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764699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随物理状态变化产生热效应的热传递介质,尤指一种冰箱、空调、冷柜和冷库等用的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及其制备方法。
众所周知,R12(二氯二氟甲烷,dichlorodifluoromethane),R22(一氯二氟甲烷,Chlorodifluoromethane),R502,(含R115的混合工质,R115为一氯五氟乙烷,Chlorpentaf luoroethane),是广泛应用于各种制冷设备的制冷剂。由于氟氯烃(CFC)物质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用严重危及到人类生存的环境,所以保护臭氧层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呼吁。因此从70年代末各国都展开了CFC物质的代用品研究。
有众多的文献报道了上述制冷剂的代用品,并且已有不少商业化的产品,例如R12的代用品开发情况的综合评述,(马风娟等,国外环境科学与技术,1995.[3].33-36);已商业化的R12代用品有美国专利报导(US4603002,1986年)纯工质R134a(1,1,1,2四氟乙烷,1,1,1,2 tetrafluoroethane),以及碳氢类化合物R600a(异丁烷isobutane,R.A.Condett,oil & Gas Journal,May.29,1995;程冰,家用电器科技1995 5 2-5);代替R12的混合工质目前主要是R152a/R22的混合物(EP.299614,1989年)。替代R502的商品有R507,它是由R125与R134a所组成的二元共沸混合物(US5211567,1993年)。至于R22的替代品国内外正处于开发应用阶段,如商品名为R410A是由R32与R125同等重量相混合的二元共沸混合物(US4978467,1990);又如中国专利报导的非共沸混合致冷剂CN1071186A(1993),CN 1053442A(1991);也有报道以R32为主要成份的三元工质来代替R22(刘志刚等,致冷学报,1997.1,7;南建忠等,致冷学报,1997,1,47)。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对R12、R22、R502的替代品研究和商品化产品已有很大的进展,这些替代品也具有ODP(臭氧破坏潜能值)低,对环境友好,而且许多性能与被取代物相似,作为制冷剂可以替代R12、R22、R502应用于各种制冷设备,但是,它们都还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缺点,例如
(1)设备须要重新设计,有的压缩机可以不要变动,但其它附件仍需修改,如密封件、干燥过滤器等;(2)须调换润滑油,大部分要求用合成油;(3)即便是都经修改后,最终的制冷性能比原来制冷剂的制冷性能差或相似;(4)由于设备要更动,润滑油要调换,故直接充注性差;(5)许多混合物由于泄漏不均,一旦设备发生泄漏,则影响运转性能。
本发明人已申请专利CN1172841A(1998年),虽然克服了上述缺点,但由于混合制冷剂中含有PF℃物质R318(全氟环丁烷Perfluorocyclobutane),这种PFC物质的GWP值(温室效应潜能值)较高,因此1998年11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已将它列为限制使用的物质。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对上述发明的改进,提供一种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它是以二氟甲烷与选自具有GWP低值的氢氟烃类或氢氟氯烃类组成的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本发明又一目的是提供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的制备方法,即采用激化处理工艺,使三元组成物增加各自的分子偶极矩,从而分子间通过偶极的作用,形成近共沸混合工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R32(二氟甲烷)与选自具有GWP低值的氢氟烃类或氢氟氯烃类(例如R152a(1,1二氟乙烷);R125(五氟乙烷);R143a(1,1,1,三氟乙烷);R22(一氯二氟甲烷))组成的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本发明是CN 1172841A(1998年)的改进和继续,因此也称之为KLB系列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其配方组成如下。
1、KLB-1-1是由R32,R152a和R22组成的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是替代R22应用于家用空调的制冷剂,其组成为组份重量%R3210-20R152a20-55R2232-60
2、KLB-2-1是由R32,R125和R152a组成的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是替代R12应用于家用冰箱及汽车空调的制冷剂,其组成为组份重量%R3210-55R152a17-45R12528-603、KLB-3是由R32,R143a和R22组成的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是替代R502应用于冷柜,冷库和冷藏车等的低温制冷设备的制冷剂,其组成为组份 重量%R325-40R143a8-45R2233-65本发明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的制备方法,采用激化处理工艺,使三元组成物增加分子偶极矩,从而不同分子之间通过偶极矩的作用形成一种“分子凝团”,使三元组成物形成近共沸混合物。激化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见图1,将三种原料按配比要求送入混合槽中配制成三元组成物混合液,通过循环泵该混合液以3-5kg/分的速度流经激化塔。激化塔中有二个电极,另由功率为1.5kw的激化发生器提供8-10千伏场强,功率50瓦。混合液通过循环泵的喷头气化,气化后的三元组成物气体通过激化处理后,由塔顶逸出进入冷凝器,冷却成液体,通过压缩泵又回入混合槽,如此于温度-10~-15℃下循环,循环流量为3-5kg/分,反复循环3小时,三元组成物的分子偶极矩逐渐增加,通过取样阀取样测定其极化度,当三元组成物分子偶极矩比处理前增加3-5倍时即可(见表1)。然后送入分馏塔,收集所需沸程的馏分,即得粗产品。再送入干燥塔,经干燥处理,使水份含量小于10-20ppm后,即得成品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
表1 本发明混合工质中各组份原料激化处理3小时前后的偶极矩(D)
*偶极矩数据摘自C.Meyer et al.,J.Ph.Chem.95(9),3860,1991.
按上述KLB-1-1所述三元组成物的配比经激化处理后,送入分馏塔,收集沸程为-38~-42℃的馏份,即得KLB-1-1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
按上述KLB-2-1所述三元组成物的配比经激化处理后,送入分馏塔,收集沸程为-29~-32℃的馏份,即得KLB-2-1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
按上述KLB-3所述三元组成物的配比经激化处理后,送入分馏塔,收集沸程为-48~-52℃的馏份,即得KLB-3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
为了证实本发明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的近共沸性能,下面以KLB-1-1为例,在恒定温度和压力下,采用模拟泄漏的方法分别将贮瓶内的KLB-1-1混合工质缓慢放掉10%、20%、30%及40%,然后测定瓶内的气相和液相的组成,藉此了介当实际使用中发生泄漏现象后混合工质的组成变化情况。由气相色谱仪测定气、液相的组成,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实验温度35±1℃,实验压力为该温度下的饱和压力,在泄漏10-40%的范围内,气、液组成的比例基本不变,说明本发明KLB系列三元混合工质的近共沸性能是满意的。
又分别测定它们的抛点和露点,进行温度滑移效应的分析,滑移温度小于1.5°K,说明共沸性能良好。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发生泄漏,如在40%的泄漏范围内,在补充新的混合工质后,不会影响使用效果。
本发明KLB系列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与聚酯油的互溶性能很好,在聚酯油内立刻呈透明,无分层现象。KLB系列混合工质与矿物油互溶性虽稍差,但经1小时后,也能全部溶介。KLB系列混合工质产品与矿物油的相容性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因此原来系统如使用矿物油类作冷冻机油,使用KLB系列混合工质,则无须调换润滑油,但最好加完KLB工质后1小时再开机较为理想。如立刻开机,也可加速工质在矿物油中的溶介,运转初期其性能系数不理想,但经一定时间运转后,系统即能进入正常运转。
表2 KLB系列混合工质和部分HFC物质的矿物油油溶性试验
<p>实验条件(1)油与工质重量比为1∶2(2)实验温度35±1℃(3)压力为该温度下的饱和压力。
本发明KLB系列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可按需要调整各组份不同含量的配比,使其温度-饱和蒸汽压(T-P)曲线在25℃左右接近于R12、R22或R502的T-P曲线,以作为冰箱、空调或冷柜、冷库、冷藏车等工质R12、R22或R502的代用品。
本发明KLB系列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是以二氟甲烷与选自具有GWP低值的氢氟烃类或氢氟氯烃类组成的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对环境友好。另外,本发明混合工质制冷量大,制冷量可增加8-22%,制冷速度快,充注量可减少5-20%,能耗可以减少8-20%。使用时,原冰箱、空调或冷柜的系统设备不须作任何变动,也不须调换冷冻机油可直接充罐于制冷设备中,使用方便,并且本发明混合工质的ODP值在0.03以下。
本发明优点本发明KLB系列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KLB-1-1,KLB-2-1及KLB3与中国专利CN 1172841A比较,主要的改进是原料采用具有GWP低值的氢氟烃类或氢氟氯烃类,尽量避免引起地球大气温度升高而造成的大气自然环境的破坏,因为具有GWP较高值的物质在“京都议定书”中已列为限制使用的物质。本发明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制备方法,采用激化处理工艺,方便简单,成品三元混合工质的近共沸性能稳定。本发明混合工质的ODP值在0.03以下,难燃无毒,直接充罐性好,使用安全方便。在使用时,无须改动原有的冷冻设备和调换润滑油,制冷量大,制冷速度快,充注量可减少5-20%,使用户成本降低,并可减少8-20%能耗,属于一种可直接充罐的高效节能型制冷剂的代用品。
本发明通过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但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激化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是KLB-1-1贮瓶中模拟泄漏后气相组份含量的分析结果。
图3是KLB-1-1贮瓶中模拟泄漏后液相组份含量的分析结果。
图4是KLB-2-1与R134a,R12的温度-饱和蒸气压曲线的比较图。
图5是KLB-1-1、KLB-3与R22、R502的温度-饱和蒸气压曲线的比较图。
实施例1根据图1所示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将三种原料二氟甲烷(R32),1,1二氟乙烷(R152a)和一氯二氟甲烷(R22)按表3中所列的重量配比%加入混合槽中配制成三元组成混合液。通过循环泵将此混合液以4kg/分的速度流经激化塔。激化塔中有二个电极,另由功率为1.5KW的激化发生器(SKX型高场发生器)提供8-10千伏场强,功率50W。混合液通过循环泵的喷头气化,气化后的三元组成物通过激化塔进行激化处理,由塔顶逸出,进入冷凝器,冷却成液体,又回入混合槽。于温度-10~-15℃下,如此循环反复处理3小时。通过取样阀取样测定其偶极矩(用ZJ-2型准静态d33测量仪测定),R32为0.205D,R152a为8.732D和R22为0.38D,然后送入分馏塔,收集沸程为-38~-42℃的馏份,即为粗产品,再进入干燥塔用4A或5A分子筛脱水干燥处理,当水份含量为<10-20ppm后,即为成品KLB-1-1。
在1匹分体式家用空调机内充注上面所得的KLB-1-1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在相同工况条件下与R22作对比实验,结果为表3所示,表3中是为5批料(序号A、B、C、D、E)的实验数据,KLB-1-1的充注量较R22减少约为20%,而制冷量较R22高8-22%。从表3结果来看,以序号B的结果为最佳,它的温度-饱和蒸气压曲线与R22的比较见图5。
表3 KLB-1-1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与R22在家用空调机内试用对比结果

实施例2根据图1所示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将三种原料二氟甲烷(R32),1,1二氟乙烷(R152a)和五氟乙烷(R125)按表4中所列的重量配比%加入混合槽中配制成三元组成混合液。通过循环泵将此混合液以3kg/分的速度流经激化塔。激化塔装置同实施例1。混合液通过循环泵的喷头气化,气化后的三元组成物通过激化塔进行激化处理,由塔顶逸出进入冷凝器,冷却成液体,又回入混合槽。于温度-10~-15℃下,如此循环反复处理3小时。通过取样阀取样测定其偶极矩,R32为0.205D,R152a为8.732D,R125为5.139D,然后送入分馏塔,收集沸程为-29~-32℃的馏份,即为粗产品,再进入干燥塔用4A或5A分子筛脱水干燥处理,当水份含量为<10-20ppm后,即为成品KLB-2-1。
该成品在汽车空调中,在相同工况条件下与R12作对比实验,实验条件压缩机型号为ESCDPT1993家用轿车、节流短管汽车空调系统,F6型斜盘式压缩机(6缸),冷凝器入口侧空气温度为35℃,相对湿度60%,风量1500M3/小时,蒸发器入口侧空气温度为25℃,相对湿度50%,风量450M3/小时,气温35℃,太阳辐射550W/M2,车内初始温度50℃,车速40公里/小时。其中,R12的充注量为1.2kg,KLB-2-1充注量为1.1kg,减少8%。实验结果见表4所示,表4中是为5批料(序号F、G、H、I、J)的实验数据。由表4可见,在相同试验条件下,KLB-2-1的能耗较R12少12.9-19.3%,制冷速度比R12快23%~25%,综合考虑以序号G的结果为最佳,它的温度-饱和蒸气压曲线与R12的比较见图4。
表4 KLB-2-1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与R12在汽车空调中的试用对比结果

实施例3根据图1所示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将三种原料二氟甲烷(R32),1,1,1三氟乙烷(R143a)和一氯二氟甲烷(R22)按表5中所列的重量配比%加入混合槽中配制成三元组成混合液。通过循环泵将此混合液以5kg/分的速度流经激化塔。激化塔装置同实施例1。混合液通过循环泵的喷头气化,气化后的三元组成物通过激化塔进行激化处理,由塔顶逸出进入冷凝器,冷却成液体,又回入混合槽,于温度-10~-15℃下,如此循环反复处理3小时。通过取样阀取样测定其偶极矩,R32为0.205D,R143a为9.003D,R22为0.38D,然后送入分馏塔,收集沸程为-48~-51℃的馏份,即为粗产品,再进入干燥塔用4A或5A分子筛脱水干燥处理,当水份含量为<10-20ppm后,即为成品KLB-3。
该成品在400S2-WF型半封闭式水冷压缩机组中进行平板式冻结试验,水箱量30kg,水温由40℃下降到-18℃,在相同工况条件下与R502作对比试验。结果为表5所示,表5中是为5批料(序号K、L、M、N、O)的实验数据。滑移温度小于1.5°K,从表5可见充注量KLB-3比R502减少12.5%,制冷量提高12.9%~19.3%,能耗减少8.1~15.6%,从综合性能来看,以序号L的结果为最佳,它的温度-饱和蒸气压曲线与R502的比较见图5。
表5 KLB-3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与R502的对比实验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其特征在于它是以二氟甲烷,1,1二氟乙烷和一氯二氟甲烷组成的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其组成为组份 重量(%)二氟甲烷 10-201,1二氟乙烷 20-55一氯二氟甲烷 32-60。
2.一种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其特征在于它是以二氟甲烷,1,1二氟乙烷和五氟乙烷组成的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其组成为组份 重量(%)二氟甲烷 10-551,1二氟乙烷 17-45五氟乙烷 28-60
3.一种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其特征在于它是以二氟甲烷,1,1,1三氟乙烷和一氯二氟甲烷组成的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其组成为组份 重量(%)二氟甲烷 5-401,1,1三氟乙烷 8-45一氯二氟甲烷 33-65
4.如权利要求1、2、3所述的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激化处理工艺,即将三元组成混合液通过循环泵的喷头气化,气化后的三元组成物气体流经激化塔,由塔顶逸出,进入冷凝器冷却成液体,如此于温度-10~-15℃下,以3-5kg/分的循环流量进行循环,反复处理,使处理后的三元组成物的分子偶极矩比处理前的增加3-5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化塔中有二个电极,其两极间的场强为8-10千伏,功率为50瓦。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是以二氟甲烷与选自具有GWP低值的氢氟烃类或氢氟氯烃类组成,尽量避免引起地球大气温度升高对大气环境的破坏。采用激化处理法增加分子的偶极矩,三元组成物分子间通过偶极矩作用形成一种“分子凝团”,即形成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本发明混合工质使用时无须改动原系统设备及调换润滑油,制冷量大,制冷量可增加8—22%,充注量可减少5—20%,并可减少8—20%能耗,是一种可直接充罐的高效节能型制冷剂的代用品。
文档编号C09K5/00GK1262302SQ9911344
公开日2000年8月9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29日
发明者骆昌平, 鲁雪生, 陆启来, 宋胜余 申请人:上海申豹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