揉捻叶时,揉捻叶稍有茶汁挤出,松开手后茶叶不散还有些粘手,揉捻成条率达75-85%为标准;(6)发酵:室温控制在26-28℃,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将揉捻好的发酵叶放在发酵筐中,按茶叶与发酵液的重量比为100:0.5向茶叶喷施发酵液,搅拌均匀,按摊叶厚度为30-40cm,发酵叶温度为20-30℃,发酵时间为180min进行发酵,重复2次,中途翻叶3次;所述发酵这样制备:采用90-100℃的水浸泡乌龙茶5min,重复浸泡3次,茶、水比例为1:55,浸泡之后滤除茶叶,得到茶汁;往茶汁中添加蔗糖,蔗糖与茶汁的比例为1.5:20,并添加柠檬酸溶液调节茶汁的ph值为4-5,即得;(7)烘干:包括毛火、摊晾和足火;毛火: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10-120℃,摊叶厚度1.5-2cm,时间10min,每5min翻拌一次,待茶叶七八成干,即可;摊凉:将毛火茶均匀摊在竹蔑上,厚度为1-10cm,时间0.5h;足火:温度为80-90℃,摊叶厚度2-3cm,时间15min,每5min翻拌一次,足火茶含水率5-6%外形条索紧结,色泽乌润,手捏干茶成粉末。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