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缘抗水氧的量子点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7867发布日期:2019-10-13 02:24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缘抗水氧的量子点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量子点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边缘抗水氧的量子点膜。



背景技术:

量子点膜被应用在液晶显示设备,使液晶显示设备的色域提高到100%NTSC以上,明显提高了颜色显示的准确性和色彩鲜艳度。量子点具有对水蒸气和氧气敏感的特点,因而需要将量子点与外界环境隔绝。按照现有工艺技术,量子点膜的普遍结构是两张水氧阻隔膜之间夹着量子点层,这种结构可以防止水氧在上下两个表面对量子点层的侵蚀。然而,在将量子点膜安装到显示设备之前,还需要根据不同设备的尺寸要求对量子点膜进行裁切,在量子点膜的边缘,由于需要裁切的缘故,量子点层会暴露在空气中,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量子点层边缘会因为水氧侵蚀而失去荧光,而且无荧光的边缘区域会越来越大。另外,为了提高液晶背光模组的亮度,量子点膜还需要搭配增亮膜来使用,不仅增加了整体的厚度,还使装配变得繁琐。

量子点层边缘会被扩散侵蚀而失去荧光和为了提高亮度而导致整体厚度增加的问题是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量子点层边缘会被扩散侵蚀而失去荧光和提高亮度导致整体厚度增加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边缘抗水氧的量子点膜,从下至上包括第一透明聚合物膜、间隔层、量子点层、水氧阻隔膜、棱镜结构的聚合物层;所述间隔层从下至上包括表面具有若干第一凹坑的第一聚合物层和第二透明聚合物膜;所述量子点层包括第二聚合物层、无机物水氧阻隔层和量子点胶水;所述第二聚合物层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凹坑,所述无机物水氧阻隔层贴附在所述第二聚合物层表面,所述量子点胶水设置在所述第二凹坑内。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量子点胶水填充在所述表面具有无机物水氧阻隔层的第二凹坑和水氧阻隔膜组成的一个密闭的盒子内。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间隔层的结构特征是中间有空腔,所述空腔为第一聚合物层表面的第一凹坑,通过第二透明聚合物膜将第一凹坑的顶部密封形成空腔。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明聚合物膜和第二透明聚合物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酸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中的一种组成;所述第一透明聚合物膜和第二透明聚合物膜的厚度均为50-130μm。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聚合物层、第二聚合物层、棱镜结构的聚合物层为聚丙烯酸酯、聚氨酯、环氧树脂中的一种组成;所述第一聚合物层、第二聚合物层和棱镜结构的聚合物层的厚度均为10-100μm。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量子点胶水包括量子点、扩散粒子;所述量子点为硒化镉、磷化铟、铜铟硫或钙钛矿量子点中的一种;所述扩散粒子为有机硅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粒径为0.5-3μm。

进一步地,无机物水氧阻隔层为氧化硅或氧化铝,厚度为50-300n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坑的直径为4-90μm,深度为2-45μm,间距为2-30μm;所述第二凹坑的直径为4-90μm,深度为2-45μm,间距为2-30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表面具有无机物水氧阻隔层的第二凹坑和顶部的水氧阻隔膜组成一个密闭的盒子,量子点胶水被密封在盒子内,当量子点膜被裁减时,只能破坏膜边缘的盒子,有效的减小量子点膜的边缘失效宽度,同时,不需要对裁切后量子点膜边缘进行特殊处理,可以方便进行任意的切割。

(2)具有空腔的聚合物层和表面的棱镜结构对光具有很强的反射能力,使得入射光在这两层之间不断的进行反射,而每一次反射都会经过中间的量子点层,从而增加了量子点被激发的次数,提高了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边缘抗水氧的量子点膜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透明聚合物膜 20间隔层 21第一凹坑

22第一聚合物层 23第二透明聚合物膜 30量子点层

31第二凹坑 32第二聚合物层 33无机物水氧阻隔层

34量子点胶水 40水氧阻隔膜 50棱镜结构的聚合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边缘抗水氧的量子点膜,如图1所示,从下至上包括第一透明聚合物膜10、间隔层20、量子点层30、水氧阻隔膜40、棱镜结构的聚合物层50。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间隔层20从下至上包括表面具有若干第一凹坑21的第一聚合物层22和第二透明聚合物膜23。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量子点层30包括第二聚合物层32、无机物水氧阻隔层33和量子点胶水34;所述第二聚合物层32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凹坑31,所述无机物水氧阻隔层33贴附在所述第二聚合物层32表面,所述量子点胶水34设置在所述第二凹坑31内。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量子点胶水34填充在所述表面具有无机物水氧阻隔层33的第二凹坑31和水氧阻隔膜40组成的一个密闭的盒子内,当量子点膜被裁切时,只有膜边缘的盒子会被破坏,因而水氧从边缘向内部侵蚀的距离被限制在一个盒子的大小;盒子的尺寸越小,膜的边缘失效宽度也就越小。

以上结构设计,不仅能减小量子点膜的边缘失效宽度,同时,对于裁剪后量子点膜边缘无需进行特殊处理,可以方便的进行任意的切割。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所述间隔层20的结构特征是中间有空腔,所述空腔为第一聚合物层22表面的第一凹坑21,通过第二透明聚合物膜23将第一凹坑21的顶部密封形成空腔。具体地,背光源的蓝光经过底部的第一透明聚合物膜10进入量子点膜内部后,首先经过间隔层20空腔中空气与第二透明聚合物膜23形成的界面,蓝光发生折射和反射并向不同方向发散,起到匀光的作用,使得量子点层30中的量子点受到来自各个方向上的均匀的蓝光激发;经过量子点层30的蓝光一部分透过,另一部分被量子点转化成荧光;透过去的蓝光在到达棱镜结构的聚合物层50与空气的界面时,一部分蓝光透过去,另一部份被反射回量子点膜内部,这部蓝光中的一部份会再次经过量子点层30激发量子点发出荧光,而另一部份在到达间隔层20空腔中空气与第二透明聚合物膜23形成的界面时发生折射和反射并向不同方向发散,反射回量子点膜内部的蓝光又会进入下一个循环。

以上结构设计,利用具有空腔的间隔层20和棱镜结构的聚合物层50对光具有很强的反射能力,使得蓝光在这两层之间不断地进行反射、循环利用,每一次反射都会经过中间的量子点层30,从而增加了量子点的激发次数,提高了膜的亮度。

具体地,所述棱镜结构的聚合物层50能起到反射光线和聚光增亮的作用,所述棱镜结构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可根据不同的光学需求调整不同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明聚合物膜10和第二透明聚合物膜23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酸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中的一种组成;所述第一透明聚合物膜10和第二透明聚合物膜23的厚度均为50-130μm。具体地,所述第一聚合物层22、第二聚合物层32和棱镜结构的聚合物层50为聚丙烯酸酯、聚氨酯、环氧树脂中的一种组成;所述第一聚合物层22、第二聚合物层32和棱镜结构的聚合物层50的厚度均为10-100μm。

具体地,所述量子点胶水34包括量子点、扩散粒子;所述量子点为硒化镉、磷化铟、铜铟硫或钙钛矿量子点中的一种;所述扩散粒子为有机硅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粒径为0.5-3μm,其作用为提高光的均匀性,增加雾度遮盖外观瑕疵,增加光的反射次数从而增加量子点的激发次数。

具体地,所述无机物水氧阻隔层33为氧化硅或氧化铝,厚度为50-300nm。

具体地,所述水氧阻隔膜40,采用市面上的商品化的水氧阻隔膜产品。

具体地,所述第一凹坑21的直径为4-90μm,深度为2-45μm,间距为2-30μm;所述第二凹坑31的直径为4-90μm,深度为2-45μm,间距为2-30μm;所述第一凹坑21和第二凹坑31具体形状除了圆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多边形。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第一透明聚合物膜、间隔层、第一凹坑、第一聚合物层、第二透明聚合物膜、量子点层、第二凹坑、第二聚合物层、无机物水氧阻隔层、量子点胶水、水氧阻隔膜和棱镜结构的聚合物层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