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蛋白分离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1963发布日期:2018-11-09 20:2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蛋白分离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蛋白质作为组成人体必不可少的组分,被誉为人体的生命物质,自然界的蛋白质作为人体的补充及摄取主要来自动物肉类及谷物等,对于从废物中提取蛋白质,已经成为生物化学领域生产蛋白质的一个大的趋势,蛋白质因其价格昂贵也对其提纯生产的过程要求严格,而且产量极低,已经越来越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目前,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1681075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蛋白分离检测装置,包括样品池、层析柱、收集器和蛋白检测仪,层析柱设置在样品池与收集器之间,并通过管路相互连通;层析柱通过两条管路与收集器连通,其中一条管路上设置恒流泵I,另一条管路上设置恒流泵II,并在恒流泵II与收集器之间设置蛋白检测仪。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成本较低。

但是当要改变检测样本或是改变样本浓度时,需要对层析柱与管路进行清洗,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而管路的清洗操作麻烦、耗时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蛋白分离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蛋白分离检测装置,包括储液池、层析柱、收集器和蛋白检测仪,所述储液池与层析柱之间通过进液管相连通,所述层析柱底部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分别设置有均连通收集器的废液管与检测管两个分支,所述废液管上设置有第一输液泵,所述检测管上设置有第二输液泵,所述蛋白检测仪设置于检测管上,所述排液管上连接有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包括装有清水的水槽、连通水槽与排液管的清洗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要改变检测样本或是改变样本浓度时,将层析柱拆下进行清洗,再分别打开第一输液泵和第二输液泵,利用水槽中的清水对排液管、废液管与检测管进行清洗,减少管道中的废液残留,增加新样本检测结果的精确性,且清洗过程方便、快捷、节约人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洗管与排液管之间设置有第一换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换向阀控制排液管与清洗管、层析柱之间的连通,当要对排液管、废液管与检测管进行清洗时,控制第一换向阀连通清洗管与排液管,同时闭合层析柱底部,再分别打开第一输液泵与第二输液泵将水槽中的清水抽出进行清洗,当不使用清洗装置时则控制第一换向阀闭合清洗管,防止清水进入排液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换向阀位于排液管上端靠近层析柱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清水能够从排液管顶端进入,从而对排液管进行全面的清洗,避免出现残留有废液的死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废液管与检测管的交汇处设置有第二换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换向阀控制排液管与废液管、检测管之间的连通,当样品液进入层析柱时,排液管与废液管相连通、检测管闭合,使多余的样品液进入到收集器中;当利用洗脱液进行检测时,排液管与检测管相连通、废液管闭合,使洗脱后的洗脱液进入蛋白检测仪进行检测,并最终进入到收集器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液池包括样品池与洗脱液池,所述进液管分别包括连通样品池的第一输送管与连通洗脱液池的第二输送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较于将样品液与洗脱液先后放入同一个样品池中进行检测,将样品液与洗脱液分别放置在两个容器中,能够减少容器与管道中残留的样品液被洗脱液带进层析柱中,使检测结果更加精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层析柱上设置有与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配合的第三换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三换向阀控制层析柱与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之间的连通,当样品液在第一输液泵的作用下进入层析柱时,将第二输送管闭合,防止洗脱液被一起吸入层析柱中而影响最终检测结果,反之亦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层析柱上设置有过滤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过滤器对样品液与洗脱液中的结块颗粒进行过滤,防止层析柱中出现堵塞,影响检测结果,同时便于层析柱进行清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输液泵与第二输液泵均为恒流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恒流泵精准、耐用、输送流量稳定,能够准确控制样品液与洗脱液的进入量,而且输送物质不与外界接触,能够防止污染,增强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当要改变检测样本或是改变样本浓度时,将层析柱拆下进行清洗,再分别打开第一输液泵和第二输液泵,利用水槽中的清水对排液管、废液管与检测管进行清洗,减少管道中的废液残留,增加新样本检测结果的精确性,且清洗过程方便、快捷、节约人力;

2、相比较于将样品液与洗脱液先后放入同一个样品池中进行检测,将样品液与洗脱液分别放置在两个容器中,能够减少容器与管道中残留的样品液被洗脱液带进层析柱中,使检测结果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储液池;2、层析柱;3、收集器;4、蛋白检测仪;5、进液管;6、排液管;7、废液管;8、检测管;9、第一恒流泵;10、第二恒流泵;11、第二换向阀;12、清洗装置;13、水槽;14、清洗管;15、第一换向阀;16、样品池;17、洗脱液池;18、第一输送管;19、第二输送管;20、第三换向阀;21、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蛋白分离检测装置,如图所示,包括储液池1、层析柱2与收集器3。储液池1与层析柱2之间通过进液管5相连通,层析柱2底部连通有排液管6,排液管6底部分支形成废液管7与检测管8,且废液管7与检测管8的另一端均连通收集器3。

如图所示,废液管7上安装有第一恒流泵9,检测管8上安装有第二恒流泵10与蛋白检测仪4,废液管7与检测管8的交汇处安装有第二换向阀11。恒流泵精准、耐用、输送流量稳定,能够准确控制样品液与洗脱液的进入量,而且输送物质不与外界接触,能够防止污染,增强检测结果的精确性,而利用第二换向阀11能够控制排液管6与废液管7、检测管8之间的连通。当要对样品进行检测时,先使排液管6与废液管7相连通、检测管8闭合,再利用第一恒流泵9将样品液抽入层析柱2中,并使多余的样品液进入到收集器3中;接着使排液管6与检测管8相连通、废液管7闭合,然后利用第二恒流泵10抽取洗脱液进入层析柱2中,并使洗脱后的洗脱液进入蛋白检测仪4进行检测,并最终进入到收集器3中。

如图所示,排液管6上连接有清洗装置12,清洗装置12包括装有清水的水槽13、连通水槽13与排液管6的清洗管14,清洗管14与排液管6之间安装有第一换向阀15,利用第一换向阀15能够控制排液管6与清洗管14、层析柱2之间的连通。当要改变检测样本或是改变样本浓度时,需要将层析柱2拆下进行清洗,且要对排液管6、废液管7与检测管8进行清洗,此时控制第一换向阀15连通清洗管14与排液管6,同时闭合层析柱2底部,再分别打开第一恒流泵9与第二恒流泵10将水槽13中的清水抽出进行清洗,减少管道中的废液残留,增加新样本检测结果的精确性,且清洗过程方便、快捷、节约人力,当不使用清洗装置12时则控制第一换向阀15闭合清洗管14,防止清水进入排液管6。

如图所示,第一换向阀15安装于排液管6上顶端靠近层析柱2的位置,在清洗管14道时使清水能够从排液管6顶端进入,从而对排液管6进行全面的清洗,避免出现残留有废液的死角。

如图所示,储液池1包括样品池16与洗脱液池17,进液管5分别包括连通样品池16的第一输送管18与连通洗脱液池17的第二输送管19,而层析柱2上安装有与第一输送管18和第二输送管19另一端配合的第三换向阀20。相比较于将样品液与洗脱液先后放入同一个样品池16中进行检测,将样品液与洗脱液分别放置在样品池16与洗脱液池17中,能够减少容器与管道中残留的样品液被洗脱液带进层析柱2中,使检测结果更加精确。而利用第三换向阀20能够控制层析柱2与第一输送管18、第二输送管19之间的连通,当样品液在第一恒流泵9的作用下进入层析柱2时,将第二输送管19闭合,防止洗脱液被一起吸入层析柱2中而影响最终检测结果,反之亦然。

如图所示,层析柱2顶端与第三换向阀20之间安装有过滤器21,利用过滤器21对样品液中的结块颗粒进行过滤,防止层析柱2中出现堵塞,影响检测结果,同时便于层析柱2进行清洁。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