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浮车车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452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浮车车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浮车车腿,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多孔材料透气板及防侧滑无摩擦块技术的气浮车车腿。
背景技术
早期气浮车腿底部的多孔材料透气板采用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多孔材料板。它的制造方法是将耐高温不锈合金丝编织成满足一定‘目’数要求的,类似窗纱的丝网;将丝网经过多层叠加,放置在大型真空箱中,经过高温条件下加压,而制成的透气性多孔材料板。经过试验,证实这种材料存在如下问题(1)、制造工艺复杂;(2)、造价昂贵;(3)、产生气膜的透气阻力大,压降大,浪费动力能源;(4)、真空箱中制造的板,最大厚度8毫米,在压缩空气的压力下会产生较大变形,不满足使用要求,强度不足;(5)车腿底部平面难以适应轨道平面,车腿底部鼓胀变形大,不能通过珩条焊接加强底板的平面精度;(6)、流量供给不足,难以满足气浮车高速度要求;(7)造价昂贵,1米2多孔材料售价约70~100万元。
上个世纪60年代欧洲气垫车的运行方向由倒‘T’型轨道靠滚轮约束,有滚动摩擦;日本的‘飞行火车’是在两堵墙之间的槽中运行,有碰撞;他们的启动加速和刹车都要依靠滚轮。
另外,现有技术的气浮车挡板没有设计成无摩擦结构。当沿着轨道高速运行时,一旦出现挡板与轨道发生摩擦,就会产生沿路火花,会对气浮车的运行安全造成威胁。

发明内容
气浮车作为轨道飞行器,要求它运行在空气中不出现任何与固体的碰撞和摩擦,又必须沿着轨道。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同时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浮车车腿,所述气浮车车腿为中空六面体,其上底面设有一法兰盘且不封闭,作为压缩空气流动通道,以便与气浮车底盘的支撑腿联结;其下底面为多孔材料透气板,以便在所述车腿与轨道之间形成气膜;其侧面设有防侧滑无摩擦块,所述车腿与所述防侧滑无摩擦块之间的压缩空气有分流孔联通,以满足防侧滑无摩擦要求;所述防侧滑无摩擦块的临靠轨道一面为多孔材料透气板,其余各面为密实材料板;所述多孔材料透气板为带有若干渗流孔的金属材料板。
所述渗流孔由激光打孔或钻头打孔而得。所述渗流孔可以有规则地排列、分布,也可以无规则地排列、分布,最好根据气膜控制方程中孔隙率Ф和渗透率ε的要求分布。
所述所述防侧滑无摩擦块和多孔材料透气板可以分别由珩条加强或一次性铸造成型。
所述密实材料板可以由金属或金属合金制成。
采用高强度金属材料板,利用珩条加强,或者一次性铸造成型,使得车腿底板平面鼓胀变形容易控制,能够适应轨道的平面度要求。在底板上和防侧滑板上实施激光打孔或者钻头打孔,避免了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多孔材料板带来的缺陷;防侧滑板5的压缩空气由车腿3内压缩空气经过分流孔7的分流提供。
因此,改进后的气浮车腿透气板设计为无摩擦结构而且能够防止车腿的侧滑,其制造工艺简单、降低了成本、节省了能源、提高了流量,满足了气浮车高速运行速度的要求。
附图简要说明


图1表示气浮车车腿的立体示意图;图2表示气浮车车腿的仰视图;图3表示气浮车车腿的主视图;图4表示气浮车车腿的右视图;图5表示气浮车车腿的右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6表示气浮车车腿的仰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图7表示气浮车车腿的主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对气浮车透气板进行重新设计制造采用高强度金属材料板,利用珩条加强,或者一次性铸造成型,使得气浮车车腿3底板平面鼓胀变形容易控制,能够适应轨道1的平面度要求。在车腿底部透气板2和防侧滑无摩擦块透气板4上通过激光或者钻头打孔成若干渗流孔6,避免了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多孔材料板带来的缺陷;防侧滑无摩擦块透气板4的压缩空气由气浮车车腿3内压缩空气经过分流孔7的分流提供;分流孔的分布根据气膜控制方程中孔隙率Ф和渗透率ε的要求,在车腿底板上画两组平行的正交直线,在交点处打孔(如图5和6);或者在周边几排打孔。
本实用新型将气浮车腿的一个侧面设计成防侧滑无摩擦块透气板4。这种防侧滑无摩擦块透气板4靠轨道1的一面设计成金属材料多孔板5。金属材料多孔板5的孔类似车腿的车腿底部透气板2,采用激光或者钻头打孔成若干渗流孔6。金属材料多孔板5与轨道1之间存在气膜,气膜的产生由车腿的压缩空气分流提供,于是满足防侧滑无摩擦。这种防侧滑无摩擦块可以设置在车腿的内侧,也可以设置在车腿的外侧。
实验表明这种气浮车车腿透气板具有很好的无摩擦结构性能而且能够很好地防止了气浮车车腿的侧滑,节省了成本和能源,也满足了高速气浮车运行速度的要求。例如,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气浮车车腿,钻头打孔1米2多孔材料不过几千元,而现有技术的1米2多孔材料售价约70~100万元。
当高速轨道的转弯半径R为8公里时,时速200公里气浮车,克服512公斤的离心力,当腿的长度为150厘米时,根据气膜压力1.44公斤/厘米2,防测滑板的宽度仅仅约2厘米,能够满足防测滑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气浮车车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车车腿为中空六面体,其上底面设有一法兰盘且不封闭,作为压缩空气流动通道,以便与气浮车底盘的支撑腿联结;其下底面为多孔材料透气板(2),以便在所述车腿(3)与轨道(1)之间形成气膜;其侧面设有防侧滑无摩擦块(4),所述车腿与所述防侧滑无摩擦块之间的压缩空气有分流孔(7)联通,以满足防侧滑无摩擦要求;所述防侧滑无摩擦块(4)的临靠轨道一面为多孔材料透气板(5),其余各面为密实材料板;所述多孔材料透气板(2,5)为带有若干渗流孔(6)的金属材料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浮车车腿,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流孔(6)由激光打孔或钻头打孔而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浮车车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侧滑无摩擦块(4)和多孔材料透气板(5)可以分别由珩条加强或一次性铸造成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浮车车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实材料板可以由金属或金属合金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浮车车腿,该气浮车车腿为中空六面体,其上底面设有一法兰盘且不封闭,作为压缩空气流动通道,以便与气浮车底盘的支撑腿联结;其下底面为多孔材料透气板(2),以便在该气浮车车腿(3)与轨道(1)之间形成气膜;其侧面设有防侧滑无摩擦块(4),该气浮车车腿与该防侧滑无摩擦块之间的压缩空气有分流孔(7)联通,以满足防侧滑无摩擦要求;该防侧滑无摩擦块(4)的临靠轨道一面也为多孔材料透气板(5),其余各面为密实材料板;该多孔材料透气板(2,5)为带有若干渗流孔(6)的金属材料板。
文档编号B60N3/04GK2883070SQ200620007799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3日
发明者杨学实 申请人:杨学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