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叠放的翻斗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8370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叠放的翻斗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如废物的处理,该废物包括垃圾和碎石。更为特别的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废物的方法,一种废物处理斗,一种废物处理车以及一种废物处理系统。
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处理废物,然而本发明也适用于其它材料如沙子、碎玻璃或者是碎金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处理废物的方法,其包括以叠放的方式将两个料斗运送到处理车的货台上,其中至少有一个料斗中有废物,由此其中一个料斗就设置在另一个料斗上,从而形成一个上料斗和一个下料斗,同时上料斗的中心位于下料斗的中心和处理车驾驶室之间。
显然,上料斗的中心在下料斗中心的上面。此外,也可运送两个以上的料斗。显然,也可运送两个叠放起来的空料斗。
本方法还可包括预操作步骤,即将两个料斗同时提升到处理车的货台上。或者,两个料斗也可分开承载到处理车的货台上,并且下料斗首先提升到处理车的货台上,然后上料斗再提升到下料斗上。
在两个料斗同时提升到处理车的货台上时,本方法还可进一步包括以下预操作,即,在将两个料斗提升到处理车的货台之前将料斗锁住;此外还有一步操作是,在料斗放置到货台上时将下料斗固定在货台上。或者,本方法可包括以下操作在料斗提升到处理车的货台上时将两个料斗锁在一起,并将下料斗固定在货台上。
本方法可包括在两个料斗叠放的同时,倾斜下料斗和上料斗,从而将其中的废物倒出。或者,本方法可包括使下料斗在货台上保持不动,仅将上料斗倾斜并将其中的废物倒出。
本方法可包括在两个料斗叠放的同时,将两个料斗同时从处理车的货台上卸下。或者,本方法可包括分别将两个料斗从处理车的货台上卸下,其中上料斗先卸,下料斗后卸。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废物处理料斗,其包括有叠放机构以便以叠放的方式将料斗置于另一个类似的料斗上。
该料斗可包括锁定机构以便将该料斗锁定到一类似的、用来支撑该料斗的料斗上。该锁定机构可防止叠放起来的料斗沿给定方向产生相对的垂直移动和相对的水平移动。所述的给定方向,显然要么是向前,要么是向后。
该料斗可包括第一组锁定机构,其设置在该料斗底板的旁边用来将该料斗锁定到其下面的一个类似料斗上;以及第二组锁定机构,其设置在该料斗顶部的旁边,用来将下面的一个类似料斗锁定到该料斗上。
该叠放机构可设置在料斗底板的旁边并形成锁定功能,由此该叠放机构就形成了第一组锁定机构。
该锁定机构可包括附加的锁定销和钩形部件,每个料斗上的锁定销和钩形部件在设置上可通过其中一料斗在其下另一个料斗上的滑移而相互接合。
第一组锁定机构可由锁定销形成,第二组锁定机构则由钩形部件形成,同时锁定销和钩形部件沿着料斗的长度方向相对分开,由此当两个料斗叠放时,两个料斗中上料斗的中心沿纵向不与下料斗的中心对齐。
锁定销从料斗的两侧沿横向向外突出,并可在伸出的工作位置和收回的不工作位置之间移动以便能将一个料斗置于在另一个空料斗中,其中钩形部件从料斗的顶部向上突出。
至少有一些钩形部件带有副锁定机构,其可与料斗移动机构的附加锁定机构相接合从而防止叠放的料斗沿着给定方向的相反方向产生相对位移。
该料斗还可包括提升机构以便提升装载、卸载和倾斜料斗。该提升机构可采用提升销的形式,该提升锁从料斗的侧面沿横向向外伸出。
该料斗可进一步包括多个间隔件,其设置在料斗底板的旁边并沿横向从料斗向外伸出以便与另一个支撑料斗接合,从而在横向使两个料斗彼此分开。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的是一种废物处理车,其包括一个货台,该货台上可安放两个叠放的料斗;一个移动机构,其包括两个沿横向分开的提升臂,该提升臂设置在货台的侧面并能绕货台的横向枢轴转动;以及一个连接件,其用来将上述的两个料斗连接到移动机构上,所述两个料斗中的有一个料斗叠放在另一个料斗上,所述移动机构可在装载位置和运输位置之间枢轴转动,其中的装载位置是指提升臂的自由端背向处理车驾驶室的位置,其中运输位置是指提升臂的自由端伸向驾驶室的位置,其中连接件至少包括一个长形的柔性部件,其在结构上与其中一个提升臂相连由此形成两段,每一段均带有一个连接机构以便与料斗相连,其中第一段的长度应在料斗放置在货台上时能使其连接机构牢牢地固定在料斗上离驾驶室最近的锁定销上,并且当移动机构处于运输位置时,所述第一段拉紧从而使上料斗相对于下面的下料斗固定住。
第一段的连接机构可采用钩子的形式以便在将料斗装载到货台上或者从货台上卸下时钩在料斗上的一个提升机构上,并且在料斗倾斜和运输时钩在上料斗上离驾驶室最近的锁定销上,该钩子带有一个锁定机构以便与钩形部件的副锁定机构接合,该钩形部件是指与钩子所钩锁定销相关联的钩形部件,同时第二段的连接机构采用耳轴的形式以便在料斗的移动和运输过程中与料斗的一个提升机构相连。
该车可包括一个提升臂连接机构以便将长形的柔性件与提升臂相连。
该长形的柔性件可采用两段链条的形式,这两段链条通过提升臂连接机构连接起来。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废物处理系统,其包括废物处理车,该车具有一货台以及上述的一对叠放的料斗。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废物处理系统,其包括上述的一辆废物处理车以及多个料斗,其中至少有一个料斗与上述料斗相同。


下面结合附图以举例的方式来描述本发明,其中图1所示为本发明废物处理料斗的三维视图;图2所示为本发明两料斗的侧视图,其中一个料斗叠放在废物处理车货台上另一个料斗的上面,该图为部分示图,其中废物处理车与料斗一起形成了本发明的废物处理系统;图3所示为图1中料斗的侧视图,其中的料斗通过移动机构倾斜,其中的移动机构是本发明车体的一个部分;图4所示为本发明料斗另一实施例的三维视图;图5所示为图4所示叠放的两个料斗通过另一种移动机构倾斜时的侧视图;图6所示为图4所示叠放的两个料斗通过第三种移动机构倾斜时的侧视图;图7所示为本发明料斗又一实施例的三维视图;图8所示为图7所示叠放的两个料斗通过另一种移动机构倾斜时的侧视图;
图9所示为图8所示移动机构连接机构形成部件的三维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见图1、2和3,本发明的废物处理料斗由标记10表示。料斗10为钢结构,其包括矩形的平底板12、相对的平侧壁14、16以及从底板12向上竖起的平前壁18和平后壁20。前壁18和后壁20分别向前向上和向后向上倾斜从而使料斗从侧面看去像一个倒置的锥台。各个壁14、16、18、20的上边缘给料斗提供一个角形的顶边22,其稍稍向外突出。
料斗10包括有锁定销24、26形式的叠放机构,其分别与前壁18和后壁20相连并设置在底板12底角处。锁定销24、26从料斗10横向向外突出。锁定销24、26分别与前壁18和后壁20平行分开并通过支架25与之相连。锁定销24、26构成了料斗10的第一组锁定机构。从图2和3可以看出,使用时,两个料斗10可以彼此叠放起来。
为了清楚起见,当料斗叠放时,将顶料斗称为上料斗10.1,将另一个料斗称为下料斗10.2。此外,为了不使附图散乱,这两个附图标记只显示在附图2、3、5和8上。
在一个没有图示的实施例中,锁定销24、26可滑到收起的不工作位置,此时,锁定销24、26并不从料斗10突出从而能使一个料斗10能置于在另一个空料斗10中。
在叠放时,上料斗10.1的锁定销24、26与下料斗10.2的顶边22接合并置于在其上面。考虑到上料斗10.1上锁定销24、26的位置,上料斗10.1上只有其下部才能进入到下料斗10.2中。当上料斗10.1的下部置于下料斗10.2中时,两个料斗10.1和10.2被锁住,相互之间不能产生多余的横向移动。此外,考虑到料斗10的顶面大于其底面,因此这种特定的叠放结构能使上料斗进到下料斗10.2的内部。
料斗10进一步包括第二组锁定机构,其采用钩形部件28、30的形式,这些钩形部件28、30设置在上边缘上,其形成侧壁14、16顶边22的一部分。前部的钩形部件28和后部的钩形部件30固定到侧壁14、16的上边缘上。每一个钩形部件28、30大体均为L形,并由很厚的金属构成,其通常焊接到顶边22上。钩形部件28、30在操作上具有向后突出的鼻部32、34,由此在鼻部32、34和顶边22之间分别形成有凹部36、38,当料斗10叠放时,上料斗10.1的锁定销24、26分别置于该凹部36、38中,从而将料斗10锁住,不能在垂直方向以及前向产生相对运动。通常钩形部件28、30之间的距离等于锁定销24、26之间的距离。
料斗10进一步包括提升机构,该提升机构采用两对带头的提升销,每一对均沿横向从其中一个侧壁14、16向外突出。每一对提升销均由前销40和后销42构成。每个侧壁14、16均具有一个固定在侧壁上的梁结构54,该梁结构包括两个相对较短的臂56、58,其从顶边22向上伸出,下端通过梁60连接起来,梁60平行于顶边22并沿着顶边22延伸。梁结构54的用途和功能与本发明关系不大,因此这里不再详细讨论该梁结构的用途和功能。前销40和后销42设置在梁结构54的下拐角处,特别是臂56、58的下端,并固定在这里。由此,销40、42就沿着侧壁14、16上部及长度方向纵向分开。显然,当料斗10上没有梁结构54时,销40、42就固定在侧壁14、16上。
参见图2和3,移动机构(图中用虚线表示的部分)由附图标记68表示。移动机构68包括有个完全相同的柔性连接件,图中只能看到一个,其用附图标记62表示,使用中,料斗10.1、10.2的每一侧均有一个连接件62。为了简化起见,下面仅描述其中的一个柔性连接件62。提升机构68还包括两个臂66(图中只能看到一个)以及两个臂连接机构64(图中只能看到一个,并且没有完整画出)以便将连接件62连接到相应的臂66上。该连接件62也包括臂连接机构64,连接件62借助于臂连接机构64分别连接到壁66的臂连接机构上。移动机构68安装在本发明废物处理车上,该车采用卡车70的形式(图中用虚线显示出其中的一部分)。卡车70包括货台90,货台上设置有料斗10.1、10.2。
废物处理车70与料斗10.1、10.2一起形成本发明的废物处理系统。
每一个连接件62均包括两个料斗连接机构,其采用承载耳72、74的形式,从侧面看去,大体像一个下落的泪珠。该耳72、74分别带有孔76、78。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从料斗10的侧面看去,销40、42的头48、50不是圆的。孔76、78的形状应与销40、42的头部相对应,从而在耳72、74上的孔76、78与头部76、78对齐时,能使耳72、74置于头部48、50上,并且一旦置于头部48、50上,同时孔76、78与头部48、50对齐时,耳72、74就固定到带头的销40、42上。
耳72、74分别通过前链条80和后链条82连接到连接机构64上,其中前链条80和后链条82分别形成柔性连接件62的一部分。每一个后链条82均包括另一个耳84,其带有固定孔86,在使用时,该固定孔置于上料斗10.1的锁定销26上。
每一个锁定销24、26均具有一个锁定机构27(图中只展示了其中的一部分),其形状类似于销40、42的头部48、50,但与之相反,由此就能以前述方式将耳72、74、84锁定在锁定销24、26上。显然,锁定机构27可处于任何方向上从而在耳72、74置于锁定销24、26上时能使它们不与这些耳如耳72、74对齐。
移动机构68的两个提升臂66横向分开并能绕轴88枢轴转动,轴88沿货台90的横向延伸,由此该轴88就沿着卡车70长度的横向延伸,轴88位于卡车70的后端。使用时,臂66通过液压操作的活塞和液压缸结构92枢轴转动,该活塞和液压缸结构92也形成移动机构68的一个部分,其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到货台90和臂66上。每一个臂66均可在装载位置和运输位置之间枢轴转动,其中的装载位置是臂66的自由端向后伸的位置,其中的运输位置是臂66的自由端向前伸的位置。
使用时,料斗10设置在使用位置来装载废物。一旦料斗10装满了,就运到倾倒点如垃圾场,废物在这里从料斗10倒掉。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法中,臂66绕枢轴转到卡车的后部,即装载位置,同时耳72、74如上所述钩在或固定在相应的销40、42上。显然,如上所述,每一个臂66均有其自己的柔性连接件62。此时,臂66绕枢轴转向卡车70的前点,即转到它们的运输位置上从而将料斗10提升到足够的高度上以便清空另一个料斗10。此时操纵卡车70使悬置或提升起来的料斗10直接置于另一个料斗10上,此时,悬起的料斗即上料斗10.1下降到下料斗10.2上,直到上料斗10.1的锁定销24、26置于下料斗10.2的顶边22上,由此上料斗10.1的锁定销24、26就位于下料斗10.2上钩形部件28、30的后部。
此时,耳72、74从上料斗10.1的销40、42上脱开并固定到下料斗10.2的销40、42上。然后将后链条82的链接84固定到上料斗10.1的后锁定销26上。再使臂66枢轴转向卡车70的前部,由此就使后链条82的长段82.1拉紧。当臂66进一步枢轴转向卡车70的前向时,上料斗10.1就被拽着向前,由此其锁定销24、26就置于下料斗10.2上钩形部件28、30所形成的凹部36、38中,从而将料斗10.1、10.2锁住,在垂直方向上相互之间不能产生相对移动,同时将上料斗10.1锁定,使之不能相对于下料斗10.2前移。
臂66朝卡车70的前部进一步转动,就能使前链条80拉紧并使叠放的料斗10.1、10.2提起,并放置在卡车70的货台90上,对此可参见图2。
一旦放置在卡车70上,上料斗10.1的移动会被货台90上的固定机构(图中未示出)以及此时处于拉紧状态的链条80.1限制住,此时固定机构通过与料斗10中前壁18的下部接合。
料斗10包括一个固定杆96形式的固定机构94,该固定杆通过两个分开的支架98固定在后壁20上并与之分开。使用中,固定机构94通过钩子102(参见图2)接合,而钩子102则通过链条104连接到卡车70的货台90上。钩子102的用途将在下面描述。
从图2可以看出,臂66枢轴转向卡车的前部直到后链条82的较长部分82.1和较短部分82.2被拉紧,由此将上料斗10.1牢牢固定到下料斗10.2上,此时上料斗10.1相对于卡车70的货台90固定到一个固定位置上。现在就可将料斗10.1、10.2安全地运到它们的目的地了。
从附图可以看出,叠放时,由于钩形部件28、30的定位作用,上料斗10.1的中心在操作上应在下料斗10.2中心的前面,并且在下料斗10.2中心的上面。
当料斗10.1、10.2装满并运到垃圾场时,料斗10.1、10.2中的废物将如图3所示被同时倒掉。
一旦到达垃圾场,臂66就枢轴转向卡车的后部从而使前链条80拉紧并将叠放的料斗10.1、10.2提离货台90。由于下料斗10.2的后端借助于钩子102并通过链条104仍然固定在货台90上,该链条104形成移动机构68的一部分,因此料斗10.1、10.2就如图3所示向后倾斜。料斗10.1、10.2充分倾斜后就能使两个料斗中的废物同时倒掉。如图3所示,在倾斜的过程中前链条80保持松驰,后链条82的较长部分82.1和较短部分82.2保持拉紧,由此可防止上料斗10.1和下料斗10.2之间产生相对移动。显然,两个料斗10.1、10.2均能从货台上卸下,并能单独地进行倾斜操作。
一旦废物已被倒掉,臂66就枢轴转回到卡车的前部,并且下料斗10.2再次置于货台90上从而使料斗10.1、10.2能够安全地运送到使用地点。
一旦到达使用地点,钩子102就从其固定到固定机构94的固定点上松开,并且叠放的料斗就像其当初装载到货台90上那样从货台90上卸下。料斗卸下并卸到卡车70车轮的支撑基座上时,料斗10.1、10.2仍处于锁定关系。将耳72、74从销40、42上卸下来,将耳84从锁定销26上卸下来。再将耳72、74固定到销40、42上或者是上料斗10.1的锁定销24上,此时卡车70稍向后移就能将上料斗10.1相对于下料斗10.2向后拽,从而解开两个料斗10.1、10.2之间的锁定。之后将上料斗10.1提到足够高度从而清空下料斗10.2,接着操纵卡车70从而将上料斗10.1放下并放到下料斗10.2的旁边,或者是一个远离上料斗10.1的位置。显然,根据臂66长度的不同,可将料斗10.1、10.2单独装到货台90上或从货台90上卸下,特别是在臂66可伸长时。
图4所示为图1所示料斗10的另一个实施例110。料斗110的部件和特征,除非另有说明,与料斗10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料斗110与10差不多,只是料斗110的钩形部件28、30的方向与料斗10的相反,因此可从料斗110的前端进到它们的凹部36、38中。
图5所示为柔性连接件62的另一个实施例112。同样,除非另有说明,连接部件112的部件和特征与连接部件62的部件和特征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连接部件112包括一个臂连接机构64和两个耳72、74,其分别通过前链条80和单个的后链条82连接到连接机构64上。然而,连接部件112也可包括第三个耳114,其通过第三根链条116连接到连接机构64上,该耳114上带有一个与耳72、74相同的孔118。
在使用时,料斗110.1和110.2如上述方式一样叠放起来,只是当上料斗110.1处于下料斗110.2上时,其位置应使料斗110.1上的锁定销24、26在操作上处于下料斗110.2钩形部件28、30的前面。卡车70稍向后移从而拉紧前链条80,并将上料斗110.1向后拽使其锁定销24、26置于凹部36、38中。叠放的料斗110.1、110.2采用前面所述的方式承载在卡车70的货台90上。
一旦将上料斗110.1放置到货台90上,就使臂66绕枢轴向前转向卡车70,从而使上料斗110.1相对于货台90不可动地固定起来,由此通过第三耳114连接到上料斗110.1前锁定销24的第三链条116就被张紧。现在就能安全地运送料斗110.1、110.2了。
当料斗110.1、110.2装满废物并被运到垃圾场时,料斗110.1、110.2中的废物按前述方式倒掉。从图5可以看出,当叠放的料斗110.1、110.2倾倒时,上料斗110.1借助于下料斗110.2上的钩形部件28、30及重力锁定到下料斗110.2上。
如前所述,料斗10.1、10.2和料斗110.1、110.2在装载到货台90之前被叠放起来。显然,当臂66足够长,或者是伸缩臂时,这些料斗也可一次一个地叠放到货台90上,即,在将下料斗10.2、110.2装到货台90上之后,再将上料斗10.1、110.1叠放到下料斗10.2、110.2上。
图6所示的结构除了连接部件112之外与图5所示的结构相同。这里,柔性连接部件用附图标记120表示,其仅包括两根链条80、82以及各自的耳72、74。然而,这里的耳72固定在上料斗110.1的锁定销24上,同时耳74仍固定在下料斗110.2的锁定销42上。在叠放的料斗110.1、110.2倾斜时,从图6可以看出,链条80松驰而链条82张紧。在本实施例中,料斗110.1、110.2可进一步包括锁定机构(图中没有示出,但可参见图7和8),该锁定机构设置在钩形部件28上或其旁边以便相对于钩形部件28来锁住锁定销24,从而防止锁定销24在料斗110.1向前移动滑出凹部36,例如倾倒时,当上料斗110.1的后壁20推压废物使其从料斗110.1、110.2特别是从料斗110.2倒出时,在上料斗110.1相对于下料斗110.2朝着其从下料斗110.2脱开的方向移动时防止锁定销24滑出凹部36。
图6所示结构在装卸料斗110.1、110.2时,其工作方式与前面所述的一样。
图7所示为图1所示料斗10、110的另一个实施例210。料斗210的部件和特征,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与料斗10.1、110.1的部件和特征采用相同的标记。
料斗210的锁定销24、26稍短于料斗10、110的锁定销,同时其不包括锁定机构27。此外,用来将锁定销26固定到料斗210后壁20上的支架25也同样分开,从而沿横向从料斗210的侧壁14、16稍稍向外伸出。另一方面,用来将锁定销26固定到前壁18上的支架25则从侧壁14、16沿横向向内分开。料斗210还包括间隔件220,其设置在侧壁14、16上靠近前壁18的地方,并从侧壁14、16横向向外突出。使用时,沿横向从侧壁14、16向外突出的支架25和间隔件220用来在上料斗210.1置于下料斗210.2中时,确保两个料斗能在横向分开,即上料斗210.1的支架25和间隔件220与下料斗210.2侧壁14、16的内表面接合。
料斗210的钩形部件28上带有一个向上突起的齿212,其在操作上与钩形部件28的后部一起形成辅助锁定机构214,其作用在后面会更加清楚。
除了柔性连接部件120和料斗110之外,图8所示的结构基本上与图6所示的结构相同。这里柔性连接部件用标记230表示,其包括两个链条80、82。该柔性连接部件230包括一个臂连接机构64。一个采用钩子216(参见图9)形式的连接机构固定到链条80的自由端,同时另一个采用耳74形式的连接机构固定到链条82的自由端。柔性连接部件120和柔性连接部件230之间的区别在于柔性连接部件120的耳72由柔性连接部件230中的钩子216取代。在本实施例中,链条80稍稍短于链条82。在其它实施例(图中未示出)中,链条80、82可根据结构的不同而具有相同的长度,作为选择链条80也可长于链条82。
现在参见图9,钩子216的一端有一个接收空间218,其用来容纳上料斗210.1的锁定销24。钩子216的另一端带有一个孔220,链条80通过该孔固定在钩子216上。钩子216进一步带有一个横向向外伸出的、销子224形式的锁定机构。该销子224通过两个增强部件226、228加强连接到钩体216上,这两个增强部件226、228均固定到钩体216和销子224上。图9所示的钩子216与料斗210.1、210.2的侧壁14相连。显然,对于与料斗210.1、210.2侧壁16相连的钩子216来说,其销子224从钩体226的另一侧伸出,因此其增强部件226、228也位于所述钩体的另一侧上。
在使用时,钩子216分别置于上料斗210.1的侧壁14、16和下料斗210.2的钩形部件28之间。上料斗210.1的锁定销24置于钩子216的接收空间218中。从图8可以看出,钩子216一旦置于或钩到上料斗210.1的锁定销24上,销子224就置于钩形部件28的辅助锁定机构214中并与之接合,从而锁定上料斗210.1不能前移,即不能相对于下料斗210.2朝箭头230所示的方向移动。这一点在料斗210.1、210.2倾斜时(参见图8)非常有用,此时上料斗210.1的后端与料斗210.1、210.2所倒出的废物接触,这种接触在操作上能使上料斗210.1的后端向上推。
图8所示的结构采用前面图6所示结构相同的方式来装载、倾斜和卸载料斗210.1、210.2,其不同在于在装载和卸载料斗210.1、210.2时,钩子216需固定到或钩到上料斗210.1的锁定销24上,这一点与料斗210.1、210.2倾斜时是一样的。
在运送常规的、装满了废物的料斗时,料斗在卡车货台上的位置会使料斗以及料斗废物的重量不能均衡地分配到卡车的前轴和后轴之间。通常大部分重量由后轴承载。卡车的前后轴都有一个最大允许载重,考虑到料斗在卡车货台上的位置,这种卡车前轴所承载的重量通常都远远低于其最大允许载重。因此这种卡车所能承载的总重量通常由后轴所能承载的最大允许载重来表示。
本发明料斗的优点在于,叠放时由于料斗10、110、210上钩形部件28、30的定位作用,上料斗10.1、110.1、210.1的中心比下料斗10.2、110.2、210.2的中心更加靠近卡车的前部,因此料斗和废物的重量能够更为均衡地分配到卡车的前后轴之间,因此就能使卡车承载更大的载荷,同时后轴所承载的重量又保持在最大允许载荷之内。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能同时将两个装满了的料斗安全合法地运送到垃圾场,由此在倾倒两个料斗的废物时,减少了运送的次数,节约了运送的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处理废物的方法,其包括以叠放的方式将两个料斗运送到处理车的货台上,其中至少有一个料斗中有废物,由此其中一个料斗就设置在另一个料斗上,从而形成一个上料斗和一个下料斗,同时上料斗的中心位于下料斗的中心和车辆驾驶室之间。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包括如下预操作,即将两个料斗同时提升到处理车的货台上。
3.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包括如下预操作,即两个料斗也可分别提升到处理车的货台上,并且首先是将下料斗提升到处理车的货台上,然后再将上料斗提升到下料斗上。
4.如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包括如下预操作,即,在将两个料斗提升到处理车的货台之前将料斗锁住;此外还有一步操作是,在料斗放置到货台上时将下料斗固定在货台上。
5.如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包括在将料斗提升到处理车的货台上时将两个料斗锁在一起,并将下料斗固定在货台上。
6.如权利要求4或5的方法,其包括在一个料斗叠放另一个料斗上时,同时倾斜下料斗和上料斗,从而将其中的废物倒出。
7.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的方法,其包括使下料斗在货台上保持不动,仅将上料斗倾斜从而将其中的废物倒出。
8.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包括在两个料斗叠放时,将两个料斗同时从处理车的货台上卸下。
9.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包括分别将两个料斗从处理车的货台上卸下,其中上料斗先卸,下料斗后卸。
10.一种废物处理料斗,其包括有叠放机构,以便以叠放的方式将该料斗置于另一个类似的料斗上。
11.如权利要求10的料斗,该料斗包括锁定机构,以便将该料斗锁定到一类似的、用来支撑该料斗的料斗上。
12.如权利要求11的料斗,其中的锁定机构能防止叠放起来的料斗在给定方向上产生相对的垂直移动和相对的水平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2的料斗,其包括第一组锁定机构,其设置在该料斗底板的旁边用来将该料斗锁定到其下面的一个类似料斗上;以及第二组锁定机构,其设置在该料斗顶部的旁边,用来将下面的一个类似料斗锁定到该料斗上。
14.如权利要求13的料斗,其中的叠放机构设置在料斗底板的旁边并形成锁定功能,由此该叠放机构就形成了第一组锁定机构。
15.如权利要求14的料斗,其中的锁定机构包括附加的锁定销和钩形部件,每个料斗上的锁定销和钩形部件在设置上可通过其中一料斗在其下另一个料斗上的滑移而相互接合。
16.如权利要求15的料斗,其中第一组锁定机构由锁定销形成,第二组锁定机构则由钩形部件形成,同时锁定销和钩形部件沿着料斗的长度方向相对分开,由此当两个料斗叠放时,两个料斗中上料斗的中心沿纵向不与下料斗的中心对齐。
17.如权利要求16的料斗,其中锁定销从料斗的两侧沿横向向外突出,并可在伸出的工作位置和收回的不工作位置之间移动以便能将一个料斗置于在另一个空料斗中,其中钩形部件从料斗的顶部向上突出。
18.如权利要求17的料斗,至少有一些钩形部件带有副锁定机构,其可与料斗移动机构的附加锁定机构相接合从而防止叠放的料斗沿着给定方向的相反方向产生相对位移。
19.如权利要求18的料斗,其包括提升机构,以便提升料斗进行装载、卸载和倾斜操作。
20.如权利要求19的料斗,其中的提升机构采用提升销的形式,该提升锁从料斗的侧面沿横向向外伸出。
21.如权利要求10至20之一的料斗,其包括多个间隔件,这些间隔件设置在料斗底板的旁边并沿横向从料斗向外伸出以便与另一个支撑料斗接合,从而在横向使两个料斗彼此分开。
22.一种废物处理车,其包括一个货台,该货台上可安放两个叠放的料斗;一个移动机构,其包括两个沿横向分开的提升臂,这两个提升臂设置在货台的侧面并能绕货台的横向枢轴转动;以及一个连接件,其用来将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两个料斗连接到移动机构上,所述两个料斗中的有一个料斗叠放在另一个料斗上,所述移动机构能在一装载位置和一运输位置之间枢轴转动,其中的装载位置是指提升臂的自由端背向处理车驾驶室伸出的位置,其中运输位置是指提升臂的自由端伸向驾驶室的位置,其中连接件至少包括一个长形的柔性部件,其在结构上与其中一个提升臂相连由此形成两段,每一段均带有一个连接机构以便与料斗相连,其中第一段的长度应在料斗放置在货台上时能使其连接机构牢牢地固定在上料斗上离驾驶室最近的锁定销上,并且当移动机构处于运输位置时,所述第一段拉紧从而使上料斗相对于下面的下料斗保持固定。
23.如权利要求22的处理斗,其中第一段的连接机构采用钩子的形式以便在将料斗装载到货台上或者从货台上卸下时钩在料斗上的一个提升机构或锁定机构上,并且在料斗倾斜和运输时钩在上料斗上离驾驶室最近的锁定销上,该钩子带有一个锁定机构以便与钩形部件的副锁定机构接合,该钩形部件与钩子所钩锁定销相联,同时第二段的连接机构采用耳轴的形式以便在料斗的移动和运输过程中与料斗的一个提升机构相连。
24.如权利要求23的处理车,其包括一个提升臂连接机构,以便将长形的柔性件与提升臂相连。
25.如权利要求22到24之一的处理车,其中的长形柔性件采用两段链条的形式,并通过提升臂连接机构连接起来。
26.一种废物处理系统,其包括废物处理车,该车具有一货台以及权利要求10至21之一所述的一对叠放的料斗。
27.一种废物处理系统,其包括权利要求22至25之一所述的一种废物处理车以及多个料斗,其中至少有一个料斗与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料斗相同。
2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送废物的方法,其基本上如这里描述的那样。
29.一种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料斗,其基本上如这里描述的那样。
30.一种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废物处理车,其基本上如这里描述的那样。
31.一种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废物处理车,其基本上如这里描述的那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废物的方法,其包括以叠放的方式将两个料斗(210)运送到处理车(70)的货台(90)上,其中至少有一个料斗中有废物,由此其中一个料斗就设置在另一个料斗上,从而形成一个上料斗(210.1)和一个下料斗(210.2),同时上料斗的中心位于下料斗的中心和处理车驾驶室之间。这两个料斗可同时或分别装载到车的货台上,或从该货台卸下,并能同时倾斜从而将其中的废物倒出。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废物处理料斗,其包括锁定机构以便将该料斗锁定到一类似的、用来支撑该料斗的料斗上。本发明还可延伸到一种废物处理车(770)以及废物处理系统上,其中该系统包括废物处理车和两个废物处理料斗。
文档编号B60P1/48GK1795115SQ200480014165
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2日
发明者詹姆士·克里斯潘·加思·屯斯, 约翰·爱德华·瑞韦特-卡纳克 申请人:詹姆士·克里斯潘·加思·屯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