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提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908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座椅提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提升机构,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不但能使座 椅有很大范围的高度调节,而且还能够实现座垫在较大范围内的翘起的汽车 座椅提升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已经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随之而 来的就是人们对于轿车座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满足其乘坐舒适性的要 求,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于座椅高度以及座垫倾斜角度调节范围的要求, 而目前已知的大部分座椅提升机构都是由四连杆结构组成,提供的调节范围 非常有限,而且大部分只能实现上下升降或者座垫倾斜的调节范围非常小, 不能满足身材各异的乘客对于乘坐姿势的要求,而且由于座垫与靠背有相对 运动,使得乘客背部被摩擦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对于新型座椅提升机 构,不但可以实现大范围高度升降,而且能够实现较大范围的倾斜,以使乘 客可以获得人机功能最佳的坐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提升机构,能够实现大范围高 度升降以及座垫倾斜等垂直方向上的四向调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座椅提升机构,包括垂直提升机构总成,其包括第一底座、第 一电机、由第一电机带动的第一丝杆、由第一丝杆带动的第一连杆机构、以及 由第一连杆机构带动的第一提升管;倾斜调节机构总成,其包括第二底座、第 二电机、与第二电机相连的第二丝杆、由第二丝杆带动的第二连杆机构、以及 由第二连杆机构带动的第二提升管;右侧板总成,与第一提升管、第二提升管 相连,该右侧板总成包括容置第一电机的第一电机座;左侧板总成,与第一提
升管、第二提升管相连,该左侧板总成包括容置第二电机的第二电机座;所述
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固定在座椅的滑道上。
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焊接在第一提升管两侧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 及与第二连杆铆接的第三连杆;其中的第一连杆与第一底座之间垫有自润滑垫
片并相互铆接,第二连杆与第一底座之间垫有自润滑垫片并相互铆接;第三连 杆与第一丝杆通过自攻螺栓固定。
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螺母连接第-一丝杆,所述螺母与第一丝杆之间留有配合 间隙。
所述第二连杆机构包括焊接在第二提升管两侧的第四连杆、第五连杆,以 及与第五连杆铆接的第六连杆;其中的第四连杆与第二底座之间垫有自润滑垫 片并相互铆接,第五连杆与第二底座之间垫有自润滑垫片并相互铆接;第六连 杆与第二丝杆通过自攻螺栓固定,固定处垫有自润滑垫片。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提升机构,当实现垂直升降时,倾斜调节机构 总成的电机不运动,垂直提升机构总成的电机工作,通过螺旋传动带动第一 丝杆沿其轴线运动,通过第一连杆机构来实现侧板的垂直升降。当实现倾斜调 节时,垂直提升机构的电机不运动,倾斜调节机构总成的电机工作,通过螺 旋传动带动第二丝杆沿其轴线运动,通过第二连杆机构来实现侧板的倾角调 节。从而非常简单地实现了汽车座椅的垂直升降和角度调节,满足身材各异的 乘客对于乘坐姿势的要求。且座椅靠背能随座垫的调节而跟着变化。本实用新 型将多连杆机构引入汽车座椅提升机构,将提升马达放置在侧板上,简化了 结构,节省了空间。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转动副之间使用自润滑垫圈,既可以有效的消 除间隙,又可以减少摩擦力矩。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提升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垂直提升机构简图; 图3是图1中的倾斜调节机构简图; 图4是图1中的左侧板结构图; 图5是图1中的右侧板结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提升机构的组合结构图; 图7是垂直升降机构处于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8是垂直升降机构处于最低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9是倾斜调节机构处于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IO是倾斜调节机构处于最底位置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至图10,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使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功能、特点。
如图1所示,汽车座椅提升机构总成的各个组成部分有垂直提升机构总 成l、倾斜调节机构总成2、右侧板总成3、左侧板总成4、以及若干螺钉和自 润滑垫圈等组成。
垂直提升机构总成1的组成参见图2。它是由电机总成11、丝杆12、传 动连杆13、后提升管14、底座15、连杆16、连杆17、底座18及自润滑垫圈 等组成。电机输出扭矩通过电机总成的软轴传递到螺母,使其产生旋转,与 丝杆12配合形成螺旋传动。
后提升管14与连杆16、连杆17为焊接固定。连杆16与底座15铆接, 中间垫有自润滑垫片,为转动副,可以相对转动。连杆17与底座18铆接,中 间垫有自润滑垫片,为转动副,可以相对转动。连杆13与连杆17铆接,中间 垫有自润滑垫片,为转动副,可以相对转动。连杆13与丝杆12通过两个自攻 螺栓19固定。丝杆12与电机总成11结构内的螺母配合,为螺旋传动,但是 由于配合间隙的原因,丝杆12不但有沿其轴向的运动,还有相对于其轴线5 °到6°的摆动。电机总成ll固定在电机座32上。
如图4所示,右侧板总成3由右侧板31与电机座32组成。如图5所示, 左侧板总成4由左侧板41与电机座42组成。
倾斜调节机构总成2的组成参见图3。它是由电机总成21、丝杆22、传 动连杆23、底座24、连杆25、前提升管26、底座27、连杆28、连杆29、连 杆210、及自润滑垫圈等组成。电机输出扭矩通过电机总成的软轴传递到螺 母,使其产生旋转,与丝杆22配合形成螺旋传动。
前提升管26与连杆28、连杆210为焊接固定。连杆28与连杆29铆接,
连杆29与底座27铆接,连杆210与连杆25铆接,连杆25与底座24铆接, 传动连杆23与连杆210铆接,每个铆接中间垫有自润滑垫片,为转动副,可 以相对转动。连杆23与丝杆22通过两个自攻螺栓固定,中间垫有自润滑垫 片,为转动副,可以相对转动。丝杆22与电机总成21结构内的螺母配合,为 螺旋传动,电机总成21固定在电机座42上。
如图6所示,并结合图2至图5,前提升管26、后提升管14与由右侧板 31、左侧板41为扩管连接,连接处有自润滑垫片,为转动副,可以相对转动。 电机总成11固定在电机座32上,电机总成21固定在电机座42上。底座15、 底座18、底座24及底座27固定在汽车座椅滑道上。
当实现垂直升降时,倾斜调节机构总成2的电机不运动,由于电机总成 21内部的螺母与丝杆22的自锁,丝杆22也没有运动,与之相连的传动连杆 23、连杆210、前提升管26、左侧板41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连杆210与连杆 25、连杆25与底座24没有约束,为转动副,可以产生相对的转动;垂直提升 机构总成l的电机工作,通过螺旋传动带动丝杆12沿其轴线运动,通过传动 连杆13带动连杆17运动,虽然丝杆12与连杆13固定在一起,但是由于丝杆 12自身可以与右侧板31有相对摆动,此时右侧板31、丝杆12 、连杆13、连 杆17可以简化为曲柄滑块机构,连杆17绕其与底座18的铆接关节旋转。由 于连杆17、连杆16都与后提升管14焊接在一起,因此连杆16也会绕其与底 座15的铆接关节与连杆17同步旋转,此时整个机构可以简化为最基础的四连 杆结构,实现侧板的垂直升降;其垂直升降位置见图7、图8。
当实现倾斜调节时,垂直提升机构1的电机不运动,由于电机总成11内 部的螺母与丝杆12的自锁,丝杆12也没有运动,与之相连的传动连杆13、 连杆17、后提升管14、右侧板31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连杆17与底座18、连 杆16与底座15没有约束,可以产生相对的转动;倾斜调节机构总成2的电机 工作,通过螺旋传动带动丝杆22沿其轴线运动,丝杆22的运动通过传动连杆 23带动连杆210运动,此时左侧板41、丝杆22、传动连杆23、连杆210可以 简化为曲柄滑块机构,如图五;连杆210带动连杆25绕其与底座24的铆接关 节旋转,由于连杆28、连杆210都与前提升管26焊接在一起,因此连杆28 也绕其与底座27的铆接关节旋转与连杆210同步旋转,整个机构可以简化为 最基础的四连杆结构,实现侧板的倾角调节;其倾角调节位置见图9、图10。
从图7、图8和图9、图10中可看到座椅靠背的位置角度会随着座垫的调 节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上述实施的各种结构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局限于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案精神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更替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座椅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提升机构包括垂直提升机构总成,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电机、由第一电机带动的第一丝杆、由第一丝杆带动的第一连杆机构、以及由第一连杆机构带动的第一提升管;倾斜调节机构总成,其包括第二底座、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相连的第二丝杆、由第二丝杆带动的第二连杆机构、以及由第二连杆机构带动的第二提升管;右侧板总成,与第一提升管、第二提升管相连,该右侧板总成包括容置第一电机的第一电机座;左侧板总成,与第一提升管、第二提升管相连,该左侧板总成包括容置第二电机的第二电机座;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固定在座椅的滑道上。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汽车座椅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焊接在第一提升管两侧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与第二连杆铆接的第三连杆;其中的第一连杆与第一底座之间垫有自润滑垫片并相互铆接,第 二连杆与第一底座之间垫有自润滑垫片并相互铆接;第三连杆与第一丝杆通过自攻螺栓固定。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 通过螺母连接第一丝杆,所述螺母与第一丝杆之间留有配合间隙。
4、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座椅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二连杆机构包括焊接在第二提升管两侧的第四连杆、第五连杆,以及与第五 连杆铆接的第六连杆;其中的第四连杆与第二底座之间垫有自润滑垫片并相互 铆接,第五连杆与第二底座之间垫有自润滑垫片并相互铆接;第六连杆与第二 丝杆通过自攻螺栓固定,固定处垫有自润滑垫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提升机构,包括垂直提升机构总成,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电机、由第一电机带动的第一丝杆、由第一丝杆带动的第一连杆机构、以及由第一连杆机构带动的第一提升管;倾斜调节机构总成,其包括第二底座、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相连的第二丝杆、由第二丝杆带动的第二连杆机构、以及由第二连杆机构带动的第二提升管;右侧板总成,与第一提升管、第二提升管相连,该右侧板总成包括容置第一电机的第一电机座;左侧板总成,与第一提升管、第二提升管相连,该左侧板总成包括容置第二电机的第二电机座;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固定在座椅的滑道上。本机构非常简单地实现了汽车座椅的垂直升降和角度调节。
文档编号B60N2/16GK201065081SQ200720070940
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2日
发明者唐臻毅, 键 常, 蒋红辉 申请人: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