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器保温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16995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射器保温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射器保温装置,属于生物实验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在保温同时便于对注射器进行观察和操作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发达国家中10-15%的育龄夫妇受不孕症困扰。发展中国家中(包括中国在内),至2002年有1.86亿的育龄妇女患不孕症。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育龄人群不孕症的发生率为12.5%,不孕症人数大于4000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1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技术是目前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手段。自1978年在英国诞生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以来,目前发达国家通过ART助孕出生的婴儿已占出生婴儿总数的1-3%,估计全世界试管婴儿的出生人数已超过500万人。
[0003]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在体外对人类配子(精子和卵母细胞)以及胚胎进行各种观察和操作。适宜的温度是维持配子及胚胎正常生存的重要条件,一旦环境的温度发生改变,其各种正常的生理活动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最适宜人类配子及胚胎生长发育的温度约为37°C,当它们离开人体或培养箱进行体外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发生温度的波动。人类配子及胚胎对于温度的波动是非常敏感的。短暂的温度下降(5-10分钟),可能导致纺锤体微管蛋白的解聚,从而导致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或胚胎的有丝分裂过程中非整倍体或嵌合体的发生。另外,温度下降也会影响精子的活动率,导致其受精能力下降。较长时间的温度下降(>1小时),将会改变配子及胚胎的代谢过程,增加染色体异常发生的几率,并降低其继续发育的潜能。因此在对人类配子和胚胎进行体外培养的过程中,如果最大程度维持体外环境的稳定性,减少外界环境波动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是目前各个体外受精实验室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0004]在目前的体外受精实验室中,维持人类配子及胚胎体外观察和操作过程中温度稳定的主要方法是使用各种加热台,包括在超净台及各种显微镜载物台上,利用加热台的热传导效应,维持配子及胚胎培养环境中温度的稳定性。在体外受精实验室及手术室,各种注射器是体外操作过程中常用的耗材,由于直接加热效率较低,一般将其插在加热台上带有保温通道的金属块中进行保温。然而,传统的保温金属块在使用上有一定的缺陷:为了获得充分的保温效果,注射器的大部分区域都是处于保温通道内,无法进行直接观察,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将其从保温通道中取出,这样不仅无法有效的维持注射器内的温度,而且使得操作过程繁杂。
[0005]例如,在使用双腔取卵针进行卵母细胞收集的过程中,手术室的取卵医生通过双腔针穿刺卵泡并负压抽吸卵泡液,同时使用注射器将冲洗培养基通过三通管及双腔针再次推注到卵泡中,对可能残留的卵母细胞进行重新冲洗以及再次抽吸,以提高卵母细胞回收率。每个卵泡在穿刺的过程中均需要冲洗,因此取卵时间大约需要20-30分钟,并需要大量的冲洗培养基。由于卵母细胞对温度非常敏感,为了避免手术过程中冲洗培养基温度下降,因此在取卵手术过程中需要通过加热台上的金属保温块对注射器内的冲洗培养基进行保温。然而,在冲洗卵泡的过程中,金属保温块遮挡了注射器的刻度,使医生及巡回护士无法及时了解注射器内剩余的冲洗培养基体积以及何时需要再次更换下一只注射器,因此需要操作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将正在推注的注射器从保温金属块中取出。这样不仅导致注射器内的冲洗培养基温度不断波动,而且使得操作过程更加复杂。
[0006]再者,在对男性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进行附睾穿刺时,需要使用有连接软管的注射器及针头对附睾内的精子进行回收,回收过程中需要通过负压将精子抽吸至针头及连接软管内,然后用正压推注少许注射器内的冲洗培养基,将精子挤入培养皿内回收待用。为了维持精子的正常活动力,一般需要对注射器内的培养基进行保温。而传统金属保温块遮挡了注射器的刻度,使医生及巡回护士无法控制吸力的大小,以确保穿刺到的精子仅抽吸至针头及连接软管内,而可能吸力过大导致精子进入注射器内的培养基中,被培养基过度稀释而无法使用,从而需要再次穿刺。为了避免抽吸失败,操作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将正在抽吸的注射器从保温金属块中取出。因为低温对精子的影响不像卵母细胞那么严重,一些手术医师为避免麻烦,甚至拒绝使用金属保温块。
[0007]因此,如何既能够在对注射器内的培养基进行保温,又同时能够对其进行直接的观察和操作,是多数体外受精实验室及手术室尚未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注射器保温装置,该注射器保温装置既能够在对注射器内的培养基进行保温,又同时能够对其进行直接的观察和操作。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种注射器保温装置,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底板和透光板;所述透光板下部开有至少一条凹槽,所述底板上部开有至少一条凹槽,该透光板位于底板之上而使透光板的凹槽与底板的凹槽吻合对接形成至少一个用于放置注射器的保温通道。
[0011]由此,将注射器放置在保温通道内,既可以保温,又方便观察。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
[0013]优选地,所述保温通道为贯通底板和透光板两端的通孔。
[0014]优选地,所述保温通道为圆柱形孔。
[0015]为了方便放置,所述保温通道的最小横向尺寸为注射器的外径的1-1.2倍,保温通道的长度为注射器针管有效长度的1-1.2倍。因为保温通道内径过大就会导致保温效果下降,同时保温通道长度太长会阻挡注射器安装或更换针头以及导管。
[0016]优选地,所述透光板为有机玻璃、塑料或树脂制成的板状件。
[0017]优选地,所述底板为金属板。
[0018]优选地,所述底板为纯铝,铝合金或不锈钢制成的板状件。
[0019]为了方便固定底板和透光板,所述底板和透光板之间粘合固定相连或通过紧固件固定相连。
[°0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底板和透光板长均为140mm-180mm,厚度均为15mm-25mm,宽均为60_90mm。
[0021]优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