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具有反光效果的喷涂产品的喷涂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8411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夜间具有反光效果的喷涂产品的喷涂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夜间具有反光效果的喷涂产品的喷涂工艺。
目前,常用的喷涂产品的喷涂工艺如下先将工件通过预热烘道预热后喷上PE粉(聚乙烯粉),然后将工件通过流化烘道进行流化处理。这样加工出来的喷涂产品可以满足一般情况下使用,而夜间使用即对安全性有要求时不能满足。例如汽车保险杠、摩托车及自行车用的前后车筐及童椅等。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夜间具有反光效果的喷涂产品的喷涂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1)喷涂粉的制备a、原料及配比聚乙烯 90-96%(重量百分比,下同)金属粉或矿石粉 2-5%色母料 2-5%金属粉为铝粉或铜粉。矿石粉为珠光染料。
b、喷涂粉的加工工艺将聚乙烯颗粒与色母料颗粒在搅拌机中混合后,在挤压机中加热并挤出呈棒状,然后经冷却、切断、粉碎、研磨成粉状,再与金属粉或矿石粉在球磨机或搅拌机中充分混合,制成喷涂粉;(2)喷涂工艺步骤如下a、在预热烘道中预热工件,控制预热烘道的温度为200-700℃;b、然后将上述喷涂粉喷到已预热的工件上;c、之后在流化烘道中进行流化处理,控制流化烘道的温度为100-300℃;d、在喷涂粉呈粘态下立即喷上玻璃微粉。玻璃微粉的用量为10-60g/m2。
为提高玻璃微粉的附着性,可将喷过玻璃微粉之后的工件再通过预热烘道,此时控制预热烘道的温度为100-300℃。
在本发明中,金属粉或矿石粉起到衬底和提高反光效果的作用,玻璃微粉的作用是具有反光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是经本发明生产的喷涂产品夜间具有反光效果,用于交通工具时可提高夜间行驶的安全性。另外它还具有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的特点。本发明适用于生产对夜间使用有安全要求的喷涂产品,如汽车保险杆、摩托车及自行车前后车筐及童椅等。
下面是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喷涂粉制备的实施例(配比为重量百分比)
1、按上表实施例称取各组分,其中金属粉可选铝粉或铜粉,矿石粉为珠光染料。
2、按上述技术方案中喷涂粉的加工工艺制造喷涂粉后备用。
二、喷涂工艺步骤按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工艺及技术条件操作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夜间具有反光效果的喷涂产品的喷涂工艺,其特征在于(1)喷涂粉的制备a、原料及配比聚乙烯 90-96%(重量百分比,下同)金属粉或矿石粉 2-5%色母料 2-5%b、喷涂粉的加工工艺将聚乙烯颗粒与色母料颗粒在搅拌机中混合后,在挤压机中加热并挤出呈棒状,然后经冷却、切断、粉碎、研磨成粉状,再与金属粉或矿石粉在球磨机或搅拌机中充分混合,制成喷涂粉;(2)喷涂工艺步骤如下a、在预热烘道中预热工件,控制预热烘道的温度为200-700℃;b、然后将上述喷涂粉喷到已预热的工件上;c、之后在流化烘道中进行流化处理,控制流化烘道的温度为100-300℃;d、在喷涂粉呈粘态下立即喷上玻璃微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涂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粉为铝粉或铜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涂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矿石粉为珠光染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涂工艺,其特征在于玻璃微粉的用量为10-60g/m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涂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喷过玻璃微粉之后的工件再通过预热烘道,此时控制预热烘道的温度为100-30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夜间具有反光效果的喷涂产品的喷涂工艺,其具体工艺如下:一、按下述配比称取各原料:聚乙烯90-96%,金属粉或矿石粉2-5%,色母料2-5%;二、制备喷涂粉:将聚乙烯与色母料混合后,在挤压机中加热并挤出呈棒状,经冷却、切断、粉碎、研磨成粉状,再与金属粉或矿石粉充分混合制成喷涂粉;三、喷涂工艺步骤为:1.将工件在预热烘道中预热,温度为200-700℃;2.喷上喷涂粉;3.在流化烘道中进行流化处理,温度为100-300℃;4.在喷涂粉呈粘态下立即喷上玻璃微粉。本发明的优点是用本工艺加工的喷涂产品在夜间具有反光效果,用于交通工具时,可提高夜间行驶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B05D1/38GK1353016SQ0013309
公开日2002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13日
发明者刘侑竺 申请人:刘侑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