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粘接带及热粘接带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05944发布日期:2018-11-02 21:49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热粘接带等。更详细而言,涉及在使用形态即接合有被粘接体的形态中,未设置基材而贴附于玻璃布等的热粘接带等。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通过加热压接使粘接层固化并使被粘接体接合的热粘接带。关于该热粘接带,例如,用于如下用途中,即:通过加热压接而使玻璃布等被粘接体分别与粘接层的一面和另一面接合,从而将被粘接体叠接等。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在半导体装置用粘接带中,粘接剂层中含有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酚醛清漆型酚醛树脂和环氧树脂,并且为了使nbr能够在加热时进行自交联而含有二烷基过氧化物类等。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包含乙烯基苄基醚化酚醛清漆树脂、酚醛清漆型或可熔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过氧化二异丙苯等有机过氧化物和六亚甲基四胺。

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元件用密封剂,其包含部分酯化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辛酰基过氧化物等有机过氧化物、酚醛树脂和有机硅化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913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32987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19456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以短时间实现热粘接带与被粘接体的粘接,有时会利用如下方式来促进粘接层的固化:使粘接层含有酸,在热粘接带的加热压接中,利用该酸来促进例如粘接层所含的酚醛树脂与交联剂(固化剂)的反应。

然而,如果粘接层含有酸,则即使在保管热粘接带时等未对热粘接带进行加热时,有时也会因酸而缓慢促进酚醛树脂与交联剂的反应,从而进行粘接层的固化。在热粘接带的加热压接前已经进行了粘接层的固化的情况下,即使将被粘接体加热压接于热粘接带,也可能无法充分获得热粘接带对于被粘接体的粘接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促进加热时粘接层的固化且在保管时等未进行加热时粘接层不易固化的无基材热粘接带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热粘接带是未设置基材且通过加热压接而使被粘接体接合的所谓的无基材热粘接带,其特征在于,具备包含丙烯腈-丁二烯橡胶、酚醛树脂、因分解而产生酸的过氧化物和酚醛树脂交联剂的粘接层。

这里,热粘接带优选进一步具备设于粘接层的至少一面侧且能够从粘接层剥离的剥离衬层。

此外,过氧化物的半衰期温度优选为130℃以上170℃以下。

并且,当将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设为100质量份时,粘接层可以包含0.5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的过氧化物。

此外,本发明的未设置基材且通过加热压接而使被粘接体接合的无基材热粘接带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准备剥离衬层的剥离衬层准备工序;以及将粘接层用溶液涂布于剥离衬层而形成粘接层的粘接层形成工序,所述粘接层用溶液包含丙烯腈-丁二烯橡胶、酚醛树脂、因分解而产生酸的过氧化物、和酚醛树脂交联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促进加热时粘接层的固化且在保管时等不进行加热时粘接层不易固化的无基材热粘接带等。

附图说明

图1是针对适用本实施方式的热粘接带所示出的截面图。

图2是针对热粘接带的制造方法说明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热粘接带、2:剥离衬层、3: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予以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此外还可以在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而实施。进一步,所使用的附图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并不表示实际的大小。

<热粘接带的整体构成的说明>

图1是针对适用本实施方式的热粘接带1所示出的截面图。

图示的热粘接带1具备粘接层3、和设于粘接层3的一面侧的剥离衬层2。将热粘接带1贴附于被粘接体后,能够将剥离衬层2剥掉。予以说明的是,虽未图示,但图1中,可以在粘接层3的与剥离衬层2相反的面侧具备另外的剥离衬层等。

热粘接带1通过加热压接而使被粘接体接合。具体而言,例如,当被粘接体为玻璃布时,可用于在制造玻璃布的制造工序中,将卷绕长尺寸的玻璃布而成的卷状原版的端部彼此接合等用途。此时用卷状原版的端部彼此夹持剥离了剥离衬层2的粘接层3,然后在加热的同时对该部位进行按压。由此粘接层3发生固化,通过热粘接带1将卷状原版的端部彼此接合。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热粘接带1如果不进行加热压接,则无法使被粘接体接合,其与借助粘着力而使被粘接体接合的粘着带是不同的。

<剥离衬层>

剥离衬层2在制造热粘接带1时使用,要求通过抑制尘土等附着于粘接层3来维持粘接层3的粘接性。可用作剥离衬层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合成树脂、纸类等。此外,为了提高粘接层3的剥离性,也可以对剥离衬层的表面实施利用有机硅系剥离处理剂、长链烷基系剥离处理剂、氟系剥离处理剂等的剥离处理。剥离衬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合适地使用10μm以上200μm以下的剥离衬层。

<粘接层>

粘接层3是通过加热而发生固化且通过在此时进行加压而在热粘接带1与被粘接体之间发挥粘接力的功能层。

本实施方式的热粘接带1中,粘接层3的厚度优选为25μm以上200μm以下。如果粘接层3的厚度低于25μm,则不易保持对于剪切力的强度。这里,剪切力是指沿着热粘接带表面的方向的力。

此外,如果粘接层3的厚度超过200μm,则卷绕热粘接带1而制成卷状的制品时卷的直径会变得过大,容易产生褶皱。此外,在热粘接带1的制造工序中容易残留溶剂,或者在粘接层3表面易于出现凹凸而导致外观容易恶化。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粘接层3包含丙烯腈-丁二烯橡胶、酚醛树脂、过氧化物和酚醛树脂交联剂。

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直链状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及具有支链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均可使用。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更优选使用具有支链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

具有支链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可以在对粘接层3赋予适度的柔性的同时赋予极高的凝聚力。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具有支链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在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中归类为在聚合温度25℃~50℃下制造的热聚合橡胶(hotrubber),例如,由下述化1式表示。

[化1]

此外,下述化2式的通式(1)是直链状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的结构式。这里,m、n为1以上的整数。化1式所表示的具有支链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是通式(1)中的丁二烯的双键断裂并在其上进一步结合有通式(1)所表示的结构而成的。也就是说,化1式中曲线所表示的各线分别具有通式(1)所表示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具有支链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例如,可以使用重均分子量(mw)为30万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

[化2]

酚醛树脂对粘接层3赋予热固性、耐热性、粘接性。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酚醛树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合适地使用在酸催化剂下使酚类和甲醛合成的酚醛清漆树脂。此外作为酚类,可以举出苯酚、甲酚、二甲酚、烷基苯酚、卤代苯酚、芳基苯酚、氨基苯酚、硝基苯酚、双酚a、多元酚、它们的衍生物等。此外,可以将它们单独使用或混合两种以上而使用。

过氧化物利用在热粘接带1的加热时发生热分解所产生的游离自由基而将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交联。

这里,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合适地使用因分解而产生酸的过氧化物。即,如果粘接层3包含该过氧化物,则在对热粘接带1进行加热时粘接层3固化的速度会提高。具体而言,如果加热本实施方式的热粘接带1,则如上述那样,首先,利用过氧化物发生热分解所产生的游离自由基而将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交联。此时,游离自由基与从丙烯腈-丁二烯橡胶夺取的氢发生反应,生成酸。接着,通过该酸而促进酚醛树脂与酚醛树脂交联剂的反应,引起酚醛树脂的交联,促进酚醛树脂的固化,从而粘接层3固化的速度提高。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粘接层3所含的过氧化物在室温环境下等不对热粘接带1进行加热时,不易引起分解,难以产生酸。此外,过氧化物本身对酚醛树脂的反应没有直接影响。因此,在不对热粘接带1进行加热时,酚醛树脂不易固化。

此外,过氧化物的半衰期温度优选为130℃以上且170℃以下。

这里,半衰期温度的意思是将过氧化物加热1分钟时通过过氧化物分解而过氧化物的浓度减至即将加热前的浓度的一半的温度。

在过氧化物的半衰期温度高于170℃的情况下,在加热过氧化物时过氧化物分解的速度慢而不易产生酸。该情况下,不易促进对热粘接带1进行加热时的酚醛树脂的固化。

在过氧化物的半衰期温度低于130℃的情况下,即便在不加热过氧化物时过氧化物也容易发生分解而产生酸。该情况下,即便在热粘接带1的保管时等不对热粘接带1进行加热时,也容易进行酚醛树脂的固化。

此外,当将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设为100质量份时,粘接层3优选含有0.5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的过氧化物。

如果过氧化物低于0.5质量份,则由该过氧化物产生的酸的量少,难以促进对热粘接带1进行加热时的酚醛树脂的固化。

此外,如果过氧化物超过5质量份,则在不加热过氧化物时通过过氧化物缓慢分解而产生的酸的量变多。该情况下,即便在热粘接带1的保管时等不对热粘接带1进行加热时,也容易进行酚醛树脂的固化。

作为因分解而产生酸的过氧化物,可以合适地使用二酰基过氧化物、过氧化酯。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它们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作为二酰基过氧化物,例如,可以举出日油株式会社制的nyper(注册商标)bmt、peroyl(注册商标)l等。此外,作为过氧化酯,例如,可以举出日油株式会社制的perbutyl(注册商标)o、perbutylz等。

酚醛树脂交联剂在对热粘接带1进行加热时与酚醛树脂发生加成缩合反应而使酚醛树脂以更短的时间固化。酚醛树脂交联剂也被称为酚醛树脂的交联促进剂、固化剂。作为酚醛树脂交联剂,可以举出六亚甲基四胺(hexamine)、羟甲基三聚氰胺和羟甲基脲等。此外,可以将它们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予以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合适地使用其中的六亚甲基四胺(hexamine)。

予以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主旨的范围内,粘接层3可以进一步包含其他树脂、橡胶等。此外,可以进一步包含用于提高在涂布作为后述的涂布液的粘接层用溶液时的涂布性的增稠剂、用于抑制发泡而抑制外观粗糙的消泡剂。

<热粘接带的制造方法>

图2是针对热粘接带1的制造方法说明的流程图。

首先,准备剥离衬层2(步骤101:剥离衬层准备工序)。

接着,制作用于涂布粘接层3的粘接层用溶液(步骤102:粘接层用溶液制作工序)。该粘接层用溶液是包含上述丙烯腈-丁二烯橡胶、酚醛树脂、过氧化物和酚醛树脂交联剂且将它们投入至预定的溶剂中后搅拌而成的溶液。予以说明的是,作为该粘接层用溶液,可以使用市售品。

然后,将粘接层用溶液涂布于剥离衬层2,形成涂布膜(步骤103)。

进一步,使该涂布膜干燥,从而在剥离衬层2上形成粘接层3(步骤104)。该步骤103、步骤104的工序可以理解为将粘接层用溶液涂布于剥离衬层2而形成粘接层3的粘接层形成工序。

通过以上工序,且将粘接层3的厚度设为25μm以上200μm以下,能够制造本实施方式的热粘接带1。

根据以上详细描述的方式,能够提供未设置基材的无基材热粘接带1。

此外,在将被粘接体加热压接于热粘接带1时,粘接层3所含的过氧化物发生分解而产生酸,但该酸促进酚醛树脂与酚醛树脂交联剂的固化。因此,粘接层3固化的速度提高,热粘接带1在短时间内粘接于被粘接体。

另一方面,在不对热粘接带1进行加热时,不易引发过氧化物的分解而难以产生酸,因此不易进行粘接层3的固化。因此,在保管热粘接带1而不使用期间,热粘接带1的粘接力不易丧失。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只要不超越本发明的主旨,则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制作图1中示出的热粘接带1,并进行评价。予以说明的是,将实施条件及评价结果示于下述表1。

〔热粘接带1的制作〕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作为剥离衬层2,使用厚度120μm的材料。然后如下操作,在剥离衬层2的一面侧形成粘接层3。

首先,使用乙酸乙酯作为溶剂,在该溶剂中投入具有支链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酚醛树脂、过氧化物和酚醛树脂交联剂并搅拌而使其溶解,制作固体成分浓度40质量%的粘接层用溶液。此时,作为具有支链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使用日本zeon株式会社制的nipol(注册商标)1001lg。此外,作为酚醛树脂,使用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tamanol(注册商标)531。予以说明的是,tamanol531中,作为酚醛树脂交联剂,含有9质量%的六亚甲基四胺(hexamine)。此外,具有支链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与酚醛树脂的质量比率设为100/120。此外,作为过氧化物,使用日油株式会社制的nyperbmt。

下述化3式的通式(2)是nyperbmt的结构式。此外,下述化4式的通式(3)是加热nyperbmt而使其分解时的反应式,是作为nyperbmt中的一部分结构的过氧化苯甲酰分解时的反应式。如果将通式(3)中的过氧化苯甲酰加热,则氧-氧键断裂而生成相对于过氧化苯甲酰为2当量的苯基自由基,各个苯基自由基会形成苯甲酸。也就是说,如果将过氧化苯甲酰热分解,则相对于该过氧化苯甲酰会生成2当量的酸。此外,如果将通式(2)中的作为nyperbmt中的另一部分结构的过氧化苯甲酰-间甲基苯甲酰热分解,则相对于该过氧化苯甲酰-间甲基苯甲酰会生成2当量的酸。此外,如果将通式(2)中的作为nyperbmt的又另一部分结构的过氧化间甲基苯甲酰热分解,则相对于该过氧化间甲基苯甲酰会生成2当量的酸。即,如果将nyperbmt热分解,则相对于该nyperbmt会生成2当量的酸。

予以说明的是,nyperbmt的半衰期温度为131℃。此外,当将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设为100质量份时,粘接层3中包含3质量份的nyperbmt。

[化3]

[化4]

然后,在剥离衬层2上涂布粘接层用溶液并使其干燥,从而形成粘接层3。并且,将粘接层3的厚度设为50μm。

通过以上的工序,制作本实施例的热粘接带1。

(实施例2~8)

对于实施例1,如表1所示进行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热粘接带1。

也就是说,实施例2、3、6中,使用将粘接层3所含的过氧化物的种类变更后的材料。具体而言,实施例2中,使用日油株式会社制的perbutylo。下述化5式的通式(4)是作为perbutylo的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的结构式。如果将通式(4)中的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加热,则氧-氧键断裂而生成相对于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为1当量的自由基,该自由基会形成羧酸。也就是说,如果将perbutylo热分解,则相对于该perbutylo会生成1当量的酸。予以说明的是,perbutylo的半衰期温度为134℃。此外,当将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设为100质量份时,粘接层3包含3质量份的perbutylo。

[化5]

此外,实施例3中,使用日油株式会社制的perbutylz。下述化6式的通式(5)是作为perbutylz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的结构式。如果将通式(5)中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加热,则氧-氧键断裂而生成相对于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为1当量的自由基,该自由基会形成羧酸。也就是说,如果将perbutylz热分解,则相对于该perbutylz会生成1当量的酸。予以说明的是,perbutylz的半衰期温度为167℃。此外,当将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设为100质量份时,粘接层3包含3质量份的perbutylz。

[化6]

此外,实施例6中,使用日油株式会社制的peroyll。下述化7式的通式(6)是作为peroyll的过氧化双十二酰的结构式。如果将通式(6)中的过氧化双十二酰加热,则氧-氧键断裂而生成相对于过氧化双十二酰为2当量的自由基,各个自由基会形成羧酸。也就是说,如果将peroyll热分解,则相对于该peroyll会生成2当量的酸。予以说明的是,peroyll的半衰期温度为116℃。此外,当将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设为100质量份时,粘接层3包含3质量份的peroyll。

[化7]

此外实施例4、5中,变更粘接层3所含的过氧化物的量。具体而言,实施例4中,当将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设为100质量份时,包含0.4质量份的nyperbmt。此外实施例5中,当将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设为100质量份时,包含6质量份的nyperbmt。

此外实施例7、8中,变更粘接层3的厚度。具体而言,实施例7中,将粘接层3的厚度设为25μm。进一步,实施例8中,将粘接层3的厚度设为200μm。

(比较例1~3)

对于实施例1,如表1所示进行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热粘接带1。

也就是说,比较例1中,粘接层3中不含过氧化物。

此外,比较例2中,粘接层3中包含苯甲酸作为过氧化物的替代物。具体而言,当将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设为100质量份时,包含3质量份的苯甲酸。

此外,比较例3中,作为过氧化物,使用日油株式会社制的perhexyl(注册商标)i。下述化8式的通式(7)是作为perhexyli的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叔己酯的结构式。如果将通式(7)中的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叔己酯加热,则会生成自由基和二氧化碳而不生成酸。予以说明的是,perhexyli的半衰期温度为155℃。此外,当将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设为100质量份时,粘接层3包含3质量份的perhexyli。

[化8]

[表1]

作为针对实施例1~8和比较例1~3的评价,进行针对保管前的热粘接带的粘接力的评价(保管前粘接力评价)以及针对保管前的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的评价(保管前不溶解成分评价)。此外,进行针对保管后的热粘接带的粘接力的评价(保管后粘接力评价)以及针对保管后的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的评价(保管后不溶解成分评价)。

〔保管前粘接力评价的方法〕

作为针对实施例1~8和比较例1~3的热粘接带的粘接力的评价,对热粘接带施加剪切力,评价相对于剪切力的粘接力。

具体而言,准备2片玻璃布,用该2片玻璃布夹持热粘接带,通过加热压接,将2片玻璃布用热粘接带接合。评价所使用的玻璃布的厚度为0.17mm,断裂强度为约300n/10mm。

予以说明的是,根据2种方式的加热压接的条件,准备将玻璃布用热粘接带接合后的物体。具体而言,准备以160℃、1.47×105n/m2的压力进行20秒按压而将玻璃布用热粘接带接合而成的物体和以170℃、1.47×105n/m2的压力进行10秒按压而将玻璃布用热粘接带接合而成的物体。

然后,将所制作的作为被粘接体的2片玻璃布以拉伸速度200mm/分钟进行拉伸,根据在该条件下在玻璃布与热粘接带之间发生剥离之前玻璃布是否被破坏来进行相对于剪切力的粘接力的评价。即,关于粘接力,在玻璃布与热粘接带之间发生剥离之前玻璃布被破坏时,意味着剪切力大于玻璃布的断裂强度,因此此时设为合格的评价,发生了剥离时设为不合格的评价。

〔保管前不溶解成分评价的方法〕

此外,作为针对实施例1~8和比较例1~3的热粘接带的、加热压接时粘接层固化的速度的评价,评价加热压接后的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这里,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是指热粘接带中的不溶解于溶剂的成分的重量相对于热粘接带的总重量的比例。

酸与酚醛树脂反应而生成的生成物具有不溶于溶剂的性质。因此认为,加热压接后的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越多,加热压接时产生越多的酸,从而进行反应。加热压接时产生的酸的量越多,粘接层固化的速度越快。

作为加热压接后的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的具体评价方法,首先,准备2片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剥离衬层,用该2片剥离衬层夹持热粘接带,通过加热压接,将2片剥离衬层用热粘接带接合。

予以说明的是,加热压接的条件设为与保管前粘接力评价中的加热压接的条件同样。即,准备以160℃、1.47×105n/m2的压力进行20秒按压而将剥离衬层用热粘接带接合而成的物体和以170℃、1.47×105n/m2的压力进行10秒按压而将剥离衬层用热粘接带接合而成的物体。

接着,将剥离衬层从热粘接带剥落,测定将剥离衬层剥落后的该热粘接带的重量,并将测定值设为w1。予以说明的是,作为热粘接带的重量,使用大约0.1g~0.2g的热粘接带。

之后,将该热粘接带浸渍于作为溶剂的10g~20g的甲基乙基酮,利用混合转子搅拌24小时。接着,使用不锈钢网将溶液过滤,提取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关于不锈钢网,使用100目(mesh)的不锈钢网。予以说明的是,将该网在未使用时的重量设为重量w2。

之后,使残留有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的网利用防爆型干燥机在80℃的环境下进行干燥,之后静置冷却。接着,测定该网的重量,将测定值设为w3。然后,评价由((w3-w2)/w1)算出的不溶解成分。予以说明的是,关于实施例1~8和比较例1~3的热粘接带,加热压接前的不溶解成分均为0%。

〔保管后粘接力评价的方法〕

此外,对于针对实施例1~8和比较例1~3的热粘接带的、保管一定时期后的粘接力进行评价。

具体而言,针对实施例1~8和比较例1~3的热粘接带,在制作这些热粘接带后,在80℃的环境下保管1周。然后,通过与保管前粘接力评价的方法同样的条件下的加热压接,将2片玻璃布用保管后的热粘接带接合,对于作为被粘接体的2片玻璃布施加剪切力,进行相对于剪切力的粘接力的评价。

〔保管后不溶解成分评价的方法〕

进一步,为了评价将热粘接带不进行加热压接而保管时的粘接层的固化程度,评价针对实施例1~8和比较例1~3的热粘接带的、保管一定时期后的不溶解成分。

认为:热粘接带保管后的不溶解成分越多,保管时由粘接层所含的过氧化物产生越多的酸,从而进行反应。保管时产生越多的酸,加热压接前粘接层固化的程度越大。

作为热粘接带在保管后的不溶解成分的具体的评价方法,针对实施例1~8和比较例1~3的热粘接带,在制作这些热粘接带后在80℃的环境下保管1周,将该保管后的热粘接带的重量设为w4。

之后,通过与保管前不溶解成分评价的方法同样的方法,使用不锈钢网来提取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但是,在保管后不溶解成分评价中,为了评价保管时酸产生的量,与保管前不溶解成分评价不同,提取未加热压接的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

然后,将网的未使用时的重量设为重量w5,将残留有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的网的重量设为重量w6,评价由((w6-w5)/w4)算出的不溶解成分。

〔评价结果〕

将粘接力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

如表1所示,关于实施例1~8的热粘接带1,对于通过基于任意条件的加热压接所制作的热粘接带,保管前的粘接力、保管1周后的粘接力全部合格。

此外,关于实施例1~8的热粘接带1,对于通过基于任意条件的加热压接所制作的试样,认为保管前的不溶解成分大幅增加,促进了加热压接时的粘接层3的固化。进一步,认为抑制了保管1周后的热粘接带1中的不溶解成分的增加,保管时的粘接层3的固化不易进行。

与此相对,比较例1和比较例3中,关于保管前的热粘接带,在粘接层发生了凝聚破坏,产生了热粘接带的剥离。此外,该比较例1和比较例3中,关于保管前的热粘接带,加热压接后的不溶解成分几乎没有增加。

对此,比较例1中,原本就没有使用过氧化物,此外比较例3中,虽然使用了过氧化物但该过氧化物没有因分解而产生酸。因此,该比较例1和比较例3中,热粘接带的加热压接时均没有产生酸,均没有充分进行酚醛树脂的交联,粘接层的固化均不充分,由此,认为没有充分获得热粘接带对于被粘接体的粘接力。

此外比较例2中,虽然对于针对保管前的热粘接带的粘接力而言合格,但关于保管1周后的热粘接带,在粘接体发生了界面破坏,产生了热粘接带的剥落。此外,该比较例2中,关于保管前的热粘接带,加压压接后的不溶解成分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保管1周后的热粘接带中的不溶解成分大幅增加。

认为这是因为:在将热粘接带保管1周期间,苯甲酸与酚醛树脂发生反应而进行酚醛树脂的交联,从而进行了粘接层的固化。并且认为,即使在该粘接层的固化充分进行后将被粘接体加热压接于热粘接带,也未能充分获得热粘接带对于被粘接体的粘接力。

根据实施例1~8和比较例1~3的结果确认到,在热粘接带1的粘接层3中含有因分解而产生酸的过氧化物是必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