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648287发布日期:2021-04-13 16:18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油田化学助剂领域,具体为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据统计,稠油在整个石油资源中占比较大,全世界已发现的重质稠油储量约为1000
×
108t。中国重质稠油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在辽宁、河南、山东和新疆均有巨大储量。预计我国重质稠油资源约为300
×
108t。然而,稠油具有高密度、高粘度、流动性差等特点,其开采和运输具有很大困难。
3.不同地区针对所开采的稠油特点不同,选择不同的降粘方式,目前国内常用的降粘方式主要有:加热降粘、掺稀降粘、水热裂解降粘和微生物降粘。加热降粘具有适应性广、操作简便等特点而常被采用,但该方法能量损耗巨大,停止加热则会因为稠油粘度增加而产生凝管,造成事故,发生危险;掺稀法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对稀油需求量较大,同时增加了炼化成本;水热裂解法可以改变稠油中各组分含量,从本质上提升油品,但耗能巨大,且稠油中的重金属易对催化剂降活,降低效果;微生物降粘法利用微生物自身及代谢产物与稠油相互作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微生物对环境要求较高,否则难以存活。可见,选择一种加注工艺简单、有效的降粘方法对降低成本、增加开采量显得至关重要。
4.此外,在我国的稠油组成中,胶质、沥青质的含量过高是稠油高粘度的主要原因。稠油中,胶质、沥青质的聚集,将导致稠油的粘度增加,若能将胶质、沥青质在油中有效的分散开,就能够显著的降低稠油粘度。油溶性降粘剂本身具有油溶性,使其可以直接添加在稠油中而不影响油的品质,少量的降粘剂即可成功降粘。但是目前对油溶性降粘剂的研究较少,大多仅限于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试验阶段,且存在油溶性不足,降粘效果不显著,普适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降粘剂油溶性好,降粘效果显著,具有良好普适性,且制备方法简单。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由2,2,3,3

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和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四种单体反应得到,所述四种单体的摩尔比为:2,2,3,3

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1:(2

4):(1

3):(9

11)。
7.优选的,所述四种单体的摩尔比为:2,2,3,3

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1:3:2:10。
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按照所述摩尔比将2,2,3,3

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及甲基丙烯酸十八酯混合、溶解、加热,引发反应,得到油溶性稠油降粘剂。
9.优选的,所述摩尔比为:2,2,3,3

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甲基
丙烯酸十八酯=1:3:2:10。
10.优选的,所述溶解过程选择的溶剂为甲苯,所述甲苯的质量为所述四种单体质量和的90%

110%。
11.优选的,所述加热过程的加热温度为60℃

80℃。
12.优选的,所述引发反应的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所述过氧化苯甲酰的质量为所述四种单体质量和的1%

2%。
13.优选的,所述引发反应的时间为5h

7h,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
14.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的应用,所述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用于降低粘度为24300

34100mpa
·
s的稠油。
15.更为优选的,所述粘度为32600mpa
·
s。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发明选用的2,2,3,3

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中的f离子可以与胶质、沥青质形成氢键,苯乙烯提供苯环,可以与胶质、沥青质发生π

π电子共轭,马来酸酐给降粘剂增加了空间结构,甲基丙烯酸十八酯提供了长碳链,增加了降粘剂的油溶性,与现有技术相比,降粘效果更加显著。
18.2、本发明在四种单体的摩尔比为:2,2,3,3

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1:3:2:10的情况下,对于稠油的降粘率可以高达65.34%,使得稠油的粘度由32600mpa
·
s降到11300mpa
·
s。
19.3、本发明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的制备工艺简单,条件温和,合成的降粘剂油溶性好,可以与甲苯混合使用。
20.4、本发明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中选择的加热温度为60℃

80℃,引发反应的时间为5h

7h,是结合四种单体的特性进行的选择,在此温度和时间下能够帮助单体更好的聚合成预设化合物,增加合成降粘剂的降粘效率。
21.5、本发明对于24300

34100mpa
·
s粘度的稠油降粘率在50%左右,说明本发明降粘剂具有良好的普适性,适合多种不同组成的稠油,尤其是对于粘度为32600mpa
·
s的稠油的降粘率最高可达到65.34%,降粘效果优异。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的红外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4.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由2,2,3,3

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和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四种单体反应得到,所述四种单体的摩尔比为:2,2,3,3

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1:(2

4):(1

3):(9

11)。本发明选用的2,2,3,3

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中的f离子可以与胶质、沥青质形成氢键,苯乙烯提供苯环,可以与胶质、沥青质发生π

π电子共轭,马来酸酐给降粘剂增加了空间结构,甲基丙烯酸十八酯提供了长碳链,增加了降粘剂的油溶性,起到更好的降粘效果。
25.优选的,所述四种单体的摩尔比为:2,2,3,3

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1:3:2:10。在该配比下,几种单体中的官能团起到了较好的协同效果,使降粘剂的降粘效果较好。
2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按照所述摩尔比将2,2,3,3

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及甲基丙烯酸十八酯混合、溶解、加热,引发反应,得到油溶性稠油降粘剂。
27.优选的,所述摩尔比为:2,2,3,3

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1:3:2:10。
28.优选的,所述溶解过程选择的溶剂为甲苯,所述甲苯的质量为所述四种单体质量和的90%

110%。相较于其他溶剂,此溶剂毒性较小,且不会影响反应的进行。
29.优选的,所述加热过程的加热温度为60℃

80℃。
30.优选的,所述引发反应的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所述过氧化苯甲酰的质量为所述四种单体质量和的1%

2%。
31.优选的,所述引发反应的时间为5h

7h,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
32.温度和时间是结合四种单体的特性进行的选择,在此温度和时间下能够帮助单体更好的聚合成预设化合物,增加合成降粘剂的降粘效率。
33.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的应用,所述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用于降低粘度为24300

34100mpa
·
s的稠油。
34.上述为本发明的详细阐述,下面为本发明实施例。
35.实施例1
36.反应单体的摩尔比为:2,2,3,3

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为1:2:1:9。
37.制备过程为:在装有球形冷凝管、温度计、磁力搅拌子的三口烧瓶中加入0.2g的2,2,3,3

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0.22g的苯乙烯、0.1g的马来酸酐及3.05g的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再加入1.57g的甲苯做为溶剂,在油浴锅中边加热边搅拌至温度为60℃时,将0.714g过氧化苯甲酰溶解在2g甲苯中,逐滴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引发反应,待反应5h后,停止加热,将上述反应液在真空条件下旋蒸,除去溶剂甲苯,制得油溶性稠油降粘剂。
38.实施例2
39.反应单体的摩尔比为:2,2,3,3

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为1:4:3:11。
40.制备过程为:在装有球形冷凝管、温度计、磁力搅拌子的三口烧瓶中加入0.2g的2,2,3,3

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0.44g的苯乙烯、0.3g的马来酸酐及3.72g的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再加入2.66g的甲苯做为溶剂,在油浴锅中边加热边搅拌至温度为60℃时,将0.0932g过氧化苯甲酰溶解在2g甲苯中,逐滴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引发反应,待反应5h后,停止加热,将上述反应液在真空条件下旋蒸,除去溶剂甲苯,制得油溶性稠油降粘剂。
41.实施例3
42.反应单体的摩尔比为:2,2,3,3

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为1:3:2:10。
43.制备过程为:在装有球形冷凝管、温度计、磁力搅拌子的三口烧瓶中加入0.2g的2,
2,3,3

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0.33g的苯乙烯、0.2g的马来酸酐及3.38g的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再加入2.08g的甲苯做为溶剂。在油浴锅中边加热边搅拌至温度为60℃时,将0.0822g过氧化苯甲酰溶解在2g甲苯中,逐滴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引发反应,待反应5h后,停止加热,将上述反应液在真空条件下旋蒸,除去溶剂甲苯,及制得油溶性稠油降粘剂。
44.实施例4
45.同实施例3,区别仅在于,加热温度为70℃,引发反应时间为6h。
46.实施例5
47.同实施例3,区别仅在于,加热温度为80℃,引发反应时间为7h。
48.实施例6
49.对实施例1

5得到的降粘剂进行评价,参照石油行业标准sy/t 0520

2008《原油粘度测定旋转粘度计平衡法》,向100ml高脚烧杯中倒入100ml稠油,在50℃下恒温1h,使用ndj

8s数显粘度计测定稠油粘度,记为η0,将0.05g降粘剂溶于1g甲苯中,溶解完全后加入稠油杯中并搅拌均匀,在50℃水浴锅中很温加热2h,期间每15~20min搅拌一次,测其粘度,记为η1。最后按照公式ν=[(η0‑
η1)/η0]
×
100%计算出降粘率,对稠油的降粘结果见表1。
[0050]
表1降粘剂对稠油的降粘性能测试
[0051][0052]
由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

3改变了四种单体的比例,其中,实施例3的降粘率最为显著,说明本发明反应单体的摩尔比为:2,2,3,3

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为1:3:2:10的降粘效果最好,这是因为在该配比下,几种单体中的官能团起到了较好的协同效果,使降粘剂的降粘效果较好。由实施例3

5比较可以看出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降粘效率都有影响,说明加热温度为60℃,引发反应时间为5小时,降粘效果最为显著,这是因为高温将导致各单体产生爆聚现象,产物分子量较小,从而导致降粘剂未反应成为目标产物,降粘效果变差;反应时间过长,导致分子结构进一步增加,分子量持续增加,而过大的分子量不利于稠油粘度的降低,因此降粘率较差。
[0053]
实施例7
[0054]
对实施例3得到的降粘剂进行不同粘度稠油效果的评价,参照石油行业标准sy/t0520

2008《原油粘度测定旋转粘度计平衡法》,向100ml高脚烧杯中倒入100ml稠油,在50℃下恒温1h,使用ndj

8s数显粘度计测定稠油粘度,记为η0,将0.05g降粘剂溶于1g甲苯中,溶解完全后加入稠油杯中并搅拌均匀,在50℃水浴锅中很温加热2h,期间每15~20min搅拌一次,测其粘度,记为η1。最后按照公式ν=[(η0‑
η1)/η0]
×
100%计算出降粘率,对不同稠油的降粘结果见表2。
[0055]
表2降粘剂对不同粘度稠油的降粘性能测试
[0056][0057]
由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对于粘度为32600mpa
·
s的稠油的降粘率最高可达到65.34%,降粘效果优异。同时,该种降粘剂对另外两种粘度的稠油降粘率也在50%左右,说明该种降粘剂具有良好的普适性,适合多种不同组成的稠油。
[0058]
实施例8
[0059]
使用wqf

520红外光谱仪对实施例3中的合成后的降粘剂进行红外光谱检测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波长3450cm
‑1和1720cm
‑1为酯基上(

c=o)的峰,波长2923cm
‑1和2854cm
‑1的吸收峰分别为甲基(

ch3)和亚甲基(

ch2)的特征峰,波长1300

1635cm
‑1的区域为苯环的特征峰,波长为1166cm
‑1是氟的特征峰,730cm
‑1为

ch2的水平摇摆振动吸收峰,图中并无明显烯烃的特征峰,判定成功合成目标降粘剂。
[0060]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