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2930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绿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是以茶树新梢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基本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制成品、茶汤、叶底均以绿色为主调,因此叫做绿茶。绿茶加工过程中未经发酵,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并且这些天然营养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因此是现目前广泛受欢迎的一类茶。

我国传统的绿茶加工工艺过程为晾青—杀青—揉捻—烘干,杀青是绿茶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到绿茶的成色、香气、口感,而杀青时需要遵循先高温、后低温的原则才能使杀青的效果达到最佳,但是由于现目前对于绿茶的需求量大,使用先高温、后低温的杀青原则,会导致加工的效率低,并且需要采用两套装置来进行,导致成本高,因此现目前的杀青均采用的是同一温度杀青,导致绿茶的口感不佳、香气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绿茶的加工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加工的绿茶的工艺不能实现茶叶先高温、后低温的杀青,且使用的装置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绿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加工设备的搭建:搭建杀青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倾斜的保温筒,保温筒内设置有倾斜且同轴的加热筒和滚筒,滚筒位于加热筒内,加热筒与保温筒之间设有加热器,加热筒内注满有导热油;滚筒包括外筒和内筒,外筒和内筒的低端均封闭,且外筒的低端连接有传动装置,内筒的低端与机架固定连接,外筒的低端设有进料口,外筒的高端设有出料口,内筒的低端设有出口,内筒的高端设有通孔,外筒内设有呈螺旋状的导向叶片;加热筒的高端沿竖向设有挡板,外筒与挡板转动连接;

2)杀青:将茶叶投入杀青装置内进行杀青,杀青时将导热油加温至300-350℃,再将茶叶投入外筒,通过高温对茶叶进行杀青;杀青时外筒转动,通过螺旋状的导向叶片对茶叶进行搅拌,并将茶叶运输至高端;当茶叶传输至出料口处时,被挡板阻挡,再通过导向叶片持续传输茶叶,推动茶叶沿着挡板向上移动,茶叶移动至通孔处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内筒,内筒远离加热筒,因此内筒的温度低于外筒,茶叶在内筒进行低温杀青,杀青完成后,茶叶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从出口取出;

3)冷却:将步骤(2)中杀青后的茶叶放入冷却装置内冷却5-8min;

4)揉捻:将步骤(3)中冷却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内揉捻50-60min;

5)干燥:将步骤(4)中揉捻后的茶叶投入温度为100-120℃的炒干机内烘炒15-20min,再将炒干机的温度调至80-90℃烘炒20-25min,最后将炒干机的温度调至50-60℃烘炒30-35min得到绿茶成品。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是:

首先搭建绿茶加工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对杀青装置进行预热,启动加热器,加热器对加热筒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使得加热油的温度为300-350℃,并且使导热油保持这个温度,此时导热油向滚筒的外筒传递热量;由于滚筒位于加热筒内,因此外筒的四周均包裹有导热油,使得外筒的温度一致,能够避免茶叶杀青时局部受热过高;再将茶叶投入外筒内,通过高温杀青,杀青时,启动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带动外筒转动,通过导向叶片对茶叶进行搅拌,避免茶叶堆积;外筒转动时,内筒保持静止,通过螺旋状的导向叶片与茶叶之间的静摩擦的作用,将茶叶传输至外筒的高端,当茶叶被传输至高端时被挡板阻挡,再通过下方的茶叶不断传输,因此推动茶叶沿着挡板向上移动,当茶叶移动至内筒的通孔位置时,由于内筒是倾斜设置的,因此内筒与挡板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茶叶的重力竖直向下,沿着内筒倾斜方向有一个分力,使得茶叶进入内筒;由于内筒离加热筒的距离较远,因此内筒的温度低于外筒的温度,茶叶便在内筒内进行低温杀青,茶叶进入内筒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内筒向下滑动,再通过出口取出。通过杀青装置,实现了茶叶的先高温、后低温杀青,使得茶叶的香气、色泽、口感好。

杀青完成后,立即将茶叶放入冷却装置中,将茶叶上的热量、水蒸气进行散发,避免茶叶中的茶多酚等内含成分氧化造成的色泽变黑,保证茶叶的口感,并且冷却5-8min能够将茶叶上的水蒸气彻底的散发。

再将冷却后的茶叶投入揉捻机内揉捻,使得茶叶弯曲成型;再将成型后的茶叶投入炒干机内进行烘干,烘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炒干机调至100-120℃,对茶叶进行快速烘干,将茶叶内大部分的水分烘干;第二阶段,将烘干机调至80-90℃,对茶叶进行缓慢的烘干;第三阶段,将烘干机调至50-60℃,将茶叶内剩余的水分烘干。通过三个阶段对茶叶缓慢的烘干,能够避免烘干温度太高导致的茶叶变脆、易碎,并且还能保证茶叶中的香气不被水分带走,保证茶叶的口感好。

本方案能产生的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方案使用的杀青装置能够在同一个装置上实现茶叶的先高温、后低温杀青,既节约了使用空间,又提高了杀青的效率;2、本技术方案通过杀青装置的一次性实现先高温、后低温杀青,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茶叶从高温桶运输至低温桶与空气的接触,能够保留绿茶的香气且口感佳;3、本技术方案在杀青后及时对茶叶进行冷却,避免茶叶中的茶多酚与氧气接触被氧化造成的色泽变黑,确保绿茶的色泽好。

以下是基于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

优选方案一:所述步骤(1)中杀青装置的保温筒、加热筒、滚筒的倾斜角度均为10-20°。能够确保茶叶在外筒内能向上传输,同时也能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内筒向下滑动,方便取出。

优选方案二:基于优选方案一,所述步骤(1)中杀青装置的外筒的长度为1.5-2m。确保茶叶在杀青装置外筒内高温杀青的时间,使得杀青的效果好。

优选方案三:基于优选方案二,所述步骤(1)中杀青装置的外筒与内筒的直径差为0.5-0.8m。既能够对大量的茶叶进行杀青,又能通过导向叶片将茶叶翻滚均匀,使得全部的茶叶均被杀青。

优选方案四:基于优选方案三,所述步骤(1)中杀青装置的外筒的转速为5-7r/min。保证茶叶杀青的时间,确保茶叶在杀青的同时色泽好。

优选方案五:基于优选方案四,所述步骤(3)中使用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筒、搅拌叶片和风机,搅拌叶片设置在冷却筒内。通过搅拌叶片能够使茶叶与风机产生的风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得冷却的面积大,冷却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杀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保温筒2、加热器3、加热筒4、挡板41、滚筒5、外筒51、内筒52、导向叶片6、传动装置7。

本发明绿茶的加工工艺,采用如下杀青装置进行实施,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上安装有由外到内倾斜设置的保温筒2、加热器3、加热筒4、滚筒5,加热筒4内注满有导热油;滚筒5包括外筒51和内筒52,外筒51的内壁设有呈螺旋状的导向叶片6,外筒51的低端设有传动装置7,传动装置7的底端连接在机架1上;内筒52的低端与机架1连接;加热筒4的高端设有呈竖直的挡板41,外筒51与挡板41转动连接,内筒52的高端通过连接块与挡板41固定连接;外筒51的低端设有进料口,内筒52的低端设有出口,内筒52的高端设有通孔。

使用本实施例时,首先,将加热器3打开,对加热筒4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再将茶叶从进料口中投入外筒51内,再启动传动装置7,带动外筒51转动,茶叶在螺旋状的导向叶片6的作用下沿着导向叶片6向外筒51的高端移动;茶叶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到也想向外筒51传递热量对外筒51内的茶叶进行高温杀青;当茶叶被导向叶片6传输至高端时被挡板41阻挡,随着茶叶不断被传输至外筒51的高端时,便推动茶叶沿着挡板41在竖直方向移动,茶叶移动至内筒52的通孔处时,在重力沿着内筒52倾斜方向的分力的作用下,进入内筒52,由于内筒52与加热筒4之间的距离大于外筒51与加热筒4之间的距离,因此内筒52的温度低于外筒51的温度,茶叶在内筒52内进行低温杀青;杀青后,茶叶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内筒52倾斜的方向向下滑动,再由出口被取出,从而实现茶叶先高温、后低温原则的杀青,保证茶叶的杀青效果好。

下面针对本发明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1:杀青装置各部件的参数实验的实施例如表1,对比例如表2

表1

表2

实验2:干燥阶段的温度及时间实验的实施例如表3、对比例如表4

表3

表4

现以实验1、实验2的实施例3对本发明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说明:

(1)搭建设备:在厂房内搭建杀青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由外到内设有均倾斜的保温筒、加热器、加热筒和滚筒,加热筒内注满导热油;滚筒包括外筒和内筒,外筒与内筒的直径差为0.5m,外筒的长度为1.5m,外筒和内筒的低端均封闭,且外筒的低端与机架转动连接,内筒的低端与机架固定连接,外筒的低端还连接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的转速为5r/min;加热筒的高端的上部设有竖直的挡板,外筒的高端与挡板转动连接,内筒的高端通过连接块与挡板固定连接;

(2)杀青:打开加热器将导热油加温至300℃,并通过保温筒保温,再将茶叶从进料口投入至外筒内,通过导热油向外筒导热进行高温杀青;在杀青的过程中通过外筒转动实现茶叶的翻转,通过螺旋状的导向叶片对茶叶进行传输,并将茶叶传输至外筒的高端被挡板阻挡;随着导向叶片持续的将茶叶传输至外筒的高端,推动茶叶沿着挡板向上移动,当茶叶移动至通孔位置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内筒,在内筒内进行低温杀青,茶叶再通过重力的作用沿着内筒向下滑动,被取出;

(3)冷却:将杀青后的茶叶投入冷却装置内,利用风机产生的风进行冷却,再冷却的过程中通过搅拌叶片搅拌,使得茶叶冷却更均匀,冷却6min后将茶叶取出;

(4)揉捻:将冷却后的茶叶投入揉捻机内揉捻55min,使得茶叶卷曲成型;

(5)干燥:将揉捻后的茶叶投入炒干机内进行烘炒,烘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炒干机内的温度调至100℃,烘干20min,使得茶叶内大部分的水分干燥;第二阶段,将炒干机的温度下调至80℃,再烘干25min,使得茶叶内的水分基本蒸干,但使茶叶还保持柔软;第三阶段,将炒干机的温度调至50℃,并烘干35min,使得茶叶彻底被烘干得到绿茶成品。

实验1:选取实验1中实施例1-6,对比例1-6的各个参数的杀青机杀青后制成的绿茶各1斤,并选取500位平时喜欢喝绿茶的人,进行以下实验,1)让每一组人观察绿茶的颜色;2)让每一组人闻绿茶的香气;3)以同样的方式冲泡绿茶,让每一组人品尝;让500个人分别对3组实验进行打分,打分标准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实验结果如下:实施例结果如表5、对比例结果如表6

表5

表6

实验2:选取利用实验2中实施例1-6,对比例1-6中各个参数干燥的茶叶各1斤,选取500位平时喜欢喝绿茶的人,进行以下实验,1)分别取实施例1-6、对比例1-6干燥参数制成的绿茶半斤,利用同样的力度、同样的方式挤压绿茶;2)让12组人分别闻绿茶的香气;3)用同样的方式冲泡绿茶,让12组人品尝;让500个人分别对第(2)、(3)组实验进行打分,打分标准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实验结果如下:实施例结果如表7、对比例结果如表8

表7

表8

由此可见,使用本发明实验1和实验2中实施例3的各个参数制成的绿茶,香味、色泽、口感好,破碎率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