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啤酒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98639发布日期:2019-06-13 16:10阅读:1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啤酒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啤酒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啤酒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白啤酒的制备通常是使用了两种不同的酵母进行了二次发酵,且在第二次发酵过中,加入其他风味物质(如酯香类物质),其最终成品酒也未进行过滤,成品酒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酵母(已杀灭),故外观上看,成品酒很浑浊,呈现一种白色乳浊状态,故称为“白啤酒”。

白啤酒特点是含有少量酒精、酒体浓厚,色微白,味微酸、爽口、营养丰富。精酿啤酒不仅是一种提供能量的饮料,也是一种社交饮品。精酿啤酒在我国啤酒行业逐步兴起,其品种繁多,口感独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经典白啤酒泡沫丰富、洁白细腻、且泡持性好。白啤酒具有如下主要优点:

(1)酒花的成分及钾盐的作用,白啤酒具有利尿作用。泌尿专家发现利用小麦啤酒的这种特性还同“冲冼”,胆或排除胆结石。

(2)人体摄入啤酒中的少量酒精可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镇静作用。

(3)白啤酒可给饮者带来好胃口。

(4)酵母储有大量有价值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b2),所以饮用未经过滤的富含酵母的啤酒更有利于健康。

白啤酒的口感与其制备工艺有直接联系,现有技术中虽有诸多白啤酒的制作工艺,然而,口味与健康兼容的工艺比较鲜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白啤酒的制作方法,其采用大麦芽和小麦芽为原料,制备得到的白啤酒口味独特且利于睡眠,且制作方法简单易行。

其技术解决方案包括:

一种白啤酒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原料预处理,以大麦芽和小麦芽为原料,分别对其进行粉碎,得原料混合物;

b、糖化,分为以下子步骤:

b1、通过单醪升温的浸出糖化工艺进行糖化,ph值控制在5.0-5.6,糖化步骤为在45℃投料保持15min,然后升温至65℃保持15min;接着升温至72℃保持20min;最后升温至78℃得醪液;

b2、过滤,对所得醪液进行过滤,在过滤槽中进行,过滤槽的筛板提前导入78-80℃的热水,加到热水刚好淹没滤板,将醪液送入过滤槽中进行过滤,收集滤液作为麦汁一;

b3、煮沸,蒸汽压力控制在0.2-0.25mpa,煮沸时间为70min;期间加啤酒花赫斯布鲁克,其中于煮沸10min时,第一次添加啤酒花赫斯布鲁克,第二次于煮沸结束前10min再次加与第一次质量相同的啤酒花赫斯布鲁克;

b4、回旋沉淀,将料液打入回旋沉淀槽,进行回旋沉淀,静置,得麦汁二;

b5、冷却,将麦汁二通过板式交换器迅速降温至18℃,并与此同时向冷却麦汁中通高纯氧充氧,充氧流量控制在200-300l/h,使麦汁二中的溶解氧达到8~9mg/l;接着将啤酒酵母s-33加入发酵罐中,保证酵母的接种量达到1.5×107~1.8×107个/ml细胞;

c、发酵,发酵温度18-22℃,当糖度降至3.5-4.5进行封罐、保压0.13mpa,温度升高1℃,保持4-5天,进入双乙酰的还原阶段;

d、降温,将发酵罐温度设定为5℃降温,待降至5℃停24h排放酵母一和冷凝物,再将发酵罐温度降至-1-0℃继续降温,24h后排放酵母二,在-0.5-0℃陈酿5-7d,即得白啤酒。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步骤a中,大麦芽采用加水增湿的方法进行粉碎,小麦芽采用干法粉碎。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步骤b1中加入乳酸调节ph。

进一步的,步骤b2中过滤后加入78℃的水对醪液进行洗糟,洗糟分为两次,洗糟水和糖化用水的质量配比为1:1。

进一步的,步骤a中,大麦芽的加入量为200kg,小麦芽的加入量为160kg;步骤b3中,第一次添加啤酒花赫斯布鲁克750g。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带来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采用大麦芽、小麦芽,通过上面发酵酿制技术制成,其酒度≥4.0%(v/v),原麦汁浓度11.7-12.0°p,总酸≥2.0ml/100ml,色度11ebc,二氧化碳0.35-0.65%(m/m),双乙酰≤0.10mg/l,蔗糖转化酶活性呈阳性。

(2)工艺简单,制得的白啤酒香味浓郁,酒体呈金黄色,泡沫洁白细腻,挂杯持久。该酒填补了啤酒领域的空白,具有很好的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白啤酒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白啤酒的制作方法,为了使本发明的优点、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确,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选原料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购买获得。

实施例1: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原料的预处理

(1)麦芽处理:将啤酒麦芽(大麦芽200kg、小麦芽160kg)进行粉碎。大麦芽采用加水增湿的方法进行粉碎,要求是能够达到表皮破壳,这样麦皮拖着内容物,在麦汁过滤的时候会变得较为松软,形成过滤层。小麦芽则采用干法粉碎。向糖化罐中注入1000l水,升温至45℃,将粉碎好的麦芽缓慢加入,边加边搅拌。

第二步、糖化

(1)糖化用水的比例为1:3.5,通过单醪升温的浸出糖化工艺进行糖化,糖化过程中需加乳酸调ph值,ph值控制在5.0-5.6之间,具体的参数为:45℃投料(15min)→65℃(15min)→72℃(20min)→78℃(过滤)。

(2)过滤:过滤槽的筛板提前导入80℃的热水,加到热水刚好淹没滤板,这样可以用来排出滤板和槽底之间的空气,预防麦汁氧化反应。将醪液泵入过滤槽,倒醪过程中糖化锅、过滤槽搅拌不停。过滤后用78℃的水对醪液进行洗糟。洗糟分为两次,控制好洗糟水和糖化用水的比例1:1左右。

(3)煮沸:蒸汽压力控制在0.2mpa,麦汁煮沸的强度控制在10%左右,煮沸时间为70min。期间加啤酒花赫斯布鲁克1500g,其中于煮沸10min时,第一次添加酒花750g,第二次于煮沸结束前10min加750g。

(4)回旋沉淀:将料液打入回旋沉淀槽,进行回旋沉淀,静置20min。

(5)冷却:热麦汁在旋涡沉淀槽静置沉淀结束,冰机送冰水,冰水温度≤5.0℃,将料液通过板式交换器迅速降温至18℃。麦汁降温后,要开启高纯氧阀门,向冷却麦汁中通高纯氧充氧,充氧流量控制在200-300l/h,使麦汁中的溶解氧达到8~9mg/l。接着将啤酒酵母s-33加入发酵罐中,保证酵母的接种量达到1.5×107个/ml细胞。

第三步、发酵及后处理

(1)发酵:发酵温度20℃左右。当糖度降至4.0左右进行封罐、保压0.13mpa,温度升高1℃,保持4-5天,进入双乙酰的还原阶段,以此减少高级醇和酯类等不好风味物质的生成。

(2)降温控制:将发酵罐温度设定为5℃降温,控制降温的速度为0.5℃/h,待降至5℃停一天,使酵母能够适应较低的温度,排放酵母和冷凝物,再将发酵罐温度降至0℃继续降温,降温的速度控制在0.2℃/h左右,24h后排放第二次酵母。啤酒在-0.5℃陈酿5-7d,酒体基本成熟,即为白啤酒。采用这种工艺,酵母对双乙酰的还原可以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啤酒质量好,口感较为满意。

(3)灌装、成品:将酒液用灌装机灌装,得桶装鲜白啤酒,即为成品。

实施例2:

第一步、原料的预处理

(1)麦芽处理:将啤酒麦芽(大麦芽200kg、小麦芽160kg)进行粉碎。大麦芽采用加水增湿的方法进行粉碎,要求是能够达到表皮破壳,这样麦皮拖着内容物,在麦汁过滤的时候会变得较为松软,形成过滤层。小麦芽则采用干法粉碎。向糖化罐中注入1000l水,升温至45℃,将粉碎好的麦芽缓慢加入,边加边搅拌。

第二步、糖化

(1)糖化用水的比例为1:3.5,通过单醪升温的浸出糖化工艺进行糖化,糖化过程中需加乳酸调ph值,ph值控制在5.0-5.6之间,具体的参数为:45℃投料(15min)→65℃(15min)→72℃(20min)→78℃(过滤)。

(2)过滤:过滤槽的筛板提前导入80℃的热水,加到热水刚好淹没滤板,这样可以用来排出滤板和槽底之间的空气,预防麦汁氧化反应。将醪液泵入过滤槽,倒醪过程中糖化锅、过滤槽搅拌不停。过滤后用78℃的水对醪液进行洗糟。洗糟分为两次,控制好洗糟水和糖化用水的比例1:1左右。

(3)煮沸:蒸汽压力控制在0.25mpa,麦汁煮沸的强度控制在10%左右,煮沸时间为70min。期间加啤酒花赫斯布鲁克1500g,其中于煮沸10min时,第一次添加酒花750g,第二次于煮沸结束前10min加750g。

(4)回旋沉淀:将料液打入回旋沉淀槽,进行回旋沉淀,静置20min。

(5)冷却:热麦汁在旋涡沉淀槽静置沉淀结束,冰机送冰水,冰水温度≤5.0℃,将料液通过板式交换器迅速降温至18℃。麦汁降温后,要开启高纯氧阀门,向冷却麦汁中通高纯氧充氧,充氧流量控制在200-300l/h,使麦汁中的溶解氧达到8~9mg/l。接着将啤酒酵母s-33加入发酵罐中,保证酵母的接种量达到1.8×107个/ml细胞。

第三步、发酵及后处理

(1)发酵:发酵温度20℃左右。当糖度降至4.0左右进行封罐、保压0.13mpa,温度升高1℃,保持4-5天,进入双乙酰的还原阶段,以此减少高级醇和酯类等不好风味物质的生成。

(2)降温控制:将发酵罐温度设定为5℃降温,控制降温的速度为0.5℃/h,待降至5℃停一天,使酵母能够适应较低的温度,排放酵母和冷凝物,再将发酵罐温度降至-1℃继续降温,降温的速度控制在0.2℃/h左右,24h后排放第二次酵母。啤酒在0℃陈酿5-7d,酒体基本成熟,即为白啤酒。采用这种工艺,酵母对双乙酰的还原可以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啤酒质量好,口感较为满意。

(3)灌装、成品:将酒液用灌装机灌装,得桶装鲜白啤酒,即为成品。

本发明中未述及的部分借鉴现有技术即可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做出的任何等同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