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126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长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锁止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长座椅。
背景技术
在微型汽车领域,汽车内部的长座椅是指供两个及以上成年乘员乘坐且具有完整 装饰的座椅;长座椅包括铰接相连的靠背架和坐垫架,靠背架可以绕二者之间的铰接轴相 对于坐垫架旋转,使得靠背架与坐垫架之间的角度可调,实现靠背架的翻折;当靠背架翻折 适当的角度后,可以节省出更充分的行李空间,以在汽车内部放置更多的行李。长座椅中的靠背架和坐垫架处于使用位置时,则需要锁止装置进行定位,以使靠 背架保持在使用位置;锁止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人们购车时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 面。锁止装置一般包括安装在于靠背架的靠背角板、安装在坐垫架的坐垫角板和靠背角板 与坐垫角板之间的定位锁止机构。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靠背角板与坐垫角板配合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靠背角板1通过铰接轴12可旋转地连接于坐垫角板2 ;靠背角板1 与坐垫角板2之间设置有定位锁止机构,定位锁止机构包括定位锁止体21和第一定位销轴 11 ;定位锁止体21中间部分通过旋转销轴23可旋转地安装于坐垫角板2,后端部分形成定 位槽211,前端部分形成转换手柄212 ;在坐垫角板2上还设置有第二定位销轴22,靠背角 板1设置有第二定位槽13 ;—个复位扭簧M的中间绕在旋转销轴23上,一端支撑在靠背 角板1,另外一端在定位锁止体上。。在长座椅处于使用位置时,定位锁止体21在复位扭簧M的作用下,保持顺时针方 向(以图1为参照)旋转的趋势,第一定位槽211与固定在靠背的第一定位销轴11卡合, 阻止靠背架向前旋转,实现靠背架与坐垫加之间的定位;而第二定位销轴22与第二定位槽 13之间的卡合,使得靠背架无法再向后旋转,能更好的实现靠背架与坐垫加之间的定位。当 需要翻折靠背架时,通过转换手柄212,使定位锁止体21克服复位扭簧M的作用,逆时针方 向旋转,第一定位销轴11与第一定位槽211脱离;此时,可以相对于坐垫架翻折靠背架。现有技术中的锁止装置只能使长座椅的靠背架和坐垫架的一个侧进行锁止,当靠 背架和坐垫架处于使用位置时,没有锁止装置的靠背架的一侧会由于依靠力会产生位移, 导致另一侧锁止装置的第一定位槽211与第一定位销轴11之间的剪切力和扭力作用力很 大,导致第一定位槽211受力变形,使靠背架和架坐垫之间的锁止功能失效。在长座椅的靠背架和坐垫架之间设置其他锁止装置时,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因此, 现有技术中,长座椅中的靠背架和坐垫架之间锁止的稳定性较差,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所以,如何提高长座椅中靠背架和坐垫架之间锁止的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长座椅,该长座椅具有良好的锁止稳定性。[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长座椅包括靠背架和坐垫架,还包括分 别固定在靠背架两侧的左靠背角板和右靠背角板,和,分别固定在坐垫架两侧的左坐垫角 板和右坐垫角板;所述左靠背角板与所述左坐垫角板铰接,且所述左靠背角板与所述左坐 垫角板之间设置有左定位锁止机构;所述右靠背角板与所述右坐垫角板铰接,且所述右靠 背角板与所述右坐垫角板之间设置有右定位锁止机构。优选地,所述左定位锁止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左靠背角板的左第一定位销轴和中 间部分铰接于所述左坐垫角板的左定位锁止体;所述左定位锁止体后端部分形成与左第一 定位销轴相配合的、开口向上的左第一定位槽;所述右定位锁止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右靠 背角板的右第一定位销轴和中间部分铰接于所述右坐垫角板的右定位锁止体;所述右定位 锁止体后端部分形成与右第一定位销轴相配合的、开口向上的右第一定位槽。优选地,还包括拉索线和拉索套;所述拉索线与拉索套的中空内腔滑动配合;所 述拉索套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于左坐垫角板和右坐垫角板上;所述拉索线左端和右端分别 固定于所述左定位锁止体和所述右定位锁止体上,所述拉索线左端对左定位锁止体形成的 力矩与所述拉索线右端对右定位锁止体形成的力矩方向相反。优选地,所述拉索线左端头位于左定位锁止体与左坐垫角板之间的铰接轴线下 方,所述拉索线右端头位于右定位锁止体与右坐垫角板之间铰接轴线下方;所述拉索线左 端头向前伸出,所述拉索线右端头向后伸出。优选地,所述左定位锁止体的外侧面具有的左索线固定座,所述左固定块具有与 所述拉索线的左固定头相配合的左固定槽孔;所述右定位锁止体的外侧面具有右索线固定 座,所述右索线固定座具有与所述拉索线的右固定头相配合的右固定槽孔;所述左坐垫角 板外侧面具有左索套固定座,所述左索套固定座具有与所述拉索套的左定位头相配合的左 定位槽;所述右坐垫角板外侧面具有右索套固定座,所述右索套固定座具有与所述拉索套 的右定位头相配合的左定位槽。优选地,所述左定位锁止体前端形成左转换手柄,所述右定位锁止体前端形成右 转换手柄。优选地,所述左坐垫角板设置有左第二定位销轴,所述左靠背角板设有与所述左 第二定位销轴相配合的左第二定位槽;所述右坐垫角板设置有右第二定位销轴,所述右靠 背角板设有与所述右第二定位销轴相配合的右第二定位槽。优选地,所述左坐垫角板和所述右坐垫角板分别设置有凸起台面,所述左定位锁 止体和所述右定位锁止体铰接在所述左坐垫角板的凸起台面和所述右坐垫角板的凸起台优选地,所述右定位锁止机构还包括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中间部分套在所述 右坐垫角板与右定位锁止体之间的铰接轴上,第一端支撑在所述右定位锁止体上,第二端 支撑在所述右坐垫角板上。优选地,所述左定位锁止机构还包括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中间部分套在所述 左坐垫角板与左定位锁止体之间的铰接轴上,第一端支撑在所述左定位锁止体上,第二端 支撑在所述左坐垫角板上。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长座椅包括靠背架和坐垫架,还包括分别 固定在靠背架两侧的左靠背角板和右靠背角板,和,分别固定在坐垫架两侧的左坐垫角板和右坐垫角板;所述左靠背角板与所述左坐垫角板铰接,且所述左靠背角板与所述左坐垫 角板之间设置有左定位锁止机构;所述右靠背角板与所述右坐垫角板铰接,且所述右靠背 角板与所述右坐垫角板之间设置有右定位锁止机构。当长座椅的靠背架和坐垫架需要展开至使用位置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长靠背架 锁止装置中的所述左靠背角板绕相应的铰接轴旋转至使用位置,通过所述左靠背角板与所 述左坐垫角板之间的左定位锁止机构进行定位;同时,所述右靠背角板绕相应的铰接轴旋 转至使用位置,通过设置于所述右靠背角板与所述右坐垫角板之间的右定位锁止机构进行 定位;在靠背架需要翻折时,左定位锁止机构旋转,同时右定位锁止机构旋转,使得左靠背 角板和左坐垫角板之间的定位关系解除,同时右靠背角板和右坐垫角板之间的定位关系解 除,靠背架进行翻折;这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长座椅的靠背架处于使用位置时,可以实现对 靠背架和坐垫架的两个侧边的同时锁止定位,使得乘客依靠于长座椅的靠背架时,靠背架 与坐垫架之间的剪切力以及轴向扭力大大减小;同时,靠背架与坐垫架之间的剪切力以及 轴向扭力由两套角板共同分担,相应的左靠背角板与左坐垫角板之间以及右靠背角板与右 坐垫角板之间不易产生变形,保证了靠背架和坐垫架之间锁止的稳定性。

图1为现有技术中靠背角板与坐垫角板配合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长座椅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长座椅的右侧锁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长座椅的左侧锁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索组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同时对长座椅的靠背架与坐垫架的两个侧边同时 进行锁止的长靠背架锁止装置。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 和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长座椅的安装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长座椅包括靠背架80和坐垫架90,还包括分别 固定在靠背架80两侧的左靠背角板30和右靠背角板10和分别固定在坐垫架90两侧的左 坐垫角板40和右坐垫角板20 ;左靠背角板30与左坐垫角板40铰接,而且左靠背角板30与 左坐垫角板40之间设置有左定位锁止机构;右靠背角板10与右坐垫角板20铰接,而且右 靠背角板10与右坐垫角板20之间设置有右定位锁止机构。为了方便描述,左靠背角板30 与左坐垫角板40的铰接轴称为左铰接轴340,右靠背角板10与右坐垫角板20的铰接轴称 为右铰接轴120,且安装后左铰接轴340与右铰接轴120的轴线基本重合上文提到的以及后文将要提到的“左”、“右”分别指乘客坐在长座椅的坐垫架时的 左手边和右手边,并无特别的限制意义。当靠背架80和坐垫架90需展开至使用位置时,左靠背角板30绕左铰接轴340旋 转至使用位置,通过左定位锁止机构进行定位;同时,右靠背角板10与右坐垫角板20绕右铰接轴120旋转至使用位置,并且通过右定位锁止机构进行定位;在需要翻折靠背架80时, 左定位锁止机构与右定位锁止机构同时旋转,使得左靠背角板和左坐垫角板之间的定位关 系解除,同时右靠背角板和右坐垫角板之间的定位关系解除,靠背架80进行翻折;这样,本 实用新型提供的长座椅可以实现对靠背架80和坐垫架90的两个侧边的同时锁止,使得乘 客依靠于长座椅的靠背架80时,靠背架80与坐垫架90之间的剪切力以及轴向力分别由本 实用新型提供的长靠背架锁止装置的两套定位锁止机构共同分担,相应地,左靠背角板30 与左坐垫角板40之间以及右靠背角板10与右坐垫角板20之间锁止定位机构就不易产生 变形,保证了靠背架80和坐垫架90之间锁止的稳定性。请参考图2、图3、图4和图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长座椅的右侧锁止 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长座椅的左侧锁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 施例提供长座椅的拉索组件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左定位锁止机构包括安装于左靠背角板30的左第一定位销轴301和 中间部分铰接于左坐垫角板40的左定位锁止体401 ;左定位锁止体401的后端部分形成与 左第一定位销轴301相配合的、且开口向上的左第一定位槽4011 ;相应地,右定位锁止机构 包括安装于右靠背角板10的右第一定位销轴101和中间部分铰接于右坐垫角板20的右定 位锁止体201 ;右定位锁止体201后端部分形成与右第一定位销轴101相配合的、且开口向 上的右第一定位槽2011。为了更好的对左定位锁止体401与右定位锁止体201进行驱动,右定位锁止体201 的前端形成右转换手柄2013 ;通过右转换手柄2013可以方便的对右定位锁止体201进行 驱动。同理,左定位锁止体401的前端也可以形成左转换手柄,通过左转换手柄可以方 便的对左定位锁止体401进行驱动。另外,左定位锁止体401与右定位锁止体201之间还可以设置拉索组件50 ;拉索 组件50包括拉索套51和拉索线52,拉索线52与拉索套51的中空内腔滑动配合;拉索套 51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于左坐垫角板40和右坐垫角板20上;拉索线52的左端和右端 分别固定于左定位锁止体401和右定位锁止体201上,并且拉索线52的左端对左定位锁止 体401形成的力矩与拉索线52的右端对右定位锁止体201形成的力矩方向相反;拉索套51 的作用是为拉索线52提供稳定的滑动轨迹。在拉索套51和拉索线52的左右两端的固定位置上,优选地,拉索套51的左端固 定于左坐垫角板40前端,其右端固定于右坐垫角板20后端;相应的,拉索线52的左端固定 于左定位锁止体401下端,其右端固定于右定位锁止体201下端,这样对右转换手柄2013 的进行驱动时,拉索组件50不会产生干扰。当靠背架80需要翻转时,右定位锁止体201的 右转换手柄2013向上抬起,右定位锁止体201绕右锁止体铰接轴203旋转,右第一定位销 轴101与右第一定位槽2011之间分离;此时,右定位锁止体201的下端带动拉索线52的右 端向前位移,同时,拉索线52的左端带动左定位锁止体401的下端向前产生位移,左定位锁 止体401绕左锁止体铰接轴403进行旋转,左第一定位销轴301与左第一定位槽4011之间 的分离;此时靠背架80可以进行翻折。拉索组件50可以实现长座椅的两侧定位锁止机构 的联动,方便对对整个长座椅的控制。右转换手柄2013与左转换手柄,或,右转换手柄2013与拉索组件50形成了定位锁止体的转换驱动装置;转换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左定位锁止体401与右定位锁止体201进 行旋转,以在锁止和解除锁止状态之间转换。 为方便描述,右定位锁止体201与右坐垫角板20之间的铰接轴称为右锁止体铰接 轴203,左定位锁止体401与左坐垫角板40之间的铰接轴称为左锁止体铰接轴403。长座椅的靠背架80和坐垫架90需展开至使用位置时,左靠背角板30绕左铰接轴 340旋转至使用位置,右靠背角板10绕右铰接轴120旋转至使用位置;此时,转换驱动装置 驱动左定位锁止体401绕左锁止体铰接轴403旋转至预定位置,使左第一定位槽4011与左 靠背角板30设置的左第一定位销轴301配合,对靠背架80和坐垫架90的左侧边进行锁止; 同时,转换驱动装置驱动右定位锁止体201绕右锁止体铰接轴203旋转至预定位置,使右第 一定位槽2011与右第一定位销轴101配合,对靠背架80和坐垫架90的右侧边进行锁止。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可以方便地对靠背架80和坐垫架90的两个侧边同时进行锁 止,提高靠背架80与坐垫架90之间锁止的稳定性。上述技术方案中提到的左定位锁止机 构和右定位锁止机构不限于上述结构;还可以为可旋转的连接于左坐垫角板40和右坐垫 角板20的左卡块和右卡块,左卡块和右卡块与左坐垫角板40和右坐垫角板20之间分别设 置有扭簧;左卡块和右卡块的后部分别设置有卡槽,前部设置有相应的转换手柄,卡槽的开 口方向向上;左靠背角板30和右靠背角板10的下端设置有与相应卡槽配合的卡条,座椅靠 背80需要旋转至使用位置时,左卡块和右卡块分别通过相应的转换手柄向上抬起,然后座 椅靠背80旋转至使用位置,左卡块和右卡块设置的相应的转换手柄向下旋转,卡槽和卡条 卡合,实现双向锁止;由于座椅靠背80翻折时,卡槽和卡条之间的受力方向向后,卡槽可卡 条之间通过相应的扭簧的扭力便可以实现稳定的配合。当然,左定位锁止机构和右定位锁止机构还可以为固定连接于左靠背角板30 和左坐垫角板40之间以及右座椅靠背角板10和右座椅坐垫角板20之间的相对应的扣 锁和相配合的扣锁搭子,也可实现座椅靠背80和座椅坐垫90之间双向的稳定锁止,其 原理这里不再赘述。还可以是其他现有的定位锁止机构,如专利文献CN101243922A或 US2006/10055222A1公开的调角锁止机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转换驱动装置由右转换手柄2013和拉索组件50形成 时,为了对拉索组件50进行方便的拆换,左定位锁止401体外侧面设置有左索线固定座 4012,拉索线52的左端设置有左固定头5221,左索线固定座4012设置有与左固定头5221 相配合的左固定槽孔4013 ;右定位锁止体201的外侧面设有右索线固定座2012,拉索线52 的右端设置有右固定头5211,右索线固定座2012设置有与右固定头5211相配合的右固定 槽孔2014 ;同时,左坐垫角板40的外侧面还设有左索套固定座404,拉索套51的左端设置 有左定位头5121,左索套固定座404设置有与左定位头5121相配合的左定位槽;右坐垫角 板20的外侧面还设置有右索套固定座204,拉索套51的右端设置有右定位头5111,右索套 固定座204设置有与右定位头5111相配合的右定位槽。安装拉索组件50时,可以先将拉索线52的左固定头5221安装于左索线固定座 4012设置的左固定槽孔4013中,右固定头5211安装于右索线固定座2012的右固定槽孔 2014中;然后将拉索套51的左定位头5121安装于左索套固定座404的左定位槽中,右定位 头5111安装于右索套固定座204的右定位槽中;由于拉索线52的两端与拉索套51的两端 均通过卡接配合,安装方便,可以方便的对拉索组件50进行安装和拆卸,便于拉索组件50的更换。当然,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靠背架80和坐垫架90之间处于 使用位置时的定位稳定性,还可以在左坐垫角板40设置有左第二定位销轴402,在左靠背 角板30设置与左第二定位销轴402相配合的左第二定位槽302 ;同时,在右坐垫角板20设 置右第二定位销轴202,在右靠背角板10设置与右第二定位销轴202相配合的右第二定位 槽102。当靠背架80和坐垫架90位于使用位置时,左第二定位销轴402与左第二定位槽 302配合,防止靠背架80的左侧边进一步向后翻转,同时减小左第一定位销轴301与左第一 定位槽4011之间的剪切力;同时右第二定位销轴202与右第二定位槽102配合,可以防止 靠背架80的右侧边进一步向后翻转,同时减小右第一定位销轴101与右第一定位槽2011 之间的剪切力。所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结构,可以进一步的提高靠背架80与坐垫架90之 间锁止的稳定性。进一步的,由于左定位锁止体401与左坐垫角板40铰接,而靠背架80与坐垫架90 的左侧依靠左定位锁止体401与左第一定位销轴301进行锁止,所以左定位锁止体401与 左坐垫角板40铰接处的受力较大;同理,右定位锁止体201与右坐垫角板20铰接处的受力 也比较大。为了提高右定位锁止体201与右坐垫角板20铰接的稳定性以及左定位锁止体 401与左坐垫角板40铰接的稳定性,左坐垫角板40和右坐垫角板20分别设置有相应的凸 起台面,凸起台面设置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铰接孔,左定位锁止体401和右定位锁止体201 分别设置有与相对应的铰接孔相配合的铰接孔,通过相对应的铰接孔使左定位锁止体401 与左坐垫角板40铰接,使右定位锁止体201与右坐垫角板20铰接。设置相应的凸起台面, 不仅大大增强了右定位锁止体201与右坐垫角板20之间铰接处以及左定位锁止体401与 左坐垫角板40之间铰接处的强度,还可以减小右定位锁止体201与右坐垫角板20之间以 及左定位锁止体401与左坐垫角板40之间的摩擦面积和摩擦力,使得左定位锁止体401和 右定位锁止体201更加容易旋转。进一步的,为了增强靠背架80和坐垫架90位于使用位置时锁止的稳定性,右坐垫 角板20与右定位锁止体201之间设置有复位扭簧,复位扭簧的中间部分套装于右坐垫角板 20与右定位锁止体201的铰接轴上,而复位扭簧的第一外伸端支撑于右定位锁止体201的 右定位锁止体转换手柄2013的上侧边处,第二外伸端支撑于右坐垫角板20设置的右第二 定位销轴202,当然,也可以支撑在右坐垫角板20的其他位置。复位扭簧通过第一外伸端和 第二外伸端之间的扭力为右定位锁止体201提供一定的扭力,使得靠背架80和坐垫架90 在处于使用位置时,右第一定位销轴101与右第一定位槽2011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增加 了其锁止的稳定性。同理,在左定位锁止体401与左坐垫角板40之间也设置相应的复位扭 簧,其原理这里不再赘述。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长座椅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几个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 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 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比如,在设置有使两个 定位锁止机构联动的拉索组件50时,也可以使一个定位锁止机构形成转换手柄;这些改进 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长座椅,包括靠背架和坐垫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固定在靠背架两侧的左 靠背角板和右靠背角板,和,分别固定在坐垫架两侧的左坐垫角板和右坐垫角板;所述左靠 背角板与所述左坐垫角板铰接,且所述左靠背角板与所述左坐垫角板之间设置有左定位锁 止机构;所述右靠背角板与所述右坐垫角板铰接,且所述右靠背角板与所述右坐垫角板之 间设置有右定位锁止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定位锁止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 左靠背角板的左第一定位销轴和中间部分铰接于所述左坐垫角板的左定位锁止体;所述左 定位锁止体后端部分形成与左第一定位销轴相配合的、开口向上的左第一定位槽;所述右定位锁止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右靠背角板的右第一定位销轴和中间部分铰接 于所述右坐垫角板的右定位锁止体;所述右定位锁止体后端部分形成与右第一定位销轴相 配合的、开口向上的右第一定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索线和拉索套;所述拉索线与 拉索套的中空内腔滑动配合;所述拉索套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于左坐垫角板和右坐垫角板上;所述拉索线左端和右 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左定位锁止体和所述右定位锁止体上,所述拉索线左端对左定位锁止体 形成的力矩与所述拉索线右端对右定位锁止体形成的力矩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线左端头位于左定位锁止体 与左坐垫角板之间的铰接轴线下方,所述拉索线右端头位于右定位锁止体与右坐垫角板之 间铰接轴线下方;所述拉索线左端头向前伸出,所述拉索线右端头向后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定位锁止体的外侧面具有的左 索线固定座,所述左固定块具有与所述拉索线的左固定头相配合的左固定槽孔;所述右定 位锁止体的外侧面具有右索线固定座,所述右索线固定座具有与所述拉索线的右固定头相 配合的右固定槽孔;所述左坐垫角板外侧面具有左索套固定座,所述左索套固定座具有与所述拉索套的左 定位头相配合的左定位槽;所述右坐垫角板外侧面具有右索套固定座,所述右索套固定座 具有与所述拉索套的右定位头相配合的左定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定位锁止体前端形成左转换手 柄,所述右定位锁止体前端形成右转换手柄。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长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坐垫角板设置有左第 二定位销轴,所述左靠背角板设有与所述左第二定位销轴相配合的左第二定位槽;所述右坐垫角板设置有右第二定位销轴,所述右靠背角板设有与所述右第二定位销轴 相配合的右第二定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长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坐垫角板和所述右坐垫角板分 别设置有凸起台面,所述左定位锁止体和所述右定位锁止体铰接在所述左坐垫角板的凸起 台面和所述右坐垫角板的凸起台面。
9.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长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定位锁止机构还包括 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中间部分套在所述右坐垫角板与右定位锁止体之间的铰接轴上, 第一端支撑在所述右定位锁止体上,第二端支撑在所述右坐垫角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长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定位锁止机构还包括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中间部分套在所述左坐垫角板与左定位锁止体之间的铰接轴上,第一端 支撑在所述左定位锁止体上,第二端支撑在所述左坐垫角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长座椅包括左靠背角板、左坐垫角板、右靠背角板、右坐垫角板;左靠背角板与左坐垫角板铰接,且左靠背角板与左坐垫角板之间设置有左定位锁止机构;右靠背角板与右坐垫角板铰接,且右靠背角板与右坐垫角板之间设置有右定位锁止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长座椅中,两个定位锁止机构能对长座椅的靠背架和坐垫架的两个侧边同时进行锁止,进而有效地提高了长座椅靠背架和坐垫架之间锁止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B60N2/20GK201901023SQ20102069276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0日
发明者乔龙惠, 刘平, 林淇, 谢鑫 申请人: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