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厌氧发酵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3477发布日期:2018-06-08 20:3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两相厌氧发酵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对餐厨垃圾实施厌氧发酵并获得一定的沼气能源,是实现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财富化的有效途径。单相厌氧发酵和两相厌氧发酵餐厨垃圾获取甲烷是目前常用的方式,为了获取单相厌氧发酵和两相厌氧发酵的一些发酵反应数据,需要一些低成本、准确、高效的实验设备,也为后期生产工厂化发酵设备提供参考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易高效的两相厌氧发酵实验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两相厌氧发酵实验装置,包括酸化罐、计量泵、甲烷罐、沼气提纯装置、气体流量计,所述酸化罐顶部设有投料口、酸化排气管,酸化罐侧壁设有酸化取样口、酸化出料口,酸化罐底部设有酸化排渣口,第一PH计插入酸化罐内部,酸化排气管口套有集气袋;所述甲烷罐顶部设有沼气出口,第二PH计插入甲烷罐内部,甲烷罐侧壁侧壁设有酸化进料口、甲烷罐取样口,甲烷罐底部设有甲烷罐排渣口,载物悬架与甲烷罐顶部固定连接,载物悬架悬置于甲烷罐内,生物载体放置于载物悬架;其中酸化出料口通过计量泵与酸化进料口连通,沼气出口与沼气提纯装置连通,沼气提纯装置的出气口设有气体流量计,投料口、酸化排气管、酸化取样口、酸化出料口、酸化排渣口、沼气出口、甲烷罐取样口、甲烷罐排渣口均设有截止阀。

优选地,所述酸化罐、甲烷罐的罐体外表均缠绕若干圈循环水管,循环水管通过水泵与循环水池连通,循环水池内设有温控加热装置。

优选地,所述酸化罐、甲烷罐内均设有酸碱平衡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本实用新型两相厌氧发酵实验装置均采用通用的实验器材,制作简单,制造成本低,为了提高实验数据准确性,可采用多组该实验装置同时实验;2)本实用新型的甲烷罐内配有生物载体及悬架结构,利用甲院菌在载体上的富集以及载体对不饱和脂肪酸的吸附作用,达到加速分解不饱和酸,提高产气量。3)本实用新型配有酸碱平衡装置有效保证实验环境的PH值稳定,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4)本实用新型可连续投料不间断发酵产生沼气。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两相厌氧发酵实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相厌氧发酵实验装置,包括酸化罐1、计量泵2、甲烷罐3、沼气提纯装置4、气体流量计5,酸化罐1顶部设有投料口11、酸化排气管12,酸化罐1侧壁设有酸化取样口14、酸化出料口15,酸化罐1底部设有酸化排渣口16,第一PH计13插入酸化罐1内部,酸化排气管12口套有集气袋17,防止对大气污染;甲烷罐3顶部设有沼气出口31,第二PH计32插入甲烷罐3内部,甲烷罐3侧壁侧壁设有酸化进料口33、甲烷罐取样口34,甲烷罐3底部设有甲烷罐排渣口35,载物悬架36与甲烷罐3顶部固定连接,载物悬架36悬置于甲烷罐3内,生物载体37放置于载物悬架36,利用甲院菌在生物载体37上的富集以及生物载体37对不饱和脂肪酸的吸附作用,达到加速分解不饱和酸;其中酸化出料口15通过计量泵2与酸化进料口33连通,沼气出口31与沼气提纯装置4连通,沼气提纯装置4的出气口设有气体流量计5;酸化罐1、甲烷罐3的罐体外表均缠绕若干圈循环水管,循环水管通过水泵8与循环水池7连通,循环水池7内设有温控加热装置6,可为实验提供一个稳定的温度环境。

本实用新型两相厌氧发酵实验装置工作原理:

试验前首先将预处理后的餐厨垃圾破碎成粒径小于10mm的试验物料,试验开始前,将驯化后的活性污泥与餐厨垃圾实验物料按1:2的比例,加水混合后经投料口11投入酸化罐1内。为使酸化罐1反应进程趋向乙酸型发酵,在反应过程中,调节酸化罐1内料液酸碱度,使PH值保持在5左右。经酸化罐1酸化后的料液由计量泵2输送进甲烷罐3内进行发酵,发酵产生的沼气,酸化罐1部分经导气管送入集气袋保存避免污染大气;甲烷罐3部分经沼气提纯装置4将气体成分中甲烷过滤出来,并通过气体流量计5测定甲焼罐日产甲烧量。在试验过程中如甲焼罐料液出现因过低而引发停产现象,设备自带酸碱调平装置,会自动给予调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