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合板用着色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6985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胶合板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胶合板用着色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产胶合板用的脲醛树脂粘合剂,通常加入树脂量的20~30%的小麦面粉作为增粘添加剂,以增大胶粘剂的粘度,减少胶粘剂用量,提高胶合板的预压性能及胶层耐老化性能等。中国每年消耗于人造板生产的小麦面粉达数百万吨。

近年来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用于脲醛树脂的小麦面粉代用品,成本较小麦面粉低1/3左右,但使用效果差。采用这些代用品进行胶合板、细木工板生产时,往往预压性能差,胶合强度也不理想。胶合板生产厂家一般只能采用其部分取代小麦面粉,用于质量要求不高的产品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合板用着色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原材料价格低、有害化学品用量少,漆膜附着力好,着色力强,耐冲击强度优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胶合板用着色涂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植物纤维粉15-25份、硫铝酸钙13-15份、苯丙乳液10-1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6-10份、防腐剂1-2份、碳酸钙粉7-9份、聚天冬氨酸4-6份、木粉15-25份、染料2-4份、棕榈油10-14份、增效剂1-3份、附着剂1-2份、水65-75份。

进一步: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植物纤维粉15份、硫铝酸钙13份、苯丙乳液10份、羧甲基纤维素钠6份、防腐剂1份、碳酸钙粉7份、聚天冬氨酸4份、木粉15份、染料2份、棕榈油10份、增效剂1份、附着剂1份、水65份。

进一步: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植物纤维粉20份、硫铝酸钙14份、苯丙乳液12.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8份、防腐剂1.5份、碳酸钙粉8份、聚天冬氨酸5份、木粉20份、染料3份、棕榈油12份、增效剂2份、附着剂1.5份、水70份。

进一步: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植物纤维粉25份、硫铝酸钙15份、苯丙乳液1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0份、防腐剂2份、碳酸钙粉9份、聚天冬氨酸6份、木粉25份、染料4份、棕榈油14份、增效剂3份、附着剂2份、水75份。

进一步:本发明制备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植物纤维粉、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木粉放入装有喷雾装置的搅拌混合器中,边搅拌边喷雾加入碳酸钙粉,翻动搅拌均匀;

步骤二、将搅拌混合器的物料移入厌氧发酵设备,装满压实密封,自然发酵水解至取样测定pH值为4.0~4.5;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加入剩余原料,混合均匀即得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原材料价格低、有害化学品用量少,漆膜附着力好,着色力强,耐冲击强度优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胶合板用着色涂料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植物纤维粉15-25份、硫铝酸钙13-15份、苯丙乳液10-1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6-10份、防腐剂1-2份、碳酸钙粉7-9份、聚天冬氨酸4-6份、木粉15-25份、染料2-4份、棕榈油10-14份、增效剂1-3份、附着剂1-2份、水65-75份。

实施例二:

一种胶合板用着色涂料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植物纤维粉15份、硫铝酸钙13份、苯丙乳液10份、羧甲基纤维素钠6份、防腐剂1份、碳酸钙粉7份、聚天冬氨酸4份、木粉15份、染料2份、棕榈油10份、增效剂1份、附着剂1份、水65份。

实施例三:

一种胶合板用着色涂料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植物纤维粉20份、硫铝酸钙14份、苯丙乳液12.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8份、防腐剂1.5份、碳酸钙粉8份、聚天冬氨酸5份、木粉20份、染料3份、棕榈油12份、增效剂2份、附着剂1.5份、水70份。

实施例四:

一种胶合板用着色涂料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植物纤维粉25份、硫铝酸钙15份、苯丙乳液1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0份、防腐剂2份、碳酸钙粉9份、聚天冬氨酸6份、木粉25份、染料4份、棕榈油14份、增效剂3份、附着剂2份、水75份。

实施例五:

一种胶合板用着色涂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植物纤维粉、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木粉放入装有喷雾装置的搅拌混合器中,边搅拌边喷雾加入碳酸钙粉,翻动搅拌均匀;

步骤二、将搅拌混合器的物料移入厌氧发酵设备,装满压实密封,自然发酵水解至取样测定pH值为4.0~4.5;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加入剩余原料,混合均匀即得成品。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