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承载架支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162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负荷承载架支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借助于夹持元件和支撑元件之间的夹紧力将负荷承载架(load carrier)的至少一部分安装到运载工具的第一表面的负荷承载架支脚。
背景技术
在此之前,负荷承载架支脚已经从美国专利US6516985的专利公告中获知,上述专利公开了一种负荷承载架杆,所述负荷承载架杆在运载工具的顶部上方横向地延伸,并且在它的每个相对的侧缘区域处借助于负荷承载架支脚固定。该负荷承载架支脚具有用于抵靠运载工具的顶部的支撑部分和用于夹紧在所述顶部的边缘部分上的夹紧部分。在组装之后,布置在负荷承载架杆的端部区域的旋转轴被旋转以在支撑部分和夹紧部分之间施加夹紧力。为了操作夹紧部分,所述支脚包括沿负荷承载架杆的纵向方向可移动的操作机构和容纳一摆杆的销的竖直延伸槽。摆杆经由负荷承载架支脚中的轴枢转。摆杆具有三角形金属板,所述轴位于其中的一个角部处。摆杆的第二和第三角部均包括销。角部中的一个的销可枢转地连接摆杆和夹紧部分。当操作机构借助于旋转轴沿负荷承载架的纵向方向移位时,摆杆将围绕所述轴枢转,由此夹紧部分将施加用于将负荷承载架保持在运载工具上的夹紧力。负荷承载架支脚在正常负荷下将是令人满意的。然而,已表明的是,当被施加以负荷峰值时(例如通过运载工具的突然减速——例如制动或碰撞——而被施加),负荷承载架支脚的夹紧结构不太令人满意。此外,所述装置相当占用空间。

发明内容
上述缺陷至少部分由本发明并且更具体地由一种用于将负荷承载架的至少一部分安装到运载工具的第一表面的负荷承载架支脚解决或最小化。所述负荷承载架支脚包括被布置为抵靠所述第一表面的支撑元件;具有被布置为在离所述支撑元件一距离处抵靠所述运载工具的第一部分的夹持元件;被布置在所述支撑元件和所述夹持元件的第二部分之间的中间元件;以及作用于所述中间元件以调节所述支撑元件和所述夹持元件的所述第一部分之间的夹紧力的调节元件。所述中间元件还在第一工作点与所述夹持元件的所述第二部分协作并且它在位于离所述第一工作点一距离处的第二工作点与所述支撑元件协作。所述第一工作点和所述第二工作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被改变。更具体地,可以通过经由所述调节元件移动所述中间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来改变所述第一工作点和所述第二工作点之间的距离,由此改变所述夹持元件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支撑元件之间的所述距离和/或所述夹紧力。根据不同的实施例,当所述调节元件被上紧时,所述距离可以增加或减 本发明提供了夹紧装置所需空间较小的负荷承载架支脚,原因是工作点之间的距
4离可以被改变,同时仍然保持适当的夹紧能力。此外,所述负荷承载架支脚容易安装和上紧。另外,据信在例如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负荷承载架支脚的运载工具的突然减速的情况下, 负荷承载架支脚的夹紧力暂时增加,原因是在运载工具的减速期间施加于负荷承载架支脚的瞬时负荷暂时增加。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元件在所述第二工作点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支撑元件。这允许在借助于所述调节元件调节所述中间元件期间所述中间元件进行大致悬摆式运动,并且提供从所述调节元件经由所述中间元件到达所述夹持元件的良好的力传递。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作点包括提供可滑动路径的肩部。所述肩部可以被布置在所述中间元件上。如上所述,所述肩部限定路径,当所述中间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移动时,例如所述夹持元件的表面(例如所述夹持元件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被布置为沿着所述路径可移动地滑动。所述肩部例如可以是带凸缘的边缘。所述夹持元件的所述第二部分可以是销。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元件可以在枢转点可枢转地安装到所述中间元件。所述枢转点可以被布置在所述肩部和所述支撑元件之间。可选地,所述调节元件在枢转点枢转地安装到所述中间元件并且所述第一工作点被布置在所述支撑元件和所述第二工作点之间。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元件包括第一侧缘和第二侧缘,所述第一侧缘面对所述夹持元件并且所述第二侧缘背离所述夹持元件。其中所述肩部具有大致在所述第一侧缘和所述第二侧缘之间延伸的倾斜表面。应当注意所述倾斜表面不需要在所述中间元件的所述第一侧缘和所述第二侧缘之间沿全部长度延伸,仅仅需要所述肩部的可滑动距离的工作长度倾斜。取决于期望的夹紧特性,所述倾斜表面可以为弓形,例如凸面或凹面, 或者是平坦的。所述倾斜表面也可以带有较小的突出部,例如锯齿突出部,使得能够步进式地暂时锁定所述夹持元件的相应第二部分使其不能沿相反方向运动。所述肩部的所述倾斜表面可以被构造为倾斜,使得当所述中间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沿朝着所述夹持元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工作点之间的距离增加。该构造允许所施加的力在所述中间元件、所述夹持元件和所述调节元件之间的简单而有效的力传递。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元件至少在所述中间元件和所述夹持元件之间延伸。这提供所述中间元件和所述夹持元件之间的杠杆效应。所述调节元件还可以被布置为借助于所述调节元件的旋转运动来移动所述中间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当所述调节元件包括带螺纹的销(例如螺钉或螺栓)时可以实现这一点。所述调节元件可以被构造为延伸通过所述夹持元件中的开口。所述调节元件还可以与所述夹持元件中的所述开口工作性地协作,例如所述开口或所述开口的至少一部分或围绕所述开口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用于为所述调节元件提供枢转功能。因而,所述调节元件被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夹持元件上。当所述中间元件和所述夹持元件被施予相对于彼此的相对运动时这样的枢转功能会是有利的。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负荷承载架支脚的安装期间所述调节元件例如可以借助于与所述调节元件的带螺纹的销工作性地协作的带螺纹的螺母而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中间元件。当然有可能所述中间元件具有可枢转安装的调节元件并且所述夹持元件具有可枢转安装的调节元件。还有可能所述调节元件与所述夹持元件或所述中间元件成为一体。进一步地或可选地,一主体可以被布置为从所述支撑元件延伸到用于连接到所述负荷承载架杆的托架。所述主体可以带有与销协作的导轨以用于沿着正确几何路径引导所述夹持元件。本发明的该实施例提供附加的安全装置。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工作点被布置在所述支撑元件和所述第一工作点之间。当经由所述调节元件移动所述中间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时,所述第一工作点和所述第二工作点之间的距离增加,使所述支撑元件和所述夹持元件之间的夹紧力增加。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作点被布置在所述支撑元件和所述第二工作点之间。 当经由所述调节元件移动所述中间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时,所述第一工作点和所述第二工作点之间的距离减小,使所述支撑元件和所述夹持元件之间的夹紧力增加。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工作点有利地被布置为在组装之后尽可能地远离所述支撑元件,即,尽可能靠近所述负荷承载架杆。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元件包括第一侧缘和第二侧缘,所述第一侧缘面对所述夹持元件并且所述第二侧缘背离所述夹持元件。所述中间元件还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背离所述支撑元件并且所述第二端部面朝着所述支撑元件,其中所述肩部具有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大致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或大致在所述第一侧缘和所述第二侧缘之间延伸。术语“工作点”旨在表示两个部件在此抵靠的点、区域或体积。两个工作点之间的距离旨在表示其间的最短距离。


参考附图,通过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示例性和非限制性详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以及附加目标、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用于相似的元件,其中图1显示了处于第一位置的用于将负荷承载架紧固到运载工具的顶部的根据本发明的支脚的示意性横截面;图2显示了处于第二位置的图1中所示的支脚的示意性横截面,在所述第二位置中负荷承载架支脚处于夹紧位置;图3显示了处于第一位置的具有可选的中间元件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负荷承载架支脚的示意性横截面;以及图4-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负荷承载架支脚的示意性横截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5显示了用于将负荷承载架(未显示)的至少一部分附连到运载工具的第一表面2的负荷承载架支脚1。第一表面在所示的例子中由运载工具的顶部2示出。然而应当注意的是,使用运载工具的任何表面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轻型货车的拖车、运载工具的货物运输区域、平板货车、平台船舶、飞机货物区等。为了以下例子的目的,汽车被用作所述运载工具,运载工具(未显示)具有第一和第二纵向侧、前侧和后侧。通常,负荷承载架支脚1被安装到运载工具的每个纵向侧以在其间承载和固持负荷承载杆。负荷承载杆(未显示)通常在顶部2上方、在运载工具的纵向侧之间延伸并且适合于承载例如行李、雪撬之类的合适负荷。图1显示了包括支撑元件3的负荷承载架支脚1,所述支撑元件被布置为例如在运载工具的顶部2的边缘区域4处直接或间接抵靠顶部2。支撑元件3由塑料板形成并且带有橡胶垫8或由类似材料制造的垫。支撑元件3还在第二工作点11可枢转地连接到中间元件9的第一部分。主体19保持用于固持负荷承载杆的结构(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进行描述),以承载朝向运载工具的重量。夹持元件5被布置为与支撑元件3工作性地协作并且包括第一部分16,所述第一部分被布置为在运载工具主体折叠部6处或可选地在类似的突起/凹槽处抵靠运载工具。 在该示例中,运载工具主体折叠部6可以说是位于顶部2的边缘区域4下方。夹持元件5借助于用于在支撑元件3和夹持元件5的第一部分16之间施加夹紧力的调节元件7相对于支撑元件3可移动。所施加的夹紧力保持负荷承载架支脚1抵靠运载工具。因此,每个负荷承载架支脚在顶部2上的接触表面处以及运载工具主体折叠部6处的接触表面处夹紧。夹持元件5是大致刚性的并且可以包括金属板、塑料板或其他刚性材料,并且具有纵向延伸部。夹持元件5包括在第一工作点10与中间元件9工作性地协作的第二部分 17。因此,中间元件9在某种意义上是支撑元件3和夹持元件5的第二部分17之间的互连元件。夹持元件5、中间元件9和调节元件7被布置为允许调节夹持元件5相对于支撑元件 3的位置,由此在安装到运载工具的顶部2上之后在其间施加预期的夹紧力。在根据本发明的所示实施例中,夹持元件5在第一部分16带有夹爪,所述夹爪与运载工具主体折叠部6的形状相适配。夹爪可以是可更换的并且可选地通过螺钉或类似物被紧固到夹持元件5上。由此,负荷承载架支脚1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夹爪来适配地安装于运载工具上的不同形状的表面或构造。当然,夹持元件5的第一部分16也可以被附连到某种类型的附连装置,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这仍然被认为是抵靠运载工具的表面。支撑元件3的具体形式和形状也可以变为任何适当的形式。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中间元件9在第一和第二工作点10,11 (并且在该实施例中,在中间元件9的每个端部9c,9d)处与夹持元件5和支撑元件3工作性地协作。第一和第二工作点10,11可以相对于彼此不同地或相同地被构造。在图1中,根据本发明的所示实施例包括具有大致纵向延伸部的中间元件9,所述纵向延伸部带有第一和第二侧缘9a,9b,第一和第二端部9c,9d。构成第一工作点10的中间元件9的第一端部9c包括呈带凸缘的边缘18的形式的肩部,所述肩部限定用于抵靠夹持元件5的第二部分17的路径12。在该示例中,夹持臂5的第二部分17呈从夹持元件5 的表面伸出的圆柱形销的形式。路径12由带凸缘的边缘18的表面18a限定,表面18a在该示例中为平坦表面。路径12和表面18a可以以不同方式形成,例如通过对中间元件9斜切、使中间元件9弯曲或在中间元件9中切出合适的凹槽或轨道来形成。路径12可以由肩部的弯曲表面18a(例如, 如图3中所示的凸面、或者凹面、或者波形面、或者可选地带有突出部例如锯齿形突出部) 形成,从而以合适的渐进方式增强获得的夹紧力。如图1-3中所示,构成第二工作点11的中间元件9的第二端部9d借助于销20可枢转地连接到支撑元件3。销20还将中间元件9连接到主体19。因而,由箭头D指示的第一和第二工作点10,11之间的距离可以被改变,因此夹持元件5的第一部分16和支撑元件 3之间的距离和/或夹紧力可以被改变。当然,如果负荷承载架支脚1未安装在运载工具上,则仅仅夹持元件5的第一部分16和支撑元件3之间的距离被改变,因为将没有物体吸收两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当第二工作点11 ( S卩,中间元件9的第二端部9d)可枢转地连接到支撑元件3并且第一工作点10可以移动时,中间元件9可以以钟摆式运动枢转地移动。在该运动期间, 中间元件9的第一端部9c将把该横向运动转变为夹持元件5的第二端部17的向上运动, 并且第二端部17 (在该示例中为销)将沿着路径12在带凸缘的边缘18上滑动。因此,第一和第二工作点10,11之间的距离D可以被改变。通常,调节元件7因此被布置为允许通过移动中间元件9来改变第一和第二工作点10,11之间的距离D,由此改变所述夹持元件5的第一部分16和支撑元件3之间的所述距离和/或夹紧力。调节元件7被布置为调节夹持元件5和中间元件9之间的距离。调节元件7从中间元件9 (在中间元件9处,调节元件7螺纹连接到一螺母1 延伸到夹持元件5 (处于一旋转接头处)。在根据本发明的所示实施例中,调节元件7包括螺钉13,所述螺钉延伸通过夹持元件5中的开口 14或衬套并且螺纹连接到可枢转地设置在中间元件9中的螺母15。 螺钉13可以带有抵靠围绕开口 14的表面的弯曲接触表面,以用于倾斜螺钉13,从而能够在操作期间跟随中间元件9的运动。调节元件7因此在枢转点7a处可枢转地安装于中间元件9。当旋转螺钉13时,夹持元件5和中间元件9之间的距离减小,第一和第二工作点 10,11之间的距离D增加。第一和第二工作点10,11可以与如上所述不同,然而,第一和第二工作点10,11可以可选地属于相似的类型。例如,第一和第二工作点10,11可以都属于如上所述的第一工作点10的类型,即,例如是布置在中间元件9的第一和第二端部9c,9d 处的肩部。在该示例中,中间元件9被构造为楔入支撑元件3和夹持元件5的第二部分17 之间,导致在操作期间夹持元件5的竖直运动。可选地,中间元件9的第一端部9c可枢转地连接到夹持元件5的第二部分17并且中间元件9的第二端部9d包括肩部并且支撑元件 3包括如上所述的相应部分。下面将参考图1和2更详细地描述负荷承载架支脚1的功能。当调节元件7旋转时,中间元件9和夹持元件5之间的距离减小,而第一和第二工作点10,11之间的距离D增加。在该操作期间,夹持元件5被向上引导,即,夹持元件5的第二端部17远离顶部2移动, 支撑元件3和夹持元件5的第一部分16之间的夹紧力增加。在图2中可以看到,夹持元件 5的第二端部17的销已经移动了由中间元件9的第一端部9c的带凸缘的倾斜边缘18限定的路径12的大约50%,表明负荷承载架支脚1牢固地附连和安装到运载工具上。因此,本发明提供了负荷承载架支脚1到顶部2的牢固附连,原因是夹紧力直接取决于第一和第二工作点10,11之间的增加的距离D0中间元件9如上所述借助于销20可枢转地连接到主体19。在调节元件7的旋转期间,中间元件9可以围绕销20旋转,并且通过沿着路径12对夹持元件的第二端部17的销施加抬升力而向上驱动夹持元件5。同时,调节元件7朝着中间元件9拉紧夹持元件5,导致夹持元件的第一部分16的水平和竖直运动。因此,获得了足够的夹紧力以将负荷承载架支脚1安装到运载工具的顶部2。为了进一步改善负荷承载架支脚1,例如在主体19中的细长弯曲轨道21与夹持元件5的第二部分17协作,以用于沿着正确的几何路径来引导夹持元件5。主体19在它的下部与支撑元件3接触并且在它的上部连接到用于连接到用于连接至负荷承载杆(未显示)的托架22。设置偏心杠杆23来将负荷承载杆夹紧到负荷承载架支脚1。如可以注意到的那样,支撑元件3连接到托架22,所述托架用于在使用期间附连负荷承载杆并且位于主体19上。如果负荷承载架支脚1应当例如在碰撞或突然减速期间被倾斜,则支撑元件3将由于放置于负荷承载杆上的任何负荷的惯性而被施加抬升力。中间元件9将对夹持元件5的第二部分17施加抬升力。当夹持元件5被施加抬升力时,负荷承载架支脚1将仅仅表现出夹持臂5和支撑元件3之间的改善的夹紧力,导致负荷承载架支脚1与运载工具的改善附连。调节元件7当然将中间元件9保持在离夹持元件5预定距离处。图4-5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与先前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或相同的特征。图4和5显示了包括支撑元件3的负荷承载架支脚1,所述支撑元件被布置为例如在运载工具的顶部2的边缘区域4处直接或间接抵靠顶部2。支撑元件3由塑料板形成并且带有橡胶垫8或由类似材料制造的垫。主体419保持用于固持负荷承载杆的结构(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进行描述)以承载朝向运载工具的重量。夹持元件5被布置为与支撑元件3工作性地协作并且包括第一部分16,所述第一部分被布置为在运载工具主体折叠部6处或可选地在类似的突起/凹槽处抵靠运载工具。 在该示例中,运载工具主体折叠部6可以说是位于顶部2的边缘区域4下方。夹持元件5 借助于调节元件7相对于支撑元件3可移动,所述调节元件被布置为与中间元件9工作性地协作以用于在支撑元件3和夹持元件5的第一部分16之间施加夹紧力。所施加的夹紧力保持负荷承载架支脚1抵靠运载工具。因此,每个负荷承载架支脚在顶部2上的接触表面处和运载工具主体折叠部6处的接触表面处夹紧。夹持元件5可以是大致刚性的并且可以包括金属板、塑料板或其他刚性材料,并且具有纵向延伸部。夹持元件5包括在第一工作点10与中间元件9工作性地协作的第二部分17。因此,中间元件9在某种意义上是主体419和夹持元件5的第二部分17之间的互连元件,但是与支撑元件协作。夹持元件5、中间元件9和调节元件7被布置为允许调节夹持元件5相对于支撑元件3的位置,由此在安装到运载工具的顶部2上之后在两者之间施加预期的夹紧力。主体19可以由大致封闭负荷承载架支脚的至少部分的外壳形成,或者, 所述外壳封闭除了夹持元件和支撑元件的部分以外的负荷承载架支脚。在图4和5所示的实施例中,中间元件9在第一和第二工作点10,411处与夹持元件5和主体419工作性地协作,并且因此与支撑元件工作性地协作。在图4-5中,根据本发明的所示实施例包括具有大致纵向延伸部的中间元件9,所述纵向延伸部带有第一和第二侧缘9a,9b,第一和第二端部9c,9d。与第一工作点10工作性地协作的中间元件9的第一侧9a包括呈带凸缘的边缘18的形式的肩部,所述肩部限定用于抵靠夹持元件5的第二部分17的路径12。在该示例中,夹持臂5的第二部分17呈从夹持元件5的表面伸出的圆柱形销的形式。路径12由带凸缘的边缘18的表面18a限定,表面18a在该示例中为平坦表面。路径12和表面18a可以以不同方式形成,例如通过对中间元件9斜切、使中间元件9弯曲或在中间元件9中切出合适的凹槽或轨道来形成。路径12可以由肩部的弯曲表面18a形成。 在图4-5中所述弯曲表面相对于中间元件9凹入,不过其他形式也是可取的,例如凸形、波浪形、或可选地带有突出部例如锯齿形突出部,从而以合适的渐进方式增强获得的夹紧力。在图4-5所示的实施例中,中间元件9的第一端部9c具有第二工作点411。中间元件9的第一端部9c借助于销20可枢转地连接到主体419。支撑元件3和主体419可以被整合为单个构件,或者由互连的部件形成。由箭头D指示的第一和第二工作点10,411之间的距离可以被改变,因此夹持元件 5的第一部分16和支撑元件3之间的距离和/或夹紧力可以被改变。当然,如果负荷承载架支脚1未安装在运载工具上,则仅仅夹持元件5的第一部分16和支撑元件3之间的距离被改变,因为将没有物体吸收两者之间的相对运动。中间元件9如上所述借助于销20可枢转地连接到主体419。然而在该实施例中, 中间元件9围绕中间元件的第一端部9c (即中间元件的最靠近负荷承载杆应处位置(在图 4-5中由附图标记420指示)的端部)枢转。在调节元件7的旋转期间,中间元件9围绕销20旋转,并且通过沿着路径12对夹持元件的第二端部17的销施加抬升力而向上驱动夹持元件5。同时,调节元件7朝着中间元件9拉紧夹持元件5,导致夹持元件的第一部分16的水平和竖直运动。因此,获得足够的夹紧力以将负荷承载架支脚1安装到运载工具的顶部2。与图1-3中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其中调节元件7施加围绕枢转轴线(即,作为中间元件9的第二端部9d的工作点11)的逆时针运动,图4-5中所述的实施例施加围绕枢转轴线(即,在中间元件9的第一端部9c的工作点411)的顺时针运动。当调节元件7被拧紧时,与图1-3中所示的实施例(其中距离d增加)相比第一和第二工作点10,411之间的距离d进一步被减小。在所公开的实施例中,调节元件7因此对中间元件9施加围绕工作点11,411中的一个的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将负荷承载架的至少一部分安装到运载工具的第一表面O)的负荷承载架支脚(1),所述负荷承载架支脚(1)包括支撑元件(3),其被布置为抵靠所述第一表面0),夹持元件(5),其具有被布置为在离所述支撑元件C3) —距离处抵靠所述运载工具的第一部分(16),中间元件(9),其在所述支撑元件(3)和所述夹持元件(5)的第二部分(17)之间,以及调节元件(7),其作用于所述中间元件(9)以调节所述支撑元件C3)和所述夹持元件 (5)的所述第一部分(16)之间的夹紧力,其中所述中间元件(9)在第一工作点(10)与所述夹持元件(5)的所述第二部分(17) 协作,并且所述中间元件在位于离所述第一工作点(10) —距离(D)处的第二工作点(11) 与所述支撑元件( 协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工作点(10,11)之间的所述距离(D)能够通过经由所述调节元件(7) 移动所述中间元件(9)的至少一部分来改变,由此改变所述夹持元件(5)的所述第一部分 (16)和所述支撑元件C3)之间的所述距离和/或所述夹紧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承载架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9)在所述第二工作点(11)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负荷承载架支脚(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荷承载架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9)在所述第二工作点(11)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支撑元件(3)。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承载架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点(10)包括在所述中间元件(9)上的肩部(18),所述肩部限定路径(12),并且所述夹持元件(5)的所述第二部分(17)被布置为当所述中间元件(9)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移动时,所述第二部分沿着所述路径(1 可移动地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荷承载架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18)是带凸缘的边缘(18)。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负荷承载架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7)在枢转点(7a)可枢转地安装到所述中间元件(9a),并且所述枢转点(7a)被布置在所述肩部(18) 和所述支撑元件( 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负荷承载架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7)在枢转点(7a)可枢转地安装到所述中间元件(9a),并且所述第一工作点(10)被布置在所述支撑元件⑶和所述第二工作点Gll)之间。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承载架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点(11)被布置在所述支撑元件( 和所述第一工作点(1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荷承载架支脚,其特征在于,当经由所述调节元件(7)移动所述中间元件(9)的至少一部分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工作点(10,11)之间的所述距离(D) 增加,由此增加所述夹紧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承载架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点(11)被布置在所述支撑元件( 和所述第二工作点(10)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负荷承载架支脚,其特征在于,当经由所述调节元件(7)移动所述中间元件(9)的至少一部分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工作点(10,11)之间的所述距离(D) 减小,由此增加所述夹紧力。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承载架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 (9)包括第一侧缘和第二侧缘(9a,9b),所述第一侧缘(9a)面对所述夹持元件( 并且所述第二侧缘(%)背离所述夹持元件(5),所述中间元件(9)还包括第一和第二端部(9c, 9d),所述第一端部(9c)背离所述支撑元件C3)并且所述第二端部(9d)面朝着所述支撑元件(3),其中所述肩部(18)具有倾斜表面(18a),所述倾斜表面大致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部 (9c,9d)之间延伸或大致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侧缘(9a,9b)之间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负荷承载架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表面(18a)为弓形或是平坦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负荷承载架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表面倾斜,使得当所述中间元件(9)的所述至少一部分沿朝着所述夹持元件( 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工作点(10,11)之间的所述距离(D)增加。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承载架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 (17)包括销。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承载架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 (7)至少在所述中间元件(9)和所述夹持元件(5)之间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负荷承载架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7)延伸通过所述夹持元件(5)中的开口(14),所述调节元件(7)与所述夹持元件(5)中的所述开口 (14)工作性地协作。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承载架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 (7)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中间元件(9)。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负荷承载架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7)可枢转地安装到所述夹持元件(5)。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承载架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 (7)被布置为借助于所述调节元件(7)的旋转运动来使所述中间元件(9)的至少一部分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承载架支脚,其特征在于,一主体(19,419)从所述支撑元件(3)延伸到用于连接到所述负荷承载架支脚的托架(22),所述主体(19,419)带有与所述销(17)协作的导轨以用于沿着正确的几何路径引导所述夹持元件(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负荷承载架的至少一部分安装到运载工具的第一表面(2)的负荷承载架支脚(1)。所述负荷承载架支脚(1)包括支撑元件(3),其被布置为抵靠所述第一表面(2);夹持元件(5),其具有被布置为在离所述支撑元件(3)一距离处抵靠所述运载工具的第一部分(16);中间元件(9),其在所述支撑元件(3)和所述夹持元件(5)的第二部分(17)之间;以及调节元件(7),其作用于所述中间元件(9)以调节所述支撑元件(3)和所述夹持元件(5)的所述第一部分(16)之间的夹紧力。所述中间元件(9)在第一工作点(10)与所述夹持元件(5)的所述第二部分(17)协作并且所述中间元件在位于离所述第一工作点(10)一距离(D)处的第二工作点(11)与所述支撑元件(3)协作。可以通过经由所述调节元件(7)移动所述中间元件(9)的至少一部分来改变所述第一和第二工作点(10,11)之间的所述距离(D),由此改变所述夹持元件(5)的所述第一部分(16)和所述支撑元件(3)之间的所述夹紧力。本发明提供了节省空间的装置和安全方面改善了的装置。
文档编号B60R9/058GK102282043SQ201080004484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4日
发明者A·隆格伦 申请人:瑞典拓乐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