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同时耐低温和高温的高性能PPO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4371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同时耐低温和高温的高性能ppo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聚苯醚(ppo)是五大工程塑料之一。ppo是亲油性高的非结晶材料,耐热性、电气绝缘性及高温下耐蠕变性优异,但是其冲击韧性差、难加工和不耐非极性溶剂;此外,还存在强度有限且阻燃性不好的缺陷,而且难以兼顾耐低温和耐高温性能,难以广泛应用,亟待解决。

因此,需要进行技术改进,制备具有更好的强度和并保持高弹性,且阻燃性较好、耐高低温性能佳的ppo复合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可同时耐低温和高温的高性能ppo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为:

聚苯醚ppo100份,聚氨酯pu10-5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1-5份,双层聚合物包覆纳米羟基磷灰石50-80份,纳米介孔硅10-20份,硅烷偶联剂kh-5501-5份,硅烷偶联剂kh-5601-5份,乙撑双硬脂酰胺1-5份,二辛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1-3份以及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1-3份。

优选地,所述的可同时耐低温和高温的高性能ppo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为:

聚苯醚ppo100份,聚氨酯pu3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3份,双层聚合物包覆纳米羟基磷灰石70份,纳米介孔硅13份,硅烷偶联剂kh-5503份,硅烷偶联剂kh-5605份,乙撑双硬脂酰胺3份,二辛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2份以及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2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层聚合物的外层为刚性聚醚酮,内层为柔性聚醚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层聚合物包覆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为:

(1)在反应容器中,依次加入0.044mol的1h-咪唑-4-乙胺、10g的环氧树脂e-44以及n,n-二甲基甲酰胺300ml,通氮气保护30min后,升温100℃反应5h后,得粘稠的聚醚胺溶液;

(2)往上述粘稠的聚醚胺溶液中,加入100g的纳米羟基磷灰石,2g的硅烷偶联剂kh-550,在100℃、氮气保护下,继续搅拌2h后,将反应溶液沉析在2000ml乙醇中,得大量固体沉淀,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该固体沉淀三次,然后抽滤,将所得固体在真空烘箱中,50℃下干燥24h得单层聚合物包覆纳米羟基磷灰石;

(3)将0.002mol的4,4’-二氟二苯酮、0.0021mol的4,4’-二羟基二苯酮、0.0024mol的无水碳酸钠、0.012mol的二苯砜装入反应容器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180℃,反应6h,然后升温至300℃,反应5h,然后将反应溶液在去离子水中析出,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该固体沉淀三次,然后抽滤,将所得固体在真空烘箱中,120℃下干燥24h得聚醚酮;

(4)取步骤(3)所得聚醚酮10g溶解在300ml二苯砜中,然后加入步骤(2)所得单层聚合物包覆纳米羟基磷灰石100g,升温至80℃搅拌2h后,将反应溶液在去离子水中析出,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该固体沉淀三次,然后抽滤,将所得固体在真空烘箱中,120℃下干燥24h得双层聚合物包覆纳米羟基磷灰石。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平均粒径为200-700纳米。

优选地,所述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平均粒径为500纳米。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介孔硅的平均粒径为200-1000纳米。

优选地,所述纳米介孔硅的平均粒径为900纳米。

本发明还提供可同时耐低温和高温的高性能ppo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上述原料加入转速为1200转/分钟的高速混合机中混合,直至因高速搅拌所产生的摩擦热使物料温度升高至130℃时出料,然后将混合物料送入到冷却搅拌器中,在搅拌下通过冷水夹套冷却的方式冷却至60℃;

将冷却后的混合物料送入到已达到设定温度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混合物料在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成为条料,所设定的挤出模头温度为290℃;所挤出的条料经水槽冷却、牵引进入切粒机造粒即得到可同时耐低温和高温的高性能ppo复合材料;

上述双螺杆挤出机按照物料经过的先后次序分为4个加热区和挤出模头,所设定的各加热区的加热温度依次为:一区温度250-280℃,二区温度270-290℃,三区温度270-290℃,四区温度260-290℃。

优选地,所述各加热区的加热温度依次为:一区温度260℃,二区温度280℃,三区温度290℃,四区温度2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双层聚合物包覆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加入,通过刚性聚醚酮与柔性聚醚胺的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填料的分散性,可使填料的含量大大增加,并同时提高体系的强度和阻燃性能。纳米介孔硅和硅烷偶联剂的加入可以进一步提高体系的交联密度,并与双层聚合物包覆纳米羟基磷灰石协同,进一步提高体系的强度。于此同时,通过引入耐低温的聚氨酯,进一步改善体系的低温性能,从而获得综合性能好的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原料:

聚苯醚ppo购自日本三菱化学,牌号为px110l。聚氨酯pu为拜尔texin200-tpu285。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购自巴陵石化,牌号为yh-791。纳米羟基磷灰石(平均粒径为500纳米)购自阿拉丁试剂。纳米介孔硅(平均粒径为900纳米)mcm-41购自杭州海创化工。其它原料均购自西域化工。

实施例1

按重量份,将聚苯醚ppo100份,聚氨酯pu1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1份,双层聚合物包覆纳米羟基磷灰石80份,纳米介孔硅10份,硅烷偶联剂kh-5501份,硅烷偶联剂kh-5601份,乙撑双硬脂酰胺5份,二辛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1份以及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1份加入转速为1200转/分钟的高速混合机中混合,直至因高速搅拌所产生的摩擦热使物料温度升高至130℃时出料,然后将混合物料送入到冷却搅拌器中,在搅拌下通过冷水夹套冷却的方式冷却至60℃;

将冷却后的混合物料送入到已达到设定温度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混合物料在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成为条料,所设定的挤出模头温度为290℃;所挤出的条料经水槽冷却、牵引进入切粒机造粒即得到可同时耐低温和高温的高性能ppo复合材料;

上述双螺杆挤出机按照物料经过的先后次序分为4个加热区和挤出模头,所设定的各加热区的加热温度依次为:一区温度260℃,二区温度280℃,三区温度290℃,四区温度280℃。

所述双层聚合物包覆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为:

(1)在反应容器中,依次加入0.044mol的1h-咪唑-4-乙胺、10g的环氧树脂e-44以及n,n-二甲基甲酰胺300ml,通氮气保护30min后,升温100℃反应5h后,得粘稠的聚醚胺溶液;

(2)往上述粘稠的聚醚胺溶液中,加入100g的纳米羟基磷灰石,2g的硅烷偶联剂kh-550,在100℃、氮气保护下,继续搅拌2h后,将反应溶液沉析在2000ml乙醇中,得大量固体沉淀,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该固体沉淀三次,然后抽滤,将所得固体在真空烘箱中,50℃下干燥24h得单层聚合物包覆纳米羟基磷灰石;

(3)将0.002mol的4,4’-二氟二苯酮、0.0021mol的4,4’-二羟基二苯酮、0.0024mol的无水碳酸钠、0.012mol的二苯砜装入反应容器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180℃,反应6h,然后升温至300℃,反应5h,然后将反应溶液在去离子水中析出,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该固体沉淀三次,然后抽滤,将所得固体在真空烘箱中,120℃下干燥24h得聚醚酮;

(4)取步骤(3)所得聚醚酮10g溶解在300ml二苯砜中,然后加入步骤(2)所得单层聚合物包覆纳米羟基磷灰石100g,升温至80℃搅拌2h后,将反应溶液在去离子水中析出,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该固体沉淀三次,然后抽滤,将所得固体在真空烘箱中,120℃下干燥24h得双层聚合物包覆纳米羟基磷灰石。

实施例2

按重量份,将聚苯醚ppo100份,聚氨酯pu3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3份,双层聚合物包覆纳米羟基磷灰石70份,纳米介孔硅13份,硅烷偶联剂kh-5503份,硅烷偶联剂kh-5605份,乙撑双硬脂酰胺3份,二辛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2份以及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2份加入转速为1200转/分钟的高速混合机中混合,直至因高速搅拌所产生的摩擦热使物料温度升高至130℃时出料,然后将混合物料送入到冷却搅拌器中,在搅拌下通过冷水夹套冷却的方式冷却至60℃;

将冷却后的混合物料送入到已达到设定温度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混合物料在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成为条料,所设定的挤出模头温度为290℃;所挤出的条料经水槽冷却、牵引进入切粒机造粒即得到可同时耐低温和高温的高性能ppo复合材料;

上述双螺杆挤出机按照物料经过的先后次序分为4个加热区和挤出模头,所设定的各加热区的加热温度依次为:一区温度260℃,二区温度280℃,三区温度290℃,四区温度280℃。

所述双层聚合物包覆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为:

(1)在反应容器中,依次加入0.044mol的1h-咪唑-4-乙胺、10g的环氧树脂e-44以及n,n-二甲基甲酰胺300ml,通氮气保护30min后,升温100℃反应5h后,得粘稠的聚醚胺溶液;

(2)往上述粘稠的聚醚胺溶液中,加入100g的纳米羟基磷灰石,2g的硅烷偶联剂kh-550,在100℃、氮气保护下,继续搅拌2h后,将反应溶液沉析在2000ml乙醇中,得大量固体沉淀,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该固体沉淀三次,然后抽滤,将所得固体在真空烘箱中,50℃下干燥24h得单层聚合物包覆纳米羟基磷灰石;

(3)将0.002mol的4,4’-二氟二苯酮、0.0021mol的4,4’-二羟基二苯酮、0.0024mol的无水碳酸钠、0.012mol的二苯砜装入反应容器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180℃,反应6h,然后升温至300℃,反应5h,然后将反应溶液在去离子水中析出,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该固体沉淀三次,然后抽滤,将所得固体在真空烘箱中,120℃下干燥24h得聚醚酮;

(4)取步骤(3)所得聚醚酮10g溶解在300ml二苯砜中,然后加入步骤(2)所得单层聚合物包覆纳米羟基磷灰石100g,升温至80℃搅拌2h后,将反应溶液在去离子水中析出,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该固体沉淀三次,然后抽滤,将所得固体在真空烘箱中,120℃下干燥24h得双层聚合物包覆纳米羟基磷灰石。

对比例1

按重量份,将聚苯醚ppo100份,聚氨酯pu3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3份,单层聚合物包覆纳米羟基磷灰石70份,纳米介孔硅13份,硅烷偶联剂kh-5503份,硅烷偶联剂kh-5605份,乙撑双硬脂酰胺3份,二辛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2份以及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2份加入转速为1200转/分钟的高速混合机中混合,直至因高速搅拌所产生的摩擦热使物料温度升高至130℃时出料,然后将混合物料送入到冷却搅拌器中,在搅拌下通过冷水夹套冷却的方式冷却至60℃;

将冷却后的混合物料送入到已达到设定温度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混合物料在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成为条料,所设定的挤出模头温度为290℃;所挤出的条料经水槽冷却、牵引进入切粒机造粒即得到可同时耐低温和高温的高性能ppo复合材料;

上述双螺杆挤出机按照物料经过的先后次序分为4个加热区和挤出模头,所设定的各加热区的加热温度依次为:一区温度260℃,二区温度280℃,三区温度290℃,四区温度280℃。

所述单层聚合物包覆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为:

(1)在反应容器中,依次加入0.044mol的1h-咪唑-4-乙胺、10g的环氧树脂e-44以及n,n-二甲基甲酰胺300ml,通氮气保护30min后,升温100℃反应5h后,得粘稠的聚醚胺溶液;

(2)往上述粘稠的聚醚胺溶液中,加入100g的纳米羟基磷灰石,2g的硅烷偶联剂kh-550,在100℃、氮气保护下,继续搅拌2h后,将反应溶液沉析在2000ml乙醇中,得大量固体沉淀,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该固体沉淀三次,然后抽滤,将所得固体在真空烘箱中,50℃下干燥24h得单层聚合物包覆纳米羟基磷灰石。

对比例2

按重量份,将聚苯醚ppo100份,聚氨酯pu3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3份,单层聚合物包覆纳米羟基磷灰石70份,硅烷偶联剂kh-5503份,硅烷偶联剂kh-5605份,乙撑双硬脂酰胺3份,二辛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2份以及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2份加入转速为1200转/分钟的高速混合机中混合,直至因高速搅拌所产生的摩擦热使物料温度升高至130℃时出料,然后将混合物料送入到冷却搅拌器中,在搅拌下通过冷水夹套冷却的方式冷却至60℃;

将冷却后的混合物料送入到已达到设定温度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混合物料在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成为条料,所设定的挤出模头温度为290℃;所挤出的条料经水槽冷却、牵引进入切粒机造粒即得到可同时耐低温和高温的高性能ppo复合材料;

上述双螺杆挤出机按照物料经过的先后次序分为4个加热区和挤出模头,所设定的各加热区的加热温度依次为:一区温度260℃,二区温度280℃,三区温度290℃,四区温度280℃。

对比例3

按重量份,将聚苯醚ppo100份,聚氨酯pu3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3份,双层聚合物包覆纳米羟基磷灰石70份,纳米介孔硅13份,硅烷偶联剂kh-5503份,硅烷偶联剂kh-5605份,乙撑双硬脂酰胺3份,二辛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2份以及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2份加入转速为1200转/分钟的高速混合机中混合,直至因高速搅拌所产生的摩擦热使物料温度升高至130℃时出料,然后将混合物料送入到冷却搅拌器中,在搅拌下通过冷水夹套冷却的方式冷却至60℃;

将冷却后的混合物料送入到已达到设定温度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混合物料在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成为条料,所设定的挤出模头温度为290℃;所挤出的条料经水槽冷却、牵引进入切粒机造粒即得到可同时耐低温和高温的高性能ppo复合材料;

上述双螺杆挤出机按照物料经过的先后次序分为4个加热区和挤出模头,所设定的各加热区的加热温度依次为:一区温度260℃,二区温度280℃,三区温度290℃,四区温度280℃。

测试条件

拉伸强度按gb/t1040标准进行检验。试样类型为i型,样条尺寸(mm):170(长)×(20±0.2)(端部宽度)×(4±0.2)(厚度),拉伸速度为50mm/min;

氧指数按照gb/t2460-1993测试。

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