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电池模组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16275发布日期:2019-02-10 14:37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耐火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但其隔热性能欠佳,而一般的隔热材料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但其缺乏高温力学性能。因此,兼具优良的隔热性能和高温强度的耐火隔热复合材料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目前,现有技术采用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力学性、稳定性的环氧树脂和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电绝缘性和高强度的双马来酰亚胺进行复合,并添加适量的二苯胺和稀释剂制备具有耐热性能优良的树脂复合材料。但是,现有技术制备的树脂复合材料在高温下会发生熔融或分解,其热解产物不仅强度低,而且热防护效果差。因此,现有技术制备的树脂复合材料不能作为热防护材料使用。此外,相关技术揭示了一种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双马来酰亚胺、芳香胺化合物、联苯型环氧树脂和添加剂,添加剂包括氢氧化铝、二氧化硅、高岭土、水滑石中的至少一种。上述复合材料的耐热温度相对于现有的树脂复合材料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其高温力学性能不好,作为热防护材料使用效果较差。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兼具优良的隔热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的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电池模组。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兼具优良的隔热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的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电池模组。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其包括a双马来酰亚胺、b二苯胺、c环氧树脂和添加剂,其中,所述添加剂含有空心玻璃微球和/或有机蒙脱土。空心玻璃微球是一种中空密闭的正球形、粉沫状的超轻质填充材料,具有重量轻、体积大、导热系数低,以及优异的分散性、流动性、稳定性等优点,空心玻璃微球可填充于绝大部分热固性和热塑性树脂中,不仅降低了树脂的密度、粘度和摩擦系数,而且提高了树脂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本发明通过添加空心玻璃微球,使得树脂复合材料在高温自发泡时,空心玻璃微球可分散于树脂复合材料的孔隙和孔壁中,不仅增强了树脂复合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而且防止了热量对树脂复合材料的破坏。有机蒙脱土的层间距大,可有效分散于有机树脂中,不仅降低了树脂的粘度,而且提高了树脂的耐热性能。本发明通过将有机蒙脱土分散于环氧树脂中制备树脂复合材料,提高了树脂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这是因为有机蒙脱土作为树脂复合材料发泡的成核剂,使得树脂复合材料的孔泡更均匀,不仅加强了树脂复合材料对热扩散的阻隔效果,而且增强了树脂复合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添加剂含有空心玻璃微球,空心玻璃微球的含量为a、b、c质量总和的6%~12%。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添加剂含有空心玻璃微球,空心玻璃微球的真实密度为0.12g/cm3~0.60g/cm3,优选0.20g/cm3~0.40g/cm3;平均粒径为35μm~105μm,优选40μm~70μm;壁厚为5μm~20μm,优选7μm~15μm。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添加剂含有空心玻璃微球,空心玻璃微球选自型号为k20、k22、k25、k46、k60、s15、s22、s32或s35的空心玻璃微球。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添加剂含有空心玻璃微球,空心玻璃微球为经偶联剂预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球。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偶联剂选自硅烷偶联剂、铬络合物偶联剂或钛酸酯偶联剂,优选硅烷偶联剂。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硅烷偶联剂为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添加剂含有有机蒙脱土,有机蒙脱土的含量为a、b、c质量总和的0.5%~3%。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添加剂含有有机蒙脱土,有机蒙脱土为季铵盐类有机蒙脱土,所述有机蒙脱土的层间距大于1.5nm。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添加剂含有有机蒙脱土,有机蒙脱土的比重为1.5g/cm3~2.0g/cm3,含湿量≤3.5%,干粉细度(-200目)≥97%,堆积密度≤0.38g/cm3,灼烧失量(900℃)为39.0%~42.5%。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a双马来酰亚胺、b二苯胺、c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2:1:1~6,优选2:1:2~4。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a双马来酰亚胺选自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苯基双马来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b二苯胺选自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二氨基二苯砜、二氨基二苯醚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c环氧树脂选自环氧树脂e-51、环氧树脂e-44、环氧树脂e-35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还含有稀释剂,稀释剂用于降低树脂复合材料的粘度,其中,稀释剂的含量为a、b、c质量总和的0.1%~2%,优选0.1%~0.5%。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稀释剂选自丁基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制备的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通过添加空心玻璃微球或/和有机蒙脱土,制备具有热解自发泡特性的树脂复合材料。这种树脂复合材料呈高度交联的三维网状结构,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当温度逐渐升高时,树脂复合材料可以不断吸收热量,在玻璃转化温度后分子链开始运动并表现出一定的高弹性质,抵抗热量所产生热应力对树脂复合材料的破坏,保持了树脂复合材料结构的完整性;当温度继续升高时,树脂复合材料中耐热性较差的分子链发生裂解导致其交联密度降低,此时被束缚在三维网状结构单元内的气体裂解产物(co2、h2o、no2)起到发泡剂的作用,进而形成许多泡孔和孔隙,这些泡孔和孔隙迅速阻隔热流,防止热量的进一步扩散;温度继续升高时,泡孔会继续增加,等到树脂发泡完全后,形成了具有泡沫炭结构的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预聚树脂:将a双马来酰亚胺、b二苯胺、c环氧树脂和添加剂装入聚合反应容器并在保护气氛中进行聚合反应获得预聚树脂;2)浇注成型:将预聚树脂倒入预热的模具中,抽真空脱气泡后成型;3)固化:对成型的树脂进行固化得到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a双马来酰亚胺、b二苯胺、c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2:1:1~6,优选2:1:2~4。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1)中添加剂含有空心玻璃微球和/或有机蒙脱土。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添加剂含有空心玻璃微球,空心玻璃微球经预处理后加入聚合反应容器中,预处理方式为:将空心玻璃微球置于由偶联剂和有机溶剂按质量比1:6组成的混合液中搅拌1h~2h后,放入温度为100℃~120℃的真空干燥箱烘干至有机溶剂完全蒸发,其中,空心玻璃微球与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2~1:4。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偶联剂选自硅烷偶联剂、铬络合物偶联剂或钛酸酯偶联剂,优选硅烷偶联剂。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硅烷偶联剂为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当添加剂含有有机蒙脱土时,所述步骤1)中先将有机蒙脱土分散于c环氧树脂中形成混合物,然后加入有机溶剂并进行超声处理得到混合溶液,再把混合溶液装入聚合反应容器中,其中,混合物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2~1:4。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或乙醇,优选二氯甲烷。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1)中聚合反应的温度为100℃~160℃,反应时间为0.5h~1h,搅拌速度为50rpm~1000rpm。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1)中聚合反应的过程为:先升温至60℃~80℃,然后以5℃/min~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00℃~160℃进行聚合反应。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1)中保护气氛为氮气或氩气,保护气氛的气体流量为50ml/min~200ml/min。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2)中预热温度为100℃~160℃,抽真空的真空度为0.1pa~1000pa,脱气泡的时间为0.1h~0.5h。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3)中固化温度为100℃~190℃,固化时间为1h~5h,真空度为0.1pa~1×105pa。作为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3)中固化方式为:以5℃/min~10℃/min的升温速率将温度升至100℃~120℃,固化0.5h~1h,然后以5℃/min~10℃/min的升温速率将温度升至130℃~150℃,固化0.5h~1h,最后以5℃/min~10℃/min的升温速率将温度升至160℃~190℃,固化2h~3h。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箱体和多个收容于箱体中的电芯,所述电池模组中设有隔热层,其中,所述隔热层含有上述任一段落所述的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在电池模组中设置隔热层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在相邻两个电芯之间设置隔热层,或在箱体内设置隔热层,或在箱体与电芯之间设置隔热层。将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用于制备隔热层,隔热层用于电池模组中,保证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在电芯热失控时,隔热层中的树脂复合材料热解自发泡成一种质轻、多孔、导热系数小的泡沫炭复合材料,能够抵抗热量对隔热层的破坏,并且能够有效地阻隔热流,防止造成热失控蔓延,保证了电池系统的安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电池模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以a双马来酰亚胺、b二苯胺、c环氧树脂为基本原料,通过添加绝缘和热稳定性好的空心玻璃微球或/和有机蒙脱土,制备得到对热流起屏蔽作用的树脂复合材料,树脂复合材料在受热时热解自发泡成一种质轻、多孔、导热系数小的泡沫炭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密度小、热防护性能优异等优点;2)制备的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呈高度交联的三维网状结构,能够抵抗热量对树脂复合材料的破坏,当温度很高时,树脂复合材料中形成了许多泡孔和孔隙,能够有效地阻隔热流,防止热量的进一步扩散;3)制备的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可一次成型,降低了制造成本,减少了设备投入,且制备流程简单,操作简便;4)将用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制备的隔热层用于电池模组中,改善了电池模组的防热效果,延缓了热失控的蔓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非为了限定本发明。表1空心玻璃微球的型号和相关参数型号真实密度(g/cm3)粒径分布范围(μm)平均粒径(μm)壁厚(μm)k200.230~1106513k250.2525~955511k370.3720~80407k460.4615~75359k600.6015~553018s150.1525~855515s220.2220~603510表1所示为实施例和对比例所使用的空心玻璃微球的型号和相关参数。制备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时,对表1中的空心玻璃微球进行预处理后再制备相应的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空心玻璃微球的预处理:将空心玻璃微球在100℃下干燥1h,然后将6份乙醇溶液与1份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液,并将混合液与干燥好的空心玻璃微球同时放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搅拌速度为1000rpm,其中,空心玻璃微球与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3,搅拌1h后,放入120℃烘箱中干燥,直至乙醇完全蒸发,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充分分散于空心玻璃微球表面,最后将干燥好的经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球研磨后过100目筛子,得到预处理好的空心玻璃微球。实施例1按表2所示的成分和含量按以下方法将各成分混合均匀,制备本发明实施例1的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具体方法如下:1)制备预聚树脂:将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与环氧树脂e-51按比例称取,装入聚合反应容器中,70℃之前自由升温,70℃之后以5℃/min的速度升温至160℃,且从升温开始时通入n2,n2流量为150ml/min,当温度升至160℃时,转速调至600rpm搅拌15min获得混合树脂,再添加8%的经预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球k20,搅拌7min,然后再按比例添加二氨基二苯基甲烷,转速调至500rpm搅拌30min获得预聚树脂,其中,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环氧树脂e-51的质量比为2:1:3;2)浇注成型:将预聚树脂倒入预热模具(120℃)中抽真空脱气泡0.3h后成型;3)固化:对浇注成型的树脂固化得到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其中,固化方式为,以5℃/min的升温速率将温度升至120℃,固化1h,然后以8℃/min的升温速率将温度升至150℃,固化1h,最后以10℃/min的升温速率将温度升至180℃,固化2h。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选用经预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球k25。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选用经预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球k60。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选用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和环氧树脂e-44,添加6%的经预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球k20,其中,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环氧树脂e-44的质量比为2:1:4。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选用苯基双马来酰亚胺和环氧树脂e-35,添加12%的经预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球k20,其中,苯基双马来酰亚胺、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环氧树脂e-35的质量比为2:1:2。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选用苯基双马来酰亚胺以及质量比为1:1的环氧树脂e-44和环氧树脂e-35的混合物,添加10%的经预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球k20。实施例7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选用质量比为1:1的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和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的混合物d以及质量比为2:1的环氧树脂e-51和环氧树脂e-35的混合物f,添加9%的经预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球k37,其中,混合物d、二氨基二苯基甲烷、混合物f的质量比为2:1:1。实施例8按表2所示的成分和含量按以下方法将各成分混合均匀,制备本发明实施例8的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具体方法如下:1)制备预聚树脂:将有机蒙脱土与按比例称取的环氧树脂e-51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加入二氯甲烷,超声25min使环氧树脂e-51和有机蒙脱土充分溶解形成混合溶液,其中,混合物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3,将混合溶液装入聚合反应容器中,在90℃减压蒸馏出二氯甲烷,然后按比例添加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到聚合反应容器中,自由升温至80℃,80℃后以8℃/min的速度升温至140℃,且从升温开始时通入氩气,氩气流量为100ml/min,当温度升至140℃时,转速调至300rpm搅拌20min获得混合树脂;接着按比例添加二氨基二苯砜,转速调至500rpm搅拌35min获得预聚树脂,其中,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二氨基二苯砜、环氧树脂e-51的质量比为2:1:2,有机蒙脱土的含量为a、b、c质量总和的0.5%;2)浇注成型:将预聚树脂倒入预热模具(150℃)中抽真空脱气泡0.5h后成型;3)固化:对浇注成型的树脂固化得到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其中,固化方式为,以5℃/min的升温速率将温度升至100℃,固化0.5h,然后以10℃/min的升温速率将温度升至150℃,固化0.5h,最后以10℃/min的升温速率将温度升至180℃,固化3h。实施例9与实施例8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选用二氨基二苯醚,其中,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二氨基二苯醚、环氧树脂e-51的质量比为2:1:3,有机蒙脱土的含量为a、b、c质量总和的1.5%。实施例10与实施例8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选用质量比为1:1的二氨基二苯醚和二氨基二苯砜的混合物p,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混合物p、环氧树脂e-51的质量比为1:1:6,有机蒙脱土的含量为a、b、c质量总和的5%。实施例11与实施例8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二氨基二苯砜、环氧树脂e-51的质量比为2:1:4,有机蒙脱土的含量为a、b、c质量总和的2.5%,添加二氨基二苯砜的同时添加丁基缩水甘油醚,丁基缩水甘油醚的含量为a、b、c质量总和的0.3%。实施例12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选用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二氨基二苯砜、环氧树脂e-44,添加1%的经预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球s15,其中,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二氨基二苯砜、环氧树脂e-44的质量比为2:1:2,添加二氨基二苯砜的同时添加苯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的含量为a、b、c质量总和的0.5%。实施例13按表2所示的成分和含量按以下方法将各成分混合均匀,制备本发明实施例13的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具体方法如下:1)制备预聚树脂:将有机蒙脱土与按比例称取的环氧树脂e-51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加入二氯甲烷,超声30min使环氧树脂e-51和有机蒙脱土充分溶解形成混合溶液,其中,混合物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4,将混合溶液装入聚合反应容器中,在90℃减压蒸馏出二氯甲烷,然后按比例添加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到聚合反应容器中,自由升温至60℃,60℃以后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160℃,且从升温开始时通入氩气,氩气流量为180ml/min,当温度升至160℃时,转速调至300rpm搅拌20min获得混合树脂,再添加7%的经预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球k46,搅拌7min,接着按比例添加二氨基二苯砜,转速调至500rpm搅拌15min获得预聚树脂,其中,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二氨基二苯砜、环氧树脂e-51的质量比为2:1:2,有机蒙脱土的含量为a、b、c质量总和的0.2%;2)浇注成型:将预聚树脂倒入预热模具(140℃)中抽真空脱气泡0.5h后成型;3)固化:对浇注成型的树脂固化得到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其中,固化方式为,以8℃/min的升温速率将温度升至120℃,固化1h,然后以10℃/min的升温速率将温度升至140℃,固化1h,最后以10℃/min的升温速率将温度升至190℃,固化2h。实施例14与实施例13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选用苯基双马来酰亚胺和环氧树脂e-35,添加5%的经预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球s22,有机蒙脱土的含量为a、b、c质量总和的3%,添加二氨基二苯砜的同时添加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含量为a、b、c质量总和的0.2%。实施例15与实施例13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选用二氨基二苯醚,其中,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二氨基二苯醚、环氧树脂e-51的质量比为2:1:5,添加14%的经预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球k20,有机蒙脱土的含量为a、b、c质量总和的1%,添加二氨基二苯砜的同时添加质量比为1:1的苯基缩水甘油醚和丁基缩水甘油醚的混合物h,混合物h的含量为a、b、c质量总和的1%。对比例1按表2所示的成分和含量按以下方法将各成分混合均匀,制备对比例1的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具体方法如下:1)制备预聚树脂:将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与环氧树脂e-51按比例称取,装入聚合反应容器中,80℃之前自由升温,80℃之后以6℃/min的速度升温值140℃,且从升温开始时通入n2,n2流量为80ml/min;当温度升至140℃时,转速调至600rpm搅拌15min获得混合树脂,然后按比例添加二氨基二苯砜,转速调至500rpm搅拌15min获得预聚树脂,其中,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二氨基二苯砜、环氧树脂e-51的质量比为2:1:3;2)浇注成型:将预聚树脂倒入预热模具(120℃)中抽真空脱气泡0.3h后成型;3)固化:对浇注成型的树脂固化得到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其中,固化方式为,以10℃/min的升温速率将温度升至100℃,固化1h,然后以8℃/min的升温速率将温度升至140℃,固化1h,最后以10℃/min的升温速率将温度升至180℃,固化2h。对比例2与对比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选用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和环氧树脂e-44,添加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的同时添加苯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的含量为a、b、c质量总和的0.4%。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选用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和环氧树脂e-35,添加20%的经预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球k20。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选用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其中,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环氧树脂e-51的质量比为1:1:7,添加3%的经预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球k20。对比例5与实施例8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选用苯基双马来酰亚胺,其中,苯基双马来酰亚胺、二氨基二苯砜、环氧树脂e-51的质量比为3:1:1,有机蒙脱土的含量为a、b、c质量总和的0.3%。对比例6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添加8%的未经预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球k20。对比例7与实施例8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选用苯基双马来酰亚胺,其中,苯基双马来酰亚胺、二氨基二苯砜、环氧树脂e-51的质量比为2:1:4,有机蒙脱土的含量为a、b、c质量总和的8%,添加二氨基二苯砜的同时添加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含量为a、b、c质量总和的3%。表2实施例1~15和对比例1~7的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成分及其重量r:含量为a、b、c质量总和的百分比性能测试1)密度测试将制得的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切成小块作为试样,利用排水法测试试样的密度。2)热重测试采用sdt-q600型热重分析仪测试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热失重性能,对树脂复合材料的热解行为进行研究。测试条件:升温速率为10℃/min,温度范围为25℃~1000℃,n2流量为100ml/min。3)导热测试采用netzschlfa457microflash激光热导仪测量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在900℃发泡后在常温下的导热系数。测试条件:试样的直径d=12.5mm,高h=5mm,热极温度100℃,试样表面喷有石墨粉,每个实施例和对比例试样测试5次取算术平均值。4)力学性能测试在测试前先将制备所得的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在600℃高温热解自发泡形成泡沫炭复合材料,再把泡沫炭复合材料切割、打磨为直径为24mm、高度为12mm的圆柱体试样,根据gb1041-79塑料压缩试验方法,采用cmt5505电子万能试验机对试样的强度进行测定。其中,最大载荷为100kn,最小载荷为0~0.1n,压缩速度为1mm/min,每个实施例和对比例试样测5次,结果取算术平均值。实施例1~15和对比例1~7的性能测试效果如表3所示。表3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效果结果分析:从实施例1~15和对比例1的性能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相对于对比例1没有添加任何的添加剂,实施例1~15中加入空心玻璃微球和/或有机蒙脱土作为添加剂,制备的树脂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发泡起始温度提高,导热系数降低,压缩强度增大,弹性模量减小。这说明了通过添加空心玻璃微球和/或有机蒙脱土,制备得到质轻、多孔、导热系数小的泡沫炭复合材料,改善了树脂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从实施例1~3的性能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添加密度小和平均粒径大的空心玻璃微球能改善树脂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从实施例1~15和对比例1~7的性能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对比例2中只添加稀释剂不能改善树脂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对比例7中添加稀释剂的量大于a、b、c质量总和的2%时,树脂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增大,压缩强度减小,弹性模量增大,影响了树脂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这可能是因为稀释剂的单环氧基团阻碍了a双马来酰亚胺与c环氧树脂的缩聚反应,导致树脂复合材料的聚合度降低,影响了树脂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此外,对比例6中添加未经预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球改善了树脂复合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但是没有改善树脂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对比例3和对比例4中当a双马来酰亚胺、b二苯胺、c环氧树脂的质量比在2:1:1~1:1:6之外时,影响树脂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当对比例5中添加剂的量为0.2%(小于0.5%)时,可显著改善树脂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但却导致热分解发泡起始温度降低和弹性模量增大;当对比例3中添加剂的量大于15%时,树脂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增大,且对热分解发泡起始温度无明显改善效果。这可能是因为添加剂含量过少,不能起到明显的发泡效果,因此导致热分解发泡起始温度降低;而添加剂含量过多,不利于孔泡的均匀分布,影响了隔热效果,导致导热系数增大。从实施例1~15的性能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选用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和环氧树脂e-51制备的树脂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优于选用其他类型的a双马来酰亚胺和c环氧树脂制备的树脂复合材料;当a双马来酰亚胺、b二苯胺、c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2:1:2~2:1:4时,制备的树脂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较好;选用经预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球为添加剂时,经预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球的用量为a、b、c质量总和的6%~12%时所制备的树脂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较好,其用量小于6%或大于12%时对隔热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有一定的改善效果;选用有机蒙脱土为添加剂时,有机蒙脱土的含量为a、b、c质量总和的0.5%~3%时所制备的树脂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较好,其含量小于0.5%或大于3%时改善效果不明显;加入稀释剂可以改善所制备的树脂复合材料的粘度,有利于树脂复合材料成型后的脱模,稀释剂的含量为a、b、c质量总和的0.1%~0.5%时所制备的树脂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发泡起始温度高、导热系数小,但是当稀释剂的用量小于0.1%或大于0.5%时,所制备的树脂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增大。此外,从实施例1~15和对比例1~7的性能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适量的有机蒙脱土对树脂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的改善比空心玻璃微球对树脂复合材料的改善更明显,而空心玻璃微球对树脂复合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的改善更显著。应用测试对比将实施例1~15和对比例1~7的树脂复合材料用于制备隔热层,并将隔热层用于电池模组中,随后对电池模组进行单个电芯穿钉测试,具体方法为:用直径2.5mm的钢钉穿透单个电芯,观察电池模组保持结构完好或未出现泄漏、着火、爆炸等现象的时间,来评估由树脂复合材料制备的隔热层的防热失控效果,穿钉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表4电池模组穿钉测试结果结果表明,用本发明的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制备的隔热层在较薄的厚度下(2mm)用于电池模组可以实现阻止电芯直接热失控的蔓延。从实施例1~15和对比例1~7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添加适量的空心玻璃微球或/和有机蒙脱土可以改善树脂复合材料延缓热失控蔓延的效果,使用添加了适量空心玻璃微球和/或有机蒙脱土的树脂复合材料制备的隔热层在穿钉测试中,能够增加单电芯失效时的热失控扩散时间,说明使用本发明的树脂复合材料制备的隔热层用于电池模组中具有优异的延缓热失控蔓延的效果。结合以上实施例1~15和对比例1~7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电池模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以a双马来酰亚胺、b二苯胺、c环氧树脂为基本原料,通过添加绝缘和热稳定性好的空心玻璃微球或有机蒙脱土,形成了对热流起屏蔽作用的树脂复合材料,树脂复合材料在受热时热解自发泡成一种质轻、多孔、导热系数小的泡沫炭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密度小、热防护性能优异等优点;2)制备的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呈高度交联的三维网状结构,能够抵抗热量对树脂复合材料的破坏,当温度很高时,树脂复合材料中形成了许多泡孔和孔隙,能够有效地阻隔热流,防止热量的进一步扩散;3)制备的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可一次成型,降低了制造成本,减少了设备投入,且制备流程简单,操作简便;4)将用防热扩散树脂复合材料制备的隔热层用于电池模组中,改善了电池模组的防热效果,延缓了热失控的蔓延。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