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计算机的散热涂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34074发布日期:2018-08-21 20:09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散热涂料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计算机的散热涂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们消费需求的日益提高,电子产品正向着高功率、高集成、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导致电子器件的工作温度越来越高,如果散热能力不足,将会导致电子器件的工作温度大幅上升,进而直接影响器件的性能、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专利申请号cn200810146607.5公开了“一种散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涂料包括以下原料:硅树脂、溶剂、防沉剂、氧化锌、碳化硅、铝粉、分散剂和平滑剂,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提供硅树脂和一种以上溶剂,并使其充分混合以形成第一混合溶液;(b)再添加氧化锌粉末于该第一混合溶液中并充分混合,形成第二混合溶液;(c)添加碳化硅粉末和铝粉于第二混合溶液中并充分混合,形成第三混合溶液;(d)添加防沉剂和分散剂于该第三混合溶液并充分混合以形成散热涂料,该散热涂料可直接涂布于散热装置上可增加其散热面积,以提升散热效果。从上述技术可以看出,尽管现有的散热涂料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却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是散热涂料所用无机填料粒子与基体匹配性不佳,从而导致形成的涂层附着力差,机械性能不佳,且涂层无法在较高温度下长期使用。综上所述,因此需要一种更好的散热涂料来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计算机的散热涂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散热涂料具有高导热系数、良好的附着力和耐冲击性能,散热效果好,且制备工艺简单、安全、环保。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计算机的散热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a、将氮化铝粉、改性碳纤维、镍铝合金粉和碳纳米管混合,导入粉碎机中粉碎30-40min,再导入球磨机中球磨3-4h,转入100-120℃的干燥箱中干燥20-30min,得到材料一;b、向材料一中加入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树脂、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和分散剂,导入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85-90℃,搅拌反应15-25min,再升温至100-110℃搅拌反应1-2h,得到材料二;c、将有机硅树脂、乙酸乙酯和钛酸酯催化剂混合,在氩气的保护下,加热至130-135℃进行脱水缩合反应1-2h,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和硅烷偶联剂混合均匀,得到材料三;d、将材料二、材料三、防腐填料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在1200-1600r/min的转速下搅拌分散20-30min,即可得到成品。优选的,所述步骤a的氮化铝粉的制备方法为:将碳、氟化钙和氧化铝混合均匀,加入到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下,加热至1700-1750℃,保持反应3-4h,再冷却至700-800℃,通入空气,煅烧2-3h,即可得到氮化铝粉。优选的,所述步骤a的改性碳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沥青基碳纤维长丝浸泡在硅烷偶联剂kh560水溶液中,在80-90℃的水浴加热下反应1-2h,过滤后,将滤渣置于马弗炉中,加热至1000-1100℃,反应20-30min,冷却至室温后,转入球磨机中球磨3-5h,即可得到改性碳纤维。优选的,所述步骤b的分散剂为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和乙撑双硬脂酰胺按质量比3:2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步骤c的有机硅树脂的制备方法为:将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甲酸催化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在70-90℃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减压蒸馏,即可得到有机硅树脂。优选的,所述步骤c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胺丙酸盐和磺基甜菜碱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步骤c的硅烷偶联剂为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步骤d的防腐填料为磷酸锌、改性磷酸锌和钼酸锌的混合物。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制备的散热涂料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涂覆在基材表面,可形成硬度较高的散热涂层,同时涂层附着力较高,机械性能优异,耐高温性能良好,能长期温度的起到散热作用,有效延长了基体材料的使用寿命,且具有高导热系数和耐冲击性能,制备工艺简单、安全、环保,适合大规模推广生产。本发明中的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树脂具有高导热性能,并以其为基体,复配改性碳纤维、氮化铝等材料,利用改性碳纤维、氮化铝的有效搭接,使得整体混合物可以形成良好的导热网络,从而提高涂料整体的导热率。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用于计算机的散热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a、将氮化铝粉、改性碳纤维、镍铝合金粉和碳纳米管混合,导入粉碎机中粉碎40min,再导入球磨机中球磨4h,转入100℃的干燥箱中干燥30min,得到材料一;b、向材料一中加入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树脂、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和分散剂,导入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90℃,搅拌反应15min,再升温至110℃搅拌反应1h,得到材料二;c、将有机硅树脂、乙酸乙酯和钛酸酯催化剂混合,在氩气的保护下,加热至130℃进行脱水缩合反应2h,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和硅烷偶联剂混合均匀,得到材料三;d、将材料二、材料三、防腐填料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在1200r/min的转速下搅拌分散30min,即可得到成品。步骤a的氮化铝粉的制备方法为:将碳、氟化钙和氧化铝混合均匀,加入到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下,加热至1700℃,保持反应4h,再冷却至800℃,通入空气,煅烧3h,即可得到氮化铝粉。步骤a的改性碳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沥青基碳纤维长丝浸泡在硅烷偶联剂kh560水溶液中,在80℃的水浴加热下反应1h,过滤后,将滤渣置于马弗炉中,加热至1000℃,反应30min,冷却至室温后,转入球磨机中球磨3h,即可得到改性碳纤维。步骤b的分散剂为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和乙撑双硬脂酰胺按质量比3:2的混合物。步骤c的有机硅树脂的制备方法为:将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甲酸催化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在90℃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减压蒸馏,即可得到有机硅树脂。步骤c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胺丙酸盐和磺基甜菜碱的混合物。步骤c的硅烷偶联剂为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混合物。步骤d的防腐填料为磷酸锌、改性磷酸锌和钼酸锌的混合物。实施例2一种用于计算机的散热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a、将氮化铝粉、改性碳纤维、镍铝合金粉和碳纳米管混合,导入粉碎机中粉碎30min,再导入球磨机中球磨3h,转入100℃的干燥箱中干燥20min,得到材料一;b、向材料一中加入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树脂、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和分散剂,导入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85℃,搅拌反应15min,再升温至100℃搅拌反应1h,得到材料二;c、将有机硅树脂、乙酸乙酯和钛酸酯催化剂混合,在氩气的保护下,加热至130℃进行脱水缩合反应2h,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和硅烷偶联剂混合均匀,得到材料三;d、将材料二、材料三、防腐填料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在1200r/min的转速下搅拌分散20min,即可得到成品。步骤a的氮化铝粉的制备方法为:将碳、氟化钙和氧化铝混合均匀,加入到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下,加热至1700℃,保持反应3h,再冷却至700℃,通入空气,煅烧2h,即可得到氮化铝粉。步骤a的改性碳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沥青基碳纤维长丝浸泡在硅烷偶联剂kh560水溶液中,在80℃的水浴加热下反应1h,过滤后,将滤渣置于马弗炉中,加热至1000℃,反应20min,冷却至室温后,转入球磨机中球磨3h,即可得到改性碳纤维。步骤b的分散剂为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和乙撑双硬脂酰胺按质量比3:2的混合物。步骤c的有机硅树脂的制备方法为:将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甲酸催化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在70℃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减压蒸馏,即可得到有机硅树脂。步骤c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胺丙酸盐和磺基甜菜碱的混合物。步骤c的硅烷偶联剂为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混合物。步骤d的防腐填料为磷酸锌、改性磷酸锌和钼酸锌的混合物。实施例3一种用于计算机的散热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a、将氮化铝粉、改性碳纤维、镍铝合金粉和碳纳米管混合,导入粉碎机中粉碎40min,再导入球磨机中球磨4h,转入120℃的干燥箱中干燥30min,得到材料一;b、向材料一中加入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树脂、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和分散剂,导入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90℃,搅拌反应25min,再升温至110℃搅拌反应2h,得到材料二;c、将有机硅树脂、乙酸乙酯和钛酸酯催化剂混合,在氩气的保护下,加热至135℃进行脱水缩合反应2h,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和硅烷偶联剂混合均匀,得到材料三;d、将材料二、材料三、防腐填料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在1600r/min的转速下搅拌分散30min,即可得到成品。步骤a的氮化铝粉的制备方法为:将碳、氟化钙和氧化铝混合均匀,加入到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下,加热至1750℃,保持反应4h,再冷却至800℃,通入空气,煅烧3h,即可得到氮化铝粉。步骤a的改性碳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沥青基碳纤维长丝浸泡在硅烷偶联剂kh560水溶液中,在90℃的水浴加热下反应2h,过滤后,将滤渣置于马弗炉中,加热至1100℃,反应30min,冷却至室温后,转入球磨机中球磨5h,即可得到改性碳纤维。步骤b的分散剂为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和乙撑双硬脂酰胺按质量比3:2的混合物。步骤c的有机硅树脂的制备方法为:将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甲酸催化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在90℃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减压蒸馏,即可得到有机硅树脂。步骤c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胺丙酸盐和磺基甜菜碱的混合物。步骤c的硅烷偶联剂为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混合物。步骤d的防腐填料为磷酸锌、改性磷酸锌和钼酸锌的混合物。检测以上实施例制备的散热涂料,得到以下实验数据:表一: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耐温性(℃)715680690附着力(级)111耐冲击性(cm·kg)646869导热系数(w/m·k)13141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