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压软管的工艺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14734发布日期:2020-05-29 13:22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高压软管的工艺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输送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高压软管的工艺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超高压(工作压力≥20mpa)流体输送的运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例如:工业化工设备清洗和水刀切割等。上述领域所使用的高压软管的位置一般是不固定的,高压软管在进行作业时经常需要被拖拽,有时会因进入车轮或设备底下而受到挤压,造成高压软管的磨损或割伤。

超高压软管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关于超高压软管的制作和生产至今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超高压软管的工艺制造方法,制造的方法步骤简单,通过氯醚橡胶为主要的制作原料,氯醚橡胶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耐油性、耐寒性和耐臭氧性,进而提高超高压软管的各方面性能。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超高压软管的工艺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准备:取氯醚橡胶、炭黑、碳酸钙、氧化铝、塑化剂和硫化剂;

二、制取初始料:将步骤一中的各部分原料混合在一起,充分搅拌混合;

三、设置挤出机:开启挤出机,设置挤出机的各项参数;

四、挤出内胶层:设置挤出机各段温度;

五、挤出增强层:设置针织机牵引速度和针织机转速;

六、挤出外胶层:重新设置挤出机的各段温度;

所述内胶层和外胶层都采用氯醚橡胶,配方为氯醚橡胶100份、炭黑n55020-30份、硅酸钙4-6份、氧化铝1-3份、塑化剂8-10份和硫化剂1-3份。

所述增强层采用芳纶纤维制成。

所述挤出机和针织机的工作环境温度为20-22摄氏度。

所述步骤四中挤出机各段温度为螺杆40~50℃,喂料段40~50℃,塑化段50~60℃,机头60~70℃。

所述步骤五中针织机牵引速度3~6m/min,针织机转速100~140转/min。

所述步骤六中挤出机各段温度为螺杆45~55℃,喂料段45~55℃,塑化段55~65℃,机头65~75℃。

所述塑化剂为邻苯二甲酸二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中的一种。

所述硫化剂为硫磺、金属氧化物和树脂类硫化剂的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超高压软管的工艺制造方法的优点在于:选用氯醚橡胶为主要的制作原料,氯醚橡胶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耐油性、耐寒性和耐臭氧性,进而提高超高压软管的各方面性能;本发明通过采用芳纶纤维制成增强层,芳纶纤维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和耐疲劳性能,有良好的介电性和化学稳定性,耐有机溶剂、燃料、有机酸及稀浓度的强酸、强碱,耐屈折性和加工性能好,从提高增强层的性能,进而提高超高压软管的使用性能;本发明通过向原料中加入塑化剂,使原料的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本发明通过向原料中加入硫化剂,硫化剂能使橡胶分子链起交联反应,使线形分子形成立体网状结构,可塑性降低,弹性剂强度增加,进而促进超高压软管的制成。

说明书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超高压软管的工艺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准备:取氯醚橡胶、炭黑、碳酸钙、氧化铝、塑化剂和硫化剂;

二、制取初始料:将步骤一中的各部分原料混合在一起,充分搅拌混合;三、设置挤出机:开启挤出机,设置挤出机的各项参数;

四、挤出内胶层:设置挤出机各段温度;

五、挤出增强层:设置针织机牵引速度和针织机转速;

六、挤出外胶层:重新设置挤出机的各段温度。

所述内胶层和外胶层都采用氯醚橡胶,配方为氯醚橡胶100份、炭黑n55020份、硅酸钙4份、氧化铝1份、塑化剂8份和硫化剂1份。氯醚橡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寒性和耐臭氧性,从而提高内胶层和外胶层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超高压软管的使用效率;芳纶纤维耐疲劳性,耐磨性好且在高温环境下能保持高强度,具有耐酸耐碱、重量轻、绝缘、抗老化、生命周期长等优良性能,有利于提高超高压软管的结构性能。

所述增强层采用芳纶纤维制成。芳纶纤维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和耐疲劳性能,有良好的介电性和化学稳定性,耐有机溶剂、燃料、有机酸及稀浓度的强酸、强碱,耐屈折性和加工性能好,从提高增强层的性能,进而提高超高压软管的使用性能。

所述挤出机和针织机的工作环境温度为20摄氏度。低温恒定的环境能保证原料的特性,进而提高挤出机和针织机的工作效率。

所述步骤四中挤出机各段温度为螺杆40℃,喂料段40℃,塑化段50℃,机头60℃。

所述步骤五中针织机牵引速度3/min,针织机转速100转/min。

所述步骤六中挤出机各段温度为螺杆45℃,喂料段45℃,塑化段55℃,机头65℃。

所述塑化剂为邻苯二甲酸二酯。邻苯二甲酸二酯是常用的塑化剂,在原料中加入塑化剂,可以使原料的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

所述硫化剂为硫磺。硫磺被广泛应用于橡胶中,硫化剂能使橡胶分子链起交联反应,使线形分子形成立体网状结构,可塑性降低,弹性剂强度增加,进而促进超高压软管的制成。

实施例二

一种超高压软管的工艺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准备:取氯醚橡胶、炭黑、碳酸钙、氧化铝、塑化剂和硫化剂;

二、制取初始料:将步骤一中的各部分原料混合在一起,充分搅拌混合;三、设置挤出机:开启挤出机,设置挤出机的各项参数;

四、挤出内胶层:设置挤出机各段温度;

五、挤出增强层:设置针织机牵引速度和针织机转速;

六、挤出外胶层:重新设置挤出机的各段温度。

所述内胶层和外胶层都采用氯醚橡胶,配方为氯醚橡胶100份、炭黑n55025硅酸钙4-6份、氧化铝2份、塑化剂9份和硫化剂2份。氯醚橡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寒性和耐臭氧性,从而提高内胶层和外胶层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超高压软管的使用效率;芳纶纤维耐疲劳性,耐磨性好且在高温环境下能保持高强度,具有耐酸耐碱、重量轻、绝缘、抗老化、生命周期长等优良性能,有利于提高超高压软管的结构性能。

所述增强层采用芳纶纤维制成。芳纶纤维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和耐疲劳性能,有良好的介电性和化学稳定性,耐有机溶剂、燃料、有机酸及稀浓度的强酸、强碱,耐屈折性和加工性能好,从提高增强层的性能,进而提高超高压软管的使用性能。

所述挤出机和针织机的工作环境温度为21摄氏度。低温恒定的环境能保证原料的特性,进而提高挤出机和针织机的工作效率。

所述步骤四中挤出机各段温度为螺杆45℃,喂料段45℃,塑化段55℃,机头65℃。

所述步骤五中针织机牵引速度5m/min,针织机转速120转/min。

所述步骤六中挤出机各段温度为螺杆50℃,喂料段50℃,塑化段60℃,机头70℃。

所述塑化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常用的塑化剂,在原料中加入塑化剂,可以使原料的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

所述硫化剂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被广泛应用于橡胶中,硫化剂能使橡胶分子链起交联反应,使线形分子形成立体网状结构,可塑性降低,弹性剂强度增加,进而促进超高压软管的制成。

实施例三

一种超高压软管的工艺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准备:取氯醚橡胶、炭黑、碳酸钙、氧化铝、塑化剂和硫化剂;

二、制取初始料:将步骤一中的各部分原料混合在一起,充分搅拌混合;三、设置挤出机:开启挤出机,设置挤出机的各项参数;

四、挤出内胶层:设置挤出机各段温度;

五、挤出增强层:设置针织机牵引速度和针织机转速;

六、挤出外胶层:重新设置挤出机的各段温度。

所述内胶层和外胶层都采用氯醚橡胶,配方为氯醚橡胶100份、炭黑n55030份、硅酸钙6份、氧化铝3份、塑化剂10份和硫化剂3份。氯醚橡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寒性和耐臭氧性,从而提高内胶层和外胶层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超高压软管的使用效率;芳纶纤维耐疲劳性,耐磨性好且在高温环境下能保持高强度,具有耐酸耐碱、重量轻、绝缘、抗老化、生命周期长等优良性能,有利于提高超高压软管的结构性能。

所述增强层采用芳纶纤维制成。芳纶纤维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和耐疲劳性能,有良好的介电性和化学稳定性,耐有机溶剂、燃料、有机酸及稀浓度的强酸、强碱,耐屈折性和加工性能好,从提高增强层的性能,进而提高超高压软管的使用性能。

所述挤出机和针织机的工作环境温度为22摄氏度。低温恒定的环境能保证原料的特性,进而提高挤出机和针织机的工作效率。

所述步骤四中挤出机各段温度为螺杆50℃,喂料段50℃,塑化段60℃,机头70℃。

所述步骤五中针织机牵引速度6m/min,针织机转速140转/min。

所述步骤六中挤出机各段温度为螺杆55℃,喂料段55℃,塑化段65℃,机头75℃。

所述塑化剂为邻苯二甲酸二酯。邻苯二甲酸二酯是常用的塑化剂,在原料中加入塑化剂,可以使原料的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

所述硫化剂为树脂类硫化剂。树脂类硫化剂被广泛应用于橡胶中,树脂类硫化剂能使橡胶分子链起交联反应,使线形分子形成立体网状结构,可塑性降低,弹性剂强度增加,进而促进超高压软管的制成。

本发明中提供的一种超高压软管的工艺制造方法,选用氯醚橡胶为主要的制作原料,氯醚橡胶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耐油性、耐寒性和耐臭氧性,进而提高超高压软管的各方面性能;本发明通过采用芳纶纤维制成增强层,芳纶纤维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和耐疲劳性能,有良好的介电性和化学稳定性,耐有机溶剂、燃料、有机酸及稀浓度的强酸、强碱,耐屈折性和加工性能好,从提高增强层的性能,进而提高超高压软管的使用性能;本发明通过向原料中加入塑化剂,使原料的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本发明通过向原料中加入硫化剂,硫化剂能使橡胶分子链起交联反应,使线形分子形成立体网状结构,可塑性降低,弹性剂强度增加,进而促进超高压软管的制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