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热工管道及石油管道高效节能保温绝热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0923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力热工管道及石油管道高效节能保温绝热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温隔热材料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电力热工管道及石油管道高效节能保温绝热材料。
保温隔热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化工输热、热工工程、石油输油管线、采暖工程、楼房建筑墙体、汽车运输防火、客运汽车车壁隔热隔冷保温、空调客车、温室的保温、防寒、防晒、致冷工程等领域,其目的是为了长期节约热能、冷能、电能等。然而,传统的保温绝热材料,特别是应用于工业管道上的保温绝热材料由于保温性、施工及污染等方面的缺陷而将被淘汰,而改进的保温材料虽然在有所突破中各有建树,但仍存在耐压强度低、烘干时间长,达15-40小时,易龟裂等问题。用膏状体材料直接涂抹于管道上,常温下10-15天硬化不了,影响了施工进度,且不时有涂层下掉,需进行修补。
本发明的目的即由此产生,提出一种电力热工管道及石油管道高效节能保温绝热材料。其可制成型材,不仅可节约能源,而且耐压强度高、不易龟裂,施工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组合物主要由下述用量(重量)的组份组成玻璃棉10-15份、岩棉8-12份、漂珠5-9份、硅藻土(一级或二级)40-52份、添加剂1-2份、复合物10-15份。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如下呈膏状体时,本发明组合物采用一般方法均匀混合而成;呈型材时,先按份数将玻璃棉、岩棉组分搅拌均匀再加入其他组分继续搅拌均匀,经模压及旋转制筒,风干、烘干后制得。
本发明组合物各组分均为已知物质,从化工商店中可购买到。
本发明是以无机盐类为基础,因其取消了能使人体产生硅肺病的石棉,故所制得的产品无自、无毒,性能安全可靠,生产过程中无废水、废渣排污,不污染环境,是所有需要隔热保温和保冷工业必不可少的衬材、围材与隔材。由于其为多元型水溶性粘合剂,在较高温度下可进行缩合反应,造成体型网状结构,在可塑性膏状体和型材中给出导热系数很低的定型的微孔结构,因而能产生很好的绝热效果,其保温效果是传统保温材料的8-10倍,节能达30%以上。由于其在结构上纵横交错、构成层式网状叠力单元及填充,可牢固地粘接在附着物上,形成一个整体,解决了现有保温材料无法与附着物直接结合、需捆扎包装的缺陷。本发明以膏体状和型材为主,其具有任意的可塑性,在大面积施工时,“一贴即成”,不会影响施工进度,特别适宜工业管道使用。经检测,本发明各项指标如下用于300℃工质,汽管直径200/216公里,周围空气温度25℃,绝热层厚20公里,节能达80%;断裂试验,断裂最大值为0.3MPa,同类产品只有0.2MPa。
导热系数0.0425+1.09×104tw/hk。
抗冻性,在-40℃不粉化。
使用温度,最高可达900℃,不龟裂。
以下给出的实施例将对本发明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组合物具体由下述用量(重量)的组分组成玻璃棉10份岩棉8份漂珠5份硅藻土(一级或二级)40份 添加剂1份复合物10份水适量制备方法膏状体把上述组分按份混合,搅拌均匀后即可。
型材先把上述组分中的玻璃棉、岩棉按份混合搅拌均匀后,再按份投入其他组分,继续搅拌40-50分钟后,进行模压及旋转制筒,经1-2日风干,入100-150℃烘炉烘干,表面进行防水处理即可。
实施例2本实施例组合物具体由下述用量(重量)的组分组成玻璃棉15份岩棉12份漂珠9份硅藻土(一级或二级)52份 添加剂2份复合物15份水适量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力热工管道及石油管道用节能保温绝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组合物主要由下述用量(重量)的组份组成,玻璃棉10-15份、岩棉8-12份、漂珠5-9份、硅藻土(一级或二级)40-52份、添加剂1-2份、复合物10-15份及水适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热工管道及石油管道用节能保温绝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的优选用量(重量)为玻璃棉12-14份、岩棉9-11份、漂珠6-8份、硅藻土(一级或二级)45-50份、添加剂1.5-1.8份、复合物12-14份及水适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热工管道及石油管道用节能保温绝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可制成型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热工管道及石油管道用节能保温绝热材料,其主要由下述用量(重量)的组份组成,玻璃棉10-15份、岩棉8-12份、漂珠5-9份、硅藻土(一级或二级)40-52份、添加剂1-2份、复合物10-15份。本发明组合物为多元型水溶性粘合剂,在较高温度下可进行缩合反应,造成体型网状结构,在可塑性膏体和型材中给出导热系数很低的定型的微孔结构,产生很好的绝热效果。节能显著,是工业用较理想保温隔热材料。
文档编号C09K3/18GK1306064SQ0010015
公开日2001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14日
发明者王刚毅, 宫扬 申请人:王刚毅, 宫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