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备肝素的酶解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7762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化反应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粘膜酶解的反应器。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的头号疾病杀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营养过剩、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活节奏加快、人口老龄化加剧,致使全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逐年增高,肝素的出现为众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目前肝素是世界上最有效和临床用量最大的抗凝血药物,主要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血液透析治疗,其中,其在血液透析治疗中是唯一有效的特效药物。临床应用及研究显示,肝素除具有抗凝血作用外,还具有其他多种生物活性和临床用途,包括降血脂作用、抗中膜平滑肌细胞(SMC)增生、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此外,低分子肝素是由肝素原料药作为原料进一步加工成的一大类抗血栓的药物,具有更为广泛的临床医学用途,成为治疗急性静脉血栓和急性冠脉综合症(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首选药物。

肝素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已知的分子结构最复杂的化合物,短期内无法人工化学合成,目前只有来源于猪小肠粘膜的肝素能够用于临床治疗。肝素原料药的原料是肝素粗品,其提取只能源自健康生猪的小肠粘膜,但是从猪小肠粘膜制备肝素的过程中肝素的提取率并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制备肝素的酶解反应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制备肝素的酶解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呈圆柱形,所述反应器本体顶部设置进料口,下端设置出料口,反应器本体内部中心设有螺旋形搅拌器,所述搅拌器上端的轴连接于反应器本体顶部上方设置的电机上,所述反应器本体外部还包括一层加热保温夹层,夹层下部为输入口,上部为输出口;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底部分布有数个倾斜向上的喷气管,所述喷气管与压缩空气钢瓶连通。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应器本体内部侧壁还设置有横向搅拌器,所述搅拌器通过轴与横向搅拌器电机相连接。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应器本体内部侧壁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与设置在夹层上的温度显示器相联系。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应器侧壁设置一外循环旁通管道,旁通管道的上下端分别于反应器上部和下部相连通,旁通管道上安装提升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能让猪小肠粘膜充分与盐及蛋白酶接触,使得小肠粘膜中的肝素和类肝素产品脱离并进入到混合液中,增加原料的利用率,肝素钠的收率可达一亿IU/1000-1100根猪小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释义:1、保温夹层;2、温度传感器;3、横向搅拌器电机;4、横向搅拌器;5、输入口;6、喷气管;7、搅拌器;8、出料口;9、旁通管道;10、提升泵;11、输出口;12、进料口;13、电机;14、温度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用于制备肝素的酶解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呈圆柱形,所述反应器本体顶部设置进料口12,下端设置出料口8,反应器本体内部中心设有螺旋形搅拌器7,所述搅拌器7上端的轴连接于反应器本体顶部上方设置的电机13上,所述反应器本体外部还包括一层加热保温夹层1,夹层下部为输入口5,上部为输出口11;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底部分布有数个倾斜向上的喷气管6,所述喷气管6与压缩空气钢瓶连通。

用于制备肝素钠的小肠粘膜酶解工艺主要步骤包括:取新鲜猪小肠粘膜用清水洗净,由绞肉机绞成肉糜状,向其中加水,水与猪小肠粘膜的质量比为5-10:1,将混合物从进料口加入,再加入0.2-0.5wt%的胰蛋白酶,加碱调节pH值至8.5-9之间,从夹层下部输入口通过热水,在37-50℃搅拌,同时从反应器底部的喷气管喷入氮气等惰性气体帮助将底部沉积的粘膜组织充分分散往上移动到搅拌器的范围内,反应30-60min后,再加入3%的氯化钠溶液,搅拌提取,结束后,过滤,得到酶解液。

实施例2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实施例2除保留实施例1结构外,还在反应器本体内部侧壁还设置有横向搅拌器4,所述搅拌器4通过轴与横向搅拌器电机3相连接,从而达到充分搅拌的目的。

实施例3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实施例3除保留实施例1或2的结构外,还在反应器本体内部侧壁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与设置在夹层上的温度显示器14相联系,从而能够随时监控温度,并对夹层水温进行调整,以使酶的活性保持最佳,达到充分酶解的效果。

实施例4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实施例4除保留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外,还在反应器侧壁设置一外循环旁通管道9,旁通管道9的上下端分别于反应器上部和下部相连通,旁通管道上安装提升泵10。通过提升泵10进一步促进反应体系的充分混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