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菌复合物、其制造方法及抑菌塑胶基材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559724阅读:来源:国知局
中,将作为载体的表面修饰长碳链分子的β-环糊精与欲携带的抑菌剂例如肉桂 醛等疏水性抑菌剂,以摩尔数比例为1:1~10:1的数量,预先加入可使载体溶解的有机溶 剂例如二氯甲烷、二甲基亚砜(DMSO)等中。接着,进行步骤S260,表面修饰长碳链分子的 β -环糊精与抑菌剂混合,并使其作用1至2小时,以确保抑菌剂确实包覆于载体中。最后, 进行步骤S270,干燥可得表面修饰长碳链分子的β -环糊精包覆抑菌剂的抑菌复合物。
[0040] 将上述制造的抑菌复合物与常用塑胶粒例如聚乙烯(ΡΕ)、聚丙烯(ΡΡ)、尼龙 (Nylon)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经由混炼加工,制成高浓度母粒(3%~10% ), 再以可抑菌作用浓度(0. 1%~3% ),经加工制成相对应抑菌塑胶产品。
[0041] 本实施例中抑菌塑胶基材的制造方法包含化学方式的制造方法及物理方式的制 造方法,现将各种具有的塑胶基材制造方法及其制成的具有抑菌复合物的塑胶基材依序说 明如下:
[0042] (化学方式的制造方法)
[0043] 化学方式的制造方法是指将塑胶原料溶解于有机化学溶剂中,再混入抑菌复合物 并施以干燥处理去除有机化学溶剂,并进行加工而得到具有抑菌复合物的塑胶基材,利用 化学方式的制造方法所获得的塑胶基材是包括有相互混合的塑胶原料及抑菌复合物;前 述有机化学溶剂选自由氨、六氨基己酸、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丁酮 (MEK)、甲酸、二甲苯及甲苯所组成的群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实施例以经常被使用的聚乙 烯树脂(PE)或聚酰胺(Nylon)进行试验,其中聚乙烯树脂(PE)经常被制造为日常使用的 塑胶袋、塑胶膜产品或桶状物、壳体物件等等,聚酰胺(Nylon)则经常被制成塑胶纤维产 品、刷毛等。
[0044] 一实施例中,具有抑菌复合物的聚乙烯树脂基材的制造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
[0045] (a)将一聚乙烯树脂(PE)的原料混合于一甲苯溶剂中。
[0046] (b)加热至温度介于80°C至120°C之间,使前述聚乙烯树脂(PE)充分溶解于该甲 苯溶剂中,形成含聚乙烯树脂(PE)的溶液。
[0047] (c)在前述溶液中添加重量百分比约0. 5%至10%的抑菌复合物进行试验。使抑 菌复合物均匀的混合于该溶液中,接着停止加热并冷卻至常温,可直接置于常温下冷卻或 以水冷冷卻,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急速冷卻。
[0048] ⑷去除该甲苯溶剂,过程中可辅以抽风方式进行一段时间的抽风,以辅助去除该 甲苯溶剂,抽风去除甲苯溶剂过程中也可辅助(c)步骤的冷卻过程,当该甲苯溶剂被去除 后,即可获得添加有抑菌复合物的聚乙烯树脂(PE)。将该添加有抑菌复合物的聚乙烯树脂 (PE)成型为一塑胶基材。
[0049] 另一实施例中,具有抑菌复合物的聚酰胺(Nylon)基材的制造方法包括有下列步 骤:
[0050] (a)将一聚酰胺(Nylon)的原料混合于一甲酸溶剂中。
[0051] (b)加热至温度介于100°C至120°C之间,使前述聚酰胺(Nylon)充分溶解于该甲 酸溶剂中,形成含聚酰胺(Nylon)的溶液。
[0052] (c)在前述溶液中添加重量百分比介于0. 5%至10%的抑菌复合物进行试验,使 抑菌复合物均匀的混合于该溶液中,接着停止加热并冷卻至常温,可直接置于常温下冷卻 或以水冷冷卻,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急速冷卻。
[0053] ⑷去除该甲酸溶剂,过程中可辅以抽风方式进行一段时间的抽风,以辅助去除 该甲酸溶剂,抽风去除甲酸溶剂过程中也可辅助(c)步骤的冷卻过程,当该甲酸溶剂被去 除后,即可获得添加有抑菌复合物的聚酰胺(Nylon)。将该添加有抑菌复合物的聚酰胺 (Nylon)成型为一塑胶基材。
[0054] (物理方式制造方法)
[0055] 本实施例针对物理方式制造方法提出混炼的方式制造具有抑菌复合物的塑胶基 材的方法,指的是在融熔的塑胶原料中添加抑菌复合物,经由冷卻后将抑菌复合物结合至 塑胶原料,并成型塑胶基材的方法,同样的,塑胶原料可以是聚乙烯树脂(PE)或聚酰胺 (Nylon),其抑菌效果可如同前述化学方式获得的具有抑菌复合物的聚乙烯树脂(PE)基材 以及具有抑菌复合物的聚酰胺(Nylon)基材。
[0056] 经由混炼法获得的具有抑菌复合物的塑胶基材是包括有相互混合的塑胶原料及 抑菌复合物,其混合型态有二。
[0057] (I)同时添加塑胶原料及抑菌复合物
[0058] 同时添加塑胶原料及抑菌复合物,并利用混炼方式的物理方式制造方法包含有下 列步骤:(a)在混炼机中将该塑胶原料与该抑菌复合物先行混合,再进行融熔的混炼过程, 使得抑菌复合物均匀混合在融熔的塑胶原料中;及(b)使混炼后含有抑菌复合物的塑胶原 料依序执行螺杆抽丝、水冷卻及切断成粒的步骤,而成型为一颗粒状的塑胶基材。
[0059] (II)先后添加塑胶原料及抑菌复合物
[0060] 先后添加塑胶原料及抑菌复合物,并利用混炼方式的物理方式制造方法包含有下 列步骤:(a)在混炼机中先将该塑胶原料加热融熔,之后在融熔的塑胶原料中加入抑菌复 合物,使融熔的塑胶原料与肉桂醛充份混合;及(b)使混炼后含有抑菌复合物的塑胶原料 依序执行螺杆抽丝、水冷卻及切断成粒的步骤,而成型为一颗粒状的塑胶基材。
[0061] 本实施例将未接枝长碳链分子的抑菌复合物的PET布料及接枝长碳链分子的抑 菌复合物的PET布料,分别利用混炼制成母粒,并取出不同克数抽丝加工后制成抑菌PET布 料进行抑菌实验,结果显示于下述表1。另外,实验结果以长条图比例显示于图3,其中A组 别代表接枝长碳链分子的抑菌复合物的PET布料,B组别代表未接枝长碳链分子的抑菌复 合物的PET布料。抗菌效率R值大于2表示具抗菌效果。
[0062] 表 1
[0063]
[0064] 利用本发明的抑菌塑胶基材制成各种民生用、建筑用或医疗用等塑胶产品,使其 具有抑菌防霉的功效,或是直接制成抑菌防霉介质,置于需要抑菌防霉的环境。尤其是采用 将抑菌剂包覆于经长碳链分子表面修饰的β-环糊精中的抑菌复合物与塑胶原料制成的 抑菌塑胶基材,借此提供抑制有害菌的用途,β -环糊精经表面修饰接枝长碳链分子,因最 终抑菌复合物与塑胶基材亲疏水特性的差异,可使抑菌复合物停留于塑胶基材表面,以增 加此一抑菌复合物在塑胶基材表面的浓度而提高抑菌效果。
[0065]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 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 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抑菌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是将抑菌剂包覆于β-环糊精中,该抑菌复合物包 含:抑菌剂及β-环糊精,其中该β-环糊精与该抑菌剂重量比为1倍至10倍量,其中该 β-环糊精是经长碳链分子表面修饰。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菌复合物,其特征在于,该β-环糊精的表面修饰的长碳链 分子是含有6-18个碳原子。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菌复合物,其特征在于,该长碳链分子为十二烷基三甲氧 基矽烷、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矽烷、正辛基三乙氧基矽烷、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乙氧基 矽烷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 一种抑菌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将β-环糊精与抑菌剂,以摩尔数比例为1:1~10:1的数量在溶剂中溶解; 混合β-环糊精与抑菌剂,并使其作用1至2小时;及 干燥可得β-环糊精包覆抑菌剂的抑菌复合物。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抑菌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β-环糊精是经长碳 链分子表面修饰。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抑菌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β-环糊精经长碳链 分子表面修饰包含以下步骤: 将长碳链分子与β-环糊精以摩尔数比例为10至1000:1的数量,预配置于无水酒精 中;将长碳链分子与β-环糊精混合,并于室温反应18小时或加热至105°C并作用5小时 的反应条件下,使长碳链分子与β-环糊精充分反应接枝;作用完全后,利用酒精重复清洗 三至五次;及干燥可得表面修饰长碳链分子的β-环糊精。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抑菌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长碳链分子为十二 烷基二甲氧基石夕烧。8. -种抑菌塑胶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下列步骤:(a)将一塑胶原料混 合于一溶剂中;(b)加热至温度介于70°C至300°C之间,使前述塑胶原料充分溶解于该溶 剂中,形成含塑胶原料的溶液;(c)在前述溶液中添加重量百分比介于0. 01 %至70%之间 的抑菌复合物,使抑菌复合物混合于该溶液中,接着停止加热并冷卻至常温;(d)去除该溶 剂。9. 一种抑菌塑胶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下列步骤:(a)将一塑胶原料与 一抑菌复合物进行混炼;(b)使混炼后含有抑菌复合物的塑胶原料成型为一塑胶基材。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抑菌塑胶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骤是将该塑 胶原料与该抑菌复合物先行混合,再进行混炼。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抑菌塑胶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骤混炼过程 中,是将该塑胶原料融熔后,再添加抑菌复合物。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抑菌复合物,将抑菌剂包覆于经长碳链分子表面修饰的β-环糊精中,借此提供抑制有害菌的用途,β-环糊精经表面修饰接枝长碳链分子,因最终抑菌复合物与塑胶基材亲疏水特性差异,可使抑菌复合物停留于塑胶基材表面,以增加此一抑菌复合物在塑胶基材表面的浓度而提高抑菌效果。本发明也有关一种抑菌复合物的制造方法。
【IPC分类】C08B37/16, C08L67/02, C08L77/00, C08K5/07, C08L5/16
【公开号】CN105315509
【申请号】CN201410801907
【发明人】蔡宗霖, 侯佳成, 王昊宸, 苏廷弘
【申请人】苏廷弘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2日
【公告号】US2016002187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