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低温条件下生物基生鲜包装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885350发布日期:2020-08-18 17:12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包装材料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适用低温条件下生物基生鲜包装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对生鲜进行存储时,通常需要进行冷藏,因此需要使用能够抗低温的包装材料。例如中国专利“cn110358183a”公开了一种生鲜食品用保温包装材料,所述包装材料包括四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抗菌层、减震层、保温层、防护层,其中,抗菌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溶菌酶1-5份、绿原酸1-3份、茶多酚3-5份、电气石粉10-15份、微晶石墨烯5-7份、壳聚糖溶胶30-50份;减震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改性麦秸粉20-25份、废纸浆20-30份、亚麻纤维10-15份、硼酸铝晶须5-10份、偶氮二甲酸二乙酯4-6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30-40份、硅烷偶联剂1-2份;保温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硅藻泥15-25份、海泡石绒5-15份、二氧化硅气凝胶15-20份、硅溶胶30-40份;防护层由环氧丙烯酸酯乳液、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按1:(0.1-0.3)的重量比复合而成。该技术方案只能实现低温保鲜,在低温条件下抗冲击性能较差。技术实现要素: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低温条件下抗冲击性能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低温条件下生物基生鲜包装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适用低温条件下生物基生鲜包装,包括以下组分:在此基础上,所述组分具体为:在此基础上,所述食用淀粉为玉米淀粉。在此基础上,所述分散剂为硬脂酸和聚乙二醇。在此基础上,所述爽滑剂为滑石粉。在此基础上,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和抗氧剂168按1:1复配而成。一种适用低温条件下生物基生鲜包装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对食用淀粉进行干燥和表面预处理,随后连同滑石粉、硬脂酸和聚乙二醇加入温控型高速混合机进行预处理,设置温控型高速混合机的工艺参数,利用温控型高速混合机作为反应器进行淀粉干法改性;步骤二:将plla、pdla和e-ma-gma一起投入密炼机中在一定的加工温度下进行反应性熔融共混,使sc-pla/弹性体共混物中原位形成梳型接枝共聚物,从而制备出超韧且耐热的sc-pla共混物;步骤三:将步骤一的改性淀粉和步骤二的sc-pla共混物进行均匀混合,然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再通过压辊进行压片,最后通过不同的吸塑模具中进行吸塑成型,从而制备出不同的生物基生鲜包装。在此基础上,所述步骤一的工艺参数具体为高混温度为90-100℃、转速为500r/min、混合时间为20-30min。在此基础上,所述步骤二中加工温度为190-20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原材料中添加e-ma-gma,提高了生鲜包装的韧性和低温冲击性能;本发明的适用于低温的生物基生鲜包装,以淀粉和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为主要原料,更加环保,同时降低了石油资源的消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本实施例选用原材料及组分为:玉米淀粉43%、plla38%、pdla6%、e-ma-gma8%、硬脂酸0.3%、聚乙二醇0.3%、滑石粉4%、抗氧剂0.4%。制备时,先对玉米淀粉进行干燥和表面预处理,去除水分和杂质,随后连同滑石粉、硬脂酸和聚乙二醇加入温控型高速混合机进行预处理,设置高混温度为95℃、转速为500r/min、混合时间为25min,完成淀粉干法改性;随后将plla、pdla和e-ma-gma一起投入密炼机中在195℃的环境下进行反应性熔融共混,使sc-pla/弹性体共混物中原位形成梳型接枝共聚物,从而制备出超韧且耐热的sc-pla共混物;最后将改性淀粉和sc-pla共混物进行均匀混合,然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再通过压辊进行压片,最后通过不同的吸塑模具中进行吸塑成型,从而制备出不同的生物基生鲜包装。对比例本对比例与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对比例中未添加e-ma-gma。表一项目实施例对比例5℃冲击强度(kj/m2)16100℃冲击强度(kj/m2)147-5℃冲击强度(kj/m2)135-10℃冲击强度(kj/m2)103由表一可知,通过淀粉改性并添加e-ma-gma进行混合改性制得的生鲜包装,在低温条件下冲击强度得到明显提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原材料中添加e-ma-gma,提高了生鲜包装的韧性和低温冲击性能;本发明的适用于低温的生物基生鲜包装,以淀粉和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为主要原料,更加环保,同时降低了石油资源的消耗。本发明适用于有耐低温储存要求的食品如水饺、汤圆、馒头、冷鲜肉食等包装储存,同时有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便于推广。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