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聚糖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57379发布日期:2018-09-15 01:28阅读:13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菌种发酵制备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壳聚糖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壳聚糖是由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碱性多糖,具有诸多优良特性,如增粘性、保湿性、生物相容性等,但由于壳聚糖溶解性差,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其水解产物壳寡糖,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更易被生物机体吸收,在农业、食品、医疗、保健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均有很好的应用。

壳聚糖的降解工艺主要有化学降解法和酶解法。酶法降解壳聚糖,相对于目前常用的化学降解法,具有条件温和易控、功能性寡糖得率高、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等优势。壳聚糖酶是一种专一性降解壳聚糖分子间β-1,4糖苷键的酶,广泛分布在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中,但由于产酶量及酶活性普遍较低,导致酶法制备壳寡糖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因此难以满足壳寡糖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壳聚糖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蜡状芽孢杆菌116为出发菌株,该菌株能够诱导性分泌一种胞外壳聚糖酶,其培养条件经优化后,发酵上清液中壳聚糖酶酶活可达40-80u/ml。以此发酵液为粗酶液,确立了壳聚糖酶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冷冻离心,硫酸铵分级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经浓缩、冷冻干燥后得到固态壳聚糖酶。该方法相对于常用的二次层析制备方法,具有简单易行,成本较低的优势。

本发明的一种壳聚糖酶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为,采用蜡状芽孢杆菌116发酵后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壳聚糖酶。

所述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116,分类命名:蜡样芽孢杆菌116(bacilluscereus116),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邮编:430072,保藏编号是:cctccno:m2017803,保藏日期是2017年12月18日。

所述的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116斜面培养基(w/v):硫酸铵0.5%,磷酸氢二钾0.2%,氯化钠0.5%,硫酸镁0.1%,粉末壳聚糖1.0%,琼脂2.0%,ph6-7;

种子培养基(w/v):蛋白胨0.5%,粉末壳聚糖0.5%,葡萄糖0.1%,氯化钠0.5%,磷酸氢二钾0.07%,磷酸二氢钾0.03%,酵母粉0.3%,硫酸镁0.05%,ph6-7;

产酶培养基(w/v):粉末壳聚糖1.5%,葡萄糖0.1%,硫酸铵2.0%,氯化钠0.5%,磷酸氢二钾0.07%,磷酸二氢钾0.03%,酵母粉0.3%,硫酸镁0.05%,ph6-7。

发酵温度为30-32℃,发酵初始ph为6-7,发酵时间55-72h。

所述的分离纯化步骤包括冷冻离心,硫酸铵分级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浓缩,干燥。

所述的冷冻离心具体为:将发酵液在4-8℃,5000-10000rpm离心5-20min,弃去沉淀,获得发酵上清液。

所述的硫酸铵分级沉淀具体为:向发酵上清液中缓慢加入硫酸铵,边加边搅拌,使溶液中硫酸铵饱和度达到35%,4℃静置过夜后6000rpm冷冻离心10min,去除杂蛋白;在上清液中继续加入硫酸铵,使其饱和度达到90%,4℃静置过夜后6000rpm冷冻离心10min,边加边搅拌,弃去上清,将沉淀重悬于ph7.5,50mmol/l的pbs缓冲液,把所得蛋白质溶液转移至透析袋中,在相同缓冲液中4℃透析24h(定时更换缓冲液)。

所述的阴离子交换层析具体为:将透析后的样品加入到已用pbs缓冲液平衡的deae-sepharosefast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先用3-5倍柱床体积的pbs缓冲液洗脱,再用含0-1mol/l氯化钠的pbs缓冲液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经酶活力检测后收集有酶活组分。

将有酶活组分经浓缩、冷冻干燥后制得固态壳聚糖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采用蜡状芽孢杆菌116发酵后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壳聚糖酶,采用该菌株发酵生产的壳聚糖酶酶活力较高,培养条件经优化后,发酵液壳聚糖酶酶活可达40-80u/ml;该菌株以粉末壳聚糖作为产酶诱导物,较之常用的胶体壳聚糖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等优势;发酵液经简单的离心或过滤处理后,即可直接用于壳聚糖的酶解,因此该菌株在壳聚糖酶的工业化生产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壳聚糖酶的分离纯化步骤简单易行,成本较低,主要包括冷冻离心,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epharosefast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菌株蜡状芽孢杆菌116的菌落形态;

图2所示为本发明菌株显微形态(×1000);

图3所示为本发明菌株蜡状芽孢杆菌116的系统发育进化树;

图4所示为碳源对菌株蜡状芽孢杆菌116产壳聚糖酶的影响;

图5所示为氮源对菌株蜡状芽孢杆菌116产壳聚糖酶的影响;

图6所示为温度对菌株蜡状芽孢杆菌116产壳聚糖酶的影响;

图7所示为初始ph对菌株蜡状芽孢杆菌116产壳聚糖酶的影响;

图8所示为发酵时间对菌株蜡状芽孢杆菌116产壳聚糖酶的影响;

图9所示为装液量对菌株蜡状芽孢杆菌116产壳聚糖酶的影响;

图10所示为接种量对菌株蜡状芽孢杆菌116产壳聚糖酶的影响;

图11所示为壳聚糖酶液的deae-sepharosefastflow柱洗脱曲线,其中,■-蛋白质浓度;○-520nm吸光值;

图12所示为壳聚糖酶的sds-page图,其中,1-经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的酶液;2-经硫酸铵沉淀纯化的酶液;3-粗酶液;m-标准蛋白样品;

图13所示为ph对壳聚糖酶活力的影响;

图14所示为ph对壳聚糖酶稳定性的影响;

图15所示为温度对壳聚糖酶活力影响;

图16所示为温度对壳聚糖酶稳定性的影响;

图17所示为酶促反应米氏常数和最大反应速率的测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用具体实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以下实施例中,离子交换树脂deaesepharosefastflow购自gehealthcare公司。壳聚糖(脱乙酰度90~95%)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蛋白质分子量标准品购自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实施例1

所述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116,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邮编:430072,保藏编号是:cctccno:m2017803,保藏日期是2017年12月18日。

菌株116在斜面培养基上培养72h后,菌落呈灰白色、无光泽、不透明、边缘不规则、圆形或近圆形,菌落直径2~4mm左右(说明书附图图1);菌株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说明书附图图2),菌体为杆状,两端钝圆,产芽孢,芽孢着生在菌体中间或侧端。

菌株116生理生化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菌株10%nacl生长实验、甘露醇、山梨醇利用实验、吲哚实验及h2s实验结果为阴性,其余均为阳性结果。

综合上述理化实验结果,并结合形态学观察,鉴定菌株116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

表1菌株116生理生化特征

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菌株116经pcr扩增获得16srdna的部分序列,长度为1512bp,通过blast程序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如说明书附图图3所示,菌株116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的同源关系最近,结合形态学及生理生化实验结果,确定菌株116为蜡状芽孢杆菌。

实施例2

菌株培养

(1)斜面培养:取保存的蜡状芽孢杆菌116菌株接种于试管斜面培养基上,30-32℃培养2-3d;所述的斜面培养基(w/v):硫酸铵0.5%,磷酸氢二钾0.2%,氯化钠0.5%,硫酸镁0.1%,粉末壳聚糖1.0%,琼脂2.0%,ph6-7;

(2)种子活化:取斜面保存的蜡状芽孢杆菌116菌株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30-32℃,150rpm转速下培养24h,制得活化种子液;所述的种子培养基(w/v):蛋白胨0.5%,粉末壳聚糖0.5%,葡萄糖0.1%,氯化钠0.5%,磷酸氢二钾0.07%,磷酸二氢钾0.03%,酵母粉0.3%,硫酸镁0.05%,ph6-7;

(3)发酵产酶:将活化的种子液接入发酵产酶培养基中,30-32℃,150rpm转速下培养60-72h;所述的发酵产酶培养基(w/v):粉末壳聚糖1.5%,葡萄糖0.1%,硫酸铵2.0%,氯化钠0.5%,磷酸氢二钾0.07%,磷酸二氢钾0.03%,酵母粉0.3%,硫酸镁0.05%,ph6-7。壳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取0.1ml适当稀释的酶液,加入1ml0.2mol/lph5.6醋酸-醋酸钠缓冲液,0.9ml1%胶体壳聚糖(0.2mol/l,ph5.6醋酸缓冲液),于50℃保温15min后加入3,5-二硝基水杨酸(dns)1.5ml终止反应,沸水浴5min显色,冷却后定容至25ml,过滤后测定520nm波长处的吸光度,以等量煮沸灭活的酶液作为空白对照。每毫升酶液每分钟催化生成1μmol还原糖(以氨基葡萄糖计算)所需的酶量为1个酶活单位(u)。

实施例3

发酵产酶条件优化

所用的相对酶活力计算方法:每组中所测样品酶活力:每组中的最大样品酶活力×100%。

(1)碳源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碳源是构建微生物细胞以及合成各种代谢产物的原料,也是微生物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分别以胶体壳聚糖、可溶性淀粉、葡聚糖、麦芽糖、蔗糖、乳糖替代发酵产酶培养基中的粉末壳聚糖,考察碳源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结果如说明书附图图4所示,粉末壳聚糖最利于该菌株发酵产酶

(2)氮源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氮源作为构成菌体蛋白质、核酸以及其它氮素化合物的材料,对微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以硝酸铵、尿素、蛋白胨、硝酸钾替代产酶培养基中的硫酸铵,考察氮源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结果入说明书附图图5可以看出,以蛋白胨为氮源时壳聚糖酶活力最高,其次是硫酸铵和硝酸铵,相对酶活力分别达到99%和83%。综合考虑成本和产率两方面,本发明选用无机氮源硫酸铵作为发酵氮源。

(3)温度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设定菌株发酵温度分别为28℃、30℃、32℃、34℃、36℃,测定发酵液的酶活力,考察温度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由说明书附图图6可以看出,32℃时该菌株发酵产酶活力最高,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酶活力均呈下降的趋势。

(4)初始ph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将产酶培养基初始ph分别调至4.5、5.0、5.5、6.0、6.5、7.0、7.5、8.0、8.5,对菌株进行发酵培养,测定发酵液的酶活力,考察初始ph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由说明书附图图7可以看出,初始ph对菌株发酵产酶影响显著,当初始ph调节为6.0,更适于该菌株产壳聚糖酶。

(5)发酵时间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将菌株接入产酶培养基中,分别以24h、36h、48h、60h、72h、84h、96h、108h作为菌株培养时间,测定发酵液酶活力,考察发酵时间对菌株产酶的影响。在不同发酵时间测定该菌株的产酶活性,结果说明书附图图8所示,菌株发酵24h即能检测到壳聚糖酶活力,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至72h,发酵液中酶活力达到最高,随后酶活力呈下降趋势。

(6)装液量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将500ml三角瓶的培养基装液量分别设为50ml、80ml、100ml、120ml、150ml、180ml,对菌株进行培养,考察装液量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结果如说明书附图图9所示,500ml三角瓶中装液量为120ml时,菌株产酶活力最高,随着装液量的增加或减少,酶活力都会受到影响。

(7)接种量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将种子液以不同接种量2%、4%、6%、8%、10%接入产酶培养基中,测定发酵液酶活力,考察接种量对发酵产酶的影响。接种量对菌株发酵产酶影响不大,如说明书附图图10所示,在接种量为4%时,相对酶活力最高,随着接种量的增加,相对酶活力随之下降,但趋势较缓,当接种量为10%时,相对酶活力仍保持在90%以上。

(8)正交实验设计

以最适碳源添加量、最适氮源添加量、温度、初始ph、发酵时间、装液量、接种量为因素,设计七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确定最适发酵条件。综合单因素实验结果,以粉末壳聚糖添加量、硫酸铵添加量、初始ph、温度、发酵时间、装液量、接种量为因素,进行l18(37)正交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在实验的7个因素中,初始ph、发酵时间、硫酸铵添加量极差r值较大,其余因素极差r值较小,由此可见对产壳聚糖酶活力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依次为初始ph、发酵时间、硫酸铵添加量。由k值结果显示,该菌株最适产酶发酵条件为粉末壳聚糖添加量1.5%,硫酸铵添加量3%,初始ph6.0,温度32℃,发酵72h,500ml三角瓶中装液量120ml,接种量4%,在此最适产酶发酵条件下,蜡状芽孢杆菌116发酵液中壳聚糖酶酶活力可达43.89u/ml。

表2l18(37)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实施例4发酵罐培养蜡状芽孢杆菌116发酵产酶

种子活化后,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用16l罐发酵,控制发酵过程中ph6.0,培养温度32℃,、通风搅拌发酵55h,搅拌速度为180rpm,通风比为1:0.8,发酵上清液中壳聚糖酶活力为71.25u/ml,发酵液经过滤处理后,收集上清液,可直接用于壳聚糖的酶解。

实施例5

壳聚糖酶的分离纯化

1.硫酸铵分级沉淀

向粗酶液中缓慢加入硫酸铵,使溶液中硫酸铵饱和度达到35%,4℃静置过夜后6000r/min冷冻离心10min,去除沉淀。在上清液中继续加入硫酸铵,使其饱和度达到90%,4℃静置过夜后6000r/min冷冻离心10min,弃去上清,将沉淀重悬于pbs缓冲液(ph7.5,50mmol/l磷酸盐缓冲液),把所得蛋白质溶液转移至透析袋中,在相同缓冲液中4℃透析24h(定时更换缓冲液)。

2.deae-sepharosefastflow离子交换层析

将透析后的样品加入到用pbs缓冲液预平衡的deae-sepharosefastflow离子交换层析柱(3×20cm),先用3倍柱床体积的pbs缓冲液洗脱至od280不变,再用含0-1mol/l氯化钠的pbs缓冲液进行线性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ml/min,每管收集6ml,经酶活力检测后收集有酶活组分。

3.sds-page检测壳聚糖酶纯度及分子量

采用不连续垂直板电泳系统,浓缩胶浓度为5%,分离胶浓度为12%,缓冲体系为ph8.3的tris-甘氨酸缓冲液。

结果如说明书附图图11所示,经检测,洗脱下来的蛋白峰中只有一个峰具有壳聚糖酶活力,将不同纯化步骤后的酶液及标准分子量蛋白样品进行sds-page检测,结果如说明书附图图12所示,经离子交换层析后,壳聚糖酶在sds-page下只显示一条蛋白质谱带,表明该酶已达到电泳纯,对应于标准蛋白样品分子量的迁移率,得出该酶分子量约为43.7kda。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壳聚糖酶分步分离纯化结果,如表3所示,经纯化后,壳聚糖酶的纯化倍数为9.55倍,酶活回收率为57.88%。

表3壳聚糖酶分离纯化结果

实施例6

壳聚糖酶的酶学性质分析

1.ph对壳聚糖酶活性及酶的稳定性的影响

分别以不同ph缓冲液配制底物和稀释酶液,然后测其酶活力,考察ph对壳聚糖酶活力的影响;将壳聚糖酶置于不同ph缓冲液中,4℃保持30min,然后测其残余酶活力,考察ph对壳聚糖酶稳定性的影响。如说明书附图13、14所示。该酶最适ph为5.6,当ph高于5.6时,其活性迅速下降,ph为6.0时,相对酶活力已降至60%以下,壳聚糖酶在ph3.6~5.6范围内有较好的催化活力,4℃下维持30min,该酶相对酶活力仍能保持85%以上。

2.温度对壳聚糖酶活性及酶的稳定性的影响

将壳聚糖酶液置于不同温度下测其活力,考察温度对壳聚糖酶活力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将壳聚糖酶液保温1h,然后测其残余酶活力,考察温度对壳聚糖酶稳定性的影响。如说明书附图15、16所示,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在40~55℃范围内,该酶仍能保持较好的酶活力,相对酶活力在85%以上;该酶在低于40℃时酶活力较为稳定,但当温度升至50℃时,温浴1h后酶活即完全丧失。

分离纯化的壳聚糖酶分子量为43.7kda,这与现有技术的芽孢杆菌属菌株所产壳聚糖酶的分子量25~45kda范围较为一致,但该酶的ph稳定范围在ph3.6-5.6,较其它壳聚糖酶更加耐酸,此外,当ph升为7.0时,相对酶活力仍能保持在70%以上,可见该酶与其它芽孢杆菌属所产壳聚糖酶相比,不仅对较低的ph环境有耐受能力,而且对ph的适应范围也相对较宽。

3.金属离子对壳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在酶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金属离子,使其终浓度达到5mmol/l,4℃保持4h,然后测其酶活力,考察金属离子对壳聚糖酶活力的影响。

添加不同金属离子(5mmol/l)对壳聚糖酶酶活力的影响如表4所示,反应体系中mn2+对该酶有强烈的激活作用,酶活提高了1.12倍。mn2+可能参与到壳聚糖酶活性中心的构建,即通过结合酶活性中心以外的部位,增大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力,使酶活力得到增强。而金属离子cu2+、ni2+、fe3+、ag+对壳聚糖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酶活分别降低了33%、29%、28%、35%。由于重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干扰了酶对底物的降解,从而导致酶活下降。因此,在以后对该酶的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注意反应体系中金属离子的存在状况。

表4金属离子对壳聚糖酶活力的影响

4.壳聚糖酶的底物特异性

分别以胶体壳聚糖、葡聚糖、羧甲基纤维素、甲壳素为底物,考察不同底物对壳聚糖酶活力的影响。

在酶反应体系中分别以1%胶体壳聚糖、葡聚糖、羧甲基纤维素和甲壳素作为底物,以考察菌株116所产壳聚糖酶对不同底物的降解特性。结果如表5所示,该酶只对胶体壳聚糖具有降解活性,对葡聚糖、羧甲基纤维素和甲壳素均没有降解作用。

表5壳聚糖酶的底物特异性

5.壳聚糖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在壳聚糖酶活力测定体系中,改变底物胶体壳聚糖溶液浓度,以底物浓度的倒数为横坐标(1/[s]),反应速度的倒数为纵坐标(1/v),按照lineweaver-burk法作图,求得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

采用双倒数作图法(lineweaver-burk)对该酶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结果如说明书附图17所示,经线性拟合后,求得该酶的米氏常数(km)为11.10mg/ml,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1.38μmol/min·ml。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