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空三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7983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海、陆、空三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陆、空三用车,尤其是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可应用于陆、海、空三栖的海、陆、空三用车。
技术背景
现在市面上普遍使用的电动车,主要采用电能驱动车体进行前进,只能在 陆地上行驶;另外,虽然存在着某些可以两栖使用的交通工具,如气垫船、水 上飞机等,但都存在着造价昂贵、操作复杂等问题,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 说还没有能够有效地实现陆、海、空三栖作业的普通民用交通工具,这样就给 人们旅行、运输,尤其是急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另外,这样一种海、 陆、空三栖的交通工具在军事上也有着极高的使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 使用方便,可应用于陆、海、空三栖的海、陆、空三用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海、陆、空三用车,包括车体1,其 特征在于在车体1的下部设置有气囊3和燃气保护室2,在车体1的外部下 方设置有动力通管5,安装有动力叶轮22的动力轴31及驱动其转动的电动机 21被支撑在动力通管5内,电动机21经升压变流器34与蓄电池32相接,燃气 保护室2内设有与燃气喷嘴36管路连接的燃气混合室29,燃气喷嘴36设在双 层动力盘架15内侧,且对准旋转叶片9的外边缘;旋转叶片9固定在上端装有 螺旋桨片4的动力轴8上,动力轴8的底部轴承连接在车体1上并两者之间设 有刹车装置38;双层动力盘架15的尾部有左、右两个位于车体1后部的废气 排放口 40,废气排放口 40内设置有活动挡板23经拉绳41接在车体(l)的驾驶 室内。
所述的动力轴8的下端设置有旋转台阶37,平面推力轴承13设置在台阶 37上、下两端,并将其夹紧;旋转台阶37外还设置有径向轴承12,且平面推 力轴承13和径向轴承12均设置在车体1上;旋转台阶37的外边缘还设置有刹 车装置38。 在所述的车体1外侧设置有发电机33,发电机33通过整流稳压装置35与蓄电 池32连接;所述的动力轴31与发电机33之间通过传动副39连接。
所述的动力通管5为两个,且对称放置,其外侧等距开设有多个检修门7; 所述的动力叶轮22为多个。
所述的燃气保护室2的下方设置有防水摄像头26,燃气保护室2与车体(1) 之间设置有液压支杆25。
所述的双层动力盘架15和动力通管5的前端均设置有过滤装置14;活动 桨叶7通过活页装置6连接在所述的螺旋桨片4的外边沿。
所述的双层动力盘架15与车体1之间留有距离为50mm-150mm的间隙, 双层动力盘架15通过多个固定架16固定在车体1上部。
所述的燃气喷嘴36为多个,且在圆周上等距设置。
所述的传动副17为皮带轮传动。
所述的气囊3为两个,且设置在燃气保护室2两侧。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 提供了一种可以海、陆、空三栖作业的海、陆、空三用车,使用方 便,使人们在出行时,任何环境下都无需换乘其他种类的交通工具, 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尤其在医疗救治方面有着重要的 作用。
2. 利用传统的汽车作为主要载体进行改动,使其具备在空中飞行、海 上行驶的功能;因此驾驶人员无需进行复杂的操作来控制该海、陆、 空三用车,只要在汽车驾驶、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辅助操作即可。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燃气保护室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A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图2、图3、图
4所示 一种海、陆、空三用车,包括车体l,其特征在于在车体l的下部设
置有气囊3和燃气保护室2,其中,气囊3为两个,且设置在燃气保护室2两 侧;燃气保护室2分为上下两层,其内分别平放有氧气瓶和氢气瓶,用以提供
本实用新型飞行时所需动力;氧气瓶和氢气瓶的送气阀门均开设在其上端,且 均设置有排压放气阀,氧气瓶和氢气瓶上还设置有气体输入阀门,用于向其内 部重新灌注氧气或氢气;而且氧气瓶和氢气瓶的阀门处设有控制开关,并由设 置在驾驶室内的控制系统控制;燃气保护室2的下方设置有防水摄像头26,以 便在水中行驶时对水下进行观察;燃气保护室2与车体1之间设置有液压支杆 25;燃气保护室2内设有燃气混合室29,氧气瓶和氢气瓶的喷气口都与之连通, 使氧气和氢气在燃气混合室29内充分混合;燃气管道24的一端与燃气混合室 29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车体1顶端的双层动力盘架15、燃气喷嘴36 连通,燃气管道24内设置有保护阀;燃气喷嘴36设置在双层动力盘架15内, 且对准旋转叶片9的外边缘;燃气喷嘴36上设置有电子打火装置,并由驾驶室 内的控制系统控制,且燃气喷嘴36为多个;旋转叶片9与动力轴8固定连接, 即可带动动力轴8作转动;动力轴8的上端连接有螺旋桨片4,活动桨叶7通 过活页装置6连接在所述的螺旋桨片4的外边沿;动力轴8的下端设置有旋转 台阶37,平面推力轴承13设置在台阶37上、下两端,并将其夹紧;旋转台阶 37外还设置有径向轴承12,且平面推力轴承13和径向轴承12均设置在车体1 上部,依靠固定夹板将其固定在车体1上;旋转台阶37的外边缘还设置有刹车 装置38,刹车装置38通过设置在驾驶室内的控制装置控制;双层动力盘架15 的尾部有左、右两个废气排放口 40,每个废气排放口 40内都设置有活动挡板 23,拉筋41的一端与之相连,另一端连接在驾驶室内。
所述的双层动力盘架15前端设置有过滤装置14,用于防止吸入杂物,影 响行驶效果;双层动力盘架15通过多个固定架16固定在车体1上部,且与车 体1之间留有距离为50mm-150mm的间隙,用于散发燃气燃烧时产生的热量, 防止车体l内部过热。
在车体1的外部下方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动力通管5,电动机21被固定支 架20固定在动力通管5内,动力轴31上设有支撑架17,用于支撑动力轴31, 电动机21的输出轴与动力轴31相接,动力轴31上安装有多组动力叶轮22, 这样,电动机21工作时,带动动力轴31旋转,从而使动力叶轮22工作;动力 通管5的外侧等距开设有多个检修门7,用于对设置在动力通管5内的各个部 件进行检査和维护;动力通管5的前端还设置有过滤装置14,以防止本海、陆、 空三用车在水中行驶时,杂物进入动力通管5,阻碍前进;蓄电池32与电动机 21通过导线连接,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升压变流器34;在所述的车体1外侧设置
有发电机33,其上设置有保护罩,发电机33通过整流稳压装置35与蓄电池32 连接;所述的动力轴31与发电机33之间通过传动副39连接,此处的传动副 39可以是多种传动方式,以皮带轮传动为佳;所述的整流稳压装置35、蓄电池 32、升压变流器34均设置在车体1内部。
在陆地上行驶时,本实用新型与普通汽车并无差别。
当需要在水中行驶时,由于在车体1的底盘部分对称设置有两个气囊3, 从而使车体1漂浮在水面之上;为了防止车体l在水面上发生侧翻现象,燃气 保护室2在液压支杆25的作用下伸出,起到配重作用;液压支杆25由设置在 驾驶室内的控制装置控制进行工作;燃气保护室2的下方设置有防水摄像头26, 信号输入到驾驶室内的监视器中,用于对水面以下进行实时监控,防止在水浅 处发生碰撞;本实用新型的海、陆、空三用车需要在水中行进时,蓄电池32 通过升压变流器34向电动机21输入电流,电动机21开始工作,带动动力轴 31上的多个动力叶轮22转动,产生推动力,使海、陆、空三用车前进;动力 通管5上设有开口,动力轴31通过传动副39 (皮带轮传动)、经开口与发电机 33的输入轴连接,使发电机33工作,所产生的电流经整流稳压装置35后,输 入到蓄电池32中,留待备用;发电机33设置在车体1的外部两侧,上面加盖 有防护罩,这种设置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船舱内部不会进水,保障安全;
发电机33与蓄电池32通过导线连接,且二者之间设置有整流稳压装置35, 以保证发电机33所产生的电流能够稳定的输入到蓄电池32中,可直接使用。
在动力通管5的前端,设置有过滤装置14,可以阻挡漂浮在水中的杂物, 防止其进入动力通管14的内部,缠绕动力叶轮22。过滤装置14的过滤标准可 以根据船只行驶水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更换。当水中的杂物过多地堆积在 过滤装置14表面,对船只的行进产生影响时,可以控制电动机21反转,禾U用 动力叶轮22产生反推力将附着在过滤装置14表面的杂物冲刷掉。
当需要进行飞行时,控制设置在氢气瓶和氧气瓶阀门处的控制开关动作, 使氢气和氧气在燃气混合室29内混合,并经由燃气管道24输送到双层动力盘 架15内,设置在双层动力盘架15内的燃气喷嘴36在其上的电子打火装置的作 用下将混合后的燃气点燃,并向与动力轴8固定连接的旋转叶片9喷射点燃后 的燃气,使其转动,从而带动连接在动力轴8顶端的螺旋桨片4转动;燃气管 道24内设置有调节保护阀,用于调节燃气输出量的大小;活动桨叶7通过活页 装置6连接在所述的螺旋桨片4的外边沿,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活动桨叶7抬
升至与螺旋桨片4平齐,以便获得更大的上升力;
动力轴8的下端设置有旋转台阶37,平面推力轴承13设置在台阶37上、 下两端,并将其夹紧,防止其上下窜动;旋转台阶37外还设置有径向轴承12, 且平面推力轴承13和径向轴承12均设置在车体1上部,依靠固定夹板将其固 定在车体1上;旋转台阶37的外边缘还设置有刹车装置38,刹车装置38通过 设置在驾驶室内的控制装置控制,需要制动时,控制刹车装置工作,同时减少 燃气的喷射量,控制本实用新型降落;双层动力盘架15的尾部有左、右两个废 气排放口 40,每个废气排放口 40内都设置有活动挡板23,拉筋41的一端与之 相连,另一端连接在驾驶室内;通过控制拉筋41,调整活动挡板23在废气排 放口的角度,控制废气排放量的大小,这样就可以通过调整活动挡板23来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前进方向。
权利要求1、一种海、陆、空三用车,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在车体(1)的下部设置有气囊(3)和燃气保护室(2),在车体(1)的外部下方设置有动力通管(5),安装有动力叶轮(22)的动力轴(31)及驱动其转动的电动机(21)被支撑在动力通管(5)内,电动机(21)经升压变流器(34)与蓄电池(32)相接,燃气保护室(2)内设有与燃气喷嘴(36)管路连接的燃气混合室(29),燃气喷嘴(36)设在双层动力盘架(15)内侧,且对准旋转叶片(9)的外边缘;旋转叶片(9)固定在上端装有螺旋桨片(4)的动力轴(8)上,动力轴(8)的底部轴承连接在车体(1)上并两者之间设有刹车装置(38);双层动力盘架(15)的尾部有左、右两个位于车体(1)后部的废气排放口(40),废气排放口(40)内设置有活动挡板(23)经拉筋(41)接在车体(1)的驾驶室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陆、空三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 轴(8)的下端设置有旋转台阶(37),平面推力轴承(13)设置在台阶(37) 上、下两端,并将其夹紧;旋转台阶(37)外还设置有径向轴承(12),且平面 推力轴承(13)和径向轴承(12)均设置在车体(1)上;旋转台阶(37)的外 边缘还设置有刹车装置(38)。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陆、空三用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车 体(1)外侧设置有发电机(33),发电机(33)通过整流稳压装置(35)与蓄 电池(32)连接;所述的动力轴(31)与发电机(33)之间通过传动副(39) 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陆、空三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 通管(5)为两个,且对称放置,其外侧等距开设有多个检修门(7);所述的动 力叶轮(22)为多个。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陆、空三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气 保护室(2)的下方设置有防水摄像头(26),燃气保护室(2)与车体(1)之 间设置有液压支杆(25)。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陆、空三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 动力盘架(15)和动力通管(5)的前端均设置有过滤装置(14);活动桨叶(7) 通过活页装置(6)连接在所述的螺旋桨片(4)的外边沿。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陆、空三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动力盘架(15)与车体(1)之间留有距离为50mm-150mm的间隙,双层动力盘 架(15)通过多个固定架(16)固定在车体(1)上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陆、空三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气喷 嘴(36)为多个,且在圆周上等距设置。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陆、空三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副 (17)为皮带轮传动。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海、陆、空三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 (3)为两个,且设置在燃气保护室(2)两侧。
专利摘要一种海、陆、空三用车,在车体(1)的下部设置有气囊(3)和燃气保护室(2),在车体(1)的外部下方设置有动力通管(5),燃气保护室(2)内设有与燃气喷嘴(36)管路连接的燃气混合室(29),燃气喷嘴(36)设在双层动力盘架(15)内侧,且对准旋转叶片(9)的外边缘;旋转叶片(9)固定在上端装有螺旋桨片(4)的动力轴(8)上,动力轴(8)的底部轴承连接在车体(1)上并两者之间设有刹车装置(38);双层动力盘架(15)的尾部有左、右两个位于车体(1)后部的废气排放口(40),废气排放口(40)内设置有活动挡板(23)经拉绳(41)接在车体(1)的驾驶室内。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应用于陆、海、空三栖等优点。
文档编号B60F5/02GK201056146SQ20072001315
公开日2008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6日
发明者阎长春 申请人:阎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