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合成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04801发布日期:2018-06-15 23:1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合成树脂制备工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合成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合成树脂,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一类高分子量聚合物,是兼备或超过有机硅树脂固有特性的一种树脂。ASTMD883-65T将合成树脂定义为分子量未加限定但往往是高分子量的固体、半固体或假固体的有机物质,受应力时有流动倾向,常具有软化或熔融范围并在破裂时呈现贝壳状,合成树脂还是制造合成纤维、涂料、胶粘剂、绝缘材料等的基础原料,广泛使用的树脂混凝土也以合成树脂为胶凝材料。由于合成树脂和其他竞争材料相比具有明显的性能和成本优势,其应用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包装是合成树脂最大市场,其次是建筑用品。电子、电气和汽车也是合成树脂很重要的应用领域。其他市场还有家具、玩具、娱乐用品、家用器具和医疗用品等。

中国专利申请文献“一种合成树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申请公布号:CN1028757A)”公开了一种合成树脂,该合成树脂的制备方法以及利用该树脂高效除油的方法,该树脂由苯乙烯和二乙烯苯进行悬浮共聚,然后经过氯甲基化、胺化、烷基化反应得到,10-100mg/L的含油原液在25-80℃的温度和10-25BV/h的流量条件下,通过填充该合成树脂的玻璃层析柱,含油量可降至1mg/L以下,除油率达到99%以下,油回收率大于90%。该合成树脂的抗菌性能无法满足实际使用时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抗菌合成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在中国专利申请文献“一种合成树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申请公布号:CN1028757A)”公开的合成树脂抗菌性能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抗菌合成树脂,包括以下原料:甲基烯丙醇、醇酸树脂、醋酸乙烯酯、聚乳酸、聚丙烯树脂、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乳液、脲醛树脂、聚磷酸铵、聚氟乙烯树脂、柠檬酸三丁酯、羟乙基纤维素钼酸钠、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领苯二甲酸二丁酯、聚乙二醇、纳米蒙脱土、单壁碳纳米管、硬脂酸锌、硫酸铝、氧化锌、纳米硫酸钡、钛白粉、氟微粉、硅烷偶联剂KH-570、抗菌改性助剂;

所述钛白粉、氟微粉、硅烷偶联剂KH-570、抗菌改性助剂的重量比为(4-8):(8-9):(1-3):(10-20)。

进一步的,所述壳聚糖、氧化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抗菌改性助剂的重量比为6:8.5:2:15。

进一步的,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甲基烯丙醇80-120份、醇酸树脂10-20份、醋酸乙烯酯5-15份、聚乳酸4-8份、聚丙烯树脂3-9份、丙烯酸丁酯2-6份、丙烯酸乳液1-5份、脲醛树脂4-8份、聚磷酸铵3-9份、聚氟乙烯树脂2-6份、柠檬酸三丁酯1-5份、羟乙基纤维素钼酸钠4-8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3-9份、领苯二甲酸二丁酯2-5份、聚乙二醇1-4份、纳米蒙脱土1-6份、单壁碳纳米管4-8份、硬脂酸锌2-9份、硫酸铝3-9份、氧化锌4-8份、纳米硫酸钡1-6份、钛白粉4-8份、氟微粉8-9份、硅烷偶联剂KH-570 1-3份、抗菌改性助剂10-20份。

进一步的,所述抗菌改性助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硅藻土4-8份、钛白粉3-9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6份、壳聚糖4-9份、N,N-二甲基乙酰胺3-6份、丙烯酰胺2-6份、丙烯酸乙酯1-5份、过硫酸铵3-6份、硅烷偶联剂KH-550 1-4份。

进一步的,所述抗菌改性助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将硅藻土、钛白粉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均匀,于650-850r/min转速搅拌20-40min,然后调节pH至0.5-1.5,静置沉淀,去除上清液,洗涤后于50-70℃烘箱中干燥20-30h,冷却至室温得到物料a;将壳聚糖和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均匀,于650-850r/min转速搅拌20-40min,接着升温至75-85℃,保温1-3h,接着通入氮气,加入物料a、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酯和过硫酸铵混合均匀,于450-550r/min转速搅拌10-14h,然后加入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均匀,升温至90-110℃,保温5-15min,于1500-2500r/min转速搅拌10-2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抗菌改性助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抗菌合成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甲基烯丙醇、醇酸树脂、醋酸乙烯酯、聚乳酸、聚丙烯树脂、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乳液、脲醛树脂混合均匀,升温至110-130℃,保温1-2h,接着加入聚磷酸铵、聚氟乙烯树脂、柠檬酸三丁酯、羟乙基纤维素钼酸钠、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领苯二甲酸二丁酯、聚乙二醇、纳米蒙脱土、单壁碳纳米管、硬脂酸锌、硫酸铝、氧化锌、纳米硫酸钡混合均匀,继续升温至140-150℃,保温20-40min,接着于850-950r/min转速搅拌20-3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基料;

S2、将钛白粉、氟微粉、硅烷偶联剂KH-570、抗菌改性助剂混合均匀,升温至60-80℃,保温15-25min,接着于450-650r/min转速搅拌20-4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料;

S3、将基料升温至90-110℃,保温20-30min,接着加入改下料混合均匀,于650-850r/min转速搅拌15-35min,冷却至室温得到抗菌合成树脂。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实施例1-3和对比例6的数据可见,施用实施例1-3抗菌合成树脂的抗菌性能显著提高;同时由实施例1-3的数据可见,实施例1为最优实施例。

(2)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1-5的数据可见,钛白粉、氟微粉、硅烷偶联剂KH-570、抗菌改性助剂同时添加在制备抗菌合成树脂中起到了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抗菌合成树脂的抗菌性能,这可能是:钛白粉、氟微粉、硅烷偶联剂KH-570、抗菌改性助剂作为改性体系运用到合成树脂的制备中,利用了硅烷偶联剂KH-570的接枝改性作用,实现了钛白粉、氟微粉和抗菌改性助剂表面的羟基与合成树脂的基料实现接枝,赋予了合成树脂优异的抗菌性能,同时利用了抗菌改性助剂的抗菌增强作用,其中抗菌改性助剂通过将硅藻土、钛白粉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均匀,搅拌,然后调节pH,静置沉淀,去除上清液,洗涤后于烘箱中干燥,冷却至室温得到物料a;将壳聚糖和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均匀,搅拌,接着升温,保温,接着通入氮气,加入物料a、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酯和过硫酸铵混合均匀,搅拌,然后加入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均匀,升温,保温,搅拌,冷却至室温得到抗菌改性助剂,运用到本发明合成树脂的制备中,在硅烷偶联剂KH-570的作用下,实现了与合成树脂的主料进行接枝结合,有效提高了合成树脂的抗菌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详细说明,应当了解,实施例只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用于对本发明进行限定,任何在本发明基础上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实施例中,所述抗菌合成树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甲基烯丙醇80-120份、醇酸树脂10-20份、醋酸乙烯酯5-15份、聚乳酸4-8份、聚丙烯树脂3-9份、丙烯酸丁酯2-6份、丙烯酸乳液1-5份、脲醛树脂4-8份、聚磷酸铵3-9份、聚氟乙烯树脂2-6份、柠檬酸三丁酯1-5份、羟乙基纤维素钼酸钠4-8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3-9份、领苯二甲酸二丁酯2-5份、聚乙二醇1-4份、纳米蒙脱土1-6份、单壁碳纳米管4-8份、硬脂酸锌2-9份、硫酸铝3-9份、氧化锌4-8份、纳米硫酸钡1-6份、钛白粉4-8份、氟微粉8-9份、硅烷偶联剂KH-570 1-3份、抗菌改性助剂10-20份。

所述抗菌改性助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按重量份将4-8份硅藻土、3-9份钛白粉和2-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均匀,于650-850r/min转速搅拌20-40min,然后调节pH至0.5-1.5,静置沉淀,去除上清液,洗涤后于50-70℃烘箱中干燥20-30h,冷却至室温得到物料a;将4-9份壳聚糖和3-6份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均匀,于650-850r/min转速搅拌20-40min,接着升温至75-85℃,保温1-3h,接着通入氮气,加入物料a、2-6份丙烯酰胺、1-5份丙烯酸乙酯和3-6份过硫酸铵混合均匀,于450-550r/min转速搅拌10-14h,然后加入1-4份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均匀,升温至90-110℃,保温5-15min,于1500-2500r/min转速搅拌10-2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抗菌改性助剂。

所述抗菌合成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甲基烯丙醇、醇酸树脂、醋酸乙烯酯、聚乳酸、聚丙烯树脂、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乳液、脲醛树脂混合均匀,升温至110-130℃,保温1-2h,接着加入聚磷酸铵、聚氟乙烯树脂、柠檬酸三丁酯、羟乙基纤维素钼酸钠、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领苯二甲酸二丁酯、聚乙二醇、纳米蒙脱土、单壁碳纳米管、硬脂酸锌、硫酸铝、氧化锌、纳米硫酸钡混合均匀,继续升温至140-150℃,保温20-40min,接着于850-950r/min转速搅拌20-3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基料;

S2、将钛白粉、氟微粉、硅烷偶联剂KH-570、抗菌改性助剂混合均匀,升温至60-80℃,保温15-25min,接着于450-650r/min转速搅拌20-4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料;

S3、将基料升温至90-110℃,保温20-30min,接着加入改下料混合均匀,于650-850r/min转速搅拌15-35min,冷却至室温得到抗菌合成树脂。

下面通过更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抗菌合成树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甲基烯丙醇100份、醇酸树脂15份、醋酸乙烯酯10份、聚乳酸6份、聚丙烯树脂6份、丙烯酸丁酯4份、丙烯酸乳液3份、脲醛树脂6份、聚磷酸铵6份、聚氟乙烯树脂4份、柠檬酸三丁酯3份、羟乙基纤维素钼酸钠6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6份、领苯二甲酸二丁酯3.5份、聚乙二醇3份、纳米蒙脱土3.5份、单壁碳纳米管6份、硬脂酸锌5.5份、硫酸铝6份、氧化锌6份、纳米硫酸钡3份、钛白粉6份、氟微粉8.5份、硅烷偶联剂KH-570 2份、抗菌改性助剂15份。

所述抗菌改性助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按重量份将6份硅藻土、6份钛白粉和4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均匀,于750r/min转速搅拌30min,然后调节pH至1,静置沉淀,去除上清液,洗涤后于60℃烘箱中干燥25h,冷却至室温得到物料a;将6.5份壳聚糖和4.5份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均匀,于750r/min转速搅拌30min,接着升温至80℃,保温2h,接着通入氮气,加入物料a、4份丙烯酰胺、3份丙烯酸乙酯和4.5份过硫酸铵混合均匀,于500r/min转速搅拌12h,然后加入3份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均匀,升温至100℃,保温10min,于2000r/min转速搅拌15min,冷却至室温得到抗菌改性助剂。

所述抗菌合成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甲基烯丙醇、醇酸树脂、醋酸乙烯酯、聚乳酸、聚丙烯树脂、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乳液、脲醛树脂混合均匀,升温至120℃,保温1.5h,接着加入聚磷酸铵、聚氟乙烯树脂、柠檬酸三丁酯、羟乙基纤维素钼酸钠、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领苯二甲酸二丁酯、聚乙二醇、纳米蒙脱土、单壁碳纳米管、硬脂酸锌、硫酸铝、氧化锌、纳米硫酸钡混合均匀,继续升温至145℃,保温30min,接着于800r/min转速搅拌25min,冷却至室温得到基料;

S2、将钛白粉、氟微粉、硅烷偶联剂KH-570、抗菌改性助剂混合均匀,升温至70℃,保温20min,接着于550r/min转速搅拌3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料;

S3、将基料升温至100℃,保温25min,接着加入改下料混合均匀,于750r/min转速搅拌25min,冷却至室温得到抗菌合成树脂。

实施例2

一种抗菌合成树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甲基烯丙醇80份、醇酸树脂20份、醋酸乙烯酯5份、聚乳酸8份、聚丙烯树脂3份、丙烯酸丁酯6份、丙烯酸乳液1份、脲醛树脂8份、聚磷酸铵3份、聚氟乙烯树脂6份、柠檬酸三丁酯1份、羟乙基纤维素钼酸钠8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3份、领苯二甲酸二丁酯5份、聚乙二醇1份、纳米蒙脱土6份、单壁碳纳米管4份、硬脂酸锌9份、硫酸铝3份、氧化锌8份、纳米硫酸钡1份、钛白粉8份、氟微粉8份、硅烷偶联剂KH-570 3份、抗菌改性助剂10份。

所述抗菌改性助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按重量份将4份硅藻土、9份钛白粉和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均匀,于850r/min转速搅拌20min,然后调节pH至1.5,静置沉淀,去除上清液,洗涤后于50℃烘箱中干燥30h,冷却至室温得到物料a;将4份壳聚糖和6份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均匀,于650r/min转速搅拌40min,接着升温至75℃,保温3h,接着通入氮气,加入物料a、2份丙烯酰胺、5份丙烯酸乙酯和3份过硫酸铵混合均匀,于550r/min转速搅拌10h,然后加入4份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均匀,升温至90℃,保温15min,于1500r/min转速搅拌2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抗菌改性助剂。

所述抗菌合成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甲基烯丙醇、醇酸树脂、醋酸乙烯酯、聚乳酸、聚丙烯树脂、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乳液、脲醛树脂混合均匀,升温至110℃,保温2h,接着加入聚磷酸铵、聚氟乙烯树脂、柠檬酸三丁酯、羟乙基纤维素钼酸钠、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领苯二甲酸二丁酯、聚乙二醇、纳米蒙脱土、单壁碳纳米管、硬脂酸锌、硫酸铝、氧化锌、纳米硫酸钡混合均匀,继续升温至140℃,保温40min,接着于850r/min转速搅拌3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基料;

S2、将钛白粉、氟微粉、硅烷偶联剂KH-570、抗菌改性助剂混合均匀,升温至60℃,保温25min,接着于450r/min转速搅拌4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料;

S3、将基料升温至90℃,保温30min,接着加入改下料混合均匀,于650r/min转速搅拌35min,冷却至室温得到抗菌合成树脂。

实施例3

一种抗菌合成树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甲基烯丙醇120份、醇酸树脂10份、醋酸乙烯酯15份、聚乳酸4份、聚丙烯树脂9份、丙烯酸丁酯2份、丙烯酸乳液5份、脲醛树脂4份、聚磷酸铵9份、聚氟乙烯树脂2份、柠檬酸三丁酯5份、羟乙基纤维素钼酸钠4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9份、领苯二甲酸二丁酯2份、聚乙二醇4份、纳米蒙脱土1份、单壁碳纳米管8份、硬脂酸锌2份、硫酸铝9份、氧化锌4份、纳米硫酸钡6份、钛白粉4份、氟微粉9份、硅烷偶联剂KH-570 1份、抗菌改性助剂20份。

所述抗菌改性助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按重量份将8份硅藻土、3份钛白粉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均匀,于650r/min转速搅拌40min,然后调节pH至0.5,静置沉淀,去除上清液,洗涤后于70℃烘箱中干燥20h,冷却至室温得到物料a;将9份壳聚糖和3份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均匀,于850r/min转速搅拌20min,接着升温至85℃,保温1h,接着通入氮气,加入物料a、6份丙烯酰胺、1份丙烯酸乙酯和6份过硫酸铵混合均匀,于450r/min转速搅拌14h,然后加入1份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均匀,升温至110℃,保温5min,于2500r/min转速搅拌1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抗菌改性助剂。

所述抗菌合成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甲基烯丙醇、醇酸树脂、醋酸乙烯酯、聚乳酸、聚丙烯树脂、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乳液、脲醛树脂混合均匀,升温至130℃,保温1h,接着加入聚磷酸铵、聚氟乙烯树脂、柠檬酸三丁酯、羟乙基纤维素钼酸钠、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领苯二甲酸二丁酯、聚乙二醇、纳米蒙脱土、单壁碳纳米管、硬脂酸锌、硫酸铝、氧化锌、纳米硫酸钡混合均匀,继续升温至150℃,保温20min,接着于950r/min转速搅拌2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基料;

S2、将钛白粉、氟微粉、硅烷偶联剂KH-570、抗菌改性助剂混合均匀,升温至80℃,保温15min,接着于650r/min转速搅拌2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料;

S3、将基料升温至110℃,保温20min,接着加入改下料混合均匀,于850r/min转速搅拌15min,冷却至室温得到抗菌合成树脂。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制备抗菌合成树脂的原料中缺少钛白粉、氟微粉、硅烷偶联剂KH-570、抗菌改性助剂。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制备抗菌合成树脂的原料中缺少钛白粉。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制备抗菌合成树脂的原料中缺少氟微粉。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制备抗菌合成树脂的原料中缺少硅烷偶联剂KH-570。

对比例5

与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制备抗菌合成树脂的原料中缺少抗菌改性助剂。

对比例6

采用中国专利申请文献“一种合成树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申请公布号:CN1028757A)”实施例1的工艺制备抗菌合成树脂材料。

测量实施例1-3和对比例1-6的抗菌合成树脂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得到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1)由实施例1-3和对比例6的数据可见,施用实施例1-3抗菌合成树脂的抗菌性能显著提高;同时由实施例1-3的数据可见,实施例1为最优实施例。

(2)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1-5的数据可见,钛白粉、氟微粉、硅烷偶联剂KH-570、抗菌改性助剂同时添加在制备抗菌合成树脂中起到了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抗菌合成树脂的抗菌性能,这可能是:钛白粉、氟微粉、硅烷偶联剂KH-570、抗菌改性助剂作为改性体系运用到合成树脂的制备中,利用了硅烷偶联剂KH-570的接枝改性作用,实现了钛白粉、氟微粉和抗菌改性助剂表面的羟基与合成树脂的基料实现接枝,赋予了合成树脂优异的抗菌性能,同时利用了抗菌改性助剂的抗菌增强作用,其中抗菌改性助剂通过将硅藻土、钛白粉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均匀,搅拌,然后调节pH,静置沉淀,去除上清液,洗涤后于烘箱中干燥,冷却至室温得到物料a;将壳聚糖和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均匀,搅拌,接着升温,保温,接着通入氮气,加入物料a、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酯和过硫酸铵混合均匀,搅拌,然后加入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均匀,升温,保温,搅拌,冷却至室温得到抗菌改性助剂,运用到本发明合成树脂的制备中,在硅烷偶联剂KH-570的作用下,实现了与合成树脂的主料进行接枝结合,有效提高了合成树脂的抗菌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