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方向盘锁的锁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6850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方向盘锁的锁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式方向盘锁的锁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折叠式方向盘锁的锁固装置,包括锁管、折管和锁筒;其特征是锁管与折管的内端由一个联接件联接在一起,且锁管与折管的内端还各开设一个可在锁管与折管呈一直线时相互重叠的锁孔,锁管与折管的联接处上方对应两个锁孔的重叠位置设有一个锁座;可与两个锁孔配合而将对锁管与折管形成锁掣作用的锁筒置于锁座中。
所述联接件为铰链,即锁管与折管的内端由一个铰链联接在一起。
所述锁管的内端向折管的内端延伸,且锁座形成在延伸部上,锁管上的锁孔则形成在锁座的底部上,设置在锁座中的锁筒的锁心轴可穿过锁管上的锁孔,插置在折管上的锁孔中,对锁管与折管形成锁掣作用。
所述锁筒的锁心轴端呈圆形,折管上的锁孔则对应锁心轴端的形状也呈圆形。
所述锁筒的锁心轴端沿轴向的截面呈倒“T”字型,折管上的锁孔则对应锁心轴端的形状也呈倒“T”字型。
所述联接件为横截面呈“U”字型的构件,锁管与折管的内端分别枢接在联接件的两侧板之间,锁座形成在联接件上,锁筒置于锁座中,此“U”字型联接件的底部可对锁管与折管起一限位作用,使锁管与折管被转至紧贴“U”字型的底部时,锁管与折管恰好呈一直线,而此时两个锁孔相互重叠,借助锁筒与两个锁孔配合,即对锁管与折管形成锁掣作用,实现上锁。
所述折管或锁管外端一体延伸设有挡杆,以便上锁时,由挡杆形成方向盘转向的阻挡,达到方向盘的锁掣效果。
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使用时,是将折板与锁座拉直成一直板状,并由锁管与折管相对的外端部设有的箍钩撑抵于方向盘的内圈,再借助锁筒的锁心轴与两个锁孔配合,将锁具固定呈直板状,使整体锁具稳固套置于方向盘上,并由挡杆形成方向盘转向的阻挡,达到方向盘的锁掣效果,闭锁操作方便、容易。而且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配件少,结构简单,制造、组装容易。
首先,请参阅

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揭示的折叠式方向盘锁的锁固装置,包括锁管1、折管2和锁筒3。
其中,锁管1与折管2相对的外端部设有箍钩,因箍钩为现有技术,故图中未表示出。锁管1与折管2的内端由一个铰链4联接在一起。锁管1的内端向折管2的内端延伸,且在延伸部上形成一个锁座12,并在锁座12的底部上形成一个便于锁筒3的锁心轴31伸出的锁孔11。折管2的内端对应锁管1的锁孔11形成一个圆形的锁孔21。二锁孔11、21可在锁管1与折管2呈一直线时,相互重叠。折管2或锁管1外端一体延伸设有挡杆(因挡杆为现有技术,故图中未表示出),以便上锁时,由挡杆形成方向盘转向的阻挡,达到方向盘的锁掣效果。
锁筒3置于锁座12中。此锁筒3可通过钥匙带动其圆形锁心轴31伸出或退入锁壳,当锁心轴31伸出锁壳,穿过锁管1上的锁孔11,插置在折管2上的锁孔21中时,就对锁管1与折管2形成锁掣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一运用于方向盘上,当闭锁时,是在如图2所示状态下,先将锁管1与折管2拉直,并由箍钩撑抵于方向盘的内圈,此时,两个锁孔11、21恰好相互重叠。再由钥匙带动锁筒3中的锁心轴31伸出锁壳,借助锁心轴31穿过锁管1上的锁孔11,插置在折管2上的锁孔21中,将锁具固定呈直板状,如图1所示,使整体锁具稳固套置于方向盘上,实现上锁,并由挡杆形成方向盘转向的阻挡,达到方向盘的锁掣效果,闭锁操作方便、容易。
当开锁时,则在图1所示状态下,由钥匙带动锁心轴31退入锁壳,使折管2与锁管1之间没有锁筒3锁掣固定,锁管1与折管2即可通过铰链进行弯折,如图2所示,从方向盘上取下,继续转动锁管1与折管2,直至锁管1与折管2相互平行,如图3所示,呈体积最小的完全折叠状,便于收藏。
再请参阅图4、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揭示的折叠式方向盘锁的锁固装置,也包括锁管1、折管2和锁筒3。该实施例在结构上与实施例一有相似之相,二者所不同的仅是实施例二中锁筒3的锁心轴31端沿轴向的截面呈倒“T”字型,锁心轴31始终伸出锁壳外,并插置在锁管1的锁孔11中,锁筒3可通过钥匙带动其锁心轴31转动,折管2上的锁孔21则对应锁心轴31端的形状也呈倒“T”字型。
这样,该实施例运用于方向盘上,当闭锁时,是在如图5所示状态下,先将锁管1与折管2拉直,锁心轴31的端部在折管2的锁孔21中滑动,直至锁管1与折管2完全呈直线状,并由箍钩撑抵于方向盘的内圈,此时,两个锁孔11、21恰好相互重叠,锁心轴31插置在折管2的锁孔21中,且锁心轴31端的倒“T”字型结构与折管2上锁孔21的倒“T”字型结构存在90°夹角。再由钥匙带动锁筒3中的锁心轴31转动,使锁心轴31端的倒“T”字型结构与折管2上锁孔21的倒“T”字型结构之间的夹角为0°,借助锁心轴31的倒“T”字型端部与折管2上的倒“T”字型锁孔21配合,将锁具固定呈直板状,如图4所示,使整体锁具稳固套置于方向盘上,实现上锁,并由挡杆形成方向盘转向的阻挡,达到方向盘的锁掣效果,闭锁操作方便、容易。
当开锁时,则在图4所示状态下,由钥匙带动锁心轴31转动,使锁心轴31端的倒“T”字型结构与折管2上锁孔21的倒“T”字型结构之间的夹角由0°变化至90°,折管2与锁管1之间没有锁筒3锁掣固定,锁管1与折管2即可通过铰链进行弯折,如图5所示,从方向盘上取下,继续转动锁管1与折管2,直至锁管1与折管2相互平行,如图6所示,呈体积最小的完全折叠状,便于收藏。
另外,从图1-6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锁座12直接形成锁管1上,锁座12突出锁管1表面的部份较低,锁筒3设置在锁座12中,且锁筒3部份内陷在锁管1中。这样,本发明制成后,其成品与现有技术的产品相比,线条更流畅,外形更小巧、美观,而且更便于收藏。
又请参阅图7、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揭示的折叠式方向盘锁的锁固装置,也包括锁管1、折管2和锁筒3。该实施例在结构上与实施例一、二有相似之相锁管1与折管2相对的外端部设有箍钩,锁管1与折管2的内端分别枢接在一个联接件4’的两端,锁管1与折管2的内端还各开设一个锁孔11、21,此锁孔11、21可在锁管1与折管2呈一直线时,相互重叠。折管2或锁管1外端一体延伸设有挡杆。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二不同的是联接件4’为横截面呈“U”字型的构件,锁管1与折管2的内端分别枢接在联接件4’的两侧板之间,联接件4’上对应两个锁孔11、21的重叠位置设有一个锁座41’,锁筒3置于锁座41’中。此联接件4’“U”字型的底部可对锁管1与折管2起一限位作用,且处于联接件4’的两侧板之间,使锁管1与折管2被转至紧贴“U”字型的底部时,锁管1与折管2恰好呈一直线,两个锁孔11、21相互重叠。
此锁筒3可通过钥匙带动其锁心轴31伸出或退入锁壳,当锁心轴31伸出锁壳,插置在两个锁孔11、21中时,就对锁管1与折管2形成锁掣作用。
这样,该实施例运用于方向盘上,当闭锁时,是在如图8所示状态下,先将锁管1与折管2拉直,并由箍钩撑抵于方向盘的内圈,此时,两个锁孔11、21恰好相互重叠。再由钥匙带动锁筒3中的锁心轴31伸出锁壳,借助锁心轴31与两个锁孔11、21配合,将锁具固定呈直板状,如图9所示,使整体锁具稳固套置于方向盘上,实现上锁,并由挡杆形成方向盘转向的阻挡,达到方向盘的锁掣效果,闭锁操作方便、容易。
当开锁时,则在图9所示状态下,由钥匙带动锁心轴31退入锁壳,使两个锁孔11、21失去锁心轴31定位,即折管2与锁管1之间没有锁筒3锁掣固定,锁管1与折管2即可以各自的枢接在联接件4’上的梢钉为中心转动,折管2与锁管1之间又可以弯折,如图8所示,从方向盘上取下,继续转动锁管1与折管2,直至锁管1与折管2相互平行,呈体积最小的完全折叠状,便于收藏。
权利要求
1.折叠式方向盘锁的锁固装置,包括锁管、折管和锁筒;其特征是锁管与折管的内端由一个联接件联接在一起,且锁管与折管的内端还各开设一个可在锁管与折管呈一直线时相互重叠的锁孔,锁管与折管的联接处上方对应两个锁孔的重叠位置设有一个锁座;可与两个锁孔配合而将对锁管与折管形成锁掣作用的锁筒置于锁座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方向盘锁的锁固装置,其特征是联接件为铰链,即锁管与折管的内端由一个铰链联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方向盘锁的锁固装置,其特征是锁管的内端向折管的内端延伸,且锁座形成在延伸部上,锁管上的锁孔则形成在锁座的底部上,设置在锁座中的锁筒的锁心轴可穿过锁管上的锁孔,插置在折管上的锁孔中,对锁管与折管形成锁掣作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方向盘锁的锁固装置,其特征是锁筒的锁心轴端呈圆形,折管上的锁孔则对应锁心轴端的形状也呈圆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方向盘锁的锁固装置,其特征是锁筒的锁心轴端沿轴向的截面呈倒“T”字型,折管上的锁孔则对应锁心轴端的形状也呈倒“T”字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方向盘锁的锁固装置,其特征是联接件为横截面呈“U”字型的构件,锁管与折管的内端分别枢接在联接件的两侧板之间,锁座形成在联接件上,锁筒置于锁座中。
7.如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折叠式方向盘锁的锁固装置,其特征是折管外端一体延伸设有挡杆。
8.如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折叠式方向盘锁的锁固装置,其特征是锁管外端一体延伸设有挡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折叠式方向盘锁的锁固装置,包括锁管、折管和锁筒;锁管与折管的内端由一个联接件联接在一起,且锁管与折管的内端还各开设一个可在锁管与折管呈一直线时相互重叠的锁孔,锁管与折管的联接处上方对应两个锁孔的重叠位置设有一个锁座;可与两个锁孔配合而将对锁管与折管形成锁掣作用的锁筒置于锁座中。该锁固装置结构简单,闭锁操作方便、容易。
文档编号B60R25/02GK1403321SQ0112721
公开日2003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11日
发明者李吉源 申请人:温州圣仑汽摩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