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渍土壤改良剂及盐渍土壤的改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82657发布日期:2021-06-01 17:30阅读: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盐渍土壤改良剂及盐渍土壤的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盐碱地为9913万公顷,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尤以北方干旱地区更为严重。因此,盐碱土的改良和利用,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于只有1.4亩人均耕地的我国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盐碱土也叫盐渍土,是指土壤中含有过量可溶性盐类的土地,包括盐土和碱土两种性质不同的土壤。所谓盐土,主要是指土壤内含有过量水溶性盐分的土壤,多属中性盐,呈碱性反应,ph值在7-8之间。所谓碱土,主要是指土壤中含水溶性的碱性盐,呈较疆的碱性反应,ph值在8.5以上。盐碱土壤由于盐分多,碱性大,使土壤腐殖质遭到淋失,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表现为湿时黏,干时硬,土表常有白色盐分积淀,通气和透水不良,严重的会造成植物萎蔫、中毒和烂根死亡,所以必须对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是指运用土壤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排除或防治影响农作物生育和引起土壤退化等不利因素,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创造良好土壤环境条件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的统称。其基本措施包括:①土壤水利改良,如建立农田排灌工程,调节地下水位,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排除和防止沼泽化和盐碱化;②土壤工程改良,如运用平整土地,兴修梯田,引洪漫淤等工程措施,改良土壤条件;③土壤生物改良,运用各种生物途径(如种植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以提高土壤肥力,或营造防护林防治水土流失等;④土壤耕作改良,通过改进耕作方法改良土壤条件;⑤土壤化学改良,如施用化肥和各种土壤改良剂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消除土壤污染等。

现有的土壤改良方法多采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进行改良,但是现有的土壤改良剂多采用化工类产品改变土壤酸碱度,在改良同时极大的破坏了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态,导致盐碱土壤易反盐,改良持续效果较差,实际使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渍土壤改良剂及盐渍土壤的改良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盐渍土壤改良剂,所述盐渍土壤改良剂按重量份含有如下组份50-70%生物质基质、草木灰10-15%、糖类物质5-10%、石膏5-10%、腐殖酸钙6-8%、微生物培养液1-3%混合制成。

优选的,所述糖类物质包括壳聚糖、甲壳素、葡萄糖、纤维素以及全乙酰葡萄糖。

优选的,所述糖类物质中各组分质量之比为1-3:1-3:3-5:2-4:2-3。

优选的,所述生物质基质具体为植物基质以及排泄物基质掺杂发酵液混合发酵3-5d后形成。

优选的,所述植物基质具体为作物秸秆,排泄物基质具体为牛或者羊的新鲜排泄物,所述植物基质、排泄物基质以及发酵液混合比为3:4:3。

优选的,所述发酵液每毫升中至少含有1.5*108个芽孢杆菌、1.0*108个硝化细菌和0.5*108个曲霉。

优选的,所述石膏具体为磷石膏、脱硫石膏以及费石膏以2:1:1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培养液中含有3-10%的葡萄糖菌、3-5%的酵素以及1-3%纤维素酶。

还包括一种盐渍土壤的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混合后生物质基质在30-60℃下发酵3-5d;

步骤二:在夏日高温下将盐渍土壤翻土暴晒10-15d,暴晒后掺入生物质基质再次翻土并覆膜;

步骤三:盐渍土壤覆膜后在高温下持续发酵30-45d,持续发酵完成后揭去表面覆膜并通风3-5d;

步骤四:通风完成后,盐渍土壤表面铺设1-3cm厚度的秸秆层,在秸秆层上均匀播撒0.5-1cm厚度的盐渍土壤改良剂;

步骤五:盐渍土壤改良剂播撒完成后在土壤表面喷洒1-2cm厚度的草木灰,喷洒适量水分至土壤浸透,重新覆膜10-15d,覆膜期间通入足量氧气;

步骤六:揭开覆膜,翻土并通风1-3d后种植1-2季碱性作物后,完成盐碱土壤的改良。

优选的,所述覆膜具体为采用聚乙烯薄膜覆盖盐碱土壤,所述聚乙烯薄膜厚度在3-5mm。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渍土壤改良剂及盐渍土壤的改良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在改良剂中通过生物质发酵培养大量的微生物菌群,通过微生物的自然代谢改变土壤的盐碱度,同时在改良剂中还掺杂有草木灰,有助于提高土壤的间隙程度,为微生物提供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在改良剂中掺杂有糖类物质,糖类物质中分为壳聚糖、甲壳素、葡萄糖、纤维素以及全乙酰葡萄糖,壳聚糖和甲壳素极佳的保湿吸附作用,有效保证土壤中的水分流失,为微生物的繁衍提供水分保证,且甲壳素和壳聚糖均可被微生物分解,分解后无残留物质对土壤造成污染,纤维素为多糖类物质被相应的纤维素酶分解后可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能量,全乙酰葡萄糖可有效改善土地盐碱性对植物作物以及微生物的影响,在改良剂中添加有腐殖酸钙有助于作物的生长和作物的抗逆能力,并且还添加有石膏中和部分土壤盐碱性,为微生物的繁殖期提供较好的环境基础,同时改良剂中还掺杂有微生物培养液,有助于定向培养特地微生物菌群,在盐碱土壤改良时,多次覆膜有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同时在掺杂土壤改良剂后再次覆膜使得特地菌群得以繁衍,逐渐降低土地盐碱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盐渍土壤改良剂,盐渍土壤改良剂按重量份含有如下组份68%生物质基质、草木灰15%、糖类物质5%、石膏5%、腐殖酸钙6%、微生物培养液1%混合制成。

糖类物质包括壳聚糖、甲壳素、葡萄糖、纤维素以及全乙酰葡萄糖,糖类物质中各组分质量之比为2:2:4:3:3。

生物质基质具体为植物基质以及排泄物基质掺杂发酵液混合发酵3-5d后形成,植物基质具体为作物秸秆,排泄物基质具体为牛或者羊的新鲜排泄物,植物基质、排泄物基质以及发酵液混合比为3:4:3,发酵液每毫升中至少含有1.5*108个芽孢杆菌、1.0*108个硝化细菌和0.5*108个曲霉。

石膏具体为磷石膏、脱硫石膏以及费石膏以2:1:1混合而成。

微生物培养液中含有10%的葡萄糖菌、5%的酵素以及3%纤维素酶。

还包括一种盐渍土壤的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混合后生物质基质在50℃下发酵5d;

步骤二:在夏日高温下将盐渍土壤翻土暴晒5d,暴晒后掺入生物质基质再次翻土并覆膜;

步骤三:盐渍土壤覆膜后在高温下持续发酵45d,持续发酵完成后揭去表面覆膜并通风3-5d;

步骤四:通风完成后,盐渍土壤表面铺设3cm厚度的秸秆层,在秸秆层上均匀播撒1cm厚度的盐渍土壤改良剂;

步骤五:盐渍土壤改良剂播撒完成后在土壤表面喷洒2cm厚度的草木灰,喷洒适量水分至土壤浸透,重新覆膜15d,覆膜期间通入足量氧气;

步骤六:揭开覆膜,翻土并通风3d后种植1季碱性作物后,完成盐碱土壤的改良。

覆膜具体为采用聚乙烯薄膜覆盖盐碱土壤,聚乙烯薄膜厚度在5mm。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盐渍土壤改良剂,盐渍土壤改良剂按重量份含有如下组份54%生物质基质、草木灰15%、糖类物质10%、石膏10%、腐殖酸钙8%、微生物培养液3%混合制成。

糖类物质包括壳聚糖、甲壳素、葡萄糖、纤维素以及全乙酰葡萄糖,糖类物质中各组分质量之比为2:2:4:3:3。

生物质基质具体为植物基质以及排泄物基质掺杂发酵液混合发酵3-5d后形成,植物基质具体为作物秸秆,排泄物基质具体为牛或者羊的新鲜排泄物,植物基质、排泄物基质以及发酵液混合比为3:4:3,发酵液每毫升中至少含有1.5*108个芽孢杆菌、1.0*108个硝化细菌和0.5*108个曲霉。

石膏具体为磷石膏、脱硫石膏以及费石膏以2:1:1混合而成。

微生物培养液中含有10%的葡萄糖菌、5%的酵素以及3%纤维素酶。

还包括一种盐渍土壤的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混合后生物质基质在50℃下发酵5d;

步骤二:在夏日高温下将盐渍土壤翻土暴晒5d,暴晒后掺入生物质基质再次翻土并覆膜;

步骤三:盐渍土壤覆膜后在高温下持续发酵45d,持续发酵完成后揭去表面覆膜并通风3-5d;

步骤四:通风完成后,盐渍土壤表面铺设3cm厚度的秸秆层,在秸秆层上均匀播撒1cm厚度的盐渍土壤改良剂;

步骤五:盐渍土壤改良剂播撒完成后在土壤表面喷洒2cm厚度的草木灰,喷洒适量水分至土壤浸透,重新覆膜15d,覆膜期间通入足量氧气;

步骤六:揭开覆膜,翻土并通风3d后种植1季碱性作物后,完成盐碱土壤的改良。

覆膜具体为采用聚乙烯薄膜覆盖盐碱土壤,聚乙烯薄膜厚度在5mm。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盐渍土壤改良剂,盐渍土壤改良剂按重量份含有如下组份68%生物质基质、草木灰15%、糖类物质5%、石膏5%、腐殖酸钙6%、微生物培养液1%混合制成。

糖类物质包括壳聚糖、甲壳素、葡萄糖、纤维素以及全乙酰葡萄糖,糖类物质中各组分质量之比为2:2:4:3:3。

生物质基质具体为植物基质以及排泄物基质掺杂发酵液混合发酵3-5d后形成,植物基质具体为作物秸秆,排泄物基质具体为牛或者羊的新鲜排泄物,植物基质、排泄物基质以及发酵液混合比为3:4:3,发酵液每毫升中至少含有1.5*108个芽孢杆菌、1.0*108个硝化细菌和0.5*108个曲霉。

石膏具体为磷石膏、脱硫石膏以及费石膏以2:1:1混合而成。

微生物培养液中含有3%的葡萄糖菌、3%的酵素以及1%纤维素酶。

还包括一种盐渍土壤的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混合后生物质基质在50℃下发酵3d;

步骤二:在夏日高温下将盐渍土壤翻土暴晒10d,暴晒后掺入生物质基质再次翻土并覆膜;

步骤三:盐渍土壤覆膜后在高温下持续发酵30d,持续发酵完成后揭去表面覆膜并通风3d;

步骤四:通风完成后,盐渍土壤表面铺设1cm厚度的秸秆层,在秸秆层上均匀播撒0.5cm厚度的盐渍土壤改良剂;

步骤五:盐渍土壤改良剂播撒完成后在土壤表面喷洒1cm厚度的草木灰,喷洒适量水分至土壤浸透,重新覆膜10d,覆膜期间通入足量氧气;

步骤六:揭开覆膜,翻土并通风1d后种植季碱性作物后,完成盐碱土壤的改良。

覆膜具体为采用聚乙烯薄膜覆盖盐碱土壤,聚乙烯薄膜厚度在3mm。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