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感染异尖线虫鲐鱼无害化生产水解蛋白氨基酸小肽混合液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24104发布日期:2019-06-15 00:18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感染异尖线虫鲐鱼的无害化处理的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利用感染异尖线虫鲐鱼无害化生产水解蛋白氨基酸小肽混合液的方法。



背景技术:

鲐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每年我国各个渔场均有大量的捕捞,鲐鱼也是我国市场主要食用的海鱼鱼种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饲料鱼种之一。但是由于目前鲐鱼异尖线虫的感染率高达70%,已经严重威胁到鲐鱼资源的有效利用,如果放弃捕捞不仅对于我国渔业资源是个巨大浪费同时也对渔业产业是巨大损失。但是异尖线虫所导致的生物安全因素是鲐鱼不再适合食用和饲料用的客观现实。

异尖线虫,是对海产品危害最大的水生线虫,其活三期幼虫,在被人生吃海鱼误食时,能钻入人消化道壁内,或钻通消化道进入其它脏器内,导致人异尖线虫病。肠异尖线虫病潜伏期较长,一般在吃鱼后1天至5天发病,急性期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剧烈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慢性期以胃或肠道嗜酸性肉芽肿为特征,可并发肠梗阻、肠穿孔和腹膜炎。异尖线虫幼虫也可以立即引起过敏反应症状,异尖线虫抗原和过敏原研究发现的简单异尖线虫的抗原主要包括虫体抗原、分泌排泄抗原及表面抗原,这些抗原导致风疹、血管性水肿直至过敏性休克等全身系统反应,一些风疹或结膜炎职业病人在接触幼虫感染后还可引发皮肤炎和关节痛症状,一般情况下病人在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鱼产品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即可产生症状,而后,他们就会产生免疫耐受能力;部分患者表现出了和腹痛相关的综合症状,如风疹、血管性水肿,称为胃过敏性线虫症。这种情况下,消化道症状往往较过敏症状早出现,过敏症一般出现在食用含虫体的食物后3或5小时,而临床上影像诊断检查方法准确和特异性不够高,超声波检查显示患者出现肠壁变厚,流动性增加,内腔变狭窄,蠕动减少等情况,可作为一种参考方法;异尖线虫幼虫在经过热处理后,致敏作用会大大降低,但由于一些低分子的过敏原分子具有强的热稳定性,经过100℃处理,其仍然具有结合ige蛋白的能力,有时还会出现强烈的免疫反应和过敏休克性,严重危害了病人健康。

我国土地有机质一直在不断减少,土壤生物和微生态退化严重,我国土地所产出的粮食和作物需求是巨大的,关乎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食品安全,而目前所用的土壤有机物补充主要是动物粪便转化的,由于动物粪便含有大量抗生素和重金属,引发新的土壤安全和水源污染及食品安全问题,因此,获得可靠地和安全的有机物作为土壤补充已经成为有机、绿色和土壤生态修复的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利用感染异尖线虫鲐鱼无害化生产水解蛋白氨基酸小肽混合液的方法,利用鲐鱼为反应底物,通过蛋白热变性,用蛋白酶、脂肪酶分别对鲐鱼

蛋白、脂肪进行酶解,在获得的鲐鱼混合初级酶解液中继续加入磷酸-硫酸混合酸,加热到90℃继续对蛋白酸水解,得到氨基酸和小肽混合液,经过高速离心分离去除微量骨骼残渣,再经过高压均质氨基酸、小肽混合液获得稳定的悬浊液,即为鲐鱼水解的蛋白氨基酸小肽液产品,解决了异尖线虫污染的鲐鱼资源利用的问题,同时实现了异尖线虫的消除,确保了食品安全和生物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同时通过本发明所获得的鲐鱼蛋白水解液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良的有机肥料来源,具有改良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态,促进植物生长和果实品质提高作用,具有高价值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鲐鱼存在的异尖线虫污染存在的生物安全和饮食安全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于批量处理异尖线虫污染鲐鱼生产水解的蛋白氨基酸小肽液产品方法,旨在利用复合酶制剂和复合酸液安全处理以及合理化利用异尖线虫污染的鲐鱼,对其进行组织水解获得蛋白氨基酸小肽液,同时能够利用处理后的鲐鱼物料作为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和微生态,利于农业健康发展,其具体方案如下:

利用感染异尖线虫鲐鱼无害化生产水解蛋白氨基酸小肽混合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新鲜或者冷冻的全鱼或者破碎的及不新鲜的鲐鱼、存在异尖线虫感染或者未感染的鲐鱼为原料,生产制备水解蛋白氨基酸小肽液,包括步骤如下:

(1)破碎:利用破碎粉碎机将鲐鱼打成粒度1~2cm,再经过绞肉机继续粉碎成粒度1~5mm的鱼糜;

(2)杀菌和蛋白变性:制得的鱼糜通过带有过热蒸汽的绞龙进行加热同时搅动,进行杀菌和蛋白变性;

(3)混合:将蛋白变性的鱼糜与含有二价离子混合,并调节ph5.5~6.5,利用商品酶工作要求条件的水和鱼糜混合料按比例1:1混合,过砂轮磨,提高鱼糜浆流动性和分散性;

(4)装罐:将鱼糜浆通过胶体磨进一步细化,同时加入混合酶液,经过加酶后的鱼糜水解浆料由膈膜泵送入水解压力罐中;

(5)酶解:在水解罐中采用电热或者汽热方法使得料温保持在75±10℃,酶解6~24h;

(6)水解:加入混合酸,加酸量为5~15%,升高水解料温到90±5℃,保温水解6h;

(7)离心:将酸水解鲐鱼料液经过1500r的离心机,滤网200目;

(8)均质:经过离心净化的水解液经过高压均质机均质30min;

(9)冷却:将经过高压均质的鲐鱼水解液于75℃保温30min,然后在封闭条件下冷却到室温。

进一步的,所述原料为异尖线虫感染的新鲜、不新鲜、冷冻的全鱼或者破碎的鲐鱼。

进一步的,所述装罐中使用的混合酶液为包含蛋白酶、脂肪酶的混合酶。

进一步的,所述水解步骤中使用的混合酸为比例1:1的磷酸-硫酸。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步骤中为了促进酶的活性,增强酶解效果,所述二价离子为镁离子、钙离子。

进一步的,所述杀菌和蛋白变性步骤中为了促进蛋白变性和杀灭鲐鱼所携带的异尖线虫及微生物和自溶酶,所述绞龙内通入蒸汽对其加热并至温度95℃。

进一步的,所述装罐中采用的水解压力罐为具有夹层或者内盘管便于管热交换,同时带有变速或者定速搅拌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水解压力罐为不锈钢或者具有防酸性能的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对感染异尖线虫的鲐鱼无害化深加工处理,解决了异尖线虫污染的鲐鱼资源利用的问题,同时实现了异尖线虫的消除,确保了食品安全和生物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对鲐鱼海洋资源的利用,减少渔业损失,同时由于本工艺清除异尖线虫及其卵,减少因食物链导致的生态风险和食品安全风险。通过对鲐鱼的深度水解,所获的产物可以用于农业种植生产和肥料行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良的有机肥料来源,具有改良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态,促进植物生长和果实品质提高作用,也可以用于工业微生物发酵领域,减少了渔业捕捞经济损失,本发明具有高价值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用混合酶-混合酸经过二次处理获得鲐鱼水解液,该水解液富含蛋白小肽和氨基酸,可用于生产氨基酸螯合钙或者复配植物营养剂及肥料增效,包括以下步骤:将冷冻鲐鱼粉碎、蒸汽加热变性、磨浆、加入酸调节ph值、加入含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复合酶液、75±10℃保温搅拌水解6~24h、加入磷酸-硫酸混合酸、升温到90±5℃酸水解1~6h、高压均质5~30min、离心净化、冷却灌装。

具体步骤操作为:

(1)将冷冻鲐鱼经过破碎粉碎机打成粒度1~2cm,经过绞肉机继续粉碎成粒度1~5mm的鱼糜;

(2)鱼糜经过带有过热蒸汽的绞龙,在搅动情况下使得鱼糜被加热到95℃杀菌和蛋白变性;

(3)将蛋白变性的鱼糜与含有二价镁或者钙离子混合,并调节ph至5.5~6.5,商品酶工作要求条件的水和鱼糜混合料按照料液比1:1混合,鱼糜和水同时过砂轮磨,使得鱼糜浆流动性和分散性更好;

(4)将鱼糜浆通过胶体磨进一步细化,同时加入混合酶液,酶的使用量以鱼质量的1%添加量添加,经过加酶后的鱼糜水解浆料由膈膜泵送入水解压力罐中;

(5)在水解压力罐中采用电热或者汽热方法使得料温保持在75±10℃,酶解时间6~24h;

(6)加入比例为1:1磷酸-硫酸的混合酸,加酸量为5~15%,升高水解料温到90±5℃,以10~120r/min间歇搅拌,保温水解6h;

(7)将酸水解鲐鱼料液经过1500r的离心机,滤网200目过滤出渣;

(8)经过离心净化的水解液经过高压均质机均质30min;

(9)将经过高压均质的鲐鱼水解液在75℃保温30min,然后在封闭条件下冷却到室温。

经过上述工艺,所得鲐鱼水解蛋白氨基酸小肽液为棕色,有鲐鱼固有的香气,无异臭;本发明充分利用异尖线虫污染的鲐鱼资源,既解决了被异尖线虫污染鲐鱼的利用也实现了异尖线虫及其卵的消除,减少因食物链导致的生态风险和食品安全风险,确保了食品安全和生物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本发明所获得的鲐鱼蛋白水解液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良的有机肥料来源,具有改良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态,促进植物生长和果实品质提高作用,也可以用于工业微生物发酵领域;通过本发明的处理工艺实现对鲐鱼海洋资源的利用,减少渔业损失,高了鲐鱼的综合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