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核桃miR159a的前体基因及其在提前植物开花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69201发布日期:2018-11-24 12:59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核桃miR159a的前体基因及其在提前植 物开花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miRNA是內源的、非编码RNA,长度约为20-24nt。近年来,人们发现miRNA与其靶基 因所组成的调控机制广泛存在于植物发育和胁迫应答的调控网络中。在这个过程中,miRNA 作为关键因子,降解靶基因或抑制靶基因表达,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基因组复制事件会产生 重复的miRNA簇,在开花植物中miRNA的前体具有编码多个miRNA成熟体的潜力,无论 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miR159家族主要在GA信号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miR159是已经被证实的8个高度保 守的miRNA之一。最近有研究表明,miR159在拟南芥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转折时期发挥 着重要作用。过表达miR159非诱导条件下可促进开花。然而,山核桃miR159a的功能作用 尚未知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核桃miR159a的前体基因,该前体基因经过Dicer剪切后形 成山核桃miR159a,山核桃miR159a能够沉默相关靶基因从而提前植物开花。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核桃miR159a的前体基因,所述前体基因的序列如下:

(a)由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

(b)与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至少具有70%、至少具有75%、至少具有80%、 至少具有85%、至少具有90%、至少具有95%、至少具有96%、至少具有97%、至少具有 98%或至少具有99%同源性且经剪切后生成山核桃miR159a的核苷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miR159a的序列为SEQ ID NO:2。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前体基因的重组载体、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重组菌为将上述前体基因插入表达载体得到的重组菌。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前体基因在提前植物开花中的应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植物为拟南芥或烟草。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植物是拟南芥。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由于山核桃miR159a本身序列很短,只有21个bp,而前体序列相对 较长,通过将其前体序列连接到载体上,有利于转化实现,因此上述应用包括:将包含所述 山核桃miR159a的前体基因连接到载体上,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到拟南芥、筛选、培养和获 得转基因株系。

本发明提供了山核桃miR159a前体在提前植物开花中的应用。应用山核桃miR159a前体 序列,有望人为地提前植物开花。具体地,应用山核桃miR159a,有望调控山核桃的花期, 使得山核桃童期缩短,提前开花和结实。

附图说明

图1为山核桃雄花芽和雌花芽的总RNA;

图2为山核桃miR159a前体的表达载体菌液PCR检测;

图3为山核桃miR159a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抗性筛选;

图4为山核桃miR159a转基因拟南芥的PCR检测;

图5为观察到的野生型(WT)和山核桃miR159a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 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 限定本发明。

1.材料

1.1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取自浙江省临安浙江农林大学山核桃基地(39N,119W)15年生的无性繁殖的 山核桃雄花芽和雌花芽,样品采下后立即液氮保存,带回实验室并放置在-80℃冰箱保存待用。 拟南芥野生型种子使用哥伦比亚生态型(Columbia-0)。

1.2实验试剂与仪器

DNA聚合酶、各种限制性内切酶、T4连接酶、Marker和TRIzol试剂均购自宝生物工程(大 连)有限公司;质粒提取试剂盒及DNA胶回收试剂盒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PCR仪为美国PE9700PCR仪,超净工作台购自苏州诚净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1.3引物合成及测序

引物合成及测序均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完成。

2.方法

2.1山核桃花芽总RNA的提取

采用改良CTAB+Trizol法提取花芽样品总RNA,步骤如下:

(1)在10mL离心管中加入3mL 65℃预热的CTAB提取缓冲液(10%CTAB,10%PVP40, 1.0M Tris-HCl(pH 8.0),5M NaCl,0.6M EDTA(pH 8.0)),加入200μLβ-巯基乙醇;

(2)取-70℃保存的花芽2g,放入液氮充分预冷的研钵中,于液氮中充分研磨至百色粉末;

(3)将白色粉末迅速转入预热的提取液中,立即充分振荡混匀,65℃水浴30min,期间振荡 3-4次;

(4)在混合物中加入等体积的25:24:1(酸性饱和酚:氯仿:异戊醇),约3ml。混合均匀后 14000rpm离心10min(常温);

(5)取上清转入新的10ml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上下颠倒混匀, 12000rpm4℃离心10min后取上清;

(6)重复步骤4一次,直至中间层消失;

(7)上清转移至1.5mL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后放置于-20℃冰箱冷冻30min。 12000rpm4℃离心10min弃掉上清,沉淀加入65℃预热好的SSTE400μL溶液至全溶;

(8)溶液中加入1mLTRIzol试剂,室温静置5min。再加入200μL氯仿摇匀,室温静置2-3min;

(9)4℃12000rpm离心15min;

(10)吸取上清,加入等体积异丙醇,室温静置10min;

(11)4℃12000rpm离心10min,弃掉上清,肉眼可见RNA沉于管底;

(12)加入1mL预冷的75%乙醇洗涤沉淀,温和振荡,8000rpm4℃离心5min,弃掉上清;

(13)重复步骤11,并将沉淀真空干燥7-10min;加入适量DEPC水溶解沉淀,-80℃保存备 用。

2.2cDNA合成

使用TAKARA试剂盒Prime ScriptTMⅡ1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详细内容如下:

(1)在经过DEPC处理过的PCR管中配置下列反应体系:

(2)65℃保温5min,冰上迅速冷却(模板RNA变性)。

(3)再次配置反应体系如下:

(4)缓慢摇匀。

(5)42℃反应30-60min。

(6)95℃5min酶失活后,冰上冷却。

2.3前体序列的引物设计

依据山核桃miR159a的前体序列:

TGGGTGGATCGAGCTGCCGAGTTATGGATTCCACAGCCCTATCCCTTTCATTTGAGG CTATTTTGATAGGCTTGCGGGTTGCATAACTCGGGAGCTTCGTTACCTGAAGTCAGATCC TTGTTTGGATTGAAGGGAGCTCTACACCTGTTCTACTCTTTCCATGATCTATCAACTTAAG TTGATTGATTTACCTTTTATATGTTCTTATGTTTTATAAATTGTTACTGATTATTAACCTAGC ATTGATCGACTGTAAATATC,使用Primer Primer 5.0设计引物,引物两端分别加上酶切位点 KpnI和XbaI,

表1构建miR159a前体的反义表达载体的特异性引物

注:加黑部分为酶切位点

2.4PCR扩增反应

以山核桃cDNA为模板扩增,反应体系如下:

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6℃退火30s,72℃延伸1min。30 个循环后,72℃延伸10min。PCR反应完成后4℃暂时保存,其中退火温度可根据Tm值进行 调整。

2.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与胶回收

将PCR反应产物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缓冲液为TAE(40mM Tris-乙酸盐,1mM EDTA),核酸燃料为EB。紫外光检测电泳结果并回收PCR产物。利用上海生工公司的DNA 胶回收试剂盒进行胶回收,具体步骤如下:

(1)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尽可能将目的DNA片段与其他片段分开,用干净的手术刀片将含 有目的DNA的琼脂糖凝胶块切下,放入1.5mL离心管中。每个胶块尽量不要超过400mg, 否则将会导致溶胶不完全。另外切胶过程应尽可能快,从而减少DNA在紫外线中暴露时间 来降低对DNA的损伤;

(2)根据胶块的质量和浓度,每100mg琼脂糖加300~600μL的比例加入Buffer B2;

(3)置于55℃金属浴10min,期间混匀2~3次直至胶块完全溶化为止;

(4)当目的片段<500bp时,可加入1/3体积的Buffer B2的异丙醇,混匀。若≥500bp,则 此步骤可以省略;

(5)将溶化好的溶液全部移入吸附柱,8,000xg离心30sec。倒掉收集管中的液体,并将吸 附柱放入同一个收集管中;

(6)加入500μL Wash Solution,9000xg离心30sec。再次倒掉收集管中的液体;

(7)重复一次步骤6;

(8)将带有收集管的吸附柱放入离心机,9000xg空离1min。扔掉收集管,并将吸附柱置于 灭过菌的1.5mL EP管中;

(9)打开吸附柱的盖子,室温放置10min。为了去除残留的酒精,否则会严重影响回收得率 和后续实验结果;

(10)在吸附膜中央加入15-30μL ddH2O。室温静置5min,9000xg离心1min。1.5mL EP管 底部收集的DNA溶液即为回收的DNA,-20℃保存。

2.6DNA回收片段与PMD-19T载体连接

根据PMD19-T载体使用说明书,在灭过菌的PCR反应管中将Vector与回收DNA片段 进行T-A克隆连接,反应体系如下:

轻轻混匀后16℃过夜连接10h以上,转化DH5α感受态。

2.7连接产物转化DH5α感受态

转化感受态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取出适量DH5α感受态细胞并至于冰上冻融。在超净工 作台内向冰冷的感受态细胞中加入上述连接混合液,并用移液器吸头轻轻吸打混匀。置于冰 上20min。快速平稳放入42℃水浴中60s(热激,使细胞膜开放,重组质粒进入细胞),并迅速 放入冰水混合物中,保持2min(使细胞膜关闭)。加入500μL无抗LB液体培养基,37℃恒温 振荡培养1h。室温下4000rpm离心5min,弃掉上清(保留少许培养基,约50μL)。超净台内, 用枪头轻轻吸打并重悬菌液,涂于氨苄抗性平板。倒置琼脂平板于37℃,平板通常在37℃温 育14h。

2.8重组子的筛选和鉴定

用10μL小号枪头挑取平板上至少5个单菌落(每个菌落均做好标记),并置于含有800μL LB培养基(含相应抗生素)的1.5mL EP管中,37℃振荡培养4h左右至培养基浑浊,并对培养 基浑浊的菌样进行菌检验证,菌检验证载体构建成功的菌液取1mL送上海生工测序。利用 BLAST、CLUSTAL、MEGA4.0等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

2.9表达载体的构建

将测序获得完全正确的序列,提取质粒后用KpnⅠ和XbaⅠ双酶切中间载体和表达载体 pCAMBIA13011(pC13011),再用T4连接酶连接经过双酶切的pC13011载体和miR159a前 体片段,然后转化到大肠杆菌中提取质粒酶切验证。

2.10转化农杆菌

2.10.1电击杯的处理

(1)用移液枪吸取ddH2O反复冲洗电击杯3-5次;

(2)用75%的乙醇反复冲洗电击杯3-5次;

(3)将电击杯浸泡在无水乙醇中2h,然后倒掉乙醇,置于超净工作台中让残余酒精挥发;

(4)酒精挥发完全后,盖好电击杯盖子,室温保存备用。

2.10.2电转化

采用仪器为伯乐公司GenePμLser Xcell电穿孔仪进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主要参数为:电脉 冲2.5μF、电压2.5kV、电阻200Ω。操作步骤如下:

(1)取出保藏的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细胞放置冰上融化;

(2)取1μL质粒加入到解冻的感受态细胞中,轻轻混匀;

(3)将混合液加到电击杯中(-20℃预冷),在电脉冲为2.5μF、电压2.5kV、电阻200Ω的 参数条件下电击;

(4)取出电击杯,迅速加入800μL预热的无抗的YEP液体培养基,悬浮细胞后,转移到1.5mL 的离心管中;

(5)28℃,220rpm震荡培养2h左右;

(6)取30-40μL菌液,用无菌的涂布棒将菌液均匀的涂在含有相应抗生素YEP平板上,倒置 放入28℃培养箱培养2-3天。

2.10.3电转化农杆菌及其检测

将酶切验证正确的pC13011-miRNA159a质粒转化到农杆菌GV3101中,再从农杆菌中提 取质粒后,转化到大肠杆菌中提质粒,酶切验证。验证正确的含有pC1301-miRNA159a质粒 的农杆菌,-80℃保存菌种。

2.11拟南芥遗传转化及其转基因植株纯合子的筛选

2.11.1拟南芥的种植

(1)将野生型拟南芥种子均匀撒在1/2MS固体培养基中;

(2)4℃冰箱避光春化处理2天;

(3)4天后,移至培养室培养,条件为温度23℃,光强7000-9000Lx,光照16小时,黑 暗8小时;

(4)待拟南芥长出2片子叶和2片真叶后,将其移植到含基质的盆中,继续培养。

2.11.2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1)农杆菌菌液的准备:配制含有卡那霉素和利福平的YEP固体培养基,倒平板,划线 以活化保存的农杆菌,28℃倒置培养2天。挑单菌落至1mL含相应抗生素的YEP液体培养 基中,28℃培养2天,再转移至100mL相同的培养基中扩大培养,直至培养液浑浊变为橙 色,测其OD值达到1.2时停止培养;

(2)4000rpm,离心10min,倒掉上清液,用浸染介质悬浮菌体;

(3)浸花法转化拟南芥

a.选取开花初期的拟南芥,将花序浸入含有目的基因农杆菌的转化介质中,约10-20秒;

b.将浸染过的拟南芥植株平放于一个大容器中,避光培养24小时;

c.第二天,放置正常条件下继续培养;

d.收获拟南芥种子,干燥;

2.11.3拟南芥转基因种子的筛选及种植

(1)将转基因种子均匀撒在1/2MS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基中潮霉素的浓度为50mg/L)。 同时将野生型拟南芥种子撒在不含潮霉素培养基中,作为对照;

(2)4℃避光春化处理2天;

(3)4天后将撒有野生型拟南芥种子的培养皿打开,置于培养室中正常培养,而含有转基 因种子的培养皿则避光培养;

(4)48小时后,将含有转基因种子的培养皿置于光下正常培养。转基因成功的植株就会 生长,反之不生长;

(5)待拟南芥长出2-4片真叶后,移植到含有泥炭的盆中,继续培养;

(6)观察对照拟南芥(野生型拟南芥)和转山核桃miR159a的拟南芥的生长情况。

3.实验结果

3.1山核桃花芽的总RNA提取分析

利用改良CTAB+TRizol法提取山核桃花芽及拟南芥叶片总RNA(见图1),并通过紫外 分光光度计测定每个RNA样品260nm及280nm的吸光度,并以此计算RNA的浓度及纯度, 并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的完整性。所提RNA的光密度比值均在2.0-2.2之间,说 明总RNA基本无糖类、酚及蛋白质的污染;电泳结果则显示RNA样品的18s和28s两条带 非常清晰,可推断RNA没有降解,符合下步实验的要求。

3.2山核桃miR159a前体序列的克隆

根据所设计的引物序列,使用PCR扩增,产物经连接到pMD19-T(simple),菌检PCR 进行检测(图2),并送到上海生工测序,验证了山核桃miRNA159a前体的存在。

3.3山核桃miR159a的功能验证

将所获得前体序列,进行表达载体的构建,将miR159a前体序列连接到pC13011表达载 体上,构建miR159a反义表达载体,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胞中,将连接成功的单克隆提取 质粒,转化到土壤农杆菌GV3101中,进行拟南芥转基因。对山核桃miR159a反义转基因拟 南芥植株进行抗性筛选(如图3),筛选到纯合后,将筛选出的转基因拟南芥体取DNA,进 行PCR检测(如图4,PCR扩增获得筛选山核桃miRNA159a前体基因)对其表型进行观察发 现:反义表达载体的转基因拟南芥较野生型抽薹开花早10天左右(图5)。

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发明 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序列表

<110> 浙江农林大学

<120> 山核桃miR159a 的前体基因及其在提前植物开花中的应用

<160> 3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9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

tgggtggatc gagctgccga gttatggatt ccacagccct atccctttca tttgaggcta 60

ttttgatagg cttgcgggtt gcataactcg ggagcttcgt tacctgaagt cagatccttg 120

tttggattga agggagctct acacctgttc tactctttcc atgatctatc aacttaagtt 180

gattgattta ccttttatat gttcttatgt tttataaatt gttactgatt attaacctag 240

cattgatcga ctgtaaatat c 261

<210> 2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2

tttggattga agggagctct a 2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