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化医用热熔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73871发布日期:2018-09-29 05:06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用热熔胶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氧化医用热熔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医用热熔胶一般均为压敏型胶,如常见的手术服、创可贴等均采用医用热熔压敏胶,不需要使用溶剂或其他手段即可实现胶黏,方便实用。但是由于医用热熔胶的使用时一般均为低温,对于粘结性要求较高。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3740305b的中国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医用热熔胶,包括的组分有丁基橡胶、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sebs、eva、氢化石油树脂、萜烯树脂、pe蜡、环烷油、聚异丁烯、橡胶防老剂、抗氧化剂、蒙脱石粉。通过上述方案,能够赋予医用热熔胶较好的柔韧性和粘结效果,满足一般医用物品的使用要求。但是,随着医用设备的不断发展,对医用热熔压敏胶的粘结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在静止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脱落,也要能够满足使用者在正常活动时,甚至是在运用于磁疗贴等设备上处于振动状态下时也能够粘结紧密防止脱落,因此对于医用热熔压敏胶的粘结性能还需要进一步做提升。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抗氧化医用热熔压敏胶,达到了提升粘结力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氧化医用热熔压敏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增粘树脂30-55份;热塑性弹性体50-68份;软化剂1-10份;抗氧剂组3-8份;增粘剂组10-20份;其中,所述增粘树脂为石油氢化树脂;所述热塑性弹性体为sbs/sis;所述抗氧剂组包括酚类防老剂、过氧化物分解剂和紫外吸收剂;所述增粘剂组包括松香改性树脂、萜烯树脂、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微晶蜡、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聚异丁烯中的至少一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提升产品粘结力性能上主要从提升自身粘结力和提高抗氧化性两方面,特别是医用热熔压敏胶应用于如磁疗贴等产品中时,由于和创可贴等使用的封闭性环境不相同,其长时间处于与空气接触的环境,因此较为容易氧化,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内聚力,导致粘结力下降明显,甚至在振动作用下直接脱落的情况。本方案中首先在提升产品自身粘结力上,选用氢化完全的石油氢化树脂,颜色清浅且无毒,符合医用要求,且氢化树脂经过加氢处理后分子键形成稳定的双键,易饱和,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光稳定性较强,不易老化;而增粘剂组用于直接改性产品的粘结力,松香改性树脂和萜烯树脂均能够直接改善粘结力,且均与石油氢化树脂相融性良好,其中萜烯树脂在sis系热溶胶中与c5石油树脂并用可解决其单独使用时的渗水现象,在sbs系热溶胶中则能够具备突出的耐热、耐侯、耐老化性和优良的增粘效果。微晶蜡的成分以c31-c70的支链饱和烃为主,含少量的环状、直链烃,黏性较大,且具有延展性,在低温下不脆弱,能够很好的对医用热熔胶进行改性,进一步提升粘结力;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和聚异丁烯也均为良好的增粘成分,加入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时,能够将各组分中的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有效的偶联,最终达到将上述组分对产品粘结力的改善有效体现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提高抗氧化性上,由于树脂的分子结构中双键α-位的碳氢键容易受到空气中氧气或其他氧化物质的进攻,生成自由基,而自由基会进一步引起大分子链的断裂和降解,为了抑制或延缓该过程,采用的酚类防老剂能够与产生的各种自由基进行反应,生成稳定的化合物,从而防止大分子链的进一步降解;过氧化物分解剂则能够及时分解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有效阻止过氧化物的进一步氧化,从而达到阻止了大分子链的进一步降解过程;紫外吸收剂则能够吸收紫外线,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自由基的产生。因此采用上述三种抗氧化剂,通过他们之间的配合分别在不同的作用原理处,进行不同的抗氧化,最大程度上提升了产品的抗氧化性。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设置,最终达到提升医用热熔压敏胶的粘结力,且长期接触空气也不容易氧化,能够稳固的粘结。同时,采取的组分均为对人体无毒无害、无刺激性、低致敏性,也适合医用品的要求。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抗氧化医用热熔压敏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增粘树脂35-40份;热塑性弹性体55-60份;软化剂1-5份;抗氧剂组3-5份;增粘剂组12-15份。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酚类防老剂为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苯乙烯化酚、2,2-二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过氧化物分解剂为2-硫醇基苯并咪唑、亚磷酸三-对烷基酚酯和锌盐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松香改性树脂包括松香多元醇酯、氢化松香中的至少一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松香多元醇酯和氢化松香都是松香树脂在提升粘结力方向上做出的改性产品中较为优质的,更为适合作为增粘剂。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增粘剂组由氢化松香、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微晶蜡和聚异丁烯组成。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软化剂包括环烷油、液体石蜡中的至少一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软化剂赋予了热熔压敏胶较好的流动性,热熔后使得胶体能够更好的与附着物表面粘附,增加接触面积和粘结力,同时液体石蜡具有低致敏性及不错的封闭性,在作为软化剂的同时,也能为热熔胶涂布后的成品提供良好的防潮能力,减少细菌滋生。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重量份数为0.1-1份的纳米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添加的纳米银能够为产品提供良好的抗菌杀毒的效果,也更适合于医用领域。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的抗氧化医用热熔压敏胶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二,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氧化医用热熔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反应容器加热至140℃-150℃,投入软化剂组;s2,向s1中经过加热处理后的反应容器中投入占增粘树脂总重量18%-20%的增粘树脂,加热并维持温度为145℃-148℃,持续时间为12-15分钟;s3,将s2中反应容器继续加热至158℃-162℃,投入占热塑性弹性体总重量35%-38%的热塑性弹性体,再加入抗氧剂组,加热时间为22min-25min;s4,将s3中反应容器继续加热至162℃-165℃,投入增粘剂组和余量的增粘树脂、热塑性弹性体,维持温度进行反应,持续时间35min-45min;s5,完成反应后停止搅拌,待反应物质稳定后,出料,过滤,冷却,包装;出料时对反应容器进行加压,维持反应容器内气压为0.1-0.15mpa,且出料时对出料口加热处理,维持出料口温度为155℃-16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反应时增粘树脂和热塑性弹性体均为份前后两次加入反应容器中,不仅出于减缓反应容器搅拌压力的目的,同时较一次性全部加入更能够提高原料的转化率,有利于反应的正常进行;而保持出料时反应容器内为正压,且恒定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保证出料速度的恒定,有利于成品的收集和出料的更加干净。进一步优选为:所述s4中加入增粘剂组时还同步加入有纳米银。进一步优选为:s2、s3和s4在投料完成后均将反应容器中气体置换为氮气并抽真空处理,所述抽真空处理均使得反应容器内气压为-0.1~-0.5mpa。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先通入氮气置换反应容器内部的空气,减少空气与反应组分的接触,降低氧化程度,在进行抽真空处理,有利于反应物质内部气体的逸出,从而热熔压敏胶出料后凝固成型时含有极少的气泡,增加了成品的外观和质量,同时也减少了在制作生产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和空气的接触而沾染的不良污染源,采用氮气全程作为反应的保护气体,使得反应的过程中各原料保持干净卫生,进一步提升最终制得成品的无菌程度。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医用热熔压敏胶的粘结力得到较多的增强,且各组分均无毒无害,对皮肤无刺激,致过敏性低,消毒抑菌,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产品的抗氧化性,扩大了产品的适用范围,进一步保障了粘结可靠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7:抗氧化医用热熔压敏胶,包含的组分及其对应的含量如表1所示,其中增粘树脂为c5氢化树脂,热塑性弹性体为sbs,软化剂采用环烷油,抗氧剂组的酚类防老剂采用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过氧化物分解剂采用2-硫醇基苯并咪唑、紫外吸收剂采用水杨酸苯酯,增粘剂组采用氢化松香树脂、萜烯树脂、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微晶蜡。表1实施例1-7中各组分及其对应含量表(kg)实施例8:抗氧化医用热熔压敏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热塑性弹性体采用sis。实施例9:抗氧化医用热熔压敏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热塑性弹性体采用sbs和sis的复配物。实施例10:抗氧化医用热熔压敏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增粘剂组由氢化松香、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微晶蜡和聚异丁烯组成。如前所述,增粘剂组包括松香改性树脂、萜烯树脂、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微晶蜡、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聚异丁烯中的至少一种,因此可组合多种情况,在次不再一一列举。同样,酚类防老剂为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苯乙烯化酚、2,2-二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中的至少一种;过氧化物分解剂为2-硫醇基苯并咪唑、亚磷酸三-对烷基酚酯和锌盐中的至少一种。因此抗氧剂的选择也可以为多种组合情况,在此也不再一一列举。实施例11:抗氧化医用热熔压敏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软化剂为环烷油和液体石蜡的复配物,且二者的重量之比为4:1。实施例12:抗氧化医用热熔压敏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还包括0.2kg的纳米银。实施例13:抗氧化医用热熔压敏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还包括1.0kg的纳米银。实施例14:抗氧化医用热熔压敏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松香改性树脂为松香多元醇酯和氢化松香的复配物,且二者的重量之比为1:1。实施例15:抗氧化医用热熔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反应容器加热至140℃,投入软化剂组;s2,向s1中经过加热处理后的反应容器中投入占增粘树脂总重量18%的增粘树脂,加热并维持温度为145℃,持续时间为12分钟;s3,将s2中反应容器继续加热至158℃,投入占热塑性弹性体总重量35%的热塑性弹性体,再加入抗氧剂组,加热时间为22min;s4,将s3中反应容器继续加热至162℃,投入增粘剂组和余量的增粘树脂、热塑性弹性体,维持温度进行反应,持续时间35min;s5,完成反应后停止搅拌,待反应物质稳定后,出料,过滤,冷却,包装;出料时对反应容器进行加压,维持反应容器内气压为0.1-0.15mpa,且出料时对出料口加热处理,维持出料口温度为155℃。实施例16:抗氧化医用热熔压敏胶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5的区别在于,s4中加入增粘剂组时还同步加入有纳米银。实施例17:抗氧化医用热熔压敏胶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5的区别在于,s2、s3和s4在投料完成后均将反应容器中气体置换为氮气并抽真空处理,抽真空处理均使得反应容器内气压为-0.1~-0.5mpa。实施例18:抗氧化医用热熔压敏胶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5的区别在于工艺参数上的不同,具体如下:s1,将反应容器加热至150℃,投入软化剂组;s2,向s1中经过加热处理后的反应容器中投入占增粘树脂总重量18%的增粘树脂,加热并维持温度为148℃,持续时间为15分钟;s3,将s2中反应容器继续加热至162℃,投入占热塑性弹性体总重量38%的热塑性弹性体,再加入抗氧剂组,加热时间为25min;s4,将s3中反应容器继续加热至165℃,投入增粘剂组和余量的增粘树脂、热塑性弹性体,维持温度进行反应,持续时间45min;s5,完成反应后停止搅拌,待反应物质稳定后,出料,过滤,冷却,包装;出料时对反应容器进行加压,维持反应容器内气压为0.1-0.15mpa,且出料时对出料口加热处理,维持出料口温度为162℃。对比例1-8:一种医用热熔压敏胶,其包含的组分及对应的含量如表2所示。表2对比例1-8中各组分及其对应的含量(kg)对比例9:一种医用热熔压敏胶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5的区别在于,s2中直接投入全部的增粘树脂,s3中直接投入全部的热塑性弹性体。上述各实施例中各组分的生产厂商明细如表3所示。表3各组分生产厂商明细表组分名称生产厂商软化剂南京鸿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增粘树脂、松香改性树脂、萜烯树脂美国诶克森防老剂德国洋樱集团热塑性弹性体日本出光紫外线吸收剂山东丽胜化工纳米银日本绿洲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美国埃克森美孚化工微晶蜡上海焦耳蜡业试验部分试验1、粘结力测试试验对象:取实施例1-18和对比例1-9中的组分或制备方法得到试样样品,共计27组。试验方法:采取相同的附着布料,将每组热熔压敏胶成品涂布于两块布料之间,放置6小时后测量将两块布料脱离时所需拉力的大小,每组取5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试验结果:测得粘结力测试试验结果记录入表4中。表4粘结力测试试验结果记录表(n)实验组粘结力实验组粘结力实验组粘结力实施例126.2实施例1027.1对比例122.1实施例228.6实施例1126.3对比例225.7实施例323.6实施例1226.1对比例325.5实施例430.1实施例1326.2对比例425.6实施例529.2实施例1426.4对比例525.7实施例625.9实施例1526.1对比例620.2实施例729.6实施例1626.0对比例718.4实施例826.0实施例1726.4对比例821.2实施例926.4实施例1826.2对比例924.6试验2、抗氧化性测试试验对象:取实施例1-18和对比例1-9中的组分或制备方法得到试样样品,共计27组。试验方法:取27组试验对象涂布与相同的基材上,测得第一天、第二天、第五天和第十天的粘结力。试验结果:将第一天的粘结力作为标准值x,后续节点测得的粘结力y与标准值x的差值记为z,则将粘结力的变化率w=(z/x)*100%,并将粘结力变化率记录入表5中。表5粘结力变化率记录表(%)试验对象第二天第五天第十天试验对象第二天第五天第十天实施例14.28.211.0实施例154.38.211.0实施例22.65.48.7实施例164.28.311.1实施例32.85.58.9实施例174.28.111.0实施例44.48.511.2实施例184.48.311.1实施例52.45.28.5对比例14.48.411.2实施例64.58.511.3对比例24.89.212.5实施例74.68.511.7对比例35.09.312.7实施例84.28.311.0对比例44.89.112.4实施例94.38.211.1对比例55.59.613.1实施例104.28.211.0对比例64.58.211.1实施例114.48.111.0对比例74.58.311.2实施例124.28.211.2对比例85.39.412.8实施例134.18.211.0对比例94.48.811.3实施例144.38.411.0数据说明由试验1中数据可知,实施例和对比例之间的粘结力对比明显,特别是增粘剂组对于粘结力的提升较为重要。由试验2中数据可知,粘结力的变化率,是与抗氧化性相关度较高的指标,可知抗氧化剂中的三种组分均对于提升热熔压敏胶的抗氧化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