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栗香型绿茶的炒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2940阅读:33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加工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栗香型绿茶的炒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从杀青机开始旋转,炒茶就变成了一场赛跑,高温下茶叶的氧化、变色以及滋味改变随时都在发生,耽搁和混乱会给茶叶带来不可改变的影响,炒茶要以秒来衡量。杀青机喷出浓烈的、发酸的青草味,落下的茶叶滚热,像是许多发烫的小手落在人的手心中。高温让茶叶有了灼烤的气息,茶香明显,有轻微的熟豌豆香,甚至有咖啡的淡焦香,也可称之为栗香,无法言传,似有似无。

李春华等,“高栗香型条形炒青绿茶加工新工艺新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2011年5月26日公开了用烘干、炒干、远红外干燥三种干燥方法,采取分段组合方式干燥提香,可发展茶叶中的各种香气成份,大幅增加成茶香气浓度和持久性,形成一种愉快而特殊的“板栗香带果香”。该方法采用烘干、炒干、远红外干燥三种干燥方法组合方式提香,工艺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板栗香型绿茶的炒制加工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板栗香型绿茶的炒制加工工艺,包括鲜叶失水工艺流程和炒制加工流程,鲜叶失水工艺流程包括摊青、杀青、摊凉和回潮工序;炒制加工流程包括揉捻、初烘、摊凉回潮、粗炒、精炒、筛分、毛火烘干和足火烘干工序。

优选地,所述鲜叶失水工艺流程包括:摊青工序,取鲜叶原料,进行农残快速检测合格后,自然摊青,叶片失水平伏后轻翻抖,使鲜叶的失水率为13%-17%,此时茶叶叶片柔软,青草味减少,无红变,有花果香;杀青工序,设定杀青机的温度为330℃-340℃,每3秒投叶量为55-70克,杀青时间从进叶到出叶控制在1.3-1.7min,此时杀青叶扎手,梗折不断,叶色暗绿,无青草气,无焦边焦叶,无红梗红叶,叶缘有金边,使得茶叶含水量为42.5%;摊凉工序,薄摊吹风散热,使茶叶恢复室温,摊叶厚度1-3cm,此时热气散失,叶质柔软,表面较干燥;回潮工序,装筐遮盖,摊叶厚度38-42cm,此时茶叶柔软有韧性。

优选地,在炒制加工工艺中:揉捻工序,揉捻机的揉桶转速42-44r/min,随茶条紧细,体积减少,先轻揉后重揉,茶叶成条率90%以上后完成揉捻,此时茶条圆紧,完整,茶汁稍有外溢,叶质柔软,松散,结块少;初烘工序,选用链板式烘干机,摊叶稍薄,中高温中速,摊叶厚度2-3cm,温度150-160℃,带速50-60m/h,此时茶条表面较干燥,叶质柔软,手握茶坯成团,松手后可三开,叶色深绿;摊凉回潮工序,薄摊散热,摊叶厚度1-2cm,此时茶条稍有回软,炒制中不易断碎,结块少;粗炒工序,大锅炒,曲毫机预热140-150℃,大幅炒28-32min后适当降低炒速和炒幅,炒28-32min至茶叶表面柔软,再增大炒幅炒制5-8min,此时芽叶玩去,茶坯表面较干燥,不粘手,色泽墨绿,稍显清香;精炒工序,小锅炒,曲毫机预热135-145℃,根据锅的型号不同,在锅内投入2/3的茶叶,先用大幅中速炒制28-34min,茶叶表面水分减少后,改为小幅,茶叶成型后,提高锅温至160℃,小幅慢炒3min,茶叶色泽墨绿油润或翠绿油润,条索圆紧,颗粒中空,显栗香;筛分工序,筛去碎末茶;毛火烘干工序,烘干机设定温度140℃-160℃,茶坯厚度1-2cm,茶叶在烘干机内时间1-3min,毛火烘干后摊凉30min以上后进行第二次毛火烘干,此时茶叶条索收紧,颜色绿明,手捻成末,梗不易碎;足火烘干工序,烘干机设定温度125℃-135℃,慢速烘干,带速6-10m/min,茶坯厚度3-5cm,茶叶在烘干机内时间2-4min,此时茶叶绿明有光泽,手捻成末,含水量4%。

优选地,杀青步骤使得茶叶的含水量为45%-55%。

优选地,足火烘干后,茶叶的含水量为3%-5%。

采用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依次通过初烘、摊凉回潮、粗炒、精炒、烘干等炒制工序,制得的绿茶香气呈高芬芳栗香型浓郁持久,茶叶条索收紧,颜色绿明,手捻成末,梗不易碎,并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板栗香型绿茶的炒制加工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板栗香型绿茶的炒制加工工艺的流程图,包括鲜叶失水工艺流程和炒制加工流程,鲜叶失水工艺流程包括摊青、杀青、摊凉和回潮工序;炒制加工流程包括揉捻、初烘、摊凉回潮、粗炒、精炒、筛分、毛火烘干和足火烘干工序。

鲜叶失水工艺流程包括:摊青工序,取鲜叶原料,进行农残快速检测合格后,自然摊青,叶片失水平伏后轻翻抖,使鲜叶的失水率为13%;杀青工序,设定杀青机的温度为330℃,每3秒投叶量为55克,杀青时间从进叶到出叶控制在1.3min,此时杀青叶扎手,梗折不断,叶色暗绿,无青草气,无焦边焦叶,无红梗红叶,叶缘有金边,使得茶叶含水量为42.5%;摊凉工序,薄摊吹风散热,使茶叶恢复室温,摊叶厚度1cm;回潮工序,装筐遮盖,摊叶厚度38cm。

在炒制加工工艺中:揉捻工序,揉捻机的揉桶转速42r/min,随茶条紧细,体积减少,先轻揉后重揉,茶叶成条率90%以上后完成揉捻;初烘工序,选用链板式烘干机,摊叶稍薄,中高温中速,摊叶厚度2cm,温度150℃,带速50m/h;摊凉回潮工序,薄摊散热,摊叶厚度1cm;粗炒工序,大锅炒,曲毫机预热140℃,大幅炒28min后适当降低炒速和炒幅,炒28min至茶叶表面柔软,再增大炒幅炒制5min;精炒工序,小锅炒,曲毫机预热135℃,根据锅的型号不同,在锅内投入2/3的茶叶,先用大幅中速炒制28min,茶叶表面水分减少后,改为小幅,茶叶成型后,提高锅温至160℃,小幅慢炒3min;筛分工序,筛去碎末茶;毛火烘干工序,烘干机设定温度140℃,茶坯厚度1cm,茶叶在烘干机内时间1min,毛火烘干后摊凉30min后进行第二次毛火烘干;足火烘干工序,烘干机设定温度125℃,慢速烘干,带速6m/min,茶坯厚度3cm,茶叶在烘干机内时间2min,足火烘干后,茶叶的含水量为3%。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所示为实施例的板栗香型绿茶的炒制加工工艺的流程图,包括鲜叶失水工艺流程和炒制加工流程,鲜叶失水工艺流程包括摊青、杀青、摊凉和回潮工序;炒制加工流程包括揉捻、初烘、摊凉回潮、粗炒、精炒、筛分、毛火烘干和足火烘干工序。

在鲜叶失水工艺流程:摊青工序,取鲜叶原料,进行农残快速检测合格后,自然摊青,叶片失水平伏后轻翻抖,使鲜叶的失水率为16%;杀青工序,设定杀青机的温度为337.5℃,每3秒投叶量为66克,杀青时间从进叶到出叶控制在1.6min,使得茶叶含水量为45%;摊凉工序,薄摊吹风散热,使茶叶恢复室温,摊叶厚度2.5m;回潮工序,装筐遮盖,摊叶厚度42cm。

在炒制加工工艺中,揉捻工序,揉捻机的揉桶转速43.5r/min,随茶条紧细,体积减少,先轻揉后重揉,茶叶成条率90%以上后完成揉捻;初烘工序,选用链板式烘干机,摊叶稍薄,中高温中速,摊叶厚度3cm,温度160℃,带速57.5m/h;摊凉回潮工序,薄摊散热,摊叶厚度2cm;粗炒工序,大锅炒,曲毫机预热175.5℃,大幅炒31min后适当降低炒速和炒幅,炒制32min至茶叶表面柔软,再增大炒幅炒制7min;精炒工序,小锅炒,曲毫机预热142.5℃,根据锅的型号不同,在锅内投入2/3的茶叶,先用大幅中速炒制33min,茶叶表面水分减少后,改为小幅,茶叶成型后,提高锅温至155℃,小幅慢炒3min;筛分工序,筛去碎末茶;毛火烘干工序,烘干机设定温度140℃,茶坯厚度2cm,茶叶在烘干机内时间1min,毛火烘干后摊凉33min后进行第二次毛火烘干;足火烘干工序,烘干机设定温度132.5℃,慢速烘干,带速9m/min,茶坯厚度5cm,茶叶在烘干机内时间3.5min,足火烘干后,茶叶的含水量为5%。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所示为实施例的板栗香型绿茶的炒制加工工艺的流程图,包括鲜叶失水工艺流程和炒制加工流程,鲜叶失水工艺流程包括摊青、杀青、摊凉和回潮工序;炒制加工流程包括揉捻、初烘、摊凉回潮、粗炒、精炒、筛分、毛火烘干和足火烘干工序。

在鲜叶失水工艺流程:摊青工序,取鲜叶原料,进行农残快速检测合格后,自然摊青,叶片失水平伏后轻翻抖,使鲜叶的失水率为17%;杀青工序,设定杀青机的温度为340℃,每3秒投叶量为70克,杀青时间从进叶到出叶控制在1.7min,使得茶叶含水量为50%;摊凉工序,薄摊吹风散热,使茶叶恢复室温,摊叶厚度3cm;回潮工序,装筐遮盖,摊叶厚度42cm。

在炒制加工工艺中,揉捻工序,揉捻机的揉桶转速44r/min,随茶条紧细,体积减少,先轻揉后重揉,茶叶成条率90%以上后完成揉捻;初烘工序,选用链板式烘干机,摊叶稍薄,中高温中速,摊叶厚度2.5cm,温度155℃,带速60m/h;摊凉回潮工序,薄摊散热,摊叶厚度1.5cm;粗炒工序,大锅炒,曲毫机预热150℃,大幅炒32min后适当降低炒速和炒幅,炒制30min至茶叶表面柔软,再增大炒幅炒制8min;精炒工序,小锅炒,曲毫机预热145℃,根据锅的型号不同,在锅内投入2/3的茶叶,先用大幅中速炒制34min,茶叶表面水分减少后,改为小幅,茶叶成型后,提高锅温至160℃,小幅慢炒2min;筛分工序,筛去碎末茶;毛火烘干工序,烘干机设定温度140℃,茶坯厚度1.5cm,茶叶在烘干机内时间1min,毛火烘干后摊凉34min后进行第二次毛火烘干;足火烘干工序,烘干机设定温度135℃,慢速烘干,带速10m/min,茶坯厚度4cm,茶叶在烘干机内时间4min,足火烘干后,茶叶的含水量为4%。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所示为实施例的板栗香型绿茶的炒制加工工艺的流程图,包括鲜叶失水工艺流程和炒制加工流程,鲜叶失水工艺流程包括摊青、杀青、摊凉和回潮工序;炒制加工流程包括揉捻、初烘、摊凉回潮、粗炒、精炒、筛分、毛火烘干和足火烘干工序。

在鲜叶失水工艺流程:摊青工序,取鲜叶原料,进行农残快速检测合格后,自然摊青,叶片失水平伏后轻翻抖,使鲜叶的失水率为14%;杀青工序,设定杀青机的温度为332.5℃,每3秒投叶量为58克,杀青时间从进叶到出叶控制在1.4min,使得茶叶含水量为55%;摊凉工序,薄摊吹风散热,使茶叶恢复室温,摊叶厚度1.5cm;回潮工序,装筐遮盖,摊叶厚度39cm。

在炒制加工工艺中,揉捻工序,揉捻机的揉桶转速42.5r/min,随茶条紧细,体积减少,先轻揉后重揉,茶叶成条率90%以上后完成揉捻;初烘工序,选用链板式烘干机,摊叶稍厚,中高温中速,摊叶厚度2cm,温度150℃,带速52.5m/h;摊凉回潮工序,薄摊散热,摊叶厚度1.cm;粗炒工序,大锅炒,曲毫机预热142.5℃,大幅炒29min后适当降低炒速和炒幅,炒制29min至茶叶表面柔软,再增大炒幅炒制5.5min;精炒工序,小锅炒,曲毫机预热137.5℃,根据锅的型号不同,在锅内投入2/3的茶叶,先用大幅中速炒制30min,茶叶表面水分减少后,改为小幅,茶叶成型后,提高锅温至145℃,小幅慢炒1.45min;筛分工序,筛去碎末茶;毛火烘干工序,烘干机设定温度140℃,茶坯厚度1.25cm,茶叶在烘干机内时间1.5min,毛火烘干后摊凉31min后进行第二次毛火烘干;足火烘干工序,烘干机设定温度127.5℃,慢速烘干,带速7m/min,茶坯厚度5cm,茶叶在烘干机内时间2.5min,足火烘干后,茶叶的含水量为3.5%。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所示为实施例的板栗香型绿茶的炒制加工工艺的流程图,包括鲜叶失水工艺流程和炒制加工流程,鲜叶失水工艺流程包括摊青、杀青、摊凉和回潮工序;炒制加工流程包括揉捻、初烘、摊凉回潮、粗炒、精炒、筛分、毛火烘干和足火烘干工序。

在鲜叶失水工艺流程:摊青工序,取鲜叶原料,进行农残快速检测合格后,自然摊青,叶片失水平伏后轻翻抖,使鲜叶的失水率为15%;杀青工序,设定杀青机的温度为335℃,每3秒投叶量为62.5克,杀青时间从进叶到出叶控制在1.5min,使得茶叶含水量为47.5%;摊凉工序,薄摊吹风散热,使茶叶恢复室温,摊叶厚度2cm;回潮工序,装筐遮盖,摊叶厚度41cm。

在炒制加工工艺中,揉捻工序,揉捻机的揉桶转速43r/min,随茶条紧细,体积减少,先轻揉后重揉,茶叶成条率90%以上后完成揉捻;初烘工序,选用链板式烘干机,摊叶稍薄,中高温中速,摊叶厚度2cm,温度153℃,带速55m/h;摊凉回潮工序,薄摊散热,摊叶厚度2cm;粗炒工序,大锅炒,曲毫机预热145℃,大幅炒30min后适当降低炒速和炒幅,炒制30min至茶叶表面柔软,再增大炒幅炒制6min;精炒工序,小锅炒,曲毫机预热140℃,根据锅的型号不同,在锅内投入2/3的茶叶,先用大幅中速炒制32min,茶叶表面水分减少后,改为小幅,茶叶成型后,提高锅温至150℃,小幅慢炒1.5min;筛分工序,筛去碎末茶;毛火烘干工序,烘干机设定温度150℃,茶坯厚度1.5cm,茶叶在烘干机内时间2min,毛火烘干后摊凉32min后进行第二次毛火烘干;足火烘干工序,烘干机设定温度130℃,慢速烘干,带速8m/min,茶坯厚度4cm,茶叶在烘干机内时间3min,足火烘干后,茶叶的含水量为4.5%。

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尽管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通过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形式和细节的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