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荧光碳点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06236发布日期:2018-08-31 21:02阅读:27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荧光碳点的方法,属于纳米新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碳点具有荧光稳定性高,无闪光现象;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可调控;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分子量和粒径小;合成方法简单易行,操作安全等特点。近几年来由于良好的荧光特性、生物相容性和环境友好性被广泛研究,并且在生物传感、生物成像等领域有着光明前景。目前的制备工艺来看,要获得稳定的荧光性质,需要对碳点进行酸化和钝化处理,如与聚乙二醇(peg)反应,使碳点表面获得保护层。

离子液体是指在温度低于100℃呈液态的离子聚集体。离子液体与普通的有机溶剂不同,在离子液体里不存在为电中性的分子,全部由负离子和正离子组成。离子液体可以溶解大多数无机物、有机物和高分子材料;它不仅可以作为溶剂使用,甚至还可以作为某些反应的催化剂。离子液体一般不会挥发,所以在反应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总之,离子液体的无味、无恶臭、无污染、不易燃、易与产物分离、易回收、可反复多次循环使用等优点,使它成为传统挥发性有机溶剂的理想替代品。它有效地避免了使用有机溶剂所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环境友好的绿色溶剂。常见的离子液体主要由烷基吡啶或双烷基咪唑季铵正离子与bf-4、pf-6、no-3、x-等负离子组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且环境友好的方法制备荧光碳点,将无水葡萄糖作为前驱体,经离子液体溶解之后碳化,直接使离子液体对碳点的表面进行改性,能够获得高强度的荧光性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荧光碳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无水葡萄糖与离子液体混合搅拌均匀;

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混合物升温至190~310℃保温热处理2~5h,优选250℃,冷却至室温取出,研磨成粉;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粉末置于溶剂中搅拌分散,超声处理,再离心收取上清液即得。

步骤一中,所述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为烷基吡啶或双烷基咪唑季铵盐,阴离子为氯盐、醋酸盐或磷酸盐。

步骤一中,所述无水葡萄糖与离子液体的混合质量比为1:2~4,优选1:3。

步骤一中,所述搅拌的搅拌速率为400~500转/分钟,搅拌时间为10~12h,优选400转/分钟搅拌12h。

步骤二中,所述热处理在氮气保护下进行,升温速率为3~6℃/min,优选5℃/min,冷却降温速率为3~6℃/min,优选5℃/min。

步骤三中,所述溶剂为水、丙酮或者甲苯,将粉末配制成浓度为50~200mg/ml的溶液,优选100mg/ml。

步骤三中,所述搅拌分散为在室温下以400~500转/分钟搅拌24小时以上。

步骤三中,所述超声处理的超声功率为150~250w,超声时间为1~2h。

步骤三中,所述离心的转速为8000~15000转/min,优选10000转/min,离心时间为20~40min。

本发明中以天然易得的生物基碳材料为原料,只通过简单的碳化和分散便可制得高荧光量子产率的荧光碳点,无需进行复杂的透析及钝化,节能环保。

无水葡萄糖为廉价易得的单糖,离子液体作为形成有助于碳点生成的重要物质,起到模板的作用,以其吡啶环和吡咯环为模板,不断在碳原子上形成碳氮杂环,形成具有荧光性质的碳点。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方法以无水葡萄糖为原材料,易于获得,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以离子液体为助剂,不会产生有毒气体,环境友好;

2、本发明方法仅采用炭化的方法,可以一步得到需要的荧光碳点材料,不需要酸化与钝化处理;

3、本发明方法可以获得克级的产物,生产效率高。

4、通过本发明方法获得的荧光碳点,其荧光量子产率可达到9.32%。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实施例1产物碳点的透射电镜图;

图2是实施例1产物碳点水溶液在紫外固化灯下效果图;

图3是实例1产物碳点水溶液的荧光发射光谱图;

图4是实例1产物碳点水溶液的蓝色光道下荧光显微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实施例1

取5g无水葡萄糖和15g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放入三口烧瓶以400转/min搅拌12h,取出混合物放置入管式高温炉烧结,升温速率为5℃/min,从50℃加热至250℃,恒温保持3h,之后以5℃/min降温至室温,取出样品研磨成粉末状,得到0.25g产物。进一步配制样品浓度为100mg/ml的丙酮溶液样品,在室温下以500转/分钟连续搅拌24小时以上至完全分散,然后将分散的溶液在200w功率下超声处理1小时,并在室温下10000转/min离心30min,收集上清液进行透射电镜、荧光强度分析,样品荧光量子产率5.35%。

实施例2

取6g无水葡萄糖和18g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放入三口烧瓶以400转/min搅拌12h,取出混合物放置入管式高温炉烧结,升温速率为5℃/min,从50℃加热至250℃,恒温保持3h,之后以5℃/min降温至室温,取出样品研磨成粉末状,得到0.3g产物。进一步配制样品浓度为100mg/ml的水溶液样品,在室温下以500转/分钟连续搅拌24小时以上至完全分散,然后将分散的溶液在200w功率下超声处理1小时,并在室温下10000转/min离心30min,收集上清液进行透射电镜、荧光强度分析。经过分析,碳点水溶液的荧光量子产率达到9.32%,明显大于实施例1丙酮溶液的荧光强度。

实施例3

取6g无水葡萄糖和18g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放入三口烧瓶以400转/min搅拌12h,取出混合物放置入管式高温炉烧结,升温速率为5℃/min,从50℃加热至310℃,恒温保持3h,之后以5℃/min降温至室温,取出样品研磨成粉末状,得到0.27g产物。进一步配制样品浓度为100mg/ml的水溶液样品,在室温下以500转/分钟连续搅拌24小时以上至完全分散,然后将分散的溶液在200w功率下超声处理1小时,并在室温下10000转/min离心30min,收集上清液进行透射电镜、荧光强度分析。经过分析,在310℃下制备的碳点的荧光量子产率达到8.48%,小于实施例2在250℃下制备的样品的荧光强度。

实施例4

取6g无水葡萄糖和18g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放入三口烧瓶以500转/min搅拌10h,取出混合物放置入管式高温炉烧结,升温速率为6℃/min,从50℃加热至190℃,恒温保持5h,之后以6℃/min降温至室温,取出样品研磨成粉末状,得到0.33g产物。进一步配制样品浓度为50mg/ml的水溶液样品,在室温下以400转/分钟,连续搅拌24小时以上至完全分散,然后将分散的溶液在150w功率下超声处理2小时,并在室温下150000转/min离心20min,收集上清液进行透射电镜、荧光强度分析。经过分析,该实施例制备的碳点的荧光量子产率达到4.34%,低于实施例2制备的样品的荧光强度。

图1是实施例1产物碳点的透射电镜图,可看出碳点分布较均匀,碳点的粒径在2-7nm左右;图2是实施例1产物碳点水溶液在紫外固化灯下效果图,该固化灯发出的是高纯度365nm单色紫外光,可以看出荧光水溶液在该波长下显出蓝色荧光;图3是实例1产物碳点水溶液的荧光发射光谱图;图4是实例1产物碳点水溶液的蓝色光道下荧光显微镜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荧光碳点的方法的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