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气中的丙烯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8788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气中的丙烯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装卸丙烯的空槽车或丙烯船中普遍含有一定量的氮气,根据储运罐区丙烯装车流程,液相丙烯通过泵送进车,车内的气相丙烯通过压差返回大罐,在此过程平均每车会渗入氮气100kg左右,一年氮气累积量不少于1000吨,由于氮气为不凝气,如不及时排出,必然引起罐压上升。而现有流程中的不凝气只能排放火炬,因丙烯与氮气相互溶合,排放一单位氮气,相应约损失三单位丙烯,一年丙烯的损失量达到3000多吨。

如何在氮气丙烯混合气、丙烷丙烯混合气中回收丙烯,通用有以下方法:

1、膜回收技术,该技术要求具有高压稳定气源,但因混合气压力波动较大,必须增加压缩机,且回收率不高;

2、变压吸附回收技术:该技术的回收率能达到90%,但只适用于较大规模且连续生产的单元;

3、中压冷凝回收技术:该技术的能耗适中,需要增加配套的压缩机,且回收率只能达到70%,利用率不高;

4、低温低压回收技术:该技术的回收率超过98%以上,但需要配套的压缩、制冷和分离设施,投资成本高,适用于大规模连续生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回收率高且成本低的混合气中的丙烯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合气中的丙烯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系统、丙烷丙烯分离塔、丙烯罐及丙烯船,所述制冷系统的入口与丙烯生产线的出口连接,所述制冷系统的出口与丙烷丙烯分离塔的上部连接,所述丙烷丙烯分离塔的顶部具有丙烯输出口,该丙烯输出口与丙烯罐底部之间连接有丙烯输送管道,所述丙烷丙烯分离塔的底部具有丙烷输出口;所述丙烯罐的底部与丙烯船之间连接有液相输送管道,该液相输送管道上设置有泵及第一阀门,所述丙烯罐的顶部与丙烯船之间还连接有气相输送管道,该气相输送管道与制冷系统之间连接有气相回收管道,该气相回收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气相输送管道上设置有靠近丙烯罐布置的第一气相阀及靠近丙烯船布置的第二气相阀,所述气相回收管道的起始端连接于第一气相阀与第二气相阀之间的气相输送管道上。由于气相输送管道整体较长,在丙烯罐及丙烯船附近分别设置一气相阀,便于实现对气相输送情况的控制。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及冷箱,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与丙烯生产线的出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冷箱顶部连接,所述冷箱底部与丙烷丙烯分离塔的上部连接,所述气相回收管道的终端与压缩机的入口连接。优选地,压缩机为三段压缩机,气相回收管道的终端与第三段入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气相回收管道的后段与压缩机的出口管线之间连接有能调节压缩机出口压力的调节管线,该调节管线上设置有第三阀门。采用这样的结构,便于控制压缩机的出口压力。

较好的,所述气相回收管道的前段上设置有自前向后依次布置的隔离阀及流量控制阀,该流量控制阀受控于一DCS控制系统。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实现对气相回收的统一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混合气中的丙烯回收装置,使用时,含有一定丙烷的丙烯产品进入制冷系统液化后进入丙烷丙烯分离塔进行分离,分离后的丙烷自塔底排出,丙烯自塔顶通过丙烯输送管道输送至丙烯罐中存储;当需要将丙烯装船时,液相输送管道上的第一阀门打开,气相回收管道上的第二阀门关闭,通过泵的动力将液相的丙烯通过液相输送管道从丙烯罐输送至丙烯船上,此时,丙烯船中的气相丙烯及氮气通过气相输送管道返回丙烯罐中,一定时间后,可将第二阀门打开,使丙烯罐中的氮气及气相丙烯输送至制冷系统,使其进入回收分离系统,从而实现丙烯的回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实现较高的回收率,且运行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混合气中的丙烯回收装置包括制冷系统、丙烷丙烯分离塔1、丙烯罐2及丙烯船3,其中,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4及冷箱5,压缩机4的入口与丙烯生产线10的出口连接,压缩机4的出口与冷箱5顶部连接,冷箱5底部与丙烷丙烯分离塔1的上部连接。丙烷丙烯分离塔1的顶部具有丙烯输出口,该丙烯输出口与丙烯罐2底部之间连接有丙烯输送管道20,丙烷丙烯分离塔1的底部具有丙烷输出口30。丙烯罐2的底部与丙烯船3之间连接有液相输送管道40,该液相输送管道40上设置有泵401及第一阀门402,丙烯罐2的顶部与丙烯船3之间还连接有气相输送管道50,该气相输送管道50与制冷系统之间连接有气相回收管道60,该气相回收管道60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在本实施例中,气相输送管道50上设置有靠近丙烯罐2布置的第一气相阀501及靠近丙烯船3布置的第二气相阀502,气相回收管道60的起始端连接于第一气相阀501与第二气相阀502之间的气相输送管道50上。由于气相输送管道50整体较长,在丙烯罐2及丙烯船3附近分别设置一气相阀,便于实现对气相输送情况的控制。气相回收管道60的终端与压缩机4的入口连接,本实施例的压缩机4为三段压缩机,气相回收管道60的终端与第三段入口连接。

气相回收管道60的后段与压缩机4三段的出口管线之间连接有能调节压缩机出口压力的调节管线70,该调节管线70上设置有第三阀门701,以便于控制压缩机4的出口压力。气相回收管道60的前段上设置有自前向后依次布置的隔离阀601及流量控制阀602,该隔离阀601与流量控制阀602共同构成第二阀门。其中,流量控制阀602受控于一DCS控制系统,以便于实现对气相回收的统一控制。

使用本实施例的丙烯回收装置时,含有一定丙烷的丙烯产品进入制冷系统液化后进入丙烷丙烯分离塔1进行分离,分离后的丙烷自塔底排出,丙烯自塔顶通过丙烯输送管道20输送至丙烯罐2中存储;当需要将丙烯装船时,液相输送管道40上的第一阀门402打开,气相回收管道60上的第二阀门关闭,通过泵401的动力将液相的丙烯通过液相输送管道40从丙烯罐2输送至丙烯船3上,此时,丙烯船3中的气相丙烯及氮气通过气相输送管道50返回丙烯罐2中,一定时间后,可将第二阀门打开,使丙烯罐2中的氮气及气相丙烯输送至制冷系统,使其进入回收分离系统,从而实现丙烯的回收利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