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糖清净过程的加灰饱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4439发布日期:2019-11-29 17:27阅读:864来源:国知局
用于制糖清净过程的加灰饱充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糖清净过程的加灰饱充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甜菜制糖生产过程中,甜菜洗净后,经切丝机切成菜丝,菜丝进入浸出器后浸出糖汁。糖汁除渣后,进行清净处理,得到清汁。之后再经过蒸发浓缩、煮糖、助晶、分蜜、原糖精炼的过程。

糖汁清净步骤由饱充系统完成,饱充系统采用碳酸饱充原理进行生产,以实现糖汁脱色除杂过程。在现有技术中,饱充系统通常由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预灰槽、冷主灰混合罐、冷主灰变频输送泵、蒸汽换热器、热主灰混合罐及鼓泡式饱充罐构成,在加灰饱充后进行过滤除杂步骤,得到清汁。

现有的饱充系统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如下问题。预灰槽中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上设置有桨叶,由于传动轴较长,在预灰槽的槽体中部通过安装支撑轴瓦支撑传动轴。工作时,向预灰槽中输入糖汁和石灰乳,由于预灰槽中的预灰汁中含有石灰乳颗粒和泥汁颗粒,运行过程中对支撑轴瓦磨损较大,易导致传动轴下沉,发生断轴,影响正常生产。冷主灰混合罐在罐体上部溢流出料,冷主灰混合罐的罐体内不安装搅拌装置,反应时间不可调,使物料混合不够均匀,影响清净效果,同时需要定期排渣,劳动强度大,糖分损失高。热主灰混合罐通过搅拌桨混合物料,耗费能源,热主灰混合罐的罐体底部需要定期排渣,劳动强度大,糖分损失高。饱充罐生产中进气口易结垢,影响饱充效果,需要经常停产除垢,同时二氧化碳与物料接触不够充分,影响清净效果。

通过对加灰、饱充的改进,整体清净效果得到改善,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更加合理、工作稳定、可减少糖分损失、清净效果更好的用于制糖清净过程的加灰饱充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制糖清净过程的加灰饱充系统,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预灰槽、冷主灰混合罐、冷主灰变频输送泵、蒸汽换热器、热主灰混合罐及鼓泡式饱充罐,所述预灰槽包括槽体、设置于槽体旁侧的基台、设置于基台上的减速电机、设置于槽体内的由所述减速电机驱动的空心悬浮传动轴及均匀设置于所述空心悬浮传动轴上的搅拌桨叶,所述槽体的顶部开口,所述槽体的侧壁上部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槽体的侧壁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冷主灰混合罐包括罐体、设置于罐体内的传动轴、设置于传动轴上的搅拌桨及设置于罐体顶端的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的减速驱动电机,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罐体的下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罐体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冷主灰变频输送泵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冷主灰混合罐位于所述预灰槽的下方,所述预灰槽的溢流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冷主灰混合罐的进料口连接。

所述热主灰混合罐包括外罐体及设置于外罐体中的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所述外罐体的上部设置有进料管,该进料管伸入所述外罐体中与所述内筒体的上部连通,所述外罐体的下端设置有下循环口,所述外罐体的顶端设置有上循环口,所述下循环口通过管路、热主循环泵及阀门与所述上循环口连接,所述外罐体的上部设置有出料管,该出料管伸入所述外罐体中,所述外罐体的顶部设置有外罐体排气口。

所述鼓泡式饱充罐包括饱充罐罐体及设置于所述饱充罐罐体内的鼓泡机构,所述鼓泡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饱充罐罐体内的饱充罐内筒体、设置于该饱充罐内筒体中的若干个出口向下的鼓泡管及通过管件与这些鼓泡管连通的进气管,所述饱充罐内筒体上下均开口,所述鼓泡管位于所述饱充罐内筒体下端部内,所述进气管从所述饱充罐内筒体中向外伸出所述饱充罐罐体,所述饱充罐罐体的下部设置有饱充罐进料管,该饱充罐进料管向内伸入所述饱充罐罐体内与所述饱充罐内筒体的中部连通,所述饱充罐罐体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饱充罐罐体的底部设置有饱充罐出料口及饱充罐下循环口,所述饱充罐罐体的上部设置有循环管,该循环管伸入所述饱充罐罐体内,所述饱充罐下循环口通过管路、强制循环泵及阀门与所述循环管连接,所述循环管的末端于所述饱充罐罐体内设置有淋洒口,所述热主灰混合罐的出料管通过管路与所述鼓泡式饱充罐的饱充罐进料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工作稳定,可减少糖分损失,清净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预灰槽;2-基台;3-减速电机;4-槽体;5-空心悬浮传动轴;6-搅拌桨叶;7-溢流口;8-排污口;9-冷主灰混合罐;10-罐体;11-传动轴;12-搅拌桨;13-进料口;14-出料口;15-冷主灰变频输送泵;16-蒸汽换热器;17-热主灰混合罐;18-外罐体;19-进料管;20-下循环口;21-上循环口;22-内筒体;23-出料管;24-热主循环泵;25-鼓泡式饱充罐;26-饱充罐进料管;27-饱充罐内筒体;28-进气管;29-鼓泡管;30-排气口;31-饱充罐出料口;32-饱充罐下循环口;33-强制循环泵;34-循环管;35-淋洒口;36-饱充罐罐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制糖清净过程的加灰饱充系统,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预灰槽1、冷主灰混合罐9、冷主灰变频输送泵15、蒸汽换热器16、热主灰混合罐17及鼓泡式饱充罐25,预灰槽1包括槽体4、设置于槽体4旁侧的基台2、设置于基台2上的减速电机3、设置于槽体4内的由减速电机3驱动的空心悬浮传动轴5及均匀设置于空心悬浮传动轴5上的搅拌桨叶6,槽体4的顶部开口,槽体4的侧壁上部设置有溢流口7,槽体4的侧壁底部设置有排污口8;冷主灰混合罐9包括罐体10、设置于罐体10内的传动轴11、设置于传动轴11上的搅拌桨12及设置于罐体10顶端的用于驱动传动轴11转动的减速驱动电机,罐体10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13,罐体10的下部设置有出料口14,罐体10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冷主灰变频输送泵15与控制电路连接,冷主灰混合罐9位于预灰槽1的下方,预灰槽1的溢流口7通过管路与冷主灰混合罐9的进料口13连接。

工作时,向预灰槽1中加入糖汁和石灰乳,糖汁和石灰乳在预灰槽1中预混合后通过溢流输出,在预灰槽1的溢流口7处加入石灰乳,新加入的石灰乳与预灰槽1的溢流一并进入冷主灰混合罐9进行混合,之后由冷主灰变频输送泵15送至蒸汽换热器16中,蒸汽换热器16的壳程中通入蒸汽,给经过管程的混合液加热,之后混合液进入热主灰混合罐17中,之后进入鼓泡式饱充罐25中进行饱充。

预灰槽1采用空心悬浮传动轴5,空心悬浮传动轴5的前后两端通过轴承与预灰槽1的槽体4连接,在不设置支撑轴瓦的情况下,通过槽体4中液体的浮力作用支撑起空心悬浮传动轴5,保证设备安全运行,使设备运行更加稳定,保证生产效率。

冷主灰混合罐9的罐体10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13,下部设置有出料口14,罐体10设置有液位传感器,由冷主灰变频输送泵15根据罐体10内的液位高度输出物料,反应时间可调,使物料混合更加均匀,保证清净效果,同时无需要排渣,减少了糖分损失。冷灰汁液位可调,可以针对不同甜菜品质,调整混合反应时间,改善工艺效果。

热主灰混合罐17包括外罐体18及设置于外罐体18中的内筒体22,内筒体22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外罐体18的上部设置有进料管19,该进料管19伸入外罐体18中与内筒体22的上部连通,外罐体18的下端设置有下循环口20,外罐体18的顶端设置有上循环口21,下循环口20通过管路、热主循环泵24及阀门与上循环口21连接,外罐体18的上部设置有出料管23,该出料管23伸入外罐体18中,外罐体18的顶部设置有外罐体排气口。

工作时,物料先由进料管19进入内筒体22中,再向下进入外罐体18,通过热主循环泵24连续将外罐体18底部的物料抽到上循环口21,再进入外罐体18上部,如此达到混合物料的作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从外罐体排气口排出。取消热主灰混合罐17的搅拌装置,节省能源,底部无需定期排渣,也减少了糖分损失。

鼓泡式饱充罐25包括饱充罐罐体36及设置于饱充罐罐体36内的鼓泡机构,鼓泡机构包括设置于饱充罐罐体36内的饱充罐内筒体27、设置于该饱充罐内筒体27中的若干个出口向下的鼓泡管29及通过管件与这些鼓泡管29连通的进气管28,饱充罐内筒体27上下均开口,鼓泡管29位于饱充罐内筒体27下端部内,进气管28从饱充罐内筒体27中向外伸出饱充罐罐体36,饱充罐罐体36的下部设置有饱充罐进料管26,该饱充罐进料管26向内伸入饱充罐罐体36内与饱充罐内筒体27的中部连通,饱充罐罐体36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30,饱充罐罐体36的底部设置有饱充罐出料口31及饱充罐下循环口32,饱充罐罐体36的上部设置有循环管34,该循环管34伸入饱充罐罐体36内,饱充罐下循环口32通过管路、强制循环泵33及阀门与循环管34连接,循环管34的末端于饱充罐罐体36内设置有淋洒口35,热主灰混合罐17的出料管23通过管路与鼓泡式饱充罐25的饱充罐进料管26连接。

工作时,物料由饱充罐进料管26进入饱充罐内筒体27,由进气管28输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鼓泡管29进入饱充罐内筒体27中,与物料充分混合,多余的二氧化碳由排气口30排出,同时饱充罐罐体36下端部的物料不断由强制循环泵33输送至循环管34,再从饱充罐罐体36的上部由淋洒口35进入饱充罐罐体36内,使物料与二氧化碳得到更充分的混合,以达到更好的清净效果。鼓泡式饱充罐25采用鼓泡方式将二氧化碳输入饱充罐内筒体27,鼓泡管29出口不易结垢,无需停产除垢,保证设备的稳定正常运行。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