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附有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轮胎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3464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内附有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轮胎,包括轮胎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附有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轮胎还包括聚氨酯底涂层(2)和聚氨酯弹性体层(3),所述聚氨酯底涂层(2)和聚氨酯弹性体层(3)由内向外依次设在轮胎本体(1)的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附有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底涂层(2)和聚氨酯弹性体层(3)的总厚度为≥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附有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聚氨酯底涂层(2)的材料由A组分和B组分以1:1的质量比组成,

所述A组分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蓖麻油20~25份、乙酸丁酯12~7份、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38~33份和三氯乙烯30~35份;

所述的B组分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的聚四氢呋喃二醇40~60份和二甲苯60~40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附有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聚氨酯底涂层(2)的材料是由以下步骤制成:

(1)A组分的合成:将蓖麻油20~25份置于一带冷凝器的反应器中,于120℃、真空度-0.09Mpa的条件下脱水2小时,脱水完毕后降温至40℃,取乙酸丁酯12~7份加入反应器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38~33份于反应器中搅拌均匀,待温度稳定后,升温至50℃,且在50℃的温度下反应1小时,接着升温至80℃,并在80℃的温度下反应2小时后停止,合成过程中采用冷凝器回流冷凝,然后在上述反应物中加入三氯乙烯30~35份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得A组分;

(2)B组分的制备:取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的聚四氢呋喃二醇40~60份均匀溶解于60~40份的二甲苯中,即得B组分;

(3)将A组分与B组分在室温下以质量比为1∶1混合均匀,即得用于聚氨酯底涂层(2)的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附有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聚氨酯弹性体层(3)的聚氨酯弹性体由C组分和D组分以1:5的质量比组成;

所述的C组分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官能度为2的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60~65份、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1~15份和增塑剂29~20份;

所述的D组分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官能度为2的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45~55份、增塑剂53.5~44.5份和催化剂1.5~0.5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附有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弹性体由以下步骤合成:

(1)C组分的合成:称取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官能度为2的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60~65份并置于反应器中,于120℃、真空度-0.09Mpa的条件下脱水2小时,降温至50℃后加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1~15份,升温至60℃,且在60℃的温度下反应1小时,接着升温至80℃,并于80℃的温度下反应2.5小时后停止,然后再加入增塑剂29~20份,搅拌混合均匀后在-0.09Mpa的真空条件下脱水1小时,即得C组分;

(2)D组分的制备:称取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官能度为2的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45~55份、增塑剂53.5~44.5份、催化剂1.5~0.5份置于反应器中搅拌混合均匀,并于110℃、真空度-0.09MPa的条件下脱水2小时,即得D组分;

(3)将C组分与D组分在室温下以1∶5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并真空脱泡后,即得聚氨酯弹性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内附有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或2,2,4-三甲基-1,3-戊二醇二异丁酸酯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内附有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CUCAT-H、CUCAT-8、CUCAT-HA或CUCAT-A中的任意一种。

9.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附有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轮胎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轮胎本体(1)清洗干净并干燥,然后在轮胎本体(1)的内表面均匀涂覆一层用于聚氨酯底涂层(2)的材料,待其表面略有粘性时,在轮胎本体(1)旋转的过程中向底涂的上表面均匀涂覆一层聚氨酯弹性体,并进行8字形旋转固化成型,即得内附有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轮胎。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