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型金银丝用聚酯薄膜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9559838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薄型金银丝用聚酯薄膜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酯薄膜及其生产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超薄型金银丝用聚酯薄膜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金银丝用聚酯薄膜主要厚度为12um,是一种普通的聚酯薄膜,其加工生产工艺已经非常成熟。而超薄型聚酯薄膜,厚度4.5?6um,其最广泛的用途为热转移碳带基膜,由于厚度非常薄,用做金银丝用途时对薄膜的耐温性能、平整度、抗拉强度都有极高的要求。为了加强镀铝的牢度,还要求对薄膜表面进行电晕处理,这项技术也是超薄型聚酯薄膜的一大难点。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超薄型金银丝用聚酯薄膜及其生产方法。
[0004]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超薄型金银丝用聚酯薄膜,由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0006]大有光聚酯切片:35?45 ;
[0007]含纳米级Si02添加剂的聚酯母料:35?45 ;
[0008]回收料:10?30;
[0009]所述的大有光聚酯切片为不含添加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特性粘度为0.64 ?0.66dl/g ;
[0010]所述的含纳米级Si02添加剂的聚酯母料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纳米级Si02组成,采用气相喷雾技术对纳米级Si02进行处理后,通过超声波分散技术将纳米级Si02混合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得到含纳米级Si02添加剂的聚酯母料。其中,Si02含量为3000?4000ppm,含纳米级Si02添加剂的聚酯母料特性粘度为0.64?0.65dl/g ;
[0011]所述的回收料为生产超薄型聚酯薄膜所产生的回收切片,化学名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特性粘度为0.6?0.61dl/g,灰分含量为1800?2200ppm。
[0012]作为优选,超薄型金银丝用聚酯薄膜由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大有光聚酯切片40、含纳米级Si02添加剂的聚酯母料40、回收料20。
[0013]超薄型金银丝用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含纳米级Si02添加剂的聚酯母料、大有光聚酯切片、回收料充分混合后,依次经过预结晶、干燥、熔融挤出、铸片、双向拉伸、热定型、牵引、测厚、电晕处理、收卷及分切制成超薄型金银丝用聚酯薄膜。
[0014]熔体经过挤出机熔融挤出后经过粗过滤器过滤后再使用15 μ m精度的过滤器进行精过滤器,将90%以上大于6 μ m的杂质过滤掉。
[0015]预结晶温度160 °C,干燥温度165 °C,干燥时间4小时,熔融挤出的温度为264-270°C,采用冷鼓进行铸片,铸片时冷鼓的温度为25°C。
[0016]热定型温度为220?230°C。
[0017]电晕处理时的功率为18?20kw。
[0018]双向拉伸包括纵向拉伸与横向拉伸,纵向拉伸为纵向三点拉伸,拉伸段3为2.55?2.58倍,拉伸段2为1.11倍,拉伸段1为L 55?1.65倍,拉伸红外灯功率为240?260v ;横向拉伸温度为105?120°C,拉伸倍数为4.0?4.3倍。
[0019]生产速度为210?285m/min。
[0020]制备得到的超薄型金银丝用聚酯薄膜的拉伸强度达到240MPa以上。
[0021]制备得到的超薄型金银丝用聚酯薄膜的厚度为4.0?6.0 μ m。
[0022]拉伸工艺对薄膜的拉伸强度有很大的影响,拉伸倍数太高,虽然强度得到提升,但是拉伸时容易破膜,造成生产稳定性差,同时热收缩也会提高,降低产品的耐温性。热定型温度的设定对于薄膜的热收缩有较大的影响,温度太高,薄膜容易发脆,强度下降,温度太低则定型不充分,薄膜热收缩会变大。本发明的拉伸工艺和热定型温度,制得的薄膜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可达到240MPa以上,热收缩率(150°C,30min)纵向彡2.5%横向彡0.2%0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优点在于使用特殊制备的原料,其添加剂的粒径为纳米级别,分散均匀,使薄膜在制备过程中有良好的结晶,提升薄膜的耐温性;通过使用高精度的过滤器,可以有效的过滤掉熔体中的杂质,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薄膜表面的晶点,使客户在切丝的时候减少断丝的几率。对薄膜单面进行电晕处理之后,薄膜表面的润湿张力可以达到52达因,大大提高镀铝的牢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一种超薄型金银丝用聚酯薄膜,由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0027]大有光聚酯切片(为不含添加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特性粘度为0.64?0.66dl/g):40 重量份;
[0028]含纳米级Si02添加剂的聚酯母料(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纳米级Si02组成,采用气相喷雾技术对纳米级Si02进行处理后,通过超声波分散技术将纳米级Si02混合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得到含纳米级Si02添加剂的聚酯母料。其中,Si02含量为3000?4000ppm,含纳米级Si02添加剂的聚酯母料特性粘度为0.64?0.65dl/g):40重量份;
[0029]回收料(为生产超薄型聚酯薄膜所产生的回收切片,化学名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酌,特性粘度为0.6?0.61dl/g,灰分含量为1800?2200ppm):20重量份。
[0030]超薄型金银丝用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含纳米级Si02添加剂的聚酯母料、大有光聚酯切片、回收料充分混合后,依次经过预结晶、干燥、熔融挤出、铸片、双向拉伸、热定型、牵引、测厚、电晕处理、收卷及分切制成超薄型金银丝用聚酯薄膜。
[0031]熔体经过挤出机熔融挤出后经过粗过滤器过滤后再使用15 μ m精度的过滤器进行精过滤器,将90%以上大于6 μ m的杂质过滤掉。
[0032]预结晶温度160°C,干燥温度165°C,干燥时间4小时,熔融挤出的温度为264°C,采用冷鼓进行铸片,铸片时冷鼓的温度为25°C。
[0033]热定型温度为225°C。
[0034]电晕处理时的功率为18kw。
[0035]双向拉伸包括纵向拉伸与横向拉伸,纵向拉伸为纵向三点拉伸,拉伸段3为2.55倍,拉伸段2为1.11倍,拉伸段1为1.60倍,拉伸红外灯功率为250v ;横向拉伸温度为110°C,拉伸倍数为4.0倍。
[0036]生产速度为280m/min。
[0037]本实施例制备的超薄型金银丝用聚酯薄膜的主要物理性能如下:
[0038]极限厚度偏差< 4% ;
[0039]拉伸强度纵向彡240MPa、横向彡200MPa ;
[0040]断裂伸长率纵向彡60%、横向彡60% ;
[0041]热收缩率(150°C、30min)纵向彡2.5%、横向彡0.2% ;
[0042]摩擦系数彡0.6 ;
[0043]表面润湿张力彡52达因。
[0044]实施例2
[0045]大有光聚酯切片(为不含添加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特性粘度为0.64?0.66dl/g):40 重量份;
[0046]含纳米级Si02添加剂的聚酯母料(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纳米级Si02组成,采用气相喷雾技术对纳米级Si02进行处理后,通过超声波分散技术将纳米级Si02混合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得到含纳米级Si02添加剂的聚酯母料。其中,Si02含量为3000?4000ppm,含纳米级Si02添加剂的聚酯母料特性粘度为0.64?0.65dl/g):40重量份;
[0047]回收料(为生产超薄型聚酯薄膜所产生的回收切片,化学名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特性粘度为0.6?0.61dl/g,灰分含量为1800?2200ppm):20重量份。
[0048]超薄型金银丝用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含纳米级Si02添加剂的聚酯母料、大有光聚酯切片、回收料充分混合后,依次经过预结晶、干燥、熔融挤出、铸片、双向拉伸、热定型、牵引、测厚、电晕处理、收卷及分切制成超薄型金银丝用聚酯薄膜。
[0049]熔体经过挤出机熔融挤出后经过粗过滤器过滤后再使用15 μ m精度的过滤器进行精过滤器,将90%以上大于6 μ m的杂质过滤掉。
[0050]预结晶温度160°C,干燥温度165°C,干燥时间4小时,熔融挤出的温度为268°C,采用冷鼓进行铸片,铸片时冷鼓的温度为25°C。
[0051]热定型温度为228°C。
[0052]电晕处理时的功率为20kw。
[0053]双向拉伸包括纵向拉伸与横向拉伸,纵向拉伸为纵向三点拉伸,拉伸段3为2.58倍,拉伸段2为1.11倍,拉伸段1为1.65倍,拉伸红外灯功率为260v ;横向拉伸温度为110°C,拉伸倍数为4.0倍。
[0054]生产速度为230m/min。
[0055]本实施例制备的超薄型金银丝用聚酯薄膜的主要物理性能如下:
[0056]极限厚度偏差< 4% ;
[0057]拉伸强度纵向彡240MPa、横向彡200MPa ;
[0058]断裂伸长率纵向彡60%、横向彡60% ;
[0059]热收缩率(150°C、30min)纵向彡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