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3846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座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位,具体是用于乘客机动车辆的后排座椅。
背景技术
DE 202006001218U1披露了一种属类车辆座位,该座位具有用于坐垫的一个分离 的衬垫承载体。在此,该衬垫承载体在它的处于行进方向中的前方部分中具有一个斜坡,该 斜坡在座位的横向中延伸,并且该斜坡向上凸出到超过位于其后的、用于坐垫的安置表面 的这些区域,其中该衬垫承载体被设计为一个线式框架。该线式框架带有一条外部轮廓线, 在该外部轮廓线在行进方向上的前端侧和后端侧上支撑着多根纵向线,这些纵向线在各自 的情形中在行进方向上延伸,该线式框架被分配有一个附加的支持框架,该支持框架具有 对于行进方向横向延伸的至少三根支持线或支持管。通过多个支持元件成为一个线式框架 的结构性整合,以此方式生产的衬垫承载体可被用作在身体的一个安置表面与该车辆座位 的一个泡沫体之间的一个分离的组件,由此使得现在有可能使用甚至以相对较小单位数量 也可以经济地进行生产的线式框架,而不是以前的那些常规的壳形衬垫承载体。在车辆座位中,具体是在碰撞的情况下,坐垫到该车身本体的座位锚定点形成了 一个薄弱点,因为在该车辆座位上就坐的乘车者的向前位移的情况下,这些座位锚定点被 沉重地加载,并且在某些情形下,坐垫可从它的锚定点上被撕裂。这是因为以前所知的坐垫 将在事故的情况下对它们施加的这些力直接传送到这些座位锚定点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涉及的问题是对该属类的车辆座位限定一种改进的或至少是代替性的 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具体地具有改进的碰撞行为。所述问题是根据下述1的车辆座位来解决的。2-7是优选的实施方案。1.车辆座位,具体是用于乘客机动车辆的后排座椅,该车辆座位具有一个衬垫承 载体,该衬垫承载体被形成为一个线式框架并且具有放置在所述的衬垫承载体上的一个坐 垫,其特征在于提供了一个坐垫结构,该坐垫结构被连接到该衬垫承载体上并且在高力量 的情况下通过变形来吸收能量。2.根据1所述的车辆座位,其特征在于该坐垫结构同样被形成为一个线式框架并 且被连接到一个引入力的元件上。3.根据2所述的车辆座位,其特征在于该引入力的元件是由金属或由塑料形成为 一个壳件。4.根据1到3之一所述的车辆座位,其特征在于在力作用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 情况下该坐垫结构进行一种限定的变形运动。5.根据1到4之一所述的车辆座位,其特征在于该坐垫结构的线式框架被连接到 该衬垫承载体的线式框架上。6.根据1到5之一所述的车辆座位,其特征在于该坐垫结构在其前端区域处被连接到一个连接元件上,该连接元件用于附接到该机动车辆的车身本体上。7.根据1到6之一所述的车辆座位,其特征在于该坐垫结构被限制在两个座位侧 面支撑架之间的区 域。本发明所依据的总体概念是在一个车辆座位中提供一种坐垫结构,该车辆座位具 有一个衬垫承载体,该衬垫承载体被形成为一个线式框架并且具有放置在所述衬垫承载体 上的一个坐垫,该坐垫结构被连接到该衬垫承载体上并且它在高力量的情况下通过变形来 吸收能量。因此,在碰撞情况下可被变形的这种坐垫结构吸收了碰撞能量并且把这种能量 转换成变形能量,这样就常规的车辆座位而论,仅有相当大地减少的力需要被传递到这些 座位锚定上并且被其吸收。因此,被形成为一个变形元件的这种能量吸收坐垫结构在正面 碰撞和在后端碰撞的两种情况下并且还在有或没有乘坐者时都通过一种有目标的并预先 限定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因此,就常规的车辆座位而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位能够通 过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这样坐垫的这些锚定点失效的风险可以被相当大地降低。此外,根 据本发明的坐垫结构并且还有该衬垫承载体的围绕所述坐垫结构的线式框架被设计为容 纳或安装一个坐垫泡沫。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一个有利的改进中,该坐垫结构同样也被形成为一个 线式框架并且被连接到一个引入力的元件上。在此,该坐垫结构的线式框架通过这些单独 的线被连接到该衬垫承载体的线式框架上,并且在此,该坐垫结构的线式框架被设计或附 接到该衬垫承载体的线式框架上,其方式为,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该坐垫结构能够以一种 预先限定的方式来变形并且以这种方式吸收碰撞能量。在此,该引入力的元件用于提供在 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以一种尽可能均勻的、预先限定的引入力的方式将这些力引入该坐垫结 构之中,这样所述坐垫结构不是仅以一种点状方式被加载,而是在可能的情况下被均勻地 加载,但特别是以一种准确地预先限定的方式。在此,该引入力的元件例如可被形成为一个 壳或一个板并因此而额外地支持车辆座位的坐垫泡沫。可以从附图以及在基于这些附图的对这些视图的相关说明中了解本发明的进一 步的重要特征以及优点。不言而喻,以上说明的这些特征以及将在以下说明的特征不仅能够在对应说明的 组合中使用,而且还可在其他组合中使用或者单独地使用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在这些附图中展示了本发明的优选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并且在以下说明中对它们 进行更详细的解释,其中相同的参考符号与相同的或相似的或功能上相同的部件有关。


在这些附图中,在每一情况下示意性地图1示出了一个车辆座位的根据本发明的带有一体化的坐垫结构的一个衬垫承 载体,图2示出了如同图1的一个图示,但处于一个平面视图中,图3示出了在图1中展示的车辆座位的一个侧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在变形之前和之后的坐垫结构。
具体实施方案对应于图1至图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车辆座位1具有一个衬垫承载体2,该衬垫承载体被形成为一个线式框架并且其上安放了一个坐垫(未在图中示出),这如常规的情 况。为了能够减少作用在车辆座位1的一个锚定(具体是在事故的情况下)上的力,提供 一个坐垫结构3,该坐垫结构被连接到衬垫承载体2上并且在高力量的情况下通过变形来 吸收能量。在此,坐垫结构3同样被形成为一个线式框架并且配备有或者被连接到一个引 入力的元件4。在此,例如引入力的元件4可由如金属或塑料形成,具体地是以一种板或壳 的形式。参看图1至图4,可看到坐垫结构3的线式框架在多个点处被连接到衬垫承载体2 的线 式框架上。在它的前端区域上,坐垫结构3还被连接到一个连接元件5上,该连接元件 用于将车辆座位1附接到该机动车辆的车身本体(未示出)上。如具体地从图1和图2中 可看出,根据本发明的可变形的并因此吸收能量的坐垫结构3被安排在两个座位侧面支撑 架6和6'之间,这就是说该坐垫结构被局限在所述的这两个座位侧面支撑架6和6'之间 的一个区域中。在图4中,箭头3'表示在发生变形之后的坐垫结构3,这就是说,例如,在已经发 生事故之后。在此,总体上来说,坐垫结构3的变形实质上发生在车辆纵向方向7上,其中 在变形过程中,在图3中基本上以直角被弯曲的这些线式框架被弯成一个ζ形构形。在此, 将力引入坐垫结构3中优选地通过引入力的元件4来进行,通过这种力的引入,可获得进入 坐垫结构3中的一种优选地均勻的力的引入。在此,引入力的元件4的设计可具体地通过 所称的有限元法进行计算。在此,对于在图1至图4中示出的所有的车辆座位1,仅示出一个座位表面,其中 为了清晰起见而将座椅靠背省略。在图1至图4中展示的车辆座椅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后排 座椅的一种常规的座位表面。在此,车辆座位1(这就是说该座位表面或坐垫)是通过所谓 的座位锚定点以常规的方式被附接或紧固到该机动车辆的车身本体上,即到该车身上。在 一次事故的情况下,随着乘车者的相关的向前位移,这些座位锚定点经受过度的负载,其中 存在坐垫或车辆座位1从它的座位锚定点上被撕开的风险。这可以由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 位1来抵消,这是借助所述的车辆座位1的可变形的坐垫结构3将该碰撞能量的一部分转 换成变形功,并且由此使较少的力被传递到这些座位锚定点上。在此,坐垫结构3在一个安 置表面之上且在一个坐垫泡沫之下的一个中间平面中被变形。因此,吸收碰撞能量的根据 本发明的坐垫结构3从外部是看不见的、并且在以一种正常的方式在车辆座位1上就坐时 也不能够被感觉到,但是仅在碰撞的情况下它却是起作用的。在此,不言而喻地可以想像, 仅有车辆座位1的已变形的坐垫结构3'在事故后必须被更换,这样车辆座位1的其他部分 (这就是说特别是衬垫承载体2)仍可继续使用。
权利要求
车辆座位(1),具体是用于乘客机动车辆的后排座椅,该车辆座位具有一个衬垫承载体(2),该衬垫承载体被形成为一个线式框架并且具有放置在所述的衬垫承载体上的一个坐垫,其特征在于提供了一个坐垫结构(3),该坐垫结构被连接到该衬垫承载体(2)上并且在高力量的情况下通过变形来吸收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位,其特征在于该坐垫结构(3)同样被形成为一个线 式框架并且被连接到一个引入力的元件(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位,其特征在于该引入力的元件(4)是由金属或由塑 料形成为一个壳件。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之一所述的车辆座位,其特征在于在力作用在车辆的纵向方向 (7)上的情况下该坐垫结构(3)进行一种限定的变形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之一所述的车辆座位,其特征在于该坐垫结构(3)的线式框架 被连接到该衬垫承载体(2)的线式框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之一所述的车辆座位,其特征在于该坐垫结构(3)在其前端区 域处被连接到一个连接元件(5)上,该连接元件用于附接到该机动车辆的车身本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之一所述的车辆座位,其特征在于该坐垫结构(3)被限制在两 个座位侧面支撑架(6、6')之间的区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位,具体是用于乘客机动车辆的后排座椅,该车辆座位具有一个衬垫承载体,该衬垫承载体被形成为一个线式框架并且具有放置在所述衬垫承载体上的一个坐垫。在此,对于本发明必不可少的是提供一个坐垫结构,该坐垫结构被连接到该衬垫承载体上并且通过在高力量的情况下的变形来吸收能量。
文档编号B60N2/42GK101837748SQ20101000345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1日
发明者M·克鲁格, M-C·库布勒, R·特劳伯 申请人: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